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後,中國貿易史帶來美味食物外,也帶來一種“毒物”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

鄭和下西洋後,中國貿易史帶來美味食物外,也帶來一種“毒物”

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南洋各地的聯繫,很多國家都在和他的接觸之後派使者來中國貿易。鄭和下西洋也開拓了中國人的視野,在他的影響下,中國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鄭和的歷史功績是不能磨滅的。


鄭和下西洋後,中國貿易史帶來美味食物外,也帶來一種“毒物”

隨著中國貿易史的打開,像馬鈴薯和番薯這些美味的糧食作物逐漸傳入中國,給中國百姓帶來了一種種味覺盛宴。

鄭和下西洋後,中國貿易史帶來美味食物外,也帶來一種“毒物”

然而,一種特殊的美洲“毒物”也進入中國,並迅速傳播開來,那就是——菸草。

鄭和下西洋後,中國貿易史帶來美味食物外,也帶來一種“毒物”

1、菸草最早由萬曆年間自呂宋(菲律賓)經由福建和廣東的貿易口岸進入中國。明朝人根據音譯稱之為為“淡巴菰”、“丹白桂”(tabacco)等。又稱為“菸酒”、“幹酒”——是的,最早“菸酒”指的僅僅是“菸草”。之所以稱菸草為“酒”是因為抽菸能讓人熏熏然,如同飲酒一般。


當時抽菸的方式和現在抽旱菸的方式基本一樣,是“採而幹之,刃批如絲”,然後“銜長管,而點火吞吐之,有醉臥者。”

鄭和下西洋後,中國貿易史帶來美味食物外,也帶來一種“毒物”


2、至崇禎初年福建等地已開始大量種植菸草,南方軍中尤其流行吸菸,稱之能避“瘴癘”。隨著南方明軍北調,吸菸這一習慣也被帶到關外,又被吸菸者賦予了“禦寒”的新功能。


起初煙價極高“菸葉出閩中,北地多寒疾,關外至以馬一匹易煙一斤”,“二十年來,北土亦多種之,一畝之收,可以敵田十畝,乃至無人不用。”時人稱之為“天下兵起,遍地皆煙。”

隨著明清對峙,明軍對面的清軍也很快學會了吸菸。只不過明國煙難以買到,且價格高昂。清國當時主要從朝鮮進口菸草。丙子之役(見電影《南漢山城》)後朝鮮臣服於清,朝鮮世子根據約定赴瀋陽為質,隨身就帶有大量菸草,用於賺錢和賄賂清方將領。

鄭和下西洋後,中國貿易史帶來美味食物外,也帶來一種“毒物”


3、隨著吸菸者日益增多,明末之人很快發現了菸草的弊端:

“火氣薰灼,耗血損年,人不自覺耳”

“菸草久服則肺焦,諸藥多不效,其症為吐黃水而歿。”

但吸食者仍然絡繹不絕“如飛蛾撲火”。為了應對這種菸草大流行,明清兩國都採取了頗為嚴厲的禁菸措施。但是效果都不怎麼樣:

明朝方面“崇禎十六年,敕禁私販,至論死,而不能革也”,“崇禎癸未下禁菸之令,民間私種者問徒。法輕利重,民不奉詔。尋令犯者斬。然不久因邊軍病寒無治,遂停是禁。……崇禎末我地遍處栽種,雖三尺童子莫不食煙。”“老壯童稚,婦人女子;無不吃煙。大街小巷,盡擺煙桌。”

清國方面,皇太極認為菸草“非土產,耗財貨”遂下令禁止,但是這種禁令只能約束平民,約束不了貝勒。為此皇太極無奈的表示“爾等諸臣,在公署禁人用煙,及至家,又私用之。如此,復何顏責人耶。以此推之,則陽奉陰違,爾等竟無一可信之事矣。”

幾年後由于禁煙效果不佳清國乾脆取消了菸禁,轉而強調自種自吸,不許從外國購買,以防金錢流失“前定禁菸之令,其種者用者,屢行申飭。近見大臣等猶然用之,以致小民效尤不止,故行開禁。凡欲用煙者,惟許人自種而用之,若出邊貸買者處死。”

鄭和下西洋後,中國貿易史帶來美味食物外,也帶來一種“毒物”

清軍入關後,對菸草的禁令幾經反覆,總體來說愈發鬆弛。至嘉慶年間因為種植吸食者太多(1796年—1820年)朝廷乾脆放棄不管了。


令人遺憾的是相較於“淡巴菰”,一種更厲害的新型成癮性植物即將登上歷史的舞臺。那就是?

鄭和下西洋後,中國貿易史帶來美味食物外,也帶來一種“毒物”


鄭和下西洋後,中國貿易史帶來美味食物外,也帶來一種“毒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