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角度看,結婚還是離婚?


從經濟角度看,結婚還是離婚?


砰然心動之後,他和她相識了;心有靈犀之後,他和她約會了;百轉千回之後,他和她成婚了,從此組成了統計局數據中最基本的單位——家庭。


婚姻


今天我們來聊聊婚姻對經濟的影響和貢獻。


首先來看看,全國人口數據中最新的婚姻情況。根據《中國統計年鑑》抽樣統計的人口數據計算,2018年,全國15歲以上人口達到了11.61億,其中:


未婚人口數量為2.11億,佔比18.17%

離婚人口數量為2,449萬,佔比為2.11%

喪偶人口數量為6,507萬,佔比5.61%

而剩下的74.12%就是目前還在"圍城"之中的各位了,達到了8.60億。


這組數據中,有意思的地方有幾個:


第一,未婚人口數據裡,男女比例為:1.4886比1,也就是說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多了48.86%。


第二,離婚人口數據裡,男女比例為:1.2347比1。這裡可以看出一旦離開"圍城",

女人再次入城的比例相比男人,可能性了23.47%。


而我們再想一想這個數據,如果一對夫妻離異,又分別與其他離異人士結婚成家,無論哪種組合方式,男女比例還應該是保持1比1的,而只有其中一方與未婚人士重新組成家庭,才會讓上述這個男女比例失衡。所以1.2347比1這個比例。


隱含的意思是:女人相比男人捕獲未婚異性芳心的可能性大了23.47%。


第三,是喪偶數據裡的比例,男女比例達到了0.3745比1,這個數據暗含的意思是,如果把婚姻看成一場競賽,那麼,男性同胞們的生還幾率僅為女性同胞的37.45%......


所以,不考慮家庭暴力、經濟獨立能力以及撫養下一代付出程度等問題,也不考慮個體感受,只是不帶任何偏頗地分析冷冰冰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女性在未婚情況下更容易找到異性伴侶,在結束上一段婚姻之後相對容易找到新的異性,且在婚姻生活中能夠身體力行地把"圍城中的敵人"通過時間消耗殆盡。


分析到這裡,由衷地祝願全天下的女性同胞們幸福快樂;而男性同胞們,想活命就別再試圖進城了,老老實實一個人在家看球、打遊戲吧……


婚姻的經濟價值


粗略分析了當下中國婚姻數據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婚姻對經濟以及GDP的影響。從戀愛到結婚到生兒育女,我們可以簡單地梳理出一條經濟脈絡:


服裝飾品需求(你們要見面了)——外出就餐需求(你們見面了)——鮮花禮物需求(你們惦記再次見面了)——娛樂需求(你們都有點詞窮了)——婚禮服務需求(你們決定要"進城"了)——房地產需求(你們的"城"來了,包括爸媽從小給你預備的也是為了結婚用的不是嗎?)——新建家庭需求(如何把你們的"空城"填滿)——生兒育女需求(你們決定再造未婚男女了)


按照這個脈絡,我們摘取了2018年統計局數據裡面,相關的統計部分以及相應占GDP的比例,它們是:


服裝鞋帽紡織品成交額,18,049.40億元,佔比2.01%;

餐飲業營業額,5,622.90億元,佔比0.63%;

花卉市場成交額,642.50億元,佔比0.07%;

國內電影票房、藝術表演場館演出以及國內旅遊收入,51,827.18億元,佔比5.78%;

婚禮服務產值,不詳,佔比仁者見仁;

房地產業產值,64,623億元,佔比7.21%;

日用品文化用品家電傢俱五金裝飾材料成交額,7839.25億元,佔比0.87%;


上述幾項,粗略統計起來,大概佔了2018年GDP數據裡的16.57%,換算成增加值大概就是15萬億左右。


當然,這裡涵蓋的並不僅僅只是男男女女相遇之後,才額外產生的經濟價值。但是相信按照比例估算,50%不嫌多,15%也不會少,無論怎樣都是在數以萬億的這個數字級別上估算的。


