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是啥?

閒雲野鶴貓貓迷


農村俗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是啥?

彪在古代文學中出現的多些,比如《水滸傳》中祝家莊三兄弟,就是祝龍,祝虎,祝彪,排行就是龍虎彪,意思就是老大,老二,老三。可以看出彪是排在虎的後面,由此可以推斷在古人中心彪是比不上虎的。

那麼諺語為什麼會說”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呢?這句話的主要來源是宋末元初周密所著的《癸辛雜識》,裡面提到:

諺雲:”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餘聞獵人云:凡虎將三子渡水,慮先往則子為彪所食,則必先負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則復挈彪以還,還則又挈一子往焉,最後始挈彪以去。蓋極意關防,惟恐食其子故也。“

從文中能看出,彪是種很兇悍的動物,能吃小老虎。但用此和文字使用習慣來比較,就會產生疑問:

古人常用龍虎彪豹來給四兄弟排名,若彪比虎兇猛,應排在虎的前面,而不是後面,由此來看,彪可能只能襲擊未成年的小老虎,若遇上成年虎,估計彪不是虎的對手。

那麼彪到底是中什麼動物呢?

我覺得彪應該是另一種動物,這種動物和虎長的很像,加上公虎有時會咬死小老虎,但古人不知道小老虎是公虎咬死的,他們認為父母天性是不會咬死自己孩子的,後來見到了這種類似老虎的動物,就把這兩件事聯繫到了一起,得出“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的結論。

到了清朝,彪這種動物跟在排在了豹的後面,清朝六品、七品武官官府圖案就是彪,而一、二品是獅,三品虎,四品豹,五品熊。由此可以推斷,清朝人已經把虎彪區分出來了,而且對彪有了一定的認識,至少認為彪兇猛不及豹和熊。

縱觀動物界,有一種動物和彪最像,就是亞洲金貓,臉有花紋,且身體比虎瘦小。亞洲金貓也是貓科動物,且性情兇猛,一般獨居,所以古人極有可能被金貓攻擊過,由於缺乏認識,那時的科普讀物也不多,所以把金貓認作了虎,又因為金貓的習性和虎的習性有區別,所以得出了“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的結論。

最後附上亞洲金貓圖,大家看看是不是很像老虎?


榴蓮暈倒


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起了讀小學六年級那會的一個小故事。這個情節我至今記憶尤新,教我們的班主任是個“老先生",看到他都有點怕人,太嚴肅了;誰要是不認真聽課,他絕對會點起來好一頓訓斥。

有一天上午在課間,一個叫吳三山的同學打野偷玩‘魔方’,被老師發現後點他站起來;“老先生”開腔了:“三山呀三山?你是家中的老三吧?你知道成績在班裡如果按上、中、下分等級,你屬於那一等呢?” 三山不加思索的回答屬下等吧!老師接著說:“不僅是下等,而且是下下等,我看你就是一隻‘彪’,既然知道成績差為什麼還這麼貪玩呢?" 這時同學們都不知道"彪"是何意思?……

最後,"老先生"給我們全班完整的講述了一個"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的典故。

從而使全班同學們都明白了老師講這個故事的意思,同時亦弄懂了‘彪’的含義,原來是一隻最蠢的、最傻的、最楞的、最笨的、最憨的、最無能的那隻虎仔;也就是說母老虎生產的三仔中,必定有一隻是最弱的後生!……











賢省


常言,彪是虎的第三個兒子。通常母虎只會產兩崽,偶爾也會生出三崽,這就是虎有三崽必有一彪的稅法,其第三崽既是彪,也是虎多餘的孩子。虎和彪本有著共同血緣關係,但也是不共戴天死敵。彪因先天不足瘦小孱弱,僅一身褐色絨毛而沒有虎皮的黑條斑。通常母虎都不會認彪做兒子,母虎不撫育彪踢咬驅趕甚至將它叼到餓狼出沒之地遺棄。虎本獸中之王,被虎追殺遺棄的小彪,當然也成了眾獸之敵,倍受凌辱。所以彪一般在哺乳期就夭折,很少能生存下來,可是一旦生存下來,彪性格極其威猛兇殘彪悍,也會將同胞虎吃掉。

