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名士嵇康:俠肝義膽,生無哀樂

伴隨著哀求而來的,還有一種憤怒感。洛陽東市的某天,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諸多魏晉名士無奈的看著身戴木枷的嵇康被一群士兵從監獄押送刑場。

擁擠的刑場邊上一片山呼海嘯,三千太學生紛紛像朝廷請願赦免嵇康,但最後人群中衝出一名官員在刑場高臺宣佈:朝廷旨意,維持原判。

就在不久前,嵇康寫了一封《與呂長悌絕交書》與呂巽絕交。呂巽是何人?嵇康好友呂安哥哥,哥倆都是嵇康的好朋友。某天,呂巽見弟弟妻子貌美而心生歹意,並先發制人,以“不孝罪”向官府高發、汙衊其弟,嵇康聽聞此事後非常的憤怒,在寫完絕交書後毅然出面為呂安作證申冤,嵇康卻因此獲罪,以“不孝者同黨”與好友一同下獄,判處死刑。

“這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還有太陽”。餘秋雨先生在《中國文脈》一書中寫道。“有過他們,是中國文化的幸運,失落他們,是中國文化的遺憾。”

一、坦蕩孤傲嵇叔夜

眾多魏晉名士中最讓人熟知的一對好朋友莫過於阮籍和嵇康,中國文壇上兩個人的名字永遠排列在一起,“嵇康師心以遣論,阮籍使氣以命詩”,

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對二人如此評價。他們思想相近、興趣相投,但就性情而論,比阮籍小13歲的嵇康更為熾烈,因此生命的樂章也更為響亮。

魏晉名士嵇康:俠肝義膽,生無哀樂

阮籍

這是一雙有力的臂膀。剛健的右手握小錘,左手握鐵鉗,在鍛造中目不斜視地不斷翻動鐵料,強勁的肌肉伴隨著吆喝聲振動,看起來與一般鐵鋪的夥計無異,但不同之處在於這雙臂膀的主人是一位稀世的大學者、音樂家、藝術家。

嵇康,曹操的曾孫女婿,是中國古代文壇上少有的帥哥,與阮籍不相伯仲。《晉書·嵇康傳》中贊他:

“身長六尺八寸。美詞氣,有鳳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然自成”。


不同於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生活,也不同於林和靖的“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悠然自得,嵇康用打鐵的方式迴歸自然。

自古書生多文弱,因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很顯然,文弱書生這個詞並不適用於嵇康,與這些文弱的隱士大家相比,嵇康一身健壯的肌肉很讓文豪們羨慕。

魏晉名士嵇康:俠肝義膽,生無哀樂

嵇康

此外,朋友山濤也如此形容嵇康(叔夜):“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這麼美的詞,不僅能用在他的容貌上,更能用在其性情上。從嵇康的交友之道上就可以看出來,他就像佇立在崖上的孤松,迎風而傲。

話說竹林七賢中的山濤是他的好朋友,在朝為官,風評極好,是一個靠得住的人。有一天,山濤想辭官回鄉,朝廷就讓他推薦一位人選繼任,他便真心誠意地推薦了嵇康,但按照嵇康的性情,他是絕不會接受的。這不,聽到消息後的嵇康立刻就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給山濤,字字珠璣。

魏晉名士嵇康:俠肝義膽,生無哀樂

《與山巨源絕交書》

在這封信中,嵇康列舉了很多自己不能做官的理由,“七不堪二不可”中的兩條是“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意思就是他討厭官場眾多的禮法和官員直接的惺惺作態,只想在無拘無束的自然生態下享受悠閒的生活。

用陳寅恪先生的話說就是:“故名教者,依魏晉人解釋,即以名為教,即以官長君臣之義為教,亦即入世求仕者所宜奉行者也。其主張與崇尚自然,即避世不仕者適相違反,此兩者之不同,明白已甚”。

一般人不想做官定會找個理由將事情恰當的處理,不至於讓朋友丟面,皇帝記恨。但嵇康不,他就直白又毫無顧忌用大實話拒絕,想都不用想,這種高姿態的做法肯定會遭受到當朝皇帝司馬昭的不滿,這也就為日後嵇康的死亡留下了伏筆。

二、嵇康何由招罹難

從古至今,不懂人情世故的人都容易得罪人,也更能招小人,更何況是一個容易惹人嫉妒的情商低的天才選手。嵇康,一個自己都說自己傲慢懶散,不懂人情物理,又喜歡直言直語,很容易得罪人的古代大家;放在現代來說,算得上是一位智商滿分情商負分的頂級文豪,所以我們來看看這個耿直的人是如何招到小人的。

“嵇康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第一等的可愛人物”,餘秋雨先生曾說。現在,這個一等一可愛的人物,正隱在城郊給別人打鐵,嵇康打鐵不收錢,但如果能收到美酒作為報酬酒會很開心。

