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軍團的“十一抽殺律”到底多殘酷?每人都有十分之一概率死亡

公元前2世紀,當秦帝國的大軍正在中原大地所向披靡的時候,羅馬共和國元老院下的羅馬軍團也在對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城市進行一視同仁的征服,羅馬和秦國,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段完成的統一大業。秦朝之所以能夠徹底發展壯大,離不開公元前350年展開的商鞅變法,實行連坐制(一人犯錯,全隊受罰)之後,秦國戰鬥力迅速增加。而公元前107年羅馬執政官馬略將軍隊改革,培養了職業訓練的軍人,從此羅馬軍團實力大增。

羅馬軍團的“十一抽殺律”到底多殘酷?每人都有十分之一概率死亡

同樣為了鼓舞士兵奮力向前,他們在歷史上還執行了一項恐怖的刑罰,這就是著名的“十一抽殺律”,早在公元前5世紀,羅馬指揮官為了消除部隊對敵人的恐慌和怯懦心理,堅定人們作戰的決心,從而發明了這條律法。執行十一抽殺律的情況可能包括“叛亂、譁變、大規模潰敗或臨陣脫逃、丟失軍旗”等情況。

羅馬軍團的“十一抽殺律”到底多殘酷?每人都有十分之一概率死亡

羅馬軍隊由大約400人至500人的大隊方陣組成,要被處以十一抽殺律的部隊將被分為10人一組進行抽籤,抽出一人就會立刻處死,通常的方法是用石頭砸或者是棍棒擊打,這樣做可以在增加士兵們的震懾,而倖存者也只能夠在羅馬軍隊駐地外面過夜,並且不能得到羅馬部隊的保護,他們的口糧也不再是平日的小麥,而是餵給牲畜吃的大麥。

羅馬軍團的“十一抽殺律”到底多殘酷?每人都有十分之一概率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要被處以刑罰的人當中,軍事長官和普通的士兵是一視同仁的,無論當事人的軍銜如何高,或者他獲得過何種的榮譽,又或者是他是元老院哪位元老的兒子,是否參與了叛亂或者是從戰場上逃脫,都有十分之一的概率被處以極刑。

不過羅馬軍團執行“十一抽殺律”的次數並不多,歷史上的記載只有寥寥數次,因為這對部隊的士氣也是非常大的打擊,執行律法很有可能會產生反的效果,包括對指揮官的怨恨。公元前714年,羅馬共和國的早期戰爭之一,羅馬人和遊牧的沃爾斯齊人進行戰鬥。

羅馬軍團的“十一抽殺律”到底多殘酷?每人都有十分之一概率死亡

在生死存亡之際,羅馬軍官對戰敗的軍團進行十一抽殺律,成功挽回了頹勢,而最著名的,應當數公元前71年,羅馬前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在鎮壓斯巴達克起義的戰爭當中,羅馬軍隊大潰敗,為了達到懲戒目的,克拉蘇下令執行此法令。

包括將軍在內,有4000名士兵都被處死,這也就造成了羅馬士兵對克拉蘇的恐懼比對斯巴達克的恐懼更加強烈,在後來的戰爭當中英勇無畏。最終在公元前69年,羅馬南部的阿普利亞省份,羅馬軍隊圍攻斯巴達克的起義部隊併成功地剿滅了反抗的力量。

羅馬軍團的“十一抽殺律”到底多殘酷?每人都有十分之一概率死亡

不過克拉夫卻也遭到了軍中普遍的怨恨,他在後來對安息帝國的出征當中,全軍覆沒,克拉蘇也戰死,有傳言聲稱,他是被叛變的部下用融化的黃金灌口而死。因此到了凱撒時代,這種律法因為不得人心,也逐漸被廢除,從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