對生存下來的彪,母虎也會防著它,在老虎帶著三個孩子過河時,必定先把彪背到對岸,然後帶第二個過去,同時再把彪帶回去,然後帶第三個老虎到對岸,最後才把彪帶過去。

據瞭解它的人說,被母虎拋棄的彪會在煉獄般的環境裡成長,常會被餓得吃樹根枯葉、動物腐屍、吃草啃土石塊。為了活命,它不得不學會飛山、越澗、爬樹、攀藤,並與比自己大且兇殘的野獸搏殺。生活在殘酷環境的彪常年老疤新傷不斷, 征服了生命裡種種危難惡劣。它終於倍受煎熬長大了, 叫聲似狼嚎、如獅吼,且具備各猛獸最冷酷最毒辣的秉性。而它第一個襲擊的目標,便是曾經拋棄它的虎母,緊接著則是被虎後備加寵愛的兩位同胞兄長。

因為生活只給了它更多仇恨,仇恨所有的猛獸,尤其稱霸森林的龐然大獸,但凡有惡霸出現,它即聞風而至,血戰到底卻並非為爭奪什麼。搏殺後往往無暇舔血、吟傷,即奔向另一個戰場。它經常受傷渾身沒一塊完整的皮毛,死後亦找不到一塊未斷過的骨頭,可它卻有超凡的生命力,一隻經過生死錘鍊活下來的彪 其壽命與萬年老龜堪比。

我們通常說的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這句話在山東是來表達,一個人家的眾多子女當中,一定會出現一個比較出眾的孩子,也就是說不要對他們按照一樣的方式管教,要因材施教才行。





破天曉


民間常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

相傳“龍”這種動物喜淫好色,龍的相好是各色各樣的動物,生下的九個兒子都不像他,故有“龍生九子,各不相同”之說。

“虎有三子,必有一彪”的傳說是,母老虎生下小老虎後,由於小老虎的食量很大,母老虎最多能哺乳兩個小老虎,由於老虎一胎所生超不過三個,這樣一來母老虎必須把多餘的那隻拋棄。






被母老虎拋棄的那隻小老虎,一般會和豺狼、獵豹為伍,假如不被這些野蠻的動物吃掉,這隻被拋棄的小老虎長大後相當兇猛,據說會滿世界尋找“母親”和“兄弟姐妹”報仇,一旦被它尋到必定吃掉這些“親人”。

到後來人們稱這隻被拋棄的老虎為“彪”,於是出現了“彪悍”一詞,東北人說一些二愣子為“彪”都源於此。

“彪”其實本身就是隻老虎,只不過殘酷的外部環境造就了它的勇猛,這和從小“有爹孃生沒爹孃養”流浪社會的人道理一樣,這些人一旦變壞其性格必定冷酷無情,對社會的危害很大。

有一些人認為“彪”是一種介於虎和豹之間的動物,如果母老虎生下三隻小老虎,其中必有一隻是“彪”。



“彪”相對其它兄弟長得特別快,並且兇猛冷血,隨著長大,“彪”會吃掉兄弟姐妹。其實這是一則故事造成的誤傳。故事原文如下:

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予聞獵人云,凡虎將三子渡水,慮先往則子為彪所食,則必先負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則復挈彪還;還則又挈一子往焉。最後始挈以去。蓋極意關防,惟恐食其子也。——元好為《癸辛雜識》(續集下)

翻譯過來就是:母老虎帶著三個孩子過河,由於怕“彪”吃了另外兩隻小老虎,母虎首先把彪帶過河放在對岸,然後返回帶上一個小老虎到對岸,回來時把“彪”再帶回來,抱上一隻小老虎,帶上彪回來,最後依此再來一趟。也就是說讓彪每次跟在母虎身邊。不離開母虎的視線。

我可以鄭重告訴親們,這個故事是假的,徹頭徹尾的謊言。

科教片《動物世界》告訴了我們真相。



小老虎“兄弟”之間不會發生互相傷害甚至吃掉的現象,它們之間追逐打鬥是為了練習捕捉本領。小老虎被傷害吃掉都是一些公老虎乾的事,這些公虎和小老虎沒有血緣關係,公老虎為了逼迫母老虎發情,必須殺死她們的孩子,原來母老虎在哺乳期間是不允許公老虎交配的。

