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軍名將阿部規秀是被什麼擊斃的?

樊慧鑫


阿部規秀是抗戰初期我軍擊斃的最高級別的日軍將領,這個在日軍有“名將之花”美譽的高級將領,最後是怎麼被我軍擊斃的呢?




阿部規秀屬於日軍的實戰派,是擅長運用“新戰術”的“俊才”和“山地戰”專家,有“名將之花”之美譽。他畢業於當時日本的第一軍事學府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9期畢業生),畢業後即加入日本陸軍,1937年前往中國就任關東軍第一師團步兵第一旅團旅團長,1939年晉升為陸軍中將。




1939年10月下旬,日本華北方面軍第110、第26師團和獨立混成第2、第3、第8旅團各一部,共2萬餘人,分多路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北嶽區進行冬季“掃蕩”,企圖摧毀我抗日根據地,打通曲(陽)阜(平)間的交通。但遭到了我軍的頑強抵抗,日軍500多人被殲滅。而此時的阿部規秀,已經是日軍“蒙僵駐屯軍”總司令兼獨立混吃旅團旅團長,11月4日,阿部規秀所部1500多人,分乘90多輛卡車向雁宿崖、銀坊方向推進。




阿部規秀所部的目的在於跟蹤尋找我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主力,進行報復性“掃蕩”。雁宿崖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位於河北省淶源縣境內的一個險峻關隘,是一個口袋型的絕佳的埋伏圍殲地點,如果能誘敵深入,阿部規秀所部就是插翅也難飛了。果然,11月7日上午日軍先頭部隊掩護大部隊推進至雁宿崖內,至此日軍全部進入雁宿崖,我軍形成了口袋型的對敵全面包圍。第二天,不見八路軍蹤影的阿部規秀髮覺不妙,率部急匆匆沿山谷東移。下午3時許,慌不擇路的日軍進入我軍埋伏圈,只聽一聲令下,我軍數十挺機槍密集轟發,黃土嶺上硝煙滾滾,日軍被打的七零八落陣勢大亂,慌忙搶佔了幾個小山頭,企圖衝出包圍圈。八路軍針鋒相對,寸土必爭,包圍圈越縮越小。





戰鬥至下午四時,我軍第一團團長陳正湘於望遠鏡中發現,在南面的山樑上發現一群日軍簇擁著一個穿呢大衣軍衣的日軍軍官,且這個軍官也正拿著望遠鏡看著我方陣地,在不遠處有一個獨立小院。敏銳的直覺告訴陳正湘這絕對不是一般級別的日本軍官,可能是個日軍的總指揮,那個獨立小院就是日軍的臨時指揮部。於是他當機立斷,指揮炮兵調準迫擊炮的攻擊方位,隨著幾聲炮響,教場村邊的小院子裡騰起一股股煙塵。望遠鏡裡再也看不見人影。4發炮彈全部命中目標,獨立小院頓時瀰漫在炮火硝煙中。




而其中一發炮彈正好命中在那一群日本軍官當中,頓時炸得日軍血肉橫飛,阿部規秀當場被炸成重傷,全身是血被抬走,3小時後即斃命。阿部規秀之死震驚了日本軍界,《朝日新聞》報道稱:“自日軍成立以來,中將級將官的犧牲,這是沒有先例的。”阿部規秀是抗日戰爭中被我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將領。這位雙手沾滿了中國人民鮮血的劊子手終於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大國布衣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然是迫擊炮了。

名將之花究竟是什麼人?

1939年11月7日,黃土嶺戰役結束,阿部規秀被擊斃。那麼,阿部規秀究竟是什麼人?聽薩沙說一說。

首先,我們看看擊斃阿部規秀是怎麼回事?

簡單來說,就是八路軍迫擊炮手打冷炮。

看到有個院子裡面不少日本軍官出入,八路軍炮手就朝著裡面開了幾炮,意外碰到了大魚。

對於這一戰的介紹這麼寫:

1939年11月7日下午3時,日軍進入我黃土嶺預設陣地,戰鬥打響。

4時許,1團團長陳正湘、政委王道邦用望遠鏡發現黃土嶺與上莊子之間的一座院落裡,日本軍人進進出出;院後的小山包上,也有幾個日軍軍官用望遠鏡瞭望。

他判斷此院落可能是日軍的指揮所。便命通訊主任邱榮輝跑步急調迫擊炮連,立即派人調迫擊炮上山。

連長楊九坪帶著一門82迫擊炮上山。

楊九坪在目測距離後說:“直線距離約800米,在有效射程之內,保證打好。”

炮手李二喜以最快的速度測距定向,調整炮位。一聲令下,李二喜手起彈出,連發兩彈。不偏不倚,炮彈在小院開了花。硝煙剛散,只見小院裡日軍慌亂地進進出出。

阿部規秀當場被炸成重傷,3小時後死去。

其次,阿部規秀是名將?

