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抓到的俘虜有什麼用?

不123298572


俘虜是戰爭中的必然,不過也分為三六九等,一些軍銜高的,掌握情報多的俘虜可以為己方下一步的軍事行動支持,這類戰俘一般都會被好吃好喝招待。而普通的士兵級戰俘則只能聽天由命,因為沒有利用價值,只能由敵方心情決定生死,如果對方本著人道主義原則,遵守《日內瓦公約》,戰俘還可以保留一條性命。如果像二戰中的日本那樣,完全無視國際規則,等待戰俘的則只有屠殺和死亡行軍!


▲美軍押解日本戰俘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前,德國派出容克86偵察機對蘇聯進行偵查,由於當時飛機發動機出現問題而降低高度飛行,最後被蘇聯防空部隊的高射火炮擊落,從這架飛機上搜出了大量的蘇聯航拍照片,並且這架軍用飛機刻意經過了民航塗裝的偽裝,蘇聯由此判斷德國下一個目標一定是蘇聯,因此也倉促做了對德作戰的準備以及動員。雖然這時距離德國閃擊蘇聯已經只剩下兩個月時間,但是這次俘虜帶來的消息也讓蘇聯的長期戰略預判得以扭轉,最終避免了戰爭初期更大的損失!


除此之外,戰俘之間還可以進行交換,2006年6月25日,哈馬斯武裝偷襲了以色列一個邊境哨所,在打死了兩名哨兵以後,俘虜了一名19歲的士兵吉拉德沙利特,最後通過這名俘虜,哈馬斯成功要挾以軍釋放了在監獄中1027名巴勒斯坦戰俘,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這種戰俘交換從古代戰爭開始就一直貫穿了人類的歷史,成為戰爭中一種常態化行為。當然了,如果遇到不人道的國家,戰俘的下場可就沒幸運了,只能淪為任人宰割的動物而已,其命運只能用悲慘來形容,二戰中的日本就是這類國家的典型代表。1941年,日本對菲律賓發動突襲,經過4個月交戰,美菲聯軍被徹底擊敗,日本一共俘虜了7.8名美菲士兵,日軍並沒有選擇就地安置他們,而是強制性要求戰俘穿越巴丹半島茂密的原始森林,徒步行軍到120公里之外的戰俘營,並且沿途不提供水和食物。在這一路上,只要是走不動的,都被日軍用刺刀和子彈打死,最後堅持到營地的只剩下約6萬人,其中1.5萬人都在這次行軍中被餓死、累死、渴死、打死!
但是白白將戰俘折磨死其實並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因為戰俘通常都是年輕的士兵,能夠充當非常好的勞動力使用,對於人口缺乏的國家而言,這是一筆巨大的資源。二戰期間,日本為支撐其戰時經濟,將大量從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俘虜的戰俘送到本土從事艱苦的挖煤、挖礦作業,其中不少人都被折磨致死。而二戰結束後,蘇聯也俘虜了日本60萬關東軍,為了讓日本人血債血還,蘇聯將這些俘虜全部送往了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之中,從事伐木、石油天然氣開採等作業,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二戰後蘇聯勞動力短缺的現狀。


軍武吐槽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抓戰俘毫無用處,還要好吃好喝的養著。

根據目前的國際法,不得虐待戰俘,不得讓戰俘從事危險或者強度大的工作,當然更不要說殺害戰俘了。

同時,戰俘的待遇是有一定標準的。

一般來說,不能明顯低於普通士兵的供應。

所以,文明國家不願意抓戰俘,抓了以後沒好處。

尤其是受傷的戰俘,還要為他治療和養病,萬一死了就說不清楚。

如果抓到一些女戰俘,更是頭疼。

看看薩沙的文章,中越戰爭的越南女戰俘。

1979年的中越戰爭中,我們俘虜了117個女越軍。由於越軍中女人很少,只有十幾女戰俘是正規軍,其他都是民兵之內。

她們都很年輕,年齡在18到25歲。

解放軍,有優待女性戰俘的傳統。以前解放戰爭時期,我們俘虜的國軍女戰俘,只要不是軍官,一般就地釋放了,還給路費。

越南女俘進所後,除按上級規定發給被服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錢外,還發給她們梳子、鏡子、髮卡、衛生紙、 內衣、內褲等婦女生活用品。

