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嶺、腔隙性四大類腦梗的影像區別

腦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總稱,包括腦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腦栓塞等,約佔全部腦卒中的70%,是腦血液供應障礙引起腦部病變。

腦梗死是由於腦組織局部供血動脈血流的突然減少或停止,造成該血管供血區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腦組織壞死、軟化,並伴有相應部位的臨床症狀和體徵,如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缺失的症候。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男∶女約為1.3∶1~1.7∶1。

影像學上把腦梗塞分為缺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分水嶺梗死、腔隙性梗死四大類。

缺血性腦梗死CT表現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嶺、腔隙性四大類腦梗的影像區別


缺血性腦梗死發病1天內,CT平掃很難早期發現異常,僅表現“緻密動脈徵”。

問:什麼叫做緻密動脈徵?

答:在急性腦梗塞,閉塞的大腦中動脈因血栓或栓子的形成,然後順應性或逆行性發展形成數釐米長的質地較硬的固態血凝塊,導致血流被阻斷,如適時行CT掃描在圖像上表現一段或點狀動脈密度增高,這種徵象稱大腦中動脈高密度徵或動脈緻密徵。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嶺、腔隙性四大類腦梗的影像區別


動脈緻密徵一般在發病30分鐘內可顯示,是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大面積腦梗塞的早期表現。此時,血供區腦組織尚未出現明顯低密度改變,而臨床症狀十分典型,表現為對側偏癱及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意識障礙或失語等。

發病6h以後,缺血區腦組織因持續性缺血缺氧,導致細胞膜離子泵衰竭而產生細胞毒性腦水腫。此時複查示可發現典型的動脈緻密徵,同時伴有島帶區腦灰白質“模糊效應”。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嶺、腔隙性四大類腦梗的影像區別


1-7天之間血腦屏障嚴重破壞,吞噬細胞增多,髓鞘脫失,CT表現為該區呈更低密度改變,佔位效應更為明顯,甚至出現腦疝。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嶺、腔隙性四大類腦梗的影像區別


缺血性腦梗死2-3周病灶中心出現壞死,血腦屏障滲透性增加,水腫消退,CT表現為等、低密度混雜的“模糊效應”,腦回增強,佔位減弱。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嶺、腔隙性四大類腦梗的影像區別


4周以後梗塞病灶逐漸形成腦軟化灶,呈等或稍高於腦脊液密度。

分水嶺梗死CT表現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嶺、腔隙性四大類腦梗的影像區別


分水嶺性腦梗死多由於體循環低血壓導致腦灌注不良,相鄰血管供血區分界處或分水嶺區局部缺血,也稱邊緣帶腦梗死。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嶺、腔隙性四大類腦梗的影像區別


皮質型分水嶺腦梗死發生於ACA 、MCA及PCA的皮質支的邊緣帶,即額顳交界區或顳頂枕交界區;

梗死灶呈楔形,尖端朝向側腦室,底朝向皮質軟腦膜面。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嶺、腔隙性四大類腦梗的影像區別


內分水嶺區梗死

放射冠區:MCA皮層穿支和深穿支間;

半卵圓中心:MCA皮層穿支和ACA皮層穿支間;

串珠樣或融合成條狀,也可呈前後走行的線狀梗死病灶;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嶺、腔隙性四大類腦梗的影像區別


大腦中動脈深穿支供血區

基底節;內囊;丘腦。

大腦中動脈表淺穿支供血區

半卵圓中心;外囊。

腔隙性腦梗死CT表現

系深部髓質小動脈閉塞所致,缺血灶為10-15mm大小,好發於基底節、丘腦、小腦及腦幹,中老年人常見。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嶺、腔隙性四大類腦梗的影像區別


腔隙性腦梗死早期尤其是在24h 內,腦CT 掃描不能診斷,只能排除診斷。腦CT 掃描診斷腔隙的最佳時期是在發病後的1~2 周內。腦CT 掃描顯示:腔隙灶多為低密度,邊界清晰,形態為圓形、橢圓形或楔形,周圍沒有水腫帶及佔位效應。

出血性腦梗死CT表現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嶺、腔隙性四大類腦梗的影像區別


常發生在缺血性梗死1W以後CT顯示在低密度梗死區內出現斑點狀、片狀高密度出血灶,佔位效應較明顯。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嶺、腔隙性四大類腦梗的影像區別


有時無出血前的CT對比,很難與原發性腦出血鑑別,臨床表現血腫型者原有的神經系統症狀均有加重。出血性腦梗死急性期及亞急性期CT呈高密度影,慢性期則逐漸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影,有增強效應。增強腦CT掃描顯示:在低密度區內有腦回狀或斑片狀或團塊狀強化影。對於診斷明確者,不建議作增強腦CT掃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