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侯景之亂”的爆發,看庶族地主為何能在南北政局的變動中崛起

南朝寒門政治的崛起,很多人都會認為在梁武帝時期,寒門就已經能夠進入統治階層。但事實並非如此,在侯景之亂前,世族政治的影響依舊強大,門閥士族依舊壟斷著國家的一切領域,庶族地主作為寒門重要的一支,其並沒有真正進入統治階層。在劉宋以後,

門閥士族的實力一步步衰落,而庶族地主的力量在慢慢變強,造成這種演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侯景之亂”對這種演變的影響尤為顯著。

從“侯景之亂”的爆發,看庶族地主為何能在南北政局的變動中崛起

導致南梁亡國的“侯景之亂”

太清元年,梁武帝納降侯景後,一方面封侯景為大將軍、河南王等官位。另一方面,派出蕭淵明率軍五萬進攻彭城,以牽制東魏來接應侯景。但是,蕭淵明是一個膽小如鼠、不懂兵法的無能之人,不知道如何指揮作戰,結果被東魏名將慕容紹宗率兵十萬打得大敗,蕭淵明自己也被俘了。

東魏軍隊在大捷之後,回師進攻侯景,侯景率步騎八百人敗退南梁壽陽。梁朝主力軍被消滅的消息傳到建康,朝廷一片譁然。梁武帝無視朝臣的忠告,任命侯景為南豫州牧,讓他鎮守壽陽。

東魏大捷後立刻採取外交攻勢,讓蕭淵明寫信給梁武帝,表示只要梁與東魏重修和好,馬上放回蕭淵明,想通過這個方法來離間梁朝和侯景的關係,坐收漁利。果不其然,日漸昏庸的梁武帝,接到來信後立刻準備與東魏議和。侯景知道後,害怕“南北復通”,自己淪為階下囚,便勾結想篡奪皇位的蕭正德,在太清二年八月於壽陽舉兵反梁,攻佔了建康,瓦解了蕭梁政權,使得富庶的江南地區,變成“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壠焉”的衰敗之地。這就是導致南梁亡國的“侯景之亂”。

從“侯景之亂”的爆發,看庶族地主為何能在南北政局的變動中崛起


梁武帝在自身實力不足的情況下納降了侯景,接著又採取了激化矛盾、迫使侯景叛梁的錯誤決策,這些都在刺激著侯景覬覦江南統治地位的野心,而梁武帝也落了個國破身亡的悲慘下場。

“侯景之亂”對門閥士族的打擊

南朝時期,士族勢力由盛至衰,侯景之亂給了士族最沉重的一擊。侯景所侵擾的區域為建康,三吳等地,正是江南士族的聚居之地。侯景在反叛作亂的初期,就已經在蓄意打擊世家大族。

  • 使江南地區的士族地主喪失了大量的勞動力

《資治通鑑》記載:“景初至建康,募人奴降者,悉免為良。……於是三日之中,群奴出就景者以千數,景皆厚撫以配軍,人人感恩,為之致死。”

侯景在攻下建康城後,赦免了士族勢力的大量奴隸,並把這些奴隸招募到自己的軍隊中來。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侯景的這一番做法並不是為了解放奴隸,而是為了將這些奴隸收為己用,增加自己的軍事力量。要知道當時士族的生存與生產的基礎都是依靠奴隸而完成的,而這些奴隸被侯景徵募之後,如同釜底抽薪,

大量勞動力的喪失削弱了士族地主的根基,直接破壞了士族所依賴的地主莊園經濟。而已經日薄西山的南朝門閥士族已經難以重整旗鼓,也不會得到其他勢力的同情,進而更加衰亡下去。

  • 門閥地主被大肆屠殺

當侯景攻下東府城後,讓城內的文武官員都“裸身而出”,然後下令士兵們將他們全部殺死,死者高達三千多人。在侯景包圍臺城時,又“縱兵殺掠,交屍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剝,子女妻妾,悉入軍營。”對當時的門閥士族,侯景沒有將他們放在眼裡,而是把他們當作老百姓一樣,盡情蹂躪屠殺。《蕭衍傳》記載,在侯景渡江攻城之前,建康城中有士族百姓至少有十多萬人,但在陷城之後,王侯嬪妃、士族子弟,都被侯景大軍所掠走,城內生存下來的人不到兩三千人,又因為經濟基礎被侯景所破壞“京邑大飢,餓死者十八九”。士族地主如東海徐孝克,為了換取糧食活命,將自己的妻子臧氏嫁給侯景的部下孔景行,後來又剃髮為僧,乞食為生。侯景之亂中,世家大族因為飢餓而死的也不再少數,“貴戚豪族皆自出採括,填委溝壑,不可勝紀。”


從“侯景之亂”的爆發,看庶族地主為何能在南北政局的變動中崛起

對世家大族所受到的毀滅性打擊,顏之推曾用十分沉痛的文字記述:“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家…至是在都者,覆滅略盡。”就是說,當初隨司馬睿渡江的近乎百家的北方士族,到侯景攻破建康之後,建康的士族集團基本上都被消滅殆盡了。緊接著,西魏入侵江陵,劫後餘生的江陵士族集團又再一次遭到重創。西魏將在江陵城中所俘虜的門閥士族,當做奴隸用於耕田、養馬,