平時在時間安排上,也適當多給她們時間用來梳頭、洗澡、洗衣服。同時,針對她們年輕好玩的特點,組織她們開展文娛活動,儘量消除她們的敵對情緒。

雖然不算當姑奶奶一樣供起來,待遇真的很不錯了,女俘普遍表示滿意。

女戰俘丁氏梅回國後說:這些天在中國吃不憂、住不憂,穿不愁。一日三餐有米飯,也有面食,每餐都有肉,還有魚吃,有時還有蛋。我身體不好,比別人得到特別照顧,還吃了幾次雞肉。沒有挨打受罵,遭虐待。中國人對我們和和氣氣,很講道理。我在越南當兵期間,整天就是吃木薯,米飯不常吃,更別說肉了。

出於一些考慮,看守越軍女戰俘的都是解放軍女兵。畢竟解放軍戰士都是20歲左右,血氣方剛的小夥子,越南戰俘也是同齡女孩。

乾柴烈火整天在一起相處,恐怕遲早會出事。

可是,畢竟解放軍女兵有限,營外的哨兵還是男兵。戰俘營要定期檢查房間,都是由男兵來檢查,這就有了和越軍女戰俘接觸的機會。

非常搞笑的是,最初越軍女戰俘特別害怕中國男兵女越軍開始看到中國男兵就發抖,目光都不敢對視,有的甚至嚇得偷偷哭。

在越南,越軍長官對女兵們宣傳,說中國兵對越南女人特別殘暴,抓住女兵就先輪姦再活埋或者燒死。

越軍女兵都是少女,沒什麼文化,也沒見過世面,上面怎麼說她們就怎麼信。

哪知道,一個月內,越軍女戰俘根本就沒事。

解放軍男兵們從沒越軌舉動,甚至見到女戰俘有些畏畏縮縮,不好意思。

女越軍們的態度,瞬間開始出現180度的轉變。

大家也許不知道,懷春少女最常談論的就是男人。

這些戰俘營的男哨兵,多是20左右的強壯小夥子。中國人的身材普遍比越南人高大一些。

很快的,越南女戰俘就開始談論哪個中國男兵長的帥,哪個氣質好,哪個看起來顧家。 又過了一個月,越南女戰俘的恐懼心理不見蹤影,反而肆無忌憚起來。

以往,她們盡全力躲著中國男兵,現在反其道而行之。她們居然主動接近,甚至開始調戲男哨兵。

這些男兵,還真的架不住這種事!

當年中國很保守,城市裡面談個戀愛都要向組織上彙報。婚前性行為叫做流氓罪,可以入獄。

那個年代,南京專門有民兵,在夜晚9點以後去公園抓年輕男女,只要拿不出結婚證就先拘留,等著領導第二天來接人。

那麼,農村就更保守,有點什麼作風問題甚至可以批鬥遊街。

這些男兵都是些剛成人的小夥子,有的才十七八歲,百分之百沒性經驗,絕大部分連女人手都沒有摸過。

遇到這些嬉皮笑臉的女越軍,他們瞬間吃癟了。

中國女看守曾經向上面彙報,認為越南女戰俘:

第一,不老實,嘴上一套心裡一套,不交代軍事情報;

第二,自私自利,自己的財物看的很重,很少和別人分享;

第三,比較風騷,見到中國女兵就板起臉,見到中國男兵就嘻嘻哈哈,拋媚眼,語言挑逗。

有一次,姓黎的廣西男兵,在中國女兵的陪同下檢查床鋪。這個男兵相貌英俊,被女戰俘們封為第1帥哥。

在翻越南女戰俘的被子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有個26歲的女越軍,突然從後面抱住了他,豐滿的胸部壓在他的後背上,還用生硬的中國話說:小夥子,你家裡有老婆沒有?

男兵一下懵了,手足無措。

倒是傍邊女看守怒喝:你幹嘛?快放手!!!

這個女越軍一點不怕,還嬉皮笑臉的說:女人抱男人,(然後說了一句越語,意思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隨後,她才慢慢的放手!

