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書法?書法有哪些內容?

林山書論


書法是什麼?

書法即是書寫漢字的方法。這裡包括很多,比如運筆方法,用墨濃淡等,其實我們就可以理解為書寫漢字的方法形式。

書法有什麼內容?

這裡包括的就比較多了,謝主要包括:

1,書法的字體種類,包括我們常見的: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2,書寫形式:對聯,中堂,方鬥等。3,落款的形式:首款,尾款,窮款。4,印章的形式:引首章,姓名章,字號章,閒章等。

也就是說書法的種類很多,字體也是多種多樣,書寫的特點也是因人而異,大多數書法家都會有自己的書寫特點


燎原學書


我記得涉足書法邊緣外看書法時,那是我小時候的事,記得很小時過春節貼春聯放鞭炮一事,年年如此。那是198幾年吧,父親會買紅紙送到鄰居二大爺家,求其寫春聯。我記得有年跟著父親去的,看那二大爺戴上花鏡,對照著春聯內容大全一本快翻爛的書,寫著春聯,我記得二大爺寫得行書字,我又剛上小學看不慣他那行書字,說他寫得潦草,不好。而大人們都說寫得好。管他呢?我跟著父親還貼春聯。不懂書法看其潦草字吧!暗自下決心也想練字,幫鄰居寫好看的對聯,那真是幸福的一件事。

學寫字吧!又沒工具,好不容易在父親辦公室見到一隻毛筆。隨即拿起蘸墨水再其報紙上寫,好傢伙!不會控制筆尖,亂畫一通,隨即扔之。當時就有種不好寫的念頭,還是放棄吧!

在小學都有黑板報。看老師拿著粉筆寫板報那是經常的現象。每次看到老師寫板報時就細心觀看。哎吆!老師寫的字真好,我咋寫不出來。腦子裡就暗下決心對照王老師板書的字學。記得在五年級的時候,我寫的楷書字很好看了,時不時得到語文老師的表揚,記得小學作文本,經常被同學傳閱。那是寫字就是方方正正的字,我也不會什麼書法規則,結構美等等基礎訓練。反正就是一筆一劃的方塊字。

1992年,有幸考到煙臺一學校讀書。哎吆!真好!學校還有書畫社,週末免費培訓,於是報名參加。自此才開始真正接觸書法,瞭解書法知識,學習軟筆硬筆書寫方法和技巧,特別是參加現場臨習班,交流經驗。於是就與書法結緣,與毛筆不離。

這就是我的學書法的經歷和開端。總歸原因還是愛好、喜歡。這是我的根本原因。


少林武術傳天下


書法從字面意思看是書寫的方法,即寫字過程中使用的書寫手法。比如楷書中測點的寫法是左上逆鋒起筆,轉峰向右下行筆,尾部稍頓隨即向左上收筆回峰,書法家顏真卿的顏體就是楷書。每一種字體都有它的特點和寫法。

書法更多地被認為是一種藝術-書法藝術,亦可理解為書法作品,比如詞組書法展,書法家中的書法。書法藝術涵蓋的內容更多一點,行書的瀟灑大氣,楷書的端正規矩,草書的隨性,瘋狂都是藝術,個人認為字體的寫法也是藝術內容。

書法按照不同的分類依據可分為

1.書寫工具:軟筆書法,硬筆書法

2.書法字體:篆書,隸書,行書,草書,楷書

3.書法家:顏體,柳體,趙體等





努力向前的寶媽


什麼是書法?根據《辭海》的定義:“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佈局(分佈、行次、章法)等內容。”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書法就是以毛筆為工具書寫漢子的法則、方法、規律的總稱。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又引申出廣義的書法定義:“書法是指文字符號的書寫法則”根據這個定義,文字符號的書寫法則都可以稱之為書法,使用工具上可以是毛筆、硬筆及其他書寫工具。

書法從書體上可以分為篆書、隸書、魏碑、楷書、行書、草書。關於它們的發展次第是這樣的:從夏商周時期甲骨文、金文、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大篆及秦統一六國之後的將書體統一為秦小篆到後來又發展出了秦隸。到了兩漢時期在在漢隸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楷書和章草,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行書,章草的基礎上發展了今草。

從作品的形式上可以分為條幅、榜書、斗方、對聯、中堂。條幅和榜書都是長方形,所不同的是榜書是寫大字,橫向。條幅一般是小字豎向橫向都有。斗方是正方形。

從書法的內容來看可以是詩詞、名言、段落、大字等。

以上就是書法的基本內容,謝謝大家!





