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我66歲,養大3個兒子,幫帶了6個孫輩,兒孫滿堂,不覺得辛苦”

故事:“我66歲,養大3個兒子,幫帶了6個孫輩,兒孫滿堂,不覺得辛苦”

文|公子逸

我婆婆,今年66歲了。

她這一生養大了3個兒子,看大了6個孫輩。我曾經寫過我婆家過年的情況,她一個人做14個人的飯菜,還不允許兒媳婦們插手。

當我表示她伺候這麼多人很辛苦的時候,她居然數落我:“就是你給我拉了後腿了,別人也是三個兒子,三個兒媳婦,人家每一個兒媳婦都生了三個孩子。就你,只生一個孩子,讓我被別人比了下去。”

我嘴欠,我繼續去跟我兩個嫂子去嗑瓜子。

這世界上,有一種老人真的是這樣的。她就喜歡孩子,就喜歡家裡人多,她看到滿院子都是她的兒孫,她就高興。她覺得這就是兒孫滿堂的幸福。

我是很難理解我婆婆的這種幸福的。我結婚之前,就跟先生商量好了,我只生一個孩子,無論男女。我跟我婆婆一起住了三年,我婆婆曾經隱晦地跟我說:“昨天晚上我做夢,夢到抱了兩個南瓜。做夢抱南瓜,就是家裡要添丁。”

她殷勤地看著我,我無情地表示:“媽,你別想了。我是不會再生孩子了。”


故事:“我66歲,養大3個兒子,幫帶了6個孫輩,兒孫滿堂,不覺得辛苦”

我婆婆最大的好處就是“變通”。

當我明確表示不想再生之後,她雖覺得我家一個孩子太單薄,可也不會再跟我提。

我婆婆不提,可週圍的鄰居竟然還有看不下去的,不斷地跟我婆婆說:“你怎麼不讓她再生一個。趁著年輕趕緊生,不然以後想生都不好生了。”

我婆婆的好處就是深諳我們是一家人的道理,絕不會因為別人說了什麼,就來給我添堵:“人家的日子人家當家做主,人家生,咱們就給人家看孩子。人家不生,咱們就清閒點。生孩子這事,人家說了算,咱們說了不算。提一次,人家不生,你就再也別提了。”

我婆婆有三個兒子,她深諳這個道理,從不插手兒子家裡的事情。她很明白地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了“輔助”上。

她有6個孫輩,每一個她都帶過。我兒子,她幫帶了三年。我大嫂跟我婆婆住一個院子,她的兩個孩子,我婆婆也經常幫忙帶。我二哥常年到外地打工,我二嫂的孩子,我婆婆管吃管喝管接送上學。


故事:“我66歲,養大3個兒子,幫帶了6個孫輩,兒孫滿堂,不覺得辛苦”

我想想都覺得累。

我親媽只幫我弟弟帶了一個孩子,都快抑鬱了。而我婆婆帶了6個孫輩,始終是“不覺得辛苦”。我婆婆幫我帶孩子的時候,我曾經提出要給她一些錢。周圍的鄰居也攛掇我婆婆給我要一些帶孩子的錢。我婆婆的說辭是:“看自己親孫子,要什麼錢。當奶奶的,就是看孫子的。”

我的一個鄰居跟我婆婆聊天發現,我喜歡吃什麼,我婆婆都知道。她酸酸地跟我說:“你婆婆對你是真好,連你喜歡吃什麼都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好是真心的,還是假意的。”

我寫婆媳關係的曾經無數次地提到了這點,不管是真心的還是假意的,只要人家對你好了,你就該感激。

我每次回婆家,就會給我婆婆買一些東西帶回去。像婦女節,母親節這樣的節日,也會給我婆婆買一些禮物。

其實,我婆婆已經66歲了,我嫁進門之前,她就不過這樣的節日。你們可以想象,在農村養大三個兒子,給他們蓋房子,娶媳婦結婚,要花多少錢。

我們結婚之前,我婆婆他們家都很少吃肉。我曾經跟我婆婆吵過架,我大哥哭著去找我,跟我說:“你知道咱媽,多難才養大了我們嗎?她一天只吃一個饅頭,自己種了十畝的棉花。”


故事:“我66歲,養大3個兒子,幫帶了6個孫輩,兒孫滿堂,不覺得辛苦”

那次,我也哭了。

我這個人很“作”。結婚後,經常給我婆婆要這要那。我婆婆不能達到我的滿意,我就會列出單子來,讓他們去給我買。我兒子的小被子都是我婆婆做的,她自己花錢,自己做,而我還會嫌棄被單不好看,非要她去換一個。

我們在一起住了三年,只要她在,我幾乎都不用做什麼家務活。白天我要寫字,她會把孩子抱走。晚上,我要看書,她依舊把孩子抱走。等到孩子拉了尿了,我會嫌棄地大喊我婆婆:

“媽,他拉了。太臭了,你趕緊把你孫子弄走。”

我兒子生病的時候,都是我公婆抱著孩子去看病。我想去,我婆婆會說:“用不到你,你在家待著就行。”

我兒子小時候,喜歡跑步,我婆婆就跟著他,他跑到哪裡,我婆婆就追到哪裡。我兒子中午不肯睡覺,我婆婆就騎著電車託著他到樹林子裡兜風。

她不是隻這樣看大了我兒子。家裡6個孩子的尿布,都是我婆婆洗的,她是這樣看大了6個孩子,中間夾雜著三個兒媳婦的秉性脾氣。


故事:“我66歲,養大3個兒子,幫帶了6個孫輩,兒孫滿堂,不覺得辛苦”

