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高空跳躍”,一屁股坐爸爸肩膀,網友:穩準狠是個苗子

文 |暮沐媽咪(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每次說到帶娃,寶媽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頭疼”與“擔心”,0-1歲的小嬰兒還好,他們頂多就是哭哭鬧鬧,半夜喊兩嗓子,不讓媽媽睡覺。最難帶的是2歲之後的孩子,他們有了一定的自主行為能力,加上性格的關係,喜歡“胡作非為”

活潑本是一件好事,但當它與無知相掛鉤時,情況就會變得非常危險,某些孩子的所作所為,讓媽媽揪心不已。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誘使孩子不斷在危險邊緣試探呢?

2歲寶寶“高空跳躍”,一屁股坐爸爸肩膀,網友:穩準狠是個苗子

2歲寶寶“高空跳躍”,一屁股坐爸爸肩膀,網友:穩準狠是個苗子

某寶媽上傳了這麼一段視頻,向廣大網友求助,她說自己2歲大的孩子好像出了點問題,他總是喜歡像猴子一樣跳來跳去,走路也不好好走。尤其是到了家裡,彷彿人猿泰山附體,四處亂竄。

視頻中就是他非常喜歡玩的一個項目,他先是爬到沙發靠背上,然後從上面一躍而下,徑直往爸爸脖子上面跳,最後穩穩地坐在肩膀上

2歲寶寶“高空跳躍”,一屁股坐爸爸肩膀,網友:穩準狠是個苗子

在外人看來,這一幕好像很溫馨,親子互動頻繁,也難怪不少網友留言:穩準狠,是個好苗子,不過這位寶媽卻深感擔憂:孩子過去不是這樣的,突然性的改變,是不是神經方面出現了問題?

從沙發往下跳,下面不是爸爸就是軟墊,沒啥大問題,但他要是養成了習慣,從別的地方跳呢?人的脊椎那麼脆弱,萬一孩子哪天沒跳好,自己受傷不說,將爸爸也弄傷了,又該如何是好?

2歲寶寶“高空跳躍”,一屁股坐爸爸肩膀,網友:穩準狠是個苗子

總而言之,隱患有很多,可問題是,只要她駛試圖插手,不讓孩子瞎跳,小傢伙就開始哭鬧,搞得全家不得安寧,讓她愁白了頭。

專家:其實這是寶寶的感官發育需求導致的

關於孩子突然變好動的表現,早有專家給出過解釋,他們認為,這是寶寶感官發育的需求。

1-3歲期間,孩子通過語言溝通與親身感受認知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後者,會給帶給大腦非常多的好處。正如國外提倡的“赤足教育”,家長放開對孩子的束縛,讓他們貼近大自然,利用新的感官刺激來促進發育

2歲寶寶“高空跳躍”,一屁股坐爸爸肩膀,網友:穩準狠是個苗子

在孩子胡鬧的過程中,電信號會接連不斷地傳入其大腦,幫助塑造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網絡,加速前庭神經系統發育。

要知道,前庭神經系統是身體與大腦之間的連接樞紐,它掌管著協調能力、平衡能力、神經反應能力等多方面發育問題,只要確保它的發育不出亂子,就能從根本上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反應力,從側面完成家長夢寐以求的目標:提高下一代的智商。

2歲寶寶“高空跳躍”,一屁股坐爸爸肩膀,網友:穩準狠是個苗子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前後變化越大,說明其神經系統以及大腦的發育就越好,這明顯是好事兒。

媽媽應該如何避免危險,合理鍛鍊寶寶的感官

既然是好事,家長就沒有必要禁止孩子繼續玩耍,不過有些東西確實需要父母警惕,安全永遠是教育的首要保證。

2歲寶寶“高空跳躍”,一屁股坐爸爸肩膀,網友:穩準狠是個苗子

1)、專門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讓他們玩個夠

就好比文中媽媽的情況,與其擔心孩子的行為,不如主動上前陪孩子玩耍,他不是喜歡跳嗎?那就讓他跳,自己在下面接,小孩子的體力再好,也不可能堅持太久,讓他跳個幾十次,你看他還有沒有力氣繼續了?

這樣一來,既解決了孩子的發育問題,又能將風險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對維繫親子關係還有奇效。

2歲寶寶“高空跳躍”,一屁股坐爸爸肩膀,網友:穩準狠是個苗子

2)利用玩具代替運動,滿足其生理需求

寶寶變得好動,並不是真的喜歡運動,從本質上來講,他們需要的是刺激。因此,家長可以用玩具代替運動,同樣可以產生刺激,一般的玩具當然不行,要那種益智類、比較複雜的玩具,例如拼圖、樂高、積木等等。

只要滿足了孩子的生理所需,對他們而言,形式上其實無所謂,從某種角度來說,玩具遠比胡鬧更好玩。

2歲寶寶“高空跳躍”,一屁股坐爸爸肩膀,網友:穩準狠是個苗子

3)對於危險行為,要嚴肅教育

對於那種天性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家長不要心軟,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跟他們講清楚。只要孩子觸犯,就得接受懲罰,最好從重,這樣才能讓其長記性,下次再也不敢犯。

必要時可以選擇先讓孩子吃虧,家長之後再出來“救場”,這樣效果更好,他們一輩子都忘不掉。

2歲寶寶“高空跳躍”,一屁股坐爸爸肩膀,網友:穩準狠是個苗子

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充滿了各種突發情況,家長要冷靜應對,科學、合理地去揣摩內在本質,從根源入手解決,這樣才能確保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暮沐媽咪育兒』,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