為什麼鬣狗的首領是母的,猴子首領是公的?有沒有哪種動物的首領是與體型相反的?

魯東亮子


“王”是群居動物的標配,比如獅群中“獅王”、水牛群中的“水牛王”等等,這就好比我們古代的皇帝一樣,在族群中這些“王”有著絕對的領導權和支配權,而且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優先選擇權。因此,“王”的爭奪往往也是最慘烈的。但是,在自然界中,所有群居動物的首領並不是同一個性別的,有的群居動物的首領是雄性,有的卻是雌性,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既然題主指定了兩種動物,我們就來分別看一下鬣狗和猴子)

鬣狗“女王”的成神之路

鬣狗其實並不是單指一種動物,而是一個科-鬣狗科。而鬣狗科下又分為土狼和鬣狗兩個亞科,在兩種亞科下,一共有四種動物,斑鬣狗、棕鬣狗、條紋鬣狗(鬣狗亞科),土狼(土狼亞科唯一物種)。由於在所有的鬣狗中,斑鬣狗的數量最多,體型最大,所有,我們通常說的鬣狗就是斑鬣狗。

斑鬣狗被稱為“非洲二哥”,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地位僅此於“草原之王”獅子。能別稱為非洲二哥,斑鬣狗除了擁有強大的戰鬥力外(400公斤以上的咬合力和“掏肛”的絕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們是群居動物。

而群居動物就少不了一個核心的“人物”-首領。鬣狗們也是如此,通常情況下,一個鬣狗群有5-10只左右的鬣狗,最大的鬣狗群成員數量甚至能達到90只。在如何龐大的族群中,首領的歸屬註定是充滿著競爭的。事實也是如此,大多數的食肉動物都是雄性比雌性的體型大,而鬣狗恰恰相反,所以鬣狗首領的歸屬實際上就是大型雌鬣狗之間的爭奪。

一般情況下,雌性斑鬣狗的 體型比雄性斑鬣狗要大30%左右,同科同種的動物之間的較量,體型決定了一切。鬣狗群中的大型雌性鬣狗會互相爭奪首領位置,為此,它們甚至會拼上性命,當然這是勝者為王的天下,所以鬣狗群的首領註定是體型最大的雌鬣狗的,因此又被稱為“鬣狗女王”。

(鬣狗女王的爭奪戰)

(在爭奪戰中被咬掉了耳朵的鬣狗)

猴王的成神之路

猴子是靈長類動物,從生物學分類上,猴子和人類屬於同目不同科的動物。猴子是典型的群居動物,與其他的群居動物一樣,猴群也需要首領,為了爭奪首領,猴群成員之中也會經常爆發戰鬥,它們互相撕咬搏鬥,勝利者就是猴群的猴王。猴王擁有的權利很多,比如可以任何挑選族群中交配的對象,而交配權對於動物的意義僅次於生命,因為它是生命的延續。

從體型上看,公猴比母猴的體型要大的多,這就是公猴擁有爭奪猴王權利的主要原因。猴群的制度非常的森嚴,所有的公猴想要與母猴交配都要經過猴王的同意,不然一旦被發現,公猴子就會面臨猴王殘酷的“制裁”。而且與大都是的群居動物不同,猴群中除了有猴王外,還有“二猴王”,二猴王是體型和戰鬥力僅次於猴王的存在,通常情況下,猴王只負責享樂,猴群中的一切事物是由二猴王打理的。

為什麼不同的群居動物首領的性別會有區別?

這個答案很簡單,因為無論是食草動物還是食肉動物,它們遵循的就是“成王敗寇”的規則,在在同類之間的競爭上,有著體型優勢無疑就象徵了實力。所以,一種群居動物如果雌性的體型普遍大於雄性的體型,那麼,首領的爭奪就是雌性的事情了,反之也是一樣的。比如獅子就是雄性體型大於雌性,所以獅王只能是雄獅。這一點是符合大多數群居動物首領性別的標準。

那麼,自然界中就沒有不遵循這個規則的動物嗎?