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我看到這一大群人就會覺得很煩。可我婆婆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她的兒孫們都回家了。她做好吃的,給孫輩們買零食。

她看到這麼一大群人在院子裡嘰嘰喳喳的,她不覺得煩,而覺得無比的開心和滿足。

她不止一次地跟我說:“我一看滿院子裡都是我的兒孫們,我就覺得特別高興。我真的是多辛苦都不覺得辛苦。”

我兒子已經5歲了,我大哥家的孩子已經快要上高中了。我婆婆每次見了她的孫子們,不管多大多小,她總是要抱抱的。至於孫女,我婆婆養了三個兒子,四個孫子,只有兩個孫女,於是這兩個孫女極其得我婆婆的寵愛。

她養了三個兒子,沒給孩子扎過辮子。她的三個兒子都是窮養長大的。可等她有了孫女,她經常會給自己的孫女紮好看的小辮子。她會帶著孫女去逛街,買好吃的,充分彌補自己沒養過女兒的缺憾。

那年,我婆婆第一次帶著三個兒子,三個兒媳婦,還有6個孫輩回了自己的孃家,去參加她孃家親戚的婚禮。當我們一群人站在院子裡,我婆婆的孃家人,都羨慕極了。


故事:“我66歲,養大3個兒子,幫帶了6個孫輩,兒孫滿堂,不覺得辛苦”

我婆婆回家之後跟我說:“你不知道我多自豪。我嫁給了你爸,生了三個兒子,日子過得艱難。我孃家多少人都覺得我一輩子都過不好了。可現在,我兒子們都結了婚,我還有了6個孫輩,我這些孩子們一站出去,個個都是好的。誰也不敢小瞧我了。”

那一刻,我開始慢慢理解我婆婆。她一個農村女人,沒有文化,也沒有固定的工作,她世界裡最重要的就是她的家,她的孩子們。對於她來說,養大兒子,再看大孫子,就是她最該做的工作。

很顯然,她這項工作做得很好,所有的孩子都是從她手底下長大的,於是,她無比自豪。很多老人,都會覺得兒女多了是債,尤其是孫子輩的人太多,還會特別厭煩。

可我婆婆,她此生最快樂的事,就是“兒孫滿堂”。因為這“兒孫滿堂”裡,是她勞動的碩果。每個孩子,她都不覺得虧欠,每個孩子,她都傾注了自己最真摯的感情。


故事:“我66歲,養大3個兒子,幫帶了6個孫輩,兒孫滿堂,不覺得辛苦”

我跟我婆婆相處七年了,我從不會在意,我婆婆更偏疼她的兒子孫子。其實,她就是說自己偏疼我,我也不信啊。

她是我婆婆,又不是我親媽。我媽對我老公好,不是他多好,而是他對我多好。

我婆婆偏疼自己兒孫,其實完全正常。

我更在意的是,我婆婆對我小家的真實付出。她幫我帶了兒子,當然也是幫她兒子帶了兒子。可不管她為了誰,幫了就幫了,這事實。只要有這個事實,那麼我就覺得我婆婆是個不錯的婆婆。

更何況,所有真愛兒孫的婆婆,普遍都有我婆婆的的這個特質:為了讓兒子幸福,會善待兒媳婦。因為婆媳不和,最受罪的是她兒子和孫子。

我婆婆是極其拎得清的那種老人。一般而言,只要她兒子兒媳婦吵架,她都會先罵自己的兒子。而如果她和兒媳婦有了什麼矛盾,她永遠都能為了兒子孫子,跟兒媳婦和解。

用她樸實的話說:“我兒子孫子都在人家手底下呢,不為了兒媳婦,為了兒子,為了孫子,也不能跟兒媳婦慪氣,免得我兒孫夾在中間難受。”


故事:“我66歲,養大3個兒子,幫帶了6個孫輩,兒孫滿堂,不覺得辛苦”

我婆婆的三個兒媳婦,都是比較孝順的。

用我大哥的話說:“媽,你就知足吧。咱們家這三個兒媳婦,雖然脾氣各不一樣,但起碼秉性善良,都給你買過東西,雖然也吵架,但是誰也不是那種特別不孝順的。”

其實,我有時候會想,我婆婆挺偉大的。

一個農村老太太,教出來了三個兒子。雖然這三個兒子,不是多有本事,但普遍都對自己媳婦特別好。我們家三個兒媳婦,都是睡到日上三竿,男人起床做飯的。到了過年過節,也都是男人們去幫我婆婆做飯,我們當兒媳婦的在一起聊天的。

我婆婆從未覺得這種現狀,多不對。對於她來說,兒子和兒媳婦感情好,她很開心的。而這些男人們也不覺得這樣有多“丟人”。因為我婆婆的教育方針是:“一個大男人,做了飯也累不死。”

更重要的是,我婆婆這個人三觀極正。

但凡,我們提起男人背叛婚姻這件事。我婆婆比我們還有義憤填膺,直接放話:“他們敢胡鬧,不用你們動手,我就打死他們。”

我婆婆養的這三個兒子,不抽菸,不喝酒,不出去跑,全部的喜歡宅在家裡陪老婆孩子。

家和,萬事興。

我婆婆那麼喜歡兒孫滿堂,大概也是這個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