倒是這個男兵滿臉通紅,也沒顧上繼續檢查,匆匆離開了。

後來這個女越軍被懲罰了一下,也就是批評教育一通而已。

這種懲罰,壓根就沒作用。


寫到這裡,薩胖義憤填膺,快放開那個帥哥。。。


薩沙


俘虜的用處很多,最常見的作用就是審問軍事情報。例如80年代中越戰爭時期,我軍曾湧現出許許多多英雄人物。老山前線雲南邊防某部偵察連5班班長李方正,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李方正是老山前線著名的偵察兵,整個防禦作戰中先後五次執行潛伏任務達五十多天,三次參加捕俘戰鬥。有一次他甚至帶病連續潛伏15天,一直堅持到任務結束。

1984年10月,老山地區進入旱季。越軍的進攻和偷襲屢遭挫敗之後,仍不肯罷休,企圖在旱季向我軍發動大規模反撲。為了及時弄清越軍的軍事企圖、進攻路線、戰術手段、火力配置和進攻時間,上級指示偵察連——再前出設伏,爭取活捉越軍俘虜。

10月下旬,偵察連開始實施捕俘行動。經過4天的偵察,我軍發現一夥越軍每天都到541號高地東南側挖防空洞和交通壕。掌握這一情況,偵察連馬上向上級請示——在541號高地設伏,伺機“抓舌頭”。李方正主動要求參戰。上級決定,就讓李方正當捕俘手,另外三名戰友配合他組成捕俘組。

10月25日凌晨,捕俘組出發了。上午8時,捕俘組經過幾個小時的匍匐行進終於到達了潛伏位置。10點20分,他們發現32名越軍沿著交通壕開始向我軍的伏擊圈運動。進至捕俘組前方約50米時,有的越軍坐下休息,有的越軍開始挖塹壕,還有兩名越軍一前一後繼續向我軍的伏擊圈走來。前面的那名越軍左手拿鐵鍬右手拿探雷針,邊走邊敲打塹壕壁。走在後面的那名越軍,則手提衝鋒槍警戒。

第一名越軍走到李方正前方僅兩米時,突然發現了潛伏在草叢中的我軍偵察排長。那名越軍一聲驚叫,掉頭就跑。排長向李方正打個手勢,李方正當場撲了出去。那名越軍將身體向後一閃,舉起探雷針向李方正的面部打來。李方正左手一擋,右手對準那名越軍的臉部就是一記衝拳,將那名越軍擊倒在地。與此同時,李方正身後的戰友一個點射,擊斃了後面警戒的那名越軍。

李方正騎在第一個越軍身上,雙手緊緊卡住越軍的脖子。那名越軍拼死翻滾掙扎,還企圖拉響掛在身上的手榴彈。旁邊的戰友大聲提醒:“手榴彈!手榴彈!”李方正拼盡力氣,死死抓住那個越軍的手腕。幾乎在同時,戰壕裡又衝出一名越軍,舉槍企圖向李方正射擊。偵察排長反應更快,一個點射將這名越軍擊斃。

李方正還在跟那名越軍扭打,順著陡坡向山下滾去。滾了十來米,他們被一塊石頭擋住了。李方正還死死扭住那名越軍的手腕不放。最後,李方正在三名戰友的幫助下,將那名越軍打昏,銬了起來。排長負責火力掩護,另外兩名戰友押送俘虜後撤。這時李方正才發現自己頭部被探雷針打傷,鮮血直流。

李方正他們才後撤幾十米,138號高地的越軍便追了上來。李方正不顧流血,上去一起火力掩護,讓戰友揹著俘虜繼續後撤。我軍炮兵也迅速以猛烈火力阻擊敵人,讓李方正他們能夠安全撤回。1984年12月18日,昆明軍區簽發命令,授予李方正“偵察捕俘英雄”榮譽稱號。讓我們牢記英雄的名字,永遠不要忘記。參考資料:解放軍英雄傳 老山 者陽山 自衛還擊作戰英雄專輯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戰爭史


反對所有說抓俘虜沒用的回答。

俘虜相當有用!比如:

抓俘虜可以降低敵方抵抗意志,減少己方戰損

想象一下,假如交戰雙方都不抓俘虜,就相當於取消了投降這一選項。對戰敗方來說,既然不能投降,就只有死戰到底。

想象一下吧,如果白起不接受投降,那必將面對四十萬趙軍的亡命一搏,秦軍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獲勝?

作為籌碼交換己方被俘人員

交戰雙方互換俘虜是十分常見的一種行為。上戰場的人,誰敢保證自己一定不會被敵方俘虜?如果不幸被俘了,還可以等著己方用俘虜把自己換回去。如果戰友不抓俘虜,拿什麼換你?

