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關鍵時期,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如何價值體現?

疫情不會改變地產行業中長期的發展方向,但是短期對地產行業的衝擊是存在的。疫情來臨,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更應該有所作為。這將是人力資源管理者彰顯價值的時候,常言說“處於危難之時,方顯英雄本色”。

一、解讀和解碼

1. 解讀老闆及企業文化

  • 整理出老闆近三年的講話稿,近三年的心路歷程,梳理出企業的經營脈絡。
  • 整理出近五年老闆欣賞的員工,並分析欣賞的原因。
  • 深入瞭解企業文化的內涵,不僅僅是牆上的幾張標語。

2. 解碼公司戰略

  • 瞭解行業趨勢,目前行業處於上行期、下行期還是不明確階段?
  • 瞭解企業目前所處的階段,是快速發展期,還是深耕期?
  • 瞭解企業開發的方向,以住宅產品為主,還是綜合體為主?
  • 瞭解清楚老闆的意圖,是衝規模,還是有質量的提升利潤率,還是發展多元化產業,還是進行資產證券化。這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用人的標準不同。
  • 瞭解企業的特徵。是多項目一個區域深耕還是多項目多城市發展,企業組織架構是兩級架構還是兩極半架構,由此形成關鍵詞對公司戰略進行解碼。

3. 解構經營策略

行業有27種經營策略,瞭解清楚企業目前的經營策略,是高利潤率,還是高週轉,還是高槓杆。不同企業採取不同的模式,瞭解企業的模式,更能清楚地知道企業的用人標準,便於更好的制定考核標準。

企業在投融產銷四個環節中,哪些環節是順的?哪些環節是斷的?是哪方面的問題,資源問題,資金問題,還是人的問題?分析企業近三年的規劃,並轉化成人力資源規劃。

4. 解放組織能力

目前所接觸的很多中小房企是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只是沒有將組織能力爆發出來,所以說要將組織能力解放出來。

二、建立四大標準

1. 業績標準(目標與大運營)

業績標準的制定來自於目標,來自於大運營,很多中小企業沒有清晰的三年滾動運營計劃是源於戰略不清,戰略不清源於沒有大運營的概念。

2. 產品標準(標準化與創新)

主要體現在各個模塊的標準化,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可以先將示範區模塊做起來,形成標準化。

3. 工作標準(管控與流程)

體現在管控與流程,管理脫離業務沒有價值,業務脫離經營失去意義,經營一定要和戰略有效結合起來。

4. 用人標準(勝任力模型)

用人比較關鍵。很多中小房企經常從品牌房企挖人過來,人來了之後發現並不好用,用不好不代表這些人沒能力,要考慮人與崗位是否匹配,品牌房企的模式並不一定適合中小房企。大企業的標準化流程比較好,中小企業要自己建標準,還要能幹活,對人的要求會更高。

掃碼觀看【直播回看】:

疫情後,關鍵時期,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如何價值體現?

已有25000+人次學習

三、規劃和優化


1. 規劃團隊數量

首先要清楚地知道企業目前所處的階段,如果企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那必然是缺人的,今年招聘儲備的人員更多是在為明年的經營業績做準備。

2. 提升團隊質量

有些企業的管理人員業務經驗很豐富,但是經營理念弱一些。有些管理人員做單個項目還不錯,一旦多項目聯動,就會比較吃力,出現擔當不足的情況,所以說要提高團隊的綜合質量。

3. 優化團隊結構

前些年,對於很多快速發展的房企來說,最核心的是錢、地、人,但是往往融資部門的團隊人員配置是最弱的,經常都是老闆一個人在做這些事,這樣的配置就是不合理的。所以要看到企業不同部門的短板,倒逼質量弱、數量少的部門,做好團隊優化。

4. 塑造核心競爭力

很多房企都是家族式企業,“家文化”也比較濃重,高管層都是企業十多年的老員工,但是這些人很可能觀念落後,不願接受創新,能力各方面已經很難適應企業發展,因此,企業需要適度補充外來人員,提升競爭力。

如何解決中小房企面臨的困惑?

很多中小房企面臨的困惑是:平臺小,政府支持力度小,銀行貸款難,人才不願意來,客戶不待見,招不到合適的人,培養人才很難,加之數量少,培訓也不夠系統……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呢?


G50打造系列生態化服務,共建共享五大平臺——

(1)學習平臺:線上直播學習+線下研討+問題解決+快速落地

(2)研究平臺

:本次的疫情短期對行業造成衝擊,但也是彎道超車的好機會,中小企業缺乏研究能力,博志成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研究平臺,抓住每一次超越的機會。

(3)大企業運營中心:也就是目前所做的諮詢業務,很多中小房企沒有運營中心,缺乏運營的概念,造成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問題,運營中心可以助力企業解決這類問題。

(4)資源整合平臺:聯合採購,土地資源共享。

(5)資本共享平臺:對接資本市場,企業證券化道路的助推器。

一個月前,博志成已經助力G50董事長俱樂部做了相關的線上研討,並提供疫情後發展策略的報告,以使得會員企業提前做好應對預案。

四、中小房企HR策略

1. 招聘和融入

(1)難點:很多企業招聘了新員工進來,老員工覺得自己資格老,不待見新員工,處處刁難,不配合。新員工看不慣老員工,融入起來比較費勁。

(2)要點: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不要不捨得成本。一個蘿蔔一個坑,尤其是投、融、產、銷環節的管理人員。要知道,管理費用所佔的成本是比較低的。大企業的人也未必就好用,未必適合本企業。