這天,嵇康正在柳樹下打鐵,朋友向秀(竹林七賢之一)在一旁拉風箱,嵇康的粉絲鍾會來了。鍾會是大書法家鍾繇之子,本身也文采斐然,但他對嵇康是既敬仰又敬畏,就像現代的粉絲見了偶像會出現自卑情緒一樣。

魏晉名士嵇康:俠肝義膽,生無哀樂

竹林七賢之一的向秀

鍾會沒有出名前連出現在嵇康面前的勇氣都沒有,成名後便帶著一種有資格出現在偶像面前的心態來到了嵇康的鐵匠鋪。大概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底氣,鍾會拜訪嵇康帶了很多人,排場也很大,用《魏氏春秋》的話說就是“乘肥衣輕,賓從如雲。”

結果沒想到嵇康理都不理他,若無旁人似地只管打鐵。拜訪的人就只能默看著看著看著倆幹活,但是過了很久,嵇康還是沒有打理他的打算,這下鍾會尷尬了,因為這麼多人都看到了他出糗,於是他很生氣的上車驅馬,準備打道回府。

魏晉名士嵇康:俠肝義膽,生無哀樂

鍾會

這時,嵇康卻說話了:“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鍾會一驚,立馬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簡短地問答結束,鍾會率眾人離去,嵇康頭也沒抬,只剩下向秀眼中的擔憂。

魯迅先生說過:“最高的輕蔑是無言,連眼珠也不轉過去一些”。

嵇康就是以這般瞧不上的姿態輕視鍾會,怕是會招致災禍,因為鍾會是皇帝面前的寵臣,所以向秀的擔憂不無道理。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鍾會的粉絲屬性從白變黑了,在這次拜訪完之後他就經常在司馬昭面前詆譭嵇康,想要致其於死地。

《晉書》中有記載:“鍾會數以時事問之(阮籍),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每次問罪嵇康都能以喝醉了的理由躲過去,除了這最後一次。

三、司馬屠刀漫腥羶

這最後一次的問罪是嵇康寫完《與山巨源絕交書》之後發生的,此文自始至終貫串著對嵇康對司馬氏腐朽統治的批判,不僅把山濤推薦他去作官比做是“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羶腥”,大致意思就是:山濤兄,我們還沒有這麼深的仇恨吧,你把我推薦去當官,就是把我往火坑裡推。如此辛辣直白的諷刺,刺痛了司馬昭的心。

除此之外,嵇康還表示如果司馬昭要強迫他當官,他就會“此猶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意思就是他會像發狂的麋鹿一樣拼死反抗。如此剛烈的性格,就應了那句“過剛易折”,因此“不孝罪同黨”事件發生後,在鍾會的讒言下,冤案構成了。

鍾會進言:“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康為慮耳。”鍾會對司馬昭說,嵇康是臥龍,絕對不能讓他起來,如果太仁慈,對於嵇康這樣的傲慢名士,就不能匡正風俗,危害社稷。=

魏晉名士嵇康:俠肝義膽,生無哀樂

司馬昭

本來司馬昭就在意的不是這個孝的問題,而是之前那封書信讓他覺得嵇康擾亂了大統。歷朝歷代都是如此,一旦有人觸及到皇室根基,便不能被容忍,因此當鍾會的話戳中了其痛處後,司馬昭便下令判處嵇康死刑。

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的場景:嵇康身帶木枷走向刑場,太學生們為其請願。這麼多學生為其求情,算得上是一種政治示威,而莘莘學子又是社稷之根本,如此一來司馬昭就更加不會放過嵇康了。

刑場在洛陽東市,距離並不近,一路上嵇康神情淡淡,就好似知道終究會有這麼一天。大概是孫登大師曾對他感嘆:“你性情剛烈而才貌出眾,怕是不能避免禍端”。

走到刑場後,嵇康見行刑時間還未到,便讓送行的哥哥嵇喜取琴,為三千學生彈奏從未當眾彈過的《廣陵散》,感謝他們的請願。

這位正值壯年的藝術大家用白皙而修長的雙手彈奏出世間絕響後,用平靜的雙眼看了圍觀的群眾一眼,便從容赴死。

小結

就如餘秋雨先生所說:

“這個時代,在生命的邊界線上艱難跋涉的人物,似乎為整部中國文化史做了某種悲劇性的人格奠基。他追慕寧靜而渾身焦灼,力求圓通而處處分裂,他以昂貴的生命代價第一次標誌出一種自覺的文化人人格”。


所以這樣的人物擁有這樣性情,究竟是幸還是不幸?我們很難說清楚,只能由自己去體悟。

嵇康就像一棵長在懸崖的松柏,傲骨凌雲;又像是綠洲上的大樹,在斑駁的陽光下,在遍地黃沙的塵土中緊緊紮根,傷痕累累也熠熠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