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從自我發展心理學看一個人如何從自卑走向自信

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講述的是英皇喬治五世逝世前後,繼任的愛德華八世因為愛情退位,約克郡公爵臨危受命當上國王(喬治六世),但因為嚴重口吃,無法在眾人面前演講,最終在語言矯正師羅格的幫助下,成功克服口吃,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戰前演講。

《國王的演講》:從自我發展心理學看一個人如何從自卑走向自信

《國王的演講》上映十年來,一直深受觀眾的好評,鼓舞人心,不管是提到公眾演講克服膽怯,還是內心自卑走向自信,這部影片都會被拿來一次次作為案例提及。

影片中的患有嚴重口吃的喬治六世,從一開始抗拒治療,到接納語言矯正師羅格,一步步戰勝自卑和恐懼,最終走向自信的故事,是非常經典的從自卑到自信的教科書,今天我就從自我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和你一起解讀國王的心路歷程。


1、直面自卑,找到自卑的根本原因

治療師羅格在和喬治六世一次次見面建立信任之後,開始聊起童年經歷,瞭解到喬治六世在很小的是時候就被強制左撇子改成右利手,X型腿每天戴著金屬夾板被強行矯正,周圍人對他嘲笑,奶媽對哥哥很偏心,對他卻總是報以體罰,經常掐他,不給他餵奶,直到三年後父母才發現奶媽的行為……這些童年經歷,其他人對他的不認同,打擊了他的自信,造成了約克郡公爵的自卑情結,導致了他的結巴。

《國王的演講》:從自我發展心理學看一個人如何從自卑走向自信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提出:人人都有自卑情結。阿德勒說,所謂自卑情結就是:

”當個人面對一個他無法應付的問題時,他表示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出現的情緒就是自卑情結。“

羅格幫助喬治六世回顧童年經歷,找到了他自卑的根本原因:因為童年的經歷,導致喬治六世特別害怕和父親和哥哥講話,哥哥對他的冷嘲熱諷,導致喬治六世在哥哥面前無比自卑。

自我發展心理學指出:一個人需要去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愛和怕,需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才能迎來真正的改變。

於是羅格語重心長地開導喬治六世:不要總帶著父親或者哥哥的影子,無需害怕5歲時害怕的那些東西,因為你已經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

每一個自卑的人,都會有那麼一個自卑情結,在悄無聲息中阻礙著自我成長。我們要做的,就是去直面自卑,去直面自卑的根本原因,然後去克服它。

《國王的演講》:從自我發展心理學看一個人如何從自卑走向自信

2、克服自卑,從接納自我開始

喬治六世的自卑情結讓他總是想著去滿足別人的期望,而無法做回自己,無法做一個自信的國王。戰爭一觸即發,喬治六世不想讓人民最需要的時候讓他們失望,不想成為一個不能說話的國王,因此始終不接納自己是國王這一事實,不敢面對任何演講。

喬治六世真正開始接納自己,源於羅格的一次引導。加冕禮之前的一次交談,羅格坐到了國王的椅子上,喬治六世瞬間爆發了,怒喊:那是國王才能坐的椅子,我是你的國王,我說的話是有分量的。直到這個時候,喬治六世終於接納了自己,承認了自己是個國王。

後來喬治六世成功發表了戰前演講,羅格告訴他發W這個音的時候還是會結巴,但喬治六世卻坦言:不能太流利,會被懷疑是替身。此時,這位國王真正接納了自我,接納自己是國王,更接納了自己是個結巴的國王。

《國王的演講》:從自我發展心理學看一個人如何從自卑走向自信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說過:

這個世界上,只有你克服了恐懼,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你才能成長。“

農村出生的俞敏洪考入北大後看到和周圍人的差距後,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後來俞敏洪在從北大辭職出來創業時,在學校貼小廣告,內心充滿恐懼,覺得太丟人。直到遇到他的學生主動上來幫忙貼廣告,發現其實別人並不會在意他的這些自認為卑微的舉動,他才領悟到:戰勝自卑和恐懼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去在乎別人的眼光,接納自己,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克服自卑,走向自信的關鍵,是自己對自己的認同,是接納自己的過往和缺陷,然後從新出發,做回自己。


3、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意義

和玩世不恭的哥哥不同,喬治六世始終心繫著家國命運和皇室榮譽。當得知哥哥愛德華八世為了迎娶寡婦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喬治六世想要盡一切可能讓哥哥留在皇位上,羅格卻坦言“做國王才是你的本份,你能做的比哥哥好”,這句話徹底激怒了喬治六世,羅格卻看穿了喬治六世內心的真實想法,只是喬治六世自己從來不敢承認。

在父親喬治五世去世時,喬治六世始終記得那句遺言“博迪比其他幾個兄弟加一起更勇敢”。他的內心始終燃起著對家國的使命感和內心的正義感,正是這股使命感,悄無聲息地推動著他克服恐懼和自卑。

超越自卑,建立自信的一個支撐點,就是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然後去拼盡全力完成它。

電影《教父》裡有一句話:“每個人都不是生而偉大,而是在其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偉大。”

反觀我們每一個個體,不管是有或多或少的自卑還是經歷或大或小的挫折,最終伴隨我們挺過來的,都是內心的那股信念和力量。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會推動你超越自卑。

《國王的演講》:從自我發展心理學看一個人如何從自卑走向自信

4、結語


自卑並不是一件壞事,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寫道:“自卑感的存在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激勵了人不斷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礙,在有限的生命空間內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口吃的國王喬治六世在羅格的幫助和啟發下,一步步克服了自卑和恐懼,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的價值——成為國家在戰爭時代所需要的偉大君王。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一書中指出:“我們不是過去經歷的囚犯。”

不被過去經歷所束縛,不被困在過去經歷的自卑情結中,去直面自卑、接納自我,然後找尋到生命的意義,你就能超越自卑。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那麼一個瞬間,和喬治六世有著一樣的自卑情結,不畏過去,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國王的演講》:從自我發展心理學看一個人如何從自卑走向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