(3)解決方案:對於新員工要多加關懷,不要冷落,不要讓新人覺得落差大,要不斷改善新老員工之間的關係。

(4)落地與風控案例:有些企業提到我們總部在地級市,招人很難。那麼能不能將總部設在省會城市,有些崗位,例如投、融資類崗位,也設在總部,設計類對接崗位放在地級市,以此降低招人難的壓力。

2. 內部人才發展

如何培養老闆?提升老闆的思維、意識、格局,是企業長期發展的核心。除了“培養”老闆之外,城市總、項目總都是重點培養的崗位,也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未來二十年地產行業都是宏觀經濟的壓艙石,前景也非常好。

3. 考核與激勵

(1)難點:考核更多流於形式,運營出問題,導致戰略無效。戰略無效的根本在於人的問題,從而導致績效設置無效。對於激勵形式而言,不設置跟投,沒人願意來,設置跟投,還是沒人,因為競爭對手也有。

(2)要點:各項節點完不成,如何激勵?成本超標,如何激勵?經營結果不好,又如何激勵?

(3)解決方案:節點完不成採用節點激勵法,成本超標採用成本激勵法,經營不好採用結果激勵導向法,中小企業根據自己的特徵,有自己的玩法。

4. 外部合作

(1)難點:自身去建立機制比較困難,需要一定的時間週期。

(2)要點

:短期內藉助外力,選擇一支好的服務團隊。

(3)解決方案:短期可以與獵頭公司、培訓機構進行合作。需要重視的是不要低價中標,選擇人力資源好的服務公司,關注一下核心服務團隊是什麼樣的背景、出身、相關的服務經驗。

(4)落地與風控案例:2007年黃老師開始做旭輝的顧問,當時公司規模不到20億,現在已經做到100億。2014年黃老師開始做中梁的顧問,目前已經從百億房企進入到千億房企的行列。

5. 競爭力和IP塑造

(1)難點:中小企業規模小,知名度低,很難形成獨有的競爭力。

(2)要點:可以通過提升一些模塊,做到極致,形成深度IP。比如服務,比如產品線。

(3)解決方案:對於區域深耕型的企業,通過提升區域項目的產品線,增強客戶的認知,也可以在服務方面做到更貼心。重慶的一家房企,規模不大,但是物業服務做得非常到位,在當地的影響力也很高。

(4)落地與風控案例:江西DT主要以教育地產為主,而且是針對三四線城市的教育地產,2017年只有20多億,去年已經達到200億。邢臺JLY主做商業地產,打造商業地產IP,也在三四線城市,目前在區域的認知度也很高。上海BJ主要打造產業地產IP,也很不錯。所以房企找準定位很重要,中小房企也有未來。

五、HR定位戰略發展

1. 房企戰略成功模型

疫情後,關鍵時期,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如何價值體現?


(1)前期成功戰略:錢、地、人。前些年,房企的成功之道在於牢牢抓住三點:錢、地、人。在目前這個階段,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2)現階段成功戰略:政策(把握)+資源(能級)+能力(強弱),掌握及時最新的政策動向,加上資源的數量質量和能級,同時還有體系,組織能力,團隊建設。

(3)房企成功案例(能力/人驅動):碧桂園、恆大、萬科各有自己一套打法,形成自己的模式,對於中小房企來說,千億房企的模式不能照抄照搬,各自打法不同。中小房企需要思考自己的戰略,並制定戰略落地實施。

(4)27個經營策略總有一個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5個主基調主要指房住不能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防風險,一城一策。4大資源主要指產業,錢,地,人。

3大機制主要指資源整合機制,激勵機制,內部競爭機制。

2. 房企戰略HR模型

疫情後,關鍵時期,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如何價值體現?


  • HR:自然態。主要指人力資源。
  • HP:人力資產。智能狀態HR融入組織後,在組織結構下做事,對企業來說就是資產。
  • HC:人力資本。不同的人創造不同的價值,屬於更高層次的人力資源。
  • OC:各個部門的人力潛能都被激發,有核心競爭力,並超過支付的累加值,這樣就超過了人力資本,即所謂的OC,從而形成組織發展力,組織競爭力。

人力資源管理通過找到更多的HR,使其轉化為HP,並激發HP潛能,轉化為HC,最終形成發展組織能力。

低層次人力核心工作是塑造不可替代的人。高層次人力核心工作是替代不可替代的人。

“融”主要體現在不斷引進新的人才,提升團隊勢能。

“投”體現在培養人,培訓人,加強梯隊建設。

“退”體現在各類激勵政策,晉升機制的建立。

“管”體現在要把人用好,不同的人放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並有效發揮其潛能。

3. HRD逆轉的“雙三角理論”

疫情後,關鍵時期,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如何價值體現?

人力是一個投資部門,針對這個模塊,博志成提出“雙三角理論”。

員工想什麼要什麼,老闆想什麼要什麼,公司做什麼。行業低迷的時候犯的毛病,簡稱“冬病夏治”,行業高峰的時候犯的毛病,簡稱“夏病冬治”。針對前期的問題,預判未來的問題和瓶頸,以此來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過程中通過其他部門的協助,更好的推動解決方案的實施。(作者:博志成聯合創始人、博志成研究院院長、G50董事長俱樂部輪值會長 黃博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