當然不是,翻翻他的履歷,一目瞭然。

這廝1886年出生,1907年也就是21歲時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

然而,他到1933年才擔任陸軍大佐,花費了26年時間。

這26年,他擔任各種無足輕重的副官職務:第32聯隊副官、第8師團副官、第18師團參謀、陸軍教導學校學生隊隊長。

到了1935年,阿部規秀才擔任第8師團步兵第16旅團步兵第32聯隊聯隊長,1937年升任陸軍少將,同時調任關東軍第1師團步兵第1旅團旅團長。

1938年10月阿部規秀被派入關內,擔任獨立第2混成旅團旅團長。獨立第2混成旅團旅團長,屬於日軍三流治安部隊,是野戰部隊口中的笑柄。

1939年11月阿部規秀被打死。

可見,這傢伙在1938年派入關內之前,根本沒有作戰經歷。

在1938年以後,阿部規秀仍然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戰績。

最大的戰績,竟然是同察南晉北方面與“共產軍”郭其峰部的交手。

實際上,八路軍沒有郭其峰此人,只有東北騎兵軍的第4師師長叫做王奇峰。

東北軍本來在國軍中就屬於三流水平,騎兵軍更是三流中的底層,1個師也不過二三千人。說是騎兵師,其實到了1938年大部分士兵已經沒有馬匹,成為步兵。

可見,阿部規秀直到戰死,都是打醬油的將領。

再次,名將之花誰說的?

這是日本報紙《朝日新聞》說的,對戰死將領的恭維而已。

日本媒體因為戰時宣揚鼓舞士氣,對戰死的將領一律歌功頌德,大肆誇獎。

他們說的,不代表日本陸軍的觀點。

國內多數文章(包括《聶榮臻傳》)都稱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前來弔唁,並贈送了“名將之花凋落太行”的輓聯。這種說法沒有史料可以支撐,也沒有任何記錄和照片,一般認為是不存在的虛構。

實際上,無論是阿部規秀的同僚還是上級,沒人說過這個名將之花。

就阿部規秀的表現來看,也非常業餘。

既然是掃蕩作戰,也就意味著時刻能夠和八路軍遭遇,前敵指揮部應該設置在稍後的地方。

退一步說,就算指揮部比較靠前,也要安排觀察哨吧。

結果是什麼都沒有,八路軍迫擊炮能夠從800米距離從容開炮。

這說明,阿部規秀對於反游擊戰基本沒譜,胡搞一通。

最後,阿部規秀死活對這次掃蕩沒有什麼影響。

阿部規秀死亡完全是意外,不代表掃蕩的日軍遭受了什麼嚴重損失。

實際上,日軍仍然按照既定計劃繼續掃蕩。

楊成武,賀龍兩部約4個團為了避免被阿部規秀部隊和110師團一部的合圍,被迫放棄黃土嶺地區突圍出去。

根據戰史前輩姜克實教授的通緝,三天黃土嶺戰鬥,傷亡如下:

八路軍方面記錄的死傷,總部(朱德,彭德懷)向蔣介石彙報的有誇張的傷亡數為800餘名(對外數據),而楊成武做成的內部記錄為,雁宿崖,黃土嶺兩戰損失545名(內死亡136名,失蹤37名)。

一般認為,楊成武的數據是可靠的。

那麼日軍傷亡多少?