獲取敵軍情報

嘴硬不肯交待?滿清十大酷刑瞭解一下,哈哈,開個玩笑。這點很好理解,不作詳述。

擴充己方實力

梁山108將中的許多好漢就是戰敗後被俘上山的,如果不抓俘虜,梁山怎麼做大做強?

總而言之,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活人都比死人有用。至於具體怎麼用,那就要由勝利者自由發揮了。


劍起紅休


戰場上抓到俘虜有什麼用?我解放軍的一貫政策是,讓他們調轉槍口,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早在建軍初期,1928年2月,我軍在井岡山上就提出了優待俘虜的政策“不打罵俘虜,受傷者給予治療,願留的收編入伍,要走的發給路費。”到了古田會議後,更是把這件事當成了制度化下來,當成了我軍的既定政策。雖然後來在第一次反圍剿中殺了張輝瓚造成很大被動,可是後來的事實表明,我們的俘虜政策貫徹實施得更加有力。

紅軍時期的俘虜政策,常常是給大多數不願意參加紅軍的俘虜直接發還路費。紅四軍的軍餉發放標準是每人每日一角五分大洋,而發給俘虜的遣散費則有2塊大洋,相當於十幾天的軍餉,這些俘虜兵,不管是回老家還是重新回到原部隊,基本不成問題。實話實說,這種俘虜政策,除了賠本賺吆喝,基本沒有啥用。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的俘虜政策基本沒有變化,甚至包括對日本俘虜上。1940 年 5 月, 朱德在一次談話中提到: “我軍對俘虜兵的政 策是,凡沒有不良嗜好、品行端正、自願留在 我們部隊服役者,可以收留; 其餘一律遣送回家。寧缺毋濫。”典型例子就是黃橋戰役後,新四軍對國軍俘虜不殺一人,不管多反動多頑固,一律釋放。

對日本侵華士兵俘虜,我們也實施優待政策。正是如此,大量的日本俘虜在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軍營中受到影響,開始加入反戰聯盟,形成了抗日戰爭時期影響巨大的“日本八路”現象。在新四軍的車橋戰役中,就有一位日本反戰士兵陣前講話招降負隅頑抗的日本兵,被槍殺。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俘虜政策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始採取了“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 的方針。這個過程中,大量的國民黨士兵在被俘虜後很快加入解放軍,調換槍口,有的甚至比老紅軍老八路還積極。從本質來看,這就是我軍俘虜政策的巨大成功。

解放戰爭後期,不管是解放區還是國統區,戰爭破壞十分嚴重,生產狀況慘不忍睹。抓來的俘虜,如果釋放,沒有生路,多半就會加入國軍或者被抓了壯丁;而解放區的動員能力也達到了極限。這種情況下,抓來的俘虜,基本不釋放,全部補充到前線部隊,大大增強了解放軍的戰鬥力和軍事技術水平。

如何讓解放戰士迅速加入解放軍,成為解放全中國的新的生力軍?這方面我軍總結出很多優秀經驗。通常來說有這樣幾個:

1, 解放戰士分到連隊中,連隊開始組織訴苦會,老戰士訴說自己被地主壓迫的經歷,信賴的解放戰士也有同感,然後也加入訴苦。通過訴苦,解放戰士們逐漸知道為誰打仗為誰扛槍。

2, 老戰士和新來的解放戰士朝夕相處,注意感情溝通,在生活、行軍和戰鬥中建立濃厚的戰友情。解放戰士逐漸體會到解放軍內部的官兵平等、軍民一致原則,實現了思想上的巨大轉變。

3, 經過長期的事件,新來的解放戰士越來越發現,解放軍內部太多和自己出身一樣、走錯路當過國軍的經歷,也就放下的思想包袱,加入瞭解放全中國的行列。得到家鄉分得土地的消息,更是作戰勇敢,多多立功保衛革命勝利果實。

據統計,1950年解放軍總兵力達到520萬,其中解放戰士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八十,算起來大約有400萬的國軍將士反戈一擊成為解放事業的主力軍。可見,我軍的俘虜政策有多成功!

正是因為解放戰爭時期俘虜政策的特別成功,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在全國各地建立戰犯管理所。原本那些與人民為敵、罪大惡極的國民黨將軍、特務和戰犯,被集中起來進行學習改造,實現了從人民公敵到人民一分子的巨大蛻變,開始成為新中國建設的新生。

《特赦1959》,講訴的就是國民黨將軍們從不服到服氣,從抵制改造一心求死到獲得新生的過程,推薦大家去看一看!


