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小崗村”引領呼和浩特農村改革向前行

塞外“小崗村”引領呼和浩特農村改革向前行

呼和浩特日報訊 5月的塞外已是一片新綠,在託縣河口管委會樹爾營村,原本荒蕪的鹽鹼地上,如今大棚內綠油油的稻苗長勢喜人,顯出勃勃生機。

塞外“小崗村”——從“口糧田”到“大包乾”

對於呼和浩特市託縣原中灘公社來說,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先鋒。在記者見到改革開放親歷者——時任中灘公社副主任的趙光輝時,他的手裡一直攥著一個厚厚的紅本本,“這裡有那些年所有的數據記錄,只要看到這些記錄,當年那場轟轟烈烈的改革以及40年來原中灘公社所經歷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像過電影一樣,清清楚楚地展示在我眼前。”趙光輝說。

40年前,中灘公社是以“吃糧靠返銷、生活靠救濟、生產靠貸款”而聞名的“三靠”社,也是“種地缺籽種、人缺口糧、牲口缺飼料”的“三缺”社,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靠國家的返銷糧或供應糧維持。1978年冬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中灘公社開始醞釀一場偉大的變革——分田到戶,自主經營。在時任公社書記馬從發和副書記、社長菅光耀的帶領下,1979年2月,中灘公社幾乎與小崗村同步,在自治區率先實行了“口糧田”“商品糧田”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責任制。

中灘公社以黨委決議的形式,把部分土地以“口糧田”的名義分到社員手中,明確“口糧田”的收穫都歸社員所有,開始了自上而下從“口糧田”到“大包乾”的改革,中灘公社也從此被譽為塞外“小崗村”。

“當時公社71個生產隊中,只有2個生產隊沒有分地,全部土地還是由集體統一經營。只有極個別社員沒有要地。”趙光輝一邊翻著小本子一邊說,“就在這一年,中灘公社的糧食產量一下就打了翻身仗,糧食總產量達到695萬斤,比1978年純增了290萬斤,獲得了好收成,摘掉了全縣倒數第一的帽子。公社不僅結束了吃國家返銷糧的歷史,社員們家家口糧有了保障,還完成了國家糧食徵購任務,上繳國家16萬斤糧食。農民上繳國家糧食的積極性很高,速度之快,可以說前所未有。”

趙光輝珍藏著的紅色筆記本上記錄著中灘公社改革開放以來糧食產量的數據——1981年糧食總產量達1344萬斤,上繳國家183萬斤;1982年糧食總產量達1105萬斤,上繳國家196萬斤;1983年糧食總產量達1500萬斤,上繳國家325萬斤。1982年1月1日,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關於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正式出臺,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乾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此後,我國不斷穩定和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使廣大農村地區迅速摘掉貧困落後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改革開放以來,中灘公社也和全國的農村一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灘公社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36元增加到2008年的5200元。改革開放以來,好政策越來越多,農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大,幸福的喜悅洋溢在人們的臉上,全民達小康的日子近了。

農家樂開啟農民致富新渠道

託縣河口管委會郝家窯村如今是託縣著名的富裕村,今年56歲的郝爭平是村裡老少認可的致富帶頭人,他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託縣農村的發展變遷。

“大集體時我家勞力少工分少,口糧都領不回來。”過去的窮日子讓郝爭平苦不堪言,“我出去當過瓦工、油工、電工,什麼賺錢幹什麼,成了大家口中的‘包工頭’。土地到戶20年後,我又回來了。我覺得村裡有幹頭兒。”

2004年,郝爭平最先在黃河邊上嘗試開起了託縣首家農家樂。郝爭平告訴記者:“從2004年到2008年,每到旅遊旺季,來這裡吃農家飯的人實在太多了,每天的平均經營收入都在10000元左右。2006年,我家還被評為自治區優秀農家樂接待戶。2013年,我家的農家樂被自治區批准為5星級鄉村旅遊接待戶,是內蒙古首批兩戶5星級鄉村旅遊接待戶之一。”

隨著神泉景區的建設,郝爭平又著手打造郝家窯村的農家樂,帶動全村人共同致富。他說:“現在郝家窯村有農家樂餐飲、住宿、葡萄採摘園,還解決了不少本村人的就業問題,基本形成了產業化經營。葡萄價格從2010年的一斤一塊五毛錢漲到了現在的採摘價五六塊錢一斤,市場價八到十塊錢不等。全村人均年純收入達26000元,成為周邊地區的富裕村。”

如今,全村人把土地流轉集中建設“沿黃旅遊休閒中心”,打造“旅遊+民俗”“旅遊+體驗”等田園綜合體。僅郝家窯村就有農家樂接待戶33家,全年接待遊客30萬人左右。在黨的好政策下,村子越建越美,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收入越來越高。以農家樂旅遊接待戶為活動主體,打造託縣四季旅遊的亮麗品牌,如今已經成為託縣特色的鄉村旅遊新亮點,也帶動了當地“民宿經濟”的發展。2013年,託縣被評為“自治區休閒農牧業與鄉村牧區旅遊示範縣”。2017年,郝家窯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在改革開放的農村,郝爭平和鄉親們成了實實在在的受益者。

改革開放40年,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鄉村振興戰略,掀開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篇章,首府農村也迎來了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徵程。

(記者 苗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