據岡部直三郎大將的日記,日軍死傷數為79名。其中阿部規秀被炮彈炸斃的戰鬥,日軍一共傷亡9人,推測都是迫擊炮彈炸死炸傷。

這個數字既然是寫入日記給自己看的,理論上沒有必要造假。


薩沙


“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在保定市淶源縣黃土嶺被我軍擊斃。真正的死於是被迫擊炮擊中重傷不治,第二天才死去。

歷史史料中記載我國在抗日戰爭中,擊斃的最高日本將領就是阿部規秀。

1939年11月,阿部規秀率隊挺進來源,要對我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在得到相關確切的消息之後。我軍準備在黃土嶺、雁宿涯一帶進行伏擊。

當時晉察冀司令部剛剛是在唐縣軍城鎮和家莊村成立。

據淶源只有二三十公里的距離,所以絕不能讓日軍在我軍腹地橫行霸道。

是晉察冀司令司令聶榮臻同志,組織隊伍開始進行伏擊。




在黃土嶺戰鬥打響之後,由於我軍提前準備,戰爭對於我這很有優勢,終於把敵人包圍在了一個峽谷之內。

後來現場指揮官發現,在一個小房子裡,有很多人進進出出,而這些人都身挎武士刀,望遠鏡之類的。並且在屋後發現了類似天線之類的東西。於是判斷此處就是敵人的指揮所。

這個時候趕緊調來炮兵,準備將對其轟炸。當時的炮兵名為李二喜,發現距離只有區區800米,在射程之內。於是兩發炮彈過去,便把小房子炸平了。



這個時候,戰爭還在繼續,沒有人注意,究竟炸死了多少人,炸死了什麼人。

後來戰爭結束以後,晉察冀司令部司令聶榮臻在廣播上知道了此事,知道了被日本人譽為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居然被我軍一個18歲的炮手擊斃。而後延安方面又發來電報,確定,被我軍擊斃的就是名將之花阿部規秀。

於是我軍決定進行戰果擴大和適當的宣傳。以此來鞏固我國的抗戰士氣,戰略意義尤為深遠,打破了日本不可戰勝的謊言。

對於全國抗日的局面來說,也打破了國民黨說我黨遊而不擊的謬論。

更是擊敗了抗戰史以來日軍的最高指揮官。極大的提振了中國軍隊的抗日士氣,堅定了中國抗日戰爭必勝的信念和信心,為中國抗日戰爭和八路軍抗日戰史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此次戰役上,我們偉大的國際友人白求恩同志。在搶救傷員的時候,不幸感染。為了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傷員,錯過了最佳的搶救時間最後在唐縣黃石口村不幸逝世。



我們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也遭到了巨大的損失。

偉大的國際友人白求恩同志,最後犧牲在了這片他熱愛的土地上,也安葬在了這片土地上。


觀復一鑑


阿部規秀之死有兩說,一是被八路軍迫擊炮炸傷後死去;一是受傷後被八路軍戰士擊斃。前說最為廣泛。


擊斃阿部規秀的迫擊炮

阿部規秀,日軍高級指揮官,1886年出生於日本青森縣。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自幼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擴張思想影響,激進的戰爭狂人。在日本陸軍無任何背景下由軍功累積提升至陸軍中將,被日本國內譽為“名將之花”。


1938年10月,原華北方面軍駐蒙軍獨立第二混成旅團旅團長常岡寬治被八路軍在河北省廣靈縣境內的張家灣擊斃後,日本軍部派擅長山地戰的阿部規秀接替常岡寬治旅團長的職務。

1939年秋,阿部規秀率獨立第二混成旅團參與了對北嶽山區的“秋季大掃蕩”。在八路軍晉察冀軍區誘敵、各個擊破的反掃蕩方針下損失慘重,最後被包圍在黃土嶺。在激烈的交戰中,八路軍發現了阿部規秀指揮部,遂用迫擊炮轟擊,阿部規秀腹部和腿部中彈,傷重不治,於3小時後死亡。

擊斃日軍中將級高級指揮官,這在華北戰場、在中國人民當時的抗戰史上都是第一次。極大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鼓舞了抗日軍民的士氣和信心。


南方岳


阿部規秀死有餘辜,據他死時指揮作戰時佔用的小院的主人,也是目擊者回憶,他死的非常蹊蹺。迫擊炮像長了眼睛似的,專炸他,別的人安然無恙。

阿部規秀1886年出生於日本青森,是受日本軍國主義影響深入骨髓的日本軍官,擅長運用新戰術和打山地戰的專家,有“名將之花”之稱。

事情發生在1939年。日本侵略軍以“鐵壁合圍”的攻勢進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一支號稱“勁旅”的精銳部隊由阿部規秀率領。日軍吃了兩回敗仗後,惱羞成怒,10月底,阿部規秀率領1500人來報復。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下令部署,誘敵東進,集中兵力在黃土嶺一帶圍殲日軍。