總而言之,小老虎不會吃小老虎,更沒有“彪”這種動物。


秉燭讀春秋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為中華民族流傳千古的民間彥語故事。故事相傳,母虎生有三虎崽,其中一虎崽格外兇狠彪悍,有吞食另外兩隻幼崽的能力,因此母虎日夜提防著兇虎崽和另外兩隻虎崽單獨相處。一日,母虎背三隻虎崽過河,母虎會先把兇虎崽背到對岸,然後再回來背第二隻虎崽到對岸,同時又把兇虎崽接回岸這邊,接著又把第三隻虎崽背到對岸,最後才回來把兇虎崽單獨背過去。這隻兇虎崽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彪”。

這則諺語故事通過“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來向人們闡述一個道理,就是:即使是同一個母親所生的三個孩子,其心性、智慧、體魄上也會存在著差異,所以父母在對待子女教育問題上切不可一概而論,應該區分對待,“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出好的子女。




水總黃總馬總豬總牛總


古代人說,“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聽老人們說“彪”比老虎還厲害,甚至還以老虎為食。對此充滿了好奇,在印象里老虎是森林之王,可竟然還有比老虎還厲害的存在。至於“彪”到底長什麼樣子,沒人能說的清楚更沒有人見過。通過人們的口述瞭解,大概就是在老虎和豹子之間的動物。俗話說“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究竟是什麼?

今天咱們就來揭開“彪”的真面貌。

古書中記載,“虎字添三撇為彪,其為似虎非虎之物也。”有說法說老虎一胎一般只生兩個,而一旦生出第三個那就會出現百年不遇的奇蹟,就會出現一個彪。彪已經超越了老虎的的範疇,彪是一種介於老虎和豹子之間的動物,有老虎的兇猛和豹子的迅捷,是一種更加厲害的動物。更重要的是它以老虎為食!母老虎一旦生出彪為了安全起見也會也會拋棄它到荒山野嶺,但彪一旦存活下來便及其威猛兇殘,而且長大後會第一時間襲擊自己的“兄弟”,之後便在森林中年獨自與虎豹搏擊,捕食各種猛獸,十分冷酷毒辣。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句話還是一種基因遺傳的問題,老虎的基因是比較強大的,那他兒子中總有一個厲害的,可以繼承優秀的基因。放在生活中,幾個兒子終有一個會有出息的。這也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原理!

在我國古代的皇位競爭就是這個意思,那麼多個皇子裡,肯定只有一個能繼承皇位,所以就會出現一隻彪,而這隻彪就會奪得最後的皇位。但這畢竟是古代的活著動物世界的法則,在現代這個社會,家裡面也沒有什麼爭的,兄弟之間即便厲害了,也不會出現相互競爭的關係。親兄弟就應該相互扶持,不能相互爭鬥,家和萬事興嘛!


品牌戰略故事


大家好!我是湘西九哥!以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在這裡,再次說說個人的觀點:


古書記載:《癸辛雜識》中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予聞獵人云,凡虎將三子渡水,慮先往則子為彪所食,則必先負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則復挈彪還;還則又挈一子往焉。”

白話翻譯:彪的性格很彪悍,會吃自己的其它同胞兄弟。聽老獵人講,母老虎帶著三個小老虎過河的時候,總是擔心其它小老虎被彪所吃,總是先把彪送到對面,然後再將另一個孩子帶過去,又將彪帶回,當另兩個孩子都到了對岸,最後再帶彪過河。

彪之原義:由於彪的強悍,連同胞兄弟姐妹都要吃掉,在老虎族群裡非常不受待見,經常在它們幼小的時候,就被丟在荒山野嶺中自生自滅,在各類猛獸的口中和惡劣的自然環境裡求生。由於彪從小生性強悍,加上在那種得不到任何關愛的環境下成長,性格會變得更加兇猛、殘忍,沒有絲毫感情可言,它們殺虎的絕招,一般是:跳上虎背,將虎的脖子咬斷。

現代引申: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經過多年演繹,流傳到現代,基本變成了一箇中性詞,可以用在“褒”的方面,也可以用在“貶”的方面:

“褒”的方面:與“蒿草之下,或有蘭香。 茅茨之屋,或有侯王”意思很相近,在眾多蒿草生長的地方,也許會偶爾長出一兩株高貴的蘭草來;在一個破敗的窮苦人家裡,也可能會從中走出王侯將相來。比喻在眾多的子女當中,一定會有個把能力非常出眾的人物。

“貶”的方面:在眾多優秀子女當中,也會出現一兩個性格乖張、惹事生非、不學無術的低能兒和敗家兒。


湘西九哥自媒體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在傳統文化裡,龍虎都少不了一些衍生同類,彪是虎演化而來的。

實際上,現在東北方言裡有提到“虎”一字,“是不是虎呀”,說的一個人傻又帶著幾分衝動魯莽,而膠東方言裡罵人話“彪子”也是說一個人又傻又楞,傻中帶著幾分狠勁。這也看得出來,虎彪在做形容詞時,意思基本是接近的。

看過《水滸傳》的人應該有印象,祝家莊有三兄弟,祝龍、祝虎、祝彪,後面宋江攻打的田虎,他有兩兄弟,一個田豹一個田彪,可見,彪字經常被用來做人名,還常常與虎一起。而前些年有個電視劇很火,裡面主角之一範德彪,那是相當有名了。在裡面那也是人如其名,彪不愣登。

而彪這個字本來意思是老虎身上的花紋,後來也指小老虎。不過,彪與一般的老虎不同,有種說法是彪由老虎所生,可是比一般老虎要弱小,生的也沒有一般老虎好看,所以很受虎媽嫌棄。由於不受待見,彪從小生活環境惡劣,大部分都早夭,不過一旦長大成年,因為從小生存不易,遭遇磨鍊更多,所以彪比普通老虎還要厲害幾分。

雖然彪可能比老虎更兇狠更厲害,但它屬於不完全的老虎,所以它的實際地位還是要低於老虎。最明顯的一個證明就是清代官服配飾,武官四品是老虎,六品是彪。

現在獨生子女家庭佔大部分,頂多二胎,再加上生活水平提高,家長本身的文化素質也普遍較高,所以對於子女教育這一塊是很上心的。而在以前呢,往往一個家庭好幾個孩子,家庭條件生活水平也不高,父母都要忙於生計,難免對孩子照顧不周,孩子長大成什麼樣,主要看孩子本身的特質如何。同是一家出來的,兄弟姊妹幾個可能差別很大,往往會有一個特別有出息的。所以用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來形容。

實際上,與虎類似的字還真不少,除了彪,還有一個猇(Xiao),這個字指老虎的怒吼,而且在古代的確也有一種動物叫做霸王猇,是一種類似老虎的猛獸,條紋比老虎的顏色要深,只不過這種動物在幾百年前已經滅絕了。今天在國內的老虎只有東北虎和華南虎,而華南虎野生物種已經滅絕,可以推測,在漫長的古代,其實還會有一些與今天老虎類似的存在,而古人會根據它們些微的差異賦予它們不同的名字,像彪,猇等等存在就不足為奇了。



一覽眾河小


在廣大的北方地區,尤其是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盛傳著一句古話: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那麼,同樣是虎,為什麼必有一虎被稱為“彪”呢?

1、民間傳說中的“彪”是什麼樣子

對此,有人認為“彪”就是民間常說的“彪子”,意思是比虎還兇猛的一種類似於老虎的動物,或者用現代話說就是“變異的老虎”,可以吃掉老虎。

民間關於“彪”的故事有不少,比如“破獍食其父,䲭梟食其母。彪虎一母生,母去彪食虎。”是說獍這種野獸出生後第一件事就是吃掉其父獸,䲭這種野獸出生後首先要吃掉其母獸。彪和虎都是一隻母虎所生,母虎外出捕食時,彪就會把老虎吃掉……

2、“彪”的最初含義是什麼

其實,“彪”的最初含義主要有兩個,一是指老虎身上的花紋,引申意指富有文采的人;第二層本義是指小老虎。據傳,明朝文學家解縉曾作畫“虎顧眾彪圖”並題詩: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這裡的“彪”指的就是小老虎。