歷史知事


俘虜是戰爭進程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產物,是一個既有好處也充滿麻煩的產物。古代人戰爭抓俘虜有什麼好處?擴充生產力,抓捕的俘虜你可以充當奴隸,所以被當作是戰利品對待;麻煩的化可以就地解決,比如殺神白起坑殺趙國二十萬降卒。但隨著文明的進步,俘虜的麻煩來了,按照國際法規定,不得擅殺、虐待俘虜,要保證其最基本的人權。

這個最基本的人權指的是什麼,不得歧視給予俘虜最基本的尊嚴,不得從事苦力勞動,在生活起居上要最低達到普通士兵的待遇;更不要說虐待或者殺害俘虜了,這叫反人類行為,是要承擔戰爭罪行的,接受審判的。

既然俘虜抓了這麼麻煩,為什麼還要抓俘虜,建設戰俘營這些基本設施呢?前邊提到了俘虜是戰爭的產物,是不可避免的,不是說你不想要俘虜就不要,有時候俘虜放到你面前,放了不符合戰爭法則,不放你就必須把他帶回去,就這麼簡單的思維邏輯。

不過話說回來,俘虜還是有很大好處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即是情報獲取和政治。

先來講講情報獲取。講個通俗的例子吧,在我軍傳統中都有一個“抓舌頭”的東東,這個詞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抓舌頭”就是偵察部隊人工獲取情報的一種方式,所謂的“舌頭”就是指俘虜。偵察分隊越境抓舌頭回來,主要的目的就是獲取特定區域、特定目標的實時情報。

通常帶回來俘虜後,第一件事就是確認俘虜的身份,隨後從中獲取一些情報信息,儘管此處的俘虜與前面提到的“舌頭”不同的是,俘虜的涵括範圍比較廣,軍銜等級範圍大、工作的範疇也很大,這就直接導致一個問題,很多情報的實效性和密級問題。因為“舌頭”不是出去隨便抓一個回來,而是有特定的目標的。

另外一個政治博弈。今年年初的時候,印巴在邊境展開空戰,一架印度空軍的米格-21戰鬥機被巴基斯坦空軍擊落,飛行員跳傘落入巴基斯坦境內,被巴基斯坦軍民俘虜,而後被巴基斯坦憤怒的民眾一頓亂揍,而後在輿論戰之後,巴方在取得輿論戰的勝利後,釋放了被俘的印度飛行員,在國際上得到一致好評。

這就是一個政治博弈的典型例證。每當戰爭結束後,一般交戰雙方都有一場有關雙方俘虜問題的政治談判,在戰爭的結束階段,俘虜問題將成為舉世關注的熱點,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給國民。國際一個交代。

所以說,俘虜這個問題對於交戰雙方來說誰都不可避免,後續的細節問題還需理性看待,上述的都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


鷹鴿分析


傳統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對待投降和俘虜問題上,有些截然相反的態度。因而俘虜的意義自然完全不一樣。

傳統東方文化通常認為,投降是恥辱,被俘虜,就是偷生,就是懦弱,就是失去氣節。只要是俘虜即便戰後被釋放回來,也會受到嚴格審查,甚至會揹負一生恥辱,受到歧視。所以每次戰爭下來,具有戰爭榮譽感的東方軍隊,很難被大規模抓到俘虜的。


而西方軍隊則完全不一樣,當彈淨糧絕,或者明顯處於戰場劣勢的情況下,西方的軍隊會很輕易地放下武器,舉起白旗。一點都不會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因為他們認為在戰場上自己盡力了,然而戰爭輸了,自己投降、被俘虜,不丟人。而且對方軍隊也更願意通過談判、交換等手段換回俘虜。

隨著現代戰爭文明的發展,國際公約要求不能虐待俘虜,不允許做高強度高危險的工作,甚至要給到一定質量的生活待遇。


然而這個在戰爭環境下,實際上是得不到戰士們呢理解的,所以雖然像美國這樣標榜自由民主的國家,卻更容易發生“虐囚醜聞”。2004年4月28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將美軍在伊拉克虐囚的照片公之於眾,頓時舉世震驚,輿論譁然。

所以俘虜對待西方軍隊除了戰後做談判籌碼之外,幾乎就是負擔,沒有任何意義。

而東方軍隊之間的戰爭中,正因為戰場上俘虜少,