11月7日,一團團長陳正湘看望遠鏡發現,在100米遠處不斷有敵人出入一個小院。他果斷判定這是敵軍的指揮所。命迫擊炮連上來。很快,18歲的李二喜攜帶火炮趕到,定向、發射,一聲令下,李二喜瞄準目標,轟一聲,在小院炸開了。隨後,他又調整炮位,將剩下的兩發打出。

開炮的人並不知道,不可一世作惡多端的阿部規秀正死在他炮下……後中方從日本電臺得知阿部規秀“陣亡”在黃土嶺,李二喜擊斃阿部規秀的消息這才傳遍晉察冀軍區,他由此獲得“神炮手”殊榮。

李二喜在韶關時留影(佩槍為聶榮臻親自獎勵)

老照片


阿部規秀是被八路軍的李二喜同志用迫擊炮擊斃的,四發炮彈就結束了這位日本中將的生命,是抗戰以來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


阿部規秀簡介

阿部規秀在日本國內被稱為是“名將之花”,傳聞他更是“新戰術”和“山地戰”高手。

《亮劍》中李雲龍遇到的山本特工隊就是新戰術的實際運用。

但要說阿部規秀是山地戰高手吧,也不見得,因為他敗在了我們的楊成武將軍手裡,恰恰就是他最擅長的山地戰。

事件背景

抗戰時期,日軍就喜歡對咱們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阿部規秀也派出了一支大隊,但是這支隊伍呢,被八路軍全殲了。

那時他剛升中將,手底下一支大隊沒了,就很氣憤,帶著人馬沿原路去追,但是八路軍的人影都沒見著,一氣之下把民房都給燒了,再繼續前進,又撲空了。

擊斃過程

這次阿部規秀到了一個叫黃土嶺的地方,八路軍也運用了一點心理戰術:

阿部規秀在前兩次撲空後,肯定氣急敗壞,恨不得把八路軍大卸八塊,於是八路軍就利用這點,派出一小隊去引誘他,阿部規秀竟然上鉤了。

在八路軍的層層誘敵之下,阿部規秀進入了黃土嶺包圍圈,在經過偵察兵的一番偵察後,終於發現了阿部規秀的指揮部,我們的李二喜同志用迫擊炮發射了四枚炮彈,阿部規秀被炸重傷,失血過多而死。


抗戰影響

阿部規秀是抗戰以來,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指揮官,極大的挫敗了日軍的士氣,日本司令官都哀嘆道: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同時,阿部規秀的死也鼓舞了中國軍隊,士氣高漲。並且阿部規秀也成為李二喜同志成名的墊腳石,他被授予“神炮手”殊榮。

路過的看官點個贊再走呀ο(=•ω<=)ρ⌒☆


歷史先森


我是武器風暴眼,我來回答。說起日軍將領阿部規秀的死,我不不得不說說我軍最簡便的營屬火炮迫擊炮。

陸戰最便捷的火炮--迫擊炮

火炮被稱作“戰爭之神”,迫擊炮是伴隨步兵最便捷的火炮。從其名字可以理解是,“強迫擊發底火”。迫擊炮發射時,炮彈從炮口放進去,滑到炮筒底部的時候,底火便撞在擊針上,從而使炮彈發射。這種炮由於個頭小,使用方便,常作伴隨步兵作戰行動。

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

  • 1939年秋,日軍調集獨立混成第二旅團和第一一〇師團主力共兩萬餘人,對北嶽山區進行規模更大更為殘酷的秋季"大掃蕩",企圖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在交戰過程中,求戰心切的阿部規秀置孤軍冒進於不顧,沿著崎嶇山路直撲黃土嶺的八路軍主力。

  • 負責迎頭阻擊任務的八路軍第一團團長陳正湘、政委王道邦接到偵察兵報告,發現位於黃土嶺與上莊子之間的一個名叫教場的小村莊附近,一座獨立院落設有日軍的臨時指揮所。二人隨即命令配屬的分區炮兵營迫擊炮連,對準目標轟擊。
  • 當時被敵人關在獨立院落東邊小屋裡的一些群眾,親眼看到炮彈在獨立小院屋前爆炸,日軍指揮官被炸倒了,連那條狼狗也炸裂了肚子。後來得知:被稱為“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就是在這次炮擊下斃命了。