那麼,民間故事和傳說中的“彪”也就是小老虎,為什麼被認為是忘恩負義、食兄滅子的動物。彪這種小老虎,又被以“彪炳”等詞語,把人與彪相關聯,從中流露的卻是滿滿的敬意和褒揚。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3、這句老話的真實意圖有兩層

知道了“彪”的最初含義,我們就知道古話“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並非貶義故事的翻版,反而是正經八百的祝福語、慶賀語。它的核心意思是:生3個孩子,其中有1個會與眾不同,格外出色。這裡的“3個”並非實指,而是指代“多個”。


這句話要表達的真實意圖有兩層:其一是對“多子多福”的一個註解,孩子多了,成才的機率增大,老大不行,還有老二和老三,誰知道“哪塊雲彩能下雨”;其二是對“老大憨老二奸老三是曹操“的一個註解,一母同胞,性情不同,各有各有特點。

過去的人們喜歡給孩子起帶有“彪”字的名字,寄託了希望孩子出類撥萃、卓乎不群、望子成龍的願望,而“多生幾個,萬一裡面出個縣官”的想法則有戲謔式的民間智慧。當然,這也間接提醒父母,要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只有對症下藥才能事半功倍。


指動濟南


都別搶,我來答。

我們經常聽到什麼“彪悍”、“彪形大漢”這樣的說法,對於這個“彪”具體有什麼含義似乎確實不太瞭解。

元好問在《癸辛雜識》是這樣解釋彪的存在的:

諺雲: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

按照元好問的解釋,彪就是老虎產下的一個老虎崽之一,但是這個彪是最兇猛和殘忍的一隻,還會吃掉自己的兄弟。

這種解釋也說得過去,譬如老話還說“龍生九子,子子不同”,龍有九個後代,但是每一個後代的秉性和喜好都不同,最兇的就是睚眥,所以誕生了一個成語叫睚眥必報。

但也有很溫順的,譬如負屓(xi)就很溫順,而人也是一樣的,生的後代多了,有的有出息,有的沒有,有的很孝順,有的可能就很沒有良心。

而老虎生三個後代,就有一個是彪,所以我們常常形容說一個人很彪悍,說明這個彪在古人看來是很兇猛的野獸。

不過關於彪還有一種說法,即“虎字添三撇為彪,其為似虎非虎之物也。”

高彥休在自己的著作《唐國史補》裡記載了“劍聖”裴旻射虎的故事,這個裴旻是唐代開元年間的人物,他的劍術很厲害,被奉為“劍聖”。

《獨異志》描述他練劍時的場景說“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

正因如此,“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據說李白曾經跟著他學過劍術,裴旻除了劍術厲害,箭術也很了得。

《唐國史補》說他“善射,嘗一日斃虎三十有一”,也就是一天的時間裡就射殺了三十一頭老虎,這要換在今天,估計早夠槍斃幾回了。

但是後來有個老人告訴他,“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將軍若遇真虎,無能為也”,就是說裴旻射殺的這些動物都不是真正的老虎,而是一種叫做彪的動物,如果遇到真的老虎,裴旻就無能為力。

裴旻不信邪,於是問老人哪裡有老虎?老人給他指了一個地點以後,裴旻果然在那裡遇到了老虎,當時的情景是“果有真虎騰出,狀小而勢猛,據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馬辟易,弓矢皆墜,殆不得免。自此慚愧,不復射虎”。

依照高彥休的記載,看來彪還不是老虎的後代,而是一種很像老虎的生物,我估計可能是山貓、雲豹之類的其它貓科動物。

不過古人對於這種動物並沒有過多的記載和描述,所以我們也只能猜測是某種兇猛的貓科動物,正因為兇悍,所以才有了彪悍、彪形大漢這樣的說法來形容一個人的勇猛和高大。所以古人就用帶了彡字旁的彪字來區別這種和老虎不一樣的生物,所以尋找這種動物的關鍵就在於看有沒有類似的條紋,其中豹子和老虎的花紋是最像的,譬如像雲豹。

不過雲豹的身上並沒有類似於老虎額頭上的三條紋路,倒是金貓的額頭上有三條,如上圖所示,金貓的額頭上有很明顯的三條“川”字形的豎紋。

當然這些都只是聯想,也可能是其他的貓科動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