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突擊”返鄉,兩天三晚足不出戶,自始至終守候在母親身旁


河南省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窪,是開國將軍許世友的老家,他於1905年出生於此,以後在參加革命的幾十年間沒有回過家,家中還有他的老母親一直在等候著他。和平的時代到來後,許世友第一次回家,由於相隔多年,母子都不敢相認;第二次回家,許將軍卻用了“突擊”的方式回了家。圖為大別山南麓的河南省新縣田鋪鄉航拍照片。

無論是對國家的貢獻,還是對母親的孝敬,許世友都無愧是楷模,所以現已成為愛國教育基地的將軍故居,每年都會吸引無數後人前來參觀學習。許世友第二次回家的事蹟一直在家鄉傳頌著,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圖為許光墳墓後牆壁上和父親許世友雕像。許光是許世友的兒子,許世友和母親、兒子的墳墓都建在故居前的山坡上,墳墓間距離僅幾步之遙。許世友生前留有“生不能在母親面前盡孝,死後願與母親同穴。”的遺願最終得以實現。

1957年冬,許世友一行10餘人分乘3輛吉普車從南京出發回鄉探親。“前面不遠就是我家鄉,我提前也沒告訴誰,在家的老孃還不知道我要回來,今天要給她老人家來個突然'襲擊',帶給她一個驚喜。”許世友對隨從人員交待。圖為許世友墳墓前是花圈和茅臺酒瓶,這是後人因他生前愛喝酒祭奠上來的供品。

車到福田河時,因前面路不通車,他只好叫3名駕駛員和汽車留下,自己帶領隨行人員徒步向許家窪行進。經過了兩天的旅途跋涉,下午太陽落山時,許世友一行踏進闊別5年的許家窪,來到了自己的家。圖為許世友在視察金寨縣。


剛一進門,許世友就認出了自己的母親,身著土布大褂,正在為一頭小豬餵食,雖然人比較清瘦,但身子還比較健康。許世友輕輕地叫了聲:"娘!有德回來看您來啦!"兒子突然回家,弄得許母又驚又喜,措手不及。第二次許世友回家,雖然只住了兩天三晚上,但他足不出戶,自始至終都守候在母親的身旁。然而,這次分別竟是許世友與母親的永別。

在1985年許世友去世後,上級特許遺體不用火化,而拉回故鄉安葬於母親墳邊上,終歸落葉歸根。圖為全各地遊客冒雨參觀將軍故居。

一名婦女中抱著孩子在看將軍故居內的展品,她說要讓兒子從小了解中華孝道。事情敘述至此,我想:比起許世友將軍,時下年輕人打著回家探親的旗號四處訪友聚會,陪伴父母的時間幾乎少得可憐,是不是該靜下來好好叩問一下自己探親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