中國迫擊炮的快速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迫擊炮發展經歷了舊雜式迫擊炮生產、仿蘇制迫擊炮和自主研製三個階段。從早期的仿蘇制53式82迫、55式120迫、56式160迫到目前的87式82迫、89式100迫、93式60迫和96式120迫,我國的迫擊炮共發展了三代,並呈現出遠射程、自行化、多功能的發展趨勢。


武器風暴眼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名將阿部規秀是被什麼擊斃的?

 

阿部規秀,為日本陸軍中將、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駐蒙軍第二獨立混成旅旅長,在日本國內被稱為是“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也是當時日本唯一一個接受德國山地專業軍事培訓,並且以滿分畢業的軍官,有“山地專家”之稱。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日軍的“名將之花”,在黃土嶺戰役中被八路軍擊斃。阿部規秀是抗戰以來八路軍擊斃的最高級別日軍將領,在國內外影響極大,日本《朝日新聞》曾專門刊文《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1939年11月3日,阿部規秀手下的一個步兵大隊在河北雁宿崖一帶遭八路軍伏擊。日軍大約有500人左右,裝備優良,作戰能力極強;但打伏擊的八路軍有3000多人,並且居高臨下,佔據了有利地形。在這種情況下,日軍最後除了大隊長等幾個人逃跑外,整個大隊幾乎全軍覆沒。八路軍繳獲了迫擊炮6門、機槍13挺、步槍210支、騾馬300匹,還有其他軍用物資大宗。這次伏擊戰讓阿部規秀極為惱怒,馬上指揮部隊前來複仇。

11月5日,我軍將阿部規秀的部隊引入黃土嶺一帶,隨即我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反擊行動,兩軍在這個地方展開了長時間的拉鋸戰。日軍的指揮部設在黃土嶺的一個小村莊裡,這個時候一大群日軍高級指揮員,站在一座獨立的院落裡,指揮前線的日軍進行作戰。當我軍指揮員發現這個重要情況之後,於11月7日命令迫擊炮兵對日軍展開了攻擊,其中一發炮彈正好落在一群日軍指揮官中間。阿部規秀就在這中間,阿部規秀腹部和腿部中彈傷重不治,於3小時後死亡。可見,阿部規秀是被迫擊炮斃命的,擊斃阿部規秀的八路軍炮手名叫李二喜。阿部規秀的死震驚整個日本軍界。

 


懷疑探索者


日本混成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是在掃蕩中,被包圍後,遭共軍的一發迫擊炮打死的。他是死在抗日戰場上的第一位日軍中將。


阿部規秀1886年出生,1907年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是蔣介石和何應欽的學長,也是日本陸軍中從底層一步步上升的實力派。“名將之花”並非浪得虛名。1937年晉升陸軍少將,調任關東軍第一師團步兵第一旅團旅團長。1938年接任獨立第二混成旅團旅團長,1939年10月2日晉升為陸軍中將。

基本就在晉升之時,阿部規秀正參與日本對北嶽山區根據地的大掃蕩,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是主力之一。1939年11月3日,其下屬第一大隊600餘人在雁宿崖峽谷被八路軍主力包圍,大部被殲。

阿部規秀大怒,親率第二、第四大隊1500餘人猛撲過來報仇。11月7日,又被八路軍六個團主力包圍在黃土嶺。日軍被壓縮在上莊子附近約5里長、百餘米寬的山溝裡,優勢火力無從發揮,幾次突圍都被擋住。到下午16時許,已傷亡過半,亂作一團。

這時候,八路第一團團長陳正湘、政委王道邦接到報告,發現一個叫教場的小村莊附近,有日本軍官在一座獨立院落出沒。於是二人命令迫擊炮連轟擊。楊九祥連長在目測距離800米後,命令18歲的炮手李二喜開火。4發炮彈均在小院裡爆炸。

其中一發炮彈飛至阿部規秀身邊,時其右腹部及雙腿受傷。阿部規秀不愧是名將之花,忍痛大聲疾呼:‘我請求大家堅持’。然後俯首向東方遙拜,最後說:‘這是武人的本分啊。’3小時後,斃命。