元融書法文化閣


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書法指毛筆書寫各體字體的藝術,體現文字線條美,結構美,氣韻生動的一種表現,是幾千年來文字流傳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它具有力量感藏頭護尾,力在其中,要求點畫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線條感"下筆點畫,波撇屈曲,需盡一身之力送之",立體感"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


隨著文字轉變從最初的象形文字,一開始以畫的形式將要表達的簡單化,形成一種符號,然後古文大篆,小篆,隸,楷,行,草各種文字的形成過程中,由於書寫而產生的一種體現文字美感的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有是多樣化的取基本規律,主要運用講究執筆、運腕、用筆、用墨、章法、結構、佈局、氣韻生動等綜合體現文字美的一種表現,表達筆墨情趣如蘭亭序,天真爛漫如孩兒體,古典質樸如石門頌,不一一而道。



在結構中能將文字中的虛實,伸縮,疏密有致,或端正或勢巧形密,或意疏字緩,或濃淡相宜,以圓勁古雅,意致優閒逸裕,味之深不可測!為上品,或如亂石鋪街,星羅棋佈,氣勢天成為佳。



"形"包括點線條由此產生的書法空間結構,"神"主要指書法的神釆意味。文字藝術法無定法,藝術形態可以是多樣化的,以點線形式出現,在不能違背造型規律章法的情況下,運用書法功底書寫文字,具有可變性和表現力。


德潤堂主人


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創出自己的風格,能雅俗共賞的,給人以美感的,就叫書法。而那些崇洋媚外的,譁眾取寵的,嚴重脫離傳統書法審美觀的,嚴重脫離人民審美觀的,不是書法。



鑑水漁翁


不請自來。這個問題提的好,有助於大家在學習書法藝術的同時,能夠正確把握學習方向,以便為今後提升書藝水平奠定一個良好基礎。

那麼,什麼是書法呢?書法又是什麼呢?根據我多年的學習和實踐理解,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書法是中國特有的書寫藝術。外國沒有。現已審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二、書法是中國文字產生後,以漢字為載體,用毛筆、墨汁、硯臺、宣紙等為書寫工具和材料,以特有的一套書寫技法(筆法、墨法、字法、章法)為實踐內容、以特有的一套書學理論(歷代書法論文)為指導,以特有的中國文化為審美特徵,所形成的一種抒發情感的書寫藝術。

三、書法的自覺意識起於東漢。它的顯著依據就是崔瑗寫的《草書勢》,它是中國書法理論的第一部專著。而最早涉及到書學理論的是西漢時期的楊雄。

四、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完備於魏晉時期。隨著前期的篆隸草的興衰更替,在以魏鍾繇、東晉王羲之為代表的書法大師經過不斷努力,又創新了兩種書體:楷書以及衍生出來的行書。至此,中國書法的五種書體真行草隸篆走向完備。至今再沒有新體產生。

五,中國書法在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漢有蔡邕、杜度、張芝、崔瑗;魏晉有鍾繇、王羲之、王獻之、衛瓘、謝安、王導、陸機。隋唐時期的丁道護、唐有歐虞褚薛、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等。五代有楊疑式;宋有蘇黃蔡米等。元有趙孟頫、鮮于樞、鄧文原。明有祝枝山、文徵明、王寵、董其昌、徐渭等。明末清初有王鐸、傅山。清有鄧不如、趙之謙、何紹基、吳昌碩等。民國時期有于右任、譚延楷等。(近現代省略)

六、現代人研究成果: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之核心。原因是書法的形體氣象和蘊藏的意蘊,包含和概括了中國的哲學、宗教、政治、文學、審美等方面的因素。但現在還有爭議。但願今後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完善,能令人信服地說明,書法就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

七、現在的書法環境遇到了空前的挑戰。浮躁的心態,金錢與地位名譽的利誘,不僅使一部分書法人失去了理智,染上了魔疾,而且不少書法領軍人物、教授以創新為口號,大行亂書、醜書之道;上行下效,社會上的江湖書法也不甘落後,什麼射書、吼書、陰書、發書等等醜行屢屢不絕。

面對這一現象,我們有重新認識書法文化涵義的必要,更要用實際行動為書法正名!為書法藝術的繁榮發展,創造一個正常的、純淨的優良環境。

最後,我還是以“什麼是書法”這句話結尾,以引起大家對書法二字的更多思考。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晉風


書法是在寫字過程中演化而來的一門視角藝術

書法的形成經過了漫長的歲月,這就要說到中國文字的發展史了。古代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心中記事情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從而產生了記事文字,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一路傳承到至今。

秦朝統一中國後,為了方便管理和書寫方便,李斯創作出了隸書。在隨著社會進步,要記的東西太多,一些文字工作者有意的加快書寫速度和減少筆劃,產生了意外的結果,草書慢慢形成了。

西漢末年,楷書登場,盛於唐,同時行書也形成。這些文字的發展,主要還是為了有效的管理國家。

書法主要內容是為了記事,但在古代娛樂不多,書法獨有的魅力,慢慢演化成一門視角欣賞藝術。書法大師們又把字寫的出神入化,飄逸灑脫,跌宕起伏,滿紙菸雲,淋漓盡致提現書法家的文化素養,人格魅力,鮮明的個性特徵,看書知人。