答案是否定的,當然有例外。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非洲象就是例外,從體型上看,雄性非洲象要比雌性大很多,但是象群的首領卻是母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是由大象的習性決定的,當雄性大象成年後會離開族群獨自生活,除了發情期外,它大都是獨居的,而此時照顧整個象群的職責就交到了成年母象的手中。

嚴格來說,要不是雄性大象在成年後會離開,那麼象群的首領肯定也是體型更大的雄性大象,但是,這就是非洲象的習性。從這方面看,雄象是為“不合格”的父親和丈夫。

總結

同時群居動物,首領的性別不同,這其實是由動物種類雌雄的體型差異產生的。雌性鬣狗比雄性鬣狗平均大很多,所以它們的首領就是體型大的雌性,而公猴子比母猴子的平均體型也要大,所以猴王就是體型大的雄性。當然體型也不是唯一的參考標準,更重要的是戰鬥力。

而大象由於生活習性的關係,雄性離開族群,母象不得不獨挑大樑。


獵奇動物社


大自然絕對是弱肉強食的,沒有絕對的實力,根本無法領導族群,如果弱者強而領導族群的話,很容易被族群內的其他強者趕走或者殺死!

看過動物世界的都知道,鬣狗群的首領一般都是雌性鬣狗,這可以說是絕對的母系社會掌權,究其原因來自於體量的優勢,鬣狗和別的物種不同,雌性鬣狗的體型要遠遠大於雄性鬣狗,在整體實力上,磁性鬣狗也要強於雄性鬣狗!


可以說這種模式幾乎是代代相傳,如果鬣狗群雌性首領遭遇意外不幸犧牲,那麼就有鬣狗群當中的雌性鬣狗繼任首領,不管怎麼來說,首領的職位是永遠落不到雄性鬣狗上的!

而猴子就有不同,猴子是靈長類動物,智商奇高,社會性質非常強烈,更是以強者為尊,一般以正值壯年強大的雄性猴子擔任族群首領,原因也是來自於實力!


大部分猴子族群的老者,在年老時都會得到別的猴子照顧,即使沒有血緣關係,在這個社會程度較高的群體當中,也能得到最基本生存方式!

萬物皆有靈性,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族群,已經演變出了最合適自己的生存環境!


寵呀


人們常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咱中國人在遠古時代也是母系社會吧?從有了記載歷史變成了父系社會,到了新中國成立,把萬惡的舊社會打誇深埋,我們有了男女平等,再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又到婦女能頂半邊天,當家做主。人是地球的高級動物,所以,人類就是相反的。


普通人61283740762


包括人類在內,雌性的第六感都非常厲害,所以你看食物緊缺群體都是雌性為王,比如狼王,它能憑直覺把自己的群體領到有獵物的地方抓獵物;如果食物充足的,就比力量了,比如猴子,猴子生存的地方到處是樹葉水果,吃喝不愁,所以它們的爭奪就是以力量為準。

題主說的雄性體型大卻是雌性為王的,這個有,比如狼。


觀上靈雲


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首領的地位都是與族群貢獻能力聯繫在一起的,我們就以人類早期的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發展過程來分析,就可以大概瞭解首領地位由來。隨著古人類從狩獵到農耕文明的出現,維持氏族的生活來源,從獵殺動物為主逐漸轉變為以農作物為主,而從事狩獵的男性氏族成員與從事農作物及家畜飼養的女性成員,對於氏族貢獻顯然以女性為主(狩獵傷亡與不確定性導致無法保障生活來源的穩定),加之婚姻認母不認父的關係,母系顯然占主導地位,母系氏族自然而然走上前臺。但隨著男性氏族成員逐漸加入了農耕活動,男性體力優勢的體現,使男性逐漸變成了的主力軍,使男性在氏族中貢獻地位得到彰顯,由於長期集體勞動,逐漸產生氏族村落,使婚姻關係趨於穩定,認母不認父的現象逐漸消失,父系社會從此走上舞臺。所以,動物首領一般來講,取決於生活資源控制和血緣關係。



太極寄暢


你多看看動物世界 找找哪種是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