李二喜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瞎貓撞死耗子打死了阿部規秀。要知道抗戰這麼多年,死在中國的日本中將以上軍官只有10多個,其中在戰場上直接擊斃的,阿部規秀是第一人。

之後,由於8日日軍數千援兵接近黃土嶺,聶榮臻下令撤退,避免落入包圍圈。不過,被圍的1500多日軍已經傷亡過半。

至於炸死阿部規秀的迫擊炮,現在可以在博物館中看到。



巴山夜雨涮鍋


迫擊炮是一種炮身短、射角大,彈道弧線高,以座鈑承受後座力,採用炮口裝填、發射帶尾翼彈的曲射滑膛火炮。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誕生了斯托克斯型迫擊炮後,這種簡單,便攜而高效的步兵武器被各國迅速接受,並隨著不間斷的戰爭被傳播到世界各地。1922年,東北軍閥張作霖聘請英國炮兵軍官沙敦製造出中國第一門80毫米迫擊炮,標誌著近代迫擊炮製造業在中國的興起。

(東北軍的80毫米迫擊炮)

東北軍的迫擊炮定型不久後,便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大顯神威,以猛烈的炮擊壓制的直軍無法還手。自此之後,迫擊炮開始在中國各地流行,但此時各地製造的迫擊炮樣式陳舊,性能低劣,在北伐戰爭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便著手開始統一迫擊炮的制式。1927年,法國布朗德公司設計出M1927型81毫米迫擊炮,此炮可謂是現代迫擊炮最經典之作,是各個國家同口徑迫擊炮的母型,1930年,經過一番考察後,中國陸軍決定採用M1927型迫擊炮,並進行仿製工作,火炮的生產由南京的金陵兵工廠負責,此廠是清末時期創辦的兵工廠之一,有著悠久的造炮歷史。接受造炮任務後,工廠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仿製工作中,僅用了一年時間,便造出成品,因為這一年是民國二十年(1931年),故定名為二十年式八二迫擊炮,火炮重69kg,最大射程2850米,可有三人揹負或一馬託載,是非常出色的步兵支援火炮。定型之後兵工廠便開始大量製造此炮,到抗戰爆發時,已製造出976門迫擊炮和超過七十萬發迫擊炮彈。此炮裝備於中國軍隊團屬步兵炮連,起初裝備四門,後來改為九門。

(二十年式82迫擊炮)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由此開始,而迫擊炮也來到了抗日的前線,當時受制於落後的工業,中國無法制造出重炮,而這些不起眼的迫擊炮就成為了中國士兵克敵制勝的法寶,迫擊炮的仰角很高,因此可以輕鬆打出曲射彈道,可以越過山頭輕鬆的砸在日軍的後方,而日軍雖有九二式步兵炮,但是因為其射程不足,而無法壓制中國迫擊炮,在開戰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迫擊炮給日軍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基層士兵出現了嚴重的恐慌,只要聽到類似迫擊炮發射的“颼颼”聲,就會“聞炮色變”。不僅是正面戰場,敵後戰場的迫擊炮也是戰果輝煌,迫擊炮輕便,幾個人就能搬走,而且炮彈發射速度快,這就非常符合游擊隊作戰的需要,比如日軍所謂的“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就是死於國產迫擊炮之手,此外敵後作戰的游擊隊曾研製了一款裝填辣椒麵和炸藥混合物的迫擊彈,成為打擊日軍炮樓的“利器”

(阿部規秀,死於游擊隊炮擊的日軍高級將領)

(在敵後戰場作戰的迫擊炮部隊)

由於中國迫擊炮的空前壓力,日軍也開始進行了迫擊炮的相關研究,於1938年研製出一款仿造法國迫擊炮的“九七式曲射步兵炮”,但是陸軍內部墨守成規不喜歡無法直射的武器,因此這款性能同中國迫擊炮差不多的武器並沒有裝備多少,到抗戰結束也不過生產了三千多門,而同期中國已經生產了超過一萬三千門迫擊炮和五百萬發炮彈,在華日軍整日哀嚎中國迫擊炮之巨大威力而無法還手,中日迫擊炮對決,以中國的全面勝利而告終。參考資料:《火炮歷史的見證》《清末到民國的近代兵工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