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4歲,是一名退伍軍人,守候烈士25年,只為英雄不孤單


#自拍我的故事#大家好,我叫王愛民,今年74歲,家住安徽省渦陽縣石弓鎮,我是一名退伍軍人,也是一名烈士墓的守護者。為完成心願,如今的我雖慢慢變老,但我還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將老革命的精神傳遞下去,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守護60多座無名烈士墓25年,這是我最自豪的一件事,守候它們是我作為軍人的責任,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25年來,我堅守著作為軍人的責任,踐行著一份莊嚴的承諾,無怨無悔。

我的父親是老一輩革命軍人,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我十幾歲時當了兵。8年的軍旅生涯,加上父輩的薰陶,讓我對革命烈士充滿敬意。看到這些參加淮海戰役的無名烈士墓一片荒涼,這才萌生念頭,一方面是緬懷先烈,讓英雄不孤單;另一方面要教育後人,不忘前輩的艱辛付出。

1991年,我剛從部隊退伍不久,發現在離家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座荒涼的墳墓,起初我也不知道這些墓是誰的,帶著好奇心,我去了村裡老一輩人的家裡打聽墓的情況,最後打聽的結果讓我的心裡很難受。當時烈士墓周圍垃圾遍地、雜草叢生,我的心不禁為之顫抖。


帶著敬畏之情,我和我同村的一個戰友一起將墓周邊的垃圾和雜草進行了清理,又在周圍栽種了一些花草樹木,每年我們都會來這裡進行祭拜,我總想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烈士們一個整潔寧靜的環境。圖為王愛民正在查閱資料。

退伍後的我一直在村委會工作,閒暇時間我會去墓地看看,看著零零散散數十座墳堆,我有一個想法,我要給他們立碑,讓後人記住這些無名烈士,一定要將他們的故事和精神傳承下去。1992年,我向石弓鎮民政辦提出建議得到批覆,就這樣,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墓碑在石弓鎮西關村豎立起來,壓在我心裡的一塊石頭也隨著落地了。此後,經常有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前來敬獻花圈,緬懷先烈。

之後我經常拿著一塊抹布和一個小鐵鍬來到這片烈士墓地進行打理,不管天氣怎麼樣,我隔三差五都會去看一看,已經成了一種習慣。趁著身體健康,能做的我都會趕緊做,不浪費一分一秒。細細回味,這條路我不知不覺的已經走了20多年,已經成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軌跡。圖為王愛民正在清理墓碑旁的雜草。


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連自己的英雄都不尊重,那麼我們的生活也將失去希望,後人也會把今天忘記。當時的我帶著責任,下決心要為無名烈士們守墓。之後我去鎮裡買了松樹苗,將它們種在了烈士墓的周邊,每年我都會修建。剛開始只是看護和打掃烈士墓,現在只要有人來掃墓,我就當義務講解員。圖為王愛民獲得的勳章。

前些年和我一起掃墓的戰友去世了,但我還在一直堅守著。起初我的做法家人並不支持,覺得除了辛苦之外沒什麼收穫,將過我幾十年的感染,現在我們全家都在做這件事,我非常的欣慰。我想專心把這件事做好,因為這是我作為軍人的職責,也是我一直不變的責任。

在村子裡,我也常常向身邊的群眾講解革命戰爭年代的歷史故事和自己當兵的經歷,教育周圍群眾,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更要牢記為此犧牲的烈士們。此後,有一些烈士親屬千里迢迢來尋親,對於這些來訪者,我每次都熱情接待,為他們講解淮海戰役的悲壯歷史,讓他們知道這段歷史故事,讓他們時時刻刻將先烈們的精神記在心中。圖為抗美援朝老兵合影。


2015年初,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渦陽縣計劃將這裡的無名烈士遺骨全部遷移到縣烈士陵園。接到通知的那天,我一夜無眠,內心依依不捨,既開心,又惆悵。這些烈士墓從無人問津,到現在的人人敬仰,我感覺我付出的全部都很值得。圖為王愛民清理雜草的照片。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我會風雨無阻地守護著烈士們的墳墓,我會默默地堅守著。25年的專心守護,我已經把自己的生命和這些無名烈士深深連在了一起。烈士墓遷走前,我還專門到縣烈士陵園看了一眼。如今,烈士墓已遷走,但我依然管理著這片松樹林,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作為普通的退伍軍人,我用愛國擁軍的實際行動和高尚情懷感動著周圍的每一個人。之後我的事蹟被很多新聞記者報道後,我先後榮獲“亳州好人”、亳州市 “道德模範”、“安徽好人”、“中國好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等榮譽稱號,領獎的那一刻我的內心感慨萬千。我相信這些無名烈士的歷史和精神會一直傳遞下去,會讓更多的人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