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說,可以將餐飲制度改為一日兩餐,這樣有益於身心健康。你能接受嗎?

竹籬茆舍墨客


自古以來,無論是在文化層面,還是在實實在在的生理健康層面,一日三餐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早餐作為休息10多個小時候的進食,又要為一天上午的工作提供能量,因此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吃早餐,糖類物質供給不上,很容易造成低血糖症狀。不吃早餐還容易造成胃部不適,分泌出大量胃酸,長期容易形成胃病。科學的飲食方式是要倡導早餐要吃好、少吃。

二、午餐是全天中非常重要的一頓,必須要吃好吃飽,保證全天的營養所需。特別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小孩來說,午餐就是保證身體營養,補充體類糖類、氨基酸、無機鹽的主要途徑。因此,午餐是必不可少的。

三、晚餐作為全天最後一頓飯,要補充適宜的能量,提供接下來的10多個小時的能量所需。雖然我們在夜間休息的時候,能量消耗相對減少,但我們體內仍然要緊張呼吸作用等,仍然需要能量維持。但是,科學的飲食方式建議,晚餐最後少吃,這樣更有利於晚上更好的睡眠,以及減少對腸胃的負擔,也讓腸胃能有一定的休息時間。

所以,從科學的飲食規律來說,一日三餐是必不可少的。建議: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



醉山水


看自己情況。至少在我個人來說,一日兩餐沒什麼問題,反而腸胃很舒服。從三餐到兩餐,有個過程,剛開始中午不吃會很餓,就吃些水果或喝個湯,後來餓的時間慢慢推移,從一兩點到三四點再到五六點,基本也就是晚飯了。現代人營養過剩,勞動量又不大,兩餐的營養絕對夠用。當然,對於體力勞動者或許這樣不行,所以還是要看個人情況。


無言的老任


在家的日子裡,我每天兩頓,早飯八點左右,晚飯三四點左右。我不是聽了專家的建議,而是,為了健康,為了吸收不了的能量,為了晚上睡得安寧,必須這麼做。我們的老祖宗,也沒有規定必須一日三頓;在山西山村,當地的農民,也是一日兩頓,沒見什麼不好。中國人,必須要改掉晚餐胡吃海塞的毛病,為了胃,也為了眠,部分人嘗試兩餐制,是完全有益的。


胡楊2020


過去,我小時候,早上上學,九點回家吃早飯,然後十點到校下午四點半放學吃飯,農業社勞動也是同樣,一日兩頓飯。只有老人飯後還要勞動,晚上吃兩片饃倒頭便睡,沒有夜生活。

老人瞌睡少,四五點在被窩裡講故事,蠻有意思。


用戶684665180674


每天吃三頓還是兩頓飯,作為耄耋之年老人,我的體會是,不要輕易改變自己多年養成的習慣,前幾年我試過,有人說年紀老了少吃為好,我試試晚飯不吃,結果沒過幾天發生低血糖,又改為三頓飯,不過晚飯只喝一袋奶吃兩片面包就行了,現在覺得挺好,交流一下,吃飯還是按個人習慣和自我感覺為好,不應隨意改變,適應能力不允許。


韓文軒511


位置:西部小縣城,農村

從小一直都是兩餐制,上午9-10點吃飯,下午4-5點吃飯。一天兩餐制,沒有任何問題。現在依然是這樣,不過上學的小孩,要跟隨學校的作息,是三頓飯。

其實吃兩頓還是三頓,主要還是看作息,白天工作安排的計劃。

今年疫情期間,在家辦公,我就是在家吃兩頓飯,早上8點起來,洗漱好,開始做飯,做好差不多九點多,吃完飯10點,然後開始辦公到下午3點多,然後開始做飯,5點左右吃飯,吃完飯如果任務沒有完成,再做一會就到7點。

其實吃幾頓飯主要還是看時間的安排,因為上班,所以人都必須保持一致,所以才是三餐制,但是你會發現大家到4點左右都會餓。

農村人的作息:早上六點起來地裡幹活,到九點多回來,做飯,10點吃飯。休息一下,再去幹活,5 6點吃飯,吃完飯,再幹活到7.8點。

兩餐制最大的好處是,不會太晚吃飯,晚上不會餓。當然前提條件是你11點前睡覺


文行忠信


難道自己一天吃幾餐還要什麼專家決定或提倡的嗎?這專家是閒到蛋疼了。他一天天輕輕鬆鬆拿著高薪吃著好飯菜,農民們臉朝地背朝天累死累活,一餐吃了還沒到下餐就餓得肚皮貼後背,傻子才聽這話


開掛了的人生


為什麼磚家不提議取消24小時制的上班呢,人上夜班有益身心健康嗎,上班時間長達12小時有益身心健康嗎?不吃飽飯哪有力氣上班幹活。


夢狆楿箹


我建議 不用吃飯 都喝西北風就涼水 種莊稼多累 也不用種沒人吃了 減少勞動力 多賺錢 做專家 保證人人成仙 位列仙班


用戶6287006732


不知是哪位大神專家研究出來的一天吃幾頓飯的,這種專家也就廢了,一天吃三頓二頓一頓,根據地區域為算。因身體健康而定,老祖宗定的一日三餐是有道理的,希望大家自己做主,不要聽專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