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企業亟待涅槃,證券化融資產品或將爆發


連日來,金融領域的各細分行業都或多或少受到“新冠”的衝擊,作為金融資管行業媒體,財視中國注意到,地產行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大。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房地產市場供應尚能與2019年基本持平,但是疫情爆發後,84城累計供應量進一步降至4萬平方米,與2019年同期相比降幅達97%。疫情之下,房地產市場面臨的壓力顯而易見。


環武漢地區房企受衝擊最大

相比於疫情對整個房地產市場的衝擊,環武漢地區受到的衝擊更大。因此近年來重點佈局在武漢或湖北地區的房企開發進程減慢,資金迴流產生了滯後風險。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融創、華夏、華生地產位居武漢民企拿地榜前三位,其中融創拿地金額過百億,處於高負債狀態,為了儘快回籠資金,恆大打折促銷之後,融創便緊跟其後。然而,即便疫情過後樓市恢復,房企的償債壓力也不會迅速消失,因此,今年重倉湖北或武漢的房企也許需要多措並舉,緩解資金壓力。

另外,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受到的影響會大於一二線城市。一位地產行業的資深研究員告訴財視中國,近年來,三四線城市的人口主要流向一二線城市,本身三四線城市的人口增長較緩慢,又加之疫情的影響,城市購房需求大大降低,樓市庫存量會進一步大幅上升。

躲過行業洗牌,把握融資機會

在疫情衝擊下,行業內部呈現分化洗牌趨勢,一方面,頭部企業以其原有優勢咬牙挺過難關,中小型房企則面臨倒閉壓力。截止2月10日,已經有近百家房企宣佈破產。部分高週轉模式的房企將承受更大的資金鍊斷裂壓力,風險抗擊能力較弱。經過此次疫情,此類房企應該轉變發展模式,保證現金流充裕,以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抗風險能力。

某地產企業的高管對財視中國記者表示,本輪洗牌尤以因投資紅利進場的非典型房企為主,行業內品牌號召力強、產品為王,物業口碑好的優質房企會更加突出,從而進一步促進市場的良性發展。

今明兩年將是房企償債的高峰期,據估算2020年房地產行業債券償還總額高達7493.9億元,2021年為10496.2億元。疫情影響,樓盤停工,售樓處復工時間晚,房企已經面臨現金流不足問題,在此情況下,房企融資訴求明顯。

2020-2024年房企償債規模

地產企業亟待涅槃,證券化融資產品或將爆發


商業地產證券化融資產品或將爆發

雖然目前,銀保監會明確表示房地產金融政策尚未作出調整,但是允許各地政府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因城施策”,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加大貸款投放額度和力度、推出疫情專項貸款、加快貸款審批進度等方式,幫助企業解決受疫情影響帶來的資金流動性問題。

相對於傳統的銀行融資方式,CMBS、類REITs等資產證券化融資產品流動性更強、融資成本更低。

近日,財政部聯合國家稅務總局又出臺了臨時性稅收政策。“作為CMBS和類REITs產品入池資產的商業物業,其特定行業的租戶將會享受該等稅收的優惠政策,降低了租金收繳的困難,將一定程度上緩解物業經營的現金流壓力。”某地產行業的一線人員在接受財視中國採訪時說道。他還提醒,房企應長遠考慮,充分利用資產證券化融資產品優勢。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領遇/財視中國立場,我們的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若文章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切勿直接作為投資依據。市場瞬息萬變,投資請三思而後行。

財視中國創立於2014年,是國內前沿的金融財經媒體。為社會菁英人士帶來實時深度的金融財經行業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