自此江陵這一支士族也被消滅了

雖然侯景在殺戮中並非只屠殺門閥士族,肯定有很多百姓會慘遭毒手,但由於侯景對世家大族的怨恨極深,門閥士族在“侯景之亂”中所遭受的打擊應該最為慘重。而原本壟斷國家一切領域的門閥士族幾乎被消滅殆盡,這為庶族地主的崛起提供了最好的時機。

對江南地區舊有經濟格局的破壞

江南地區的經濟形勢因“侯景之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原本繁華富庶的建康城,在侯景之亂後的數月,城中美輪美奐的建築在熊熊大火中坍塌,城中居民從數十萬人變成“存者百無一二”,正如杜牧在詩中所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繁華富庶的建康城,在戰亂中徹底毀壞。


從“侯景之亂”的爆發,看庶族地主為何能在南北政局的變動中崛起

不僅如此,江南最富庶的三吳地區也被侯景所搶掠,三吳地區從此變成哀鴻遍野的人間地獄,三吳地區的經濟形勢迅速衰敗。隨著建康與三吳被徹底破壞,原本繁華的南朝,至此已經凋零殘破,江南地區舊有的經濟格局被破壞殆盡。

“自晉氏渡江,三吳最為富庶,貢賦商旅,皆出其地。及侯景之亂,掠金帛既盡,乃掠人……賣於北境,遺民殆盡矣”。

而與建康、三吳地區相反,其他未經戰亂地區的經濟地位在此時迅速提高,比如東陽郡成為陳文帝平定會稽的給養準備基地;又如湘州“地多所出,所得併入朝廷,糧運、竹木委輸甚重”,糧食產出儲備豐厚。這些原本在南梁時期中經濟落後低下的地區,在侯景之亂後卻成為了經濟中心。經濟地位的上升,自然促進了這些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的提高,而盤踞在這些地區的庶族地主也就成為當時政治紛爭中舉足輕重的一環,陳霸先平定侯景之亂,建立江南陳朝政權就是利用了這些江南庶族地主的勢力。可以說,侯景之亂破壞了江南地區舊的經濟格局,為地方庶族地主的崛起創造了有利的經濟環境。

從“侯景之亂”的爆發,看庶族地主為何能在南北政局的變動中崛起

侯景之亂為庶族地主的崛起提供了政治、軍事基礎

  • 在政治上,侯景所製造的這一混亂的局勢被江南庶族地主所利用。

有的擁兵自重,割據一方;有的以勤王討伐侯景為名,由地方土豪變成地方長官,例如歐陽頹本是“為郡豪族”,在侯景之亂時期,他助陳霸先掃平東討侯景之路上的障礙,被授封為廣州刺史,其弟封為交州刺史,次弟封為衡州刺史,“合門顯貴,名振南土”;有的本為無賴之徒卻得到提拔成為將領,例如熊昊郎、陳寶應等人,趁社會動亂而攻佔多地城池,掠奪百姓穀米、玉帛來壯大自身,掠奪百姓的無賴之徒卻因討伐侯景而被陳霸先封官提拔。

這些庶族地主都在討伐侯景的過程中,被受官進爵,成為陳王朝的統治集團中的成員,使得過去那種由門閥士族地主壟斷政權的狀況一去不復返。這個時期的統治集團已經無暇顧及他們的出身,只要是掛著勤王討伐侯景名義的勢力,都能夠加以提拔,這樣就給了庶族地主的崛起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政治渠道。

  • 在軍事上,江南庶族地主都依仗塢壁來提升自身的實力。

在侯景亂梁,蕭梁政權已經瀕臨土崩瓦解之際,江南的庶族地主們乘機競起,各自佔據塢壁,起而自衛。李延壽《侯景傳》中是這樣描述南方土著豪強乘侯景亂而起的情形:“在村屯塢壁之豪,郡邑巖穴之長,恣凌辱而為暴,資剽掠以為雄。…熊昊良、周迪、留異、陳寶應等,雖逢興運,志在亂常”。因為侯景之亂讓蕭梁後代為了爭奪王位相互殘殺,導致南朝軍事實力的衰落,而無法維持地區的統治。而南方的庶族地主利用這個時期,不斷佔據南朝的城池,擴充軍隊,

在軍事上提高自身的地位,增強自己在地方上的勢力,這為後來庶族地主進入陳朝統治集團奠定了軍事基礎。

從“侯景之亂”的爆發,看庶族地主為何能在南北政局的變動中崛起

總之,“侯景之亂”直接打擊了南朝的軍事力量與經濟實力,導致南方地主階層的構成發生巨大的變動,江南地區崛起了一大批庶族地主階級,帶動了地主階級內部的階層運動,改變了南北朝的政治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