書法藝術如今已經成為了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





墨九三


“書法”二字,簡單地說,便是寫字的方法。由於中國的漢字不同於其他國家或民族的文字,其字形由象形文字起源,在數千年文明發展史上,經歷了有代表性的甲 骨文、金文、小篆、隸書到楷書等各個階段的演變,形成了形音義密切配合的現代簡化漢字。因此,中國人所說的“書法”,是指中華文化中特有的一門有歷史、有 規範、有演變、有創造、有很高藝術內涵的藝術門類。



毛筆



三千多年來,中國書法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創作,代代均有其不同體裁和派別的演進,莫不風格迥然,名家輩出。自殷周以後,古人遺留下來的不同體裁和風格的全面碑帖字跡,總在百體以上。按照字的形體和運筆方法分類,總括地說,可分為五大項:即:篆、隸、草、楷、行五體。



作為書法家或書法愛好者,為了學好書法,掌握書法的必要技巧,瞭解書法的演變過程是十分重要的。

中國的漢字書法從殷代甲骨文開始,逐漸演變到周代的石鼓文、秦代的篆文、漢代的隸書,以及再後來的草書、楷書、行書,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而這一文字真正得到統一、廣泛的應用,要算從篆文開始。

秦代

秦代篆文,又稱"小篆"或"秦篆"。 它不同於周代"大篆"縱橫婉曲、繁複茂密的風格,是周代文字學的發展和演進。綜觀"小篆"字形的體裁,既有圓曲、參差的特點,又有整齊、圓潤的風貌,可以用"秀麗和暢,穩重端莊"來形容。

漢代

漢代隸書的特點,是將秦代篆書的"圓圓曲曲"加以簡化,成為"橫平豎直",而一易篆書的章法。也就是說,整個字形主要由橫直線條所組成。這樣的字,人們在處 事應急中寫用起來,的確比寫篆字方便簡單得多了。寫好隸書,必須掌握八句重要法則:"蠶頭燕尾"、"外方內圓"、"一波三折"、"斬釘截鐵"、"重濁輕清 "、"蠶不二設"、"燕不雙尾"。除此以外,還必須掌握運用隸書的結構和特殊寫法。

漢代的書法由小篆進化到隸書以後,又在隸書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一種新的"草體"。這種草書起源於民間的減筆字。因為人們在文書往來頻繁時,為了寫字快一些,總免不了有省減筆畫和連寫的情況,於是有意無意中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草體。

三國時代

三國時代書法的興盛繁茂並不亞於漢朝。東漢時期的"八分"體已因減省筆畫及草率筆法而演變成“章草”和“今草”,至三國時始有近於現代“楷書”和“行書”的流行。

什 麼叫"楷書"?楷就是端正楷模的意思。楷書是由隸書"八分"體蛻變而成的,除了沒有"八分"體的蠶頭燕尾和波折以外,絕對著重於"平直方正"。抓筆寫來應 一筆不苟,不可有些許省減和草率。這樣的字體就叫做楷書。楷書又名"正楷"、"真書"。楷書在筆畫方面,雖然沒有隸書那樣多姿多彩,但清秀遒勁,簡潔端 正,在平和傳神方面則比隸書有過之而不及。經過歷代大書法家的努力創造,行成了許多流傳後世的不同風格的楷書。



什麼叫行書呢?行書介於正楷和草書之間,它是不楷不草隨手寫來的,既沒有楷書那樣拘謹,也沒有草書那樣放蕩。正如"行"字的解釋,既不是方步緩走,也不是飛步急奔,而是隨便起步、任意行走的。所以古人稱這種字體為"行書"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草書的體裁幾乎是通篇字字相連、一筆而成的。雖然字與字間偶有不連接處,但上下筆意貫串,首尾呼應相顧,而血脈相通,有一種筆墨飛舞、龍驤豹變、一氣呵成的 氣勢。本人從六歲學書至今已有五十餘年,唯對草書更感興趣,認為此乃書法最高境界。在運筆過程中,每一個字的屹立部位,都似乎險象叢生,卻又妙在能險中扣 穩,使字形沒有歪斜軟倒之嫌,而有玲瓏飛動之姿 。


誓屠東京


書法:書寫的方法、法則。執筆、運筆需要方法,單字結構、整篇佈局需要法則,只有掌握了這些法則,寫出來的字才會規範而美觀。

古人總結留下的法則太多太多了,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的清楚,下面從楷行草三種書體簡單說一下法則:

楷書 下圖為《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
我們就選第一個"吸"字,看各書法大家字的特點 除了用筆技法不同,都遵循了間架結構的法則

行書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依舊
遵照楷書的結構

草書


別看這個字好像挺簡單,其實草書的要求不低楷書,甚至超過楷書,有些字的草書看上去幾乎一樣,差別只在毫釐之間,多一個彎少一個彎都是不同的兩個字,這樣說絲毫不誇張, 我主頁裡有《草訣百韻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對於書法的定義你可以不用明白,但對書法的法則必須要清楚。在這,我特別想對初學書法的朋友們提個醒,一定要臨帖,一定要遵循法則!不要一上手就想著有自己的風格、想創新,等你對法則做到心裡有數的時候,你一定會有自己的風格,因為,不管學誰的書體,都不可能做到一模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