談戀愛——作為組成家庭的前奏,而家庭是經濟活動尤其是消費端最最重要的基本單位,所以談戀愛與否,婚姻與否,對經濟活動的影響是巨大的。


分手的經濟價值


簡單地看過談戀愛結婚對經濟有何影響之後,下面我們來看看如果離婚分手了,那對經濟又有何影響。為了稍微顯得有條理一些,我們從衣食住行這四個方面逐步來看。


——這點好像直接影響並不大,除了部分情況下,因為分手期間打架造成的衣服撕扯可能需要購買新裝以外。離婚分手後基本上雙方都是各自清理衣櫥,誰的誰帶走。分手前後女人們的八十八條牛仔褲還是八十八條牛仔褲,而男人的十五件襯衫也多半還是十五件襯衫。當然不排除分手後,雙方心情變得愉悅,再行採買。或者心情沮喪時,胡吃海塞(也可能是不思飲食),帶來的身材變化,需要購買新衣,不過何種角度考慮,離婚分手對於"衣"這一項而言,似乎影響並不大。


——這一項影響可就大了。首先來看,分手後,兩個人的一頓飯,變成了兩個人的兩頓飯。從比例來看,外出就餐和外賣下單的次數理論上應該是增加的。


對於GDP,從吃飯形式上來看,外出就餐的貢獻>在家點外賣的貢獻>在家親自下廚房的貢獻,因為鏈條上附加的經濟值眾多,比如餐廳的房租、服務員、廚師、外賣小哥、外賣平臺的營收,都是在家做飯所沒有的。


而且,外出就餐人均消耗的油、鹽等調味品是比在家做飯要多的。例如通過統計局——全國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耗量數據來看,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耗食用油9.6千克。相信如果大家都離婚分手了,這個數字絕對只升不降。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張表裡面,人均

消耗羊肉的量(1.3千克)和豬肉的量(22.8千克),也是會受到離婚分手很大影響的。原因是離婚了,男人們有更多機會跑出去找兄弟們喝啤酒擼串,而在家用豬肉煲各種湯的機會則會大幅減少。


相對應的,如果大家都離婚分手,恢復到單身狀態,女人們的姐妹下午茶是不是也會大幅增加呢?於是,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從餐飲對於GDP貢獻來看,是絕對利好的。


——這個就不用多想了,離婚分手後,一個房子變成兩個房子,購買也好租用也罷,新房銷售二手房轉讓,房地產開發商、房屋中介,對經濟產生的貢獻絕對會大幅攀升。而在結婚的經濟價值部分,我們看到了房地產,其實是在整個鏈條裡佔有最大份額的比重。


同時,房地產引發的家電購買、裝修開支、甚至水電煤氣的消耗量都應該是隻增不減的。所以,為了祖國的經濟發展,我們是不是該……考慮一下Say goodbye?


——這一點最直接的影響可能會是乘用車的銷售,以及旅遊帶來的增加值。但是鑑於很多中大型城市都有這樣那樣的限購限牌措施,所以離婚分手估計對乘用車銷售的帶動不會是立竿見影的。反而是旅遊出行方面會有較大的提升。畢竟,誰不想第一時間跑到大理去療傷,治癒一下剛剛出城的自己呢?


除去了衣食住行這四個方面,離婚分手對於律師心理諮詢社交軟件婚戀服務甚至金融等服務業也會帶來積極的影響。比如金融業的影響,原來每家每戶的理財賬戶,一分為二,雖然財富總量並未增加,但是服務業務量卻上去了。而服務業的價值就在於交易與流動,離婚分手後,無形中各種交易提高了流動速度。


誠然,結婚對經濟的增進作用很大,但是經過了一系列簡單探求之後,從純粹經濟角度考慮,我們發現離婚分手對經濟也是隻好不壞的一件事。


當然這件事也並不是沒有瑕疵的,比如它會影響到人口出生率,造成老齡化問題加劇,未來勞動人口減少,消費市場萎縮。


但是,如果學習北歐幾個國家,放開單親父母的限制,提高社會撫育孩子的功能比例呢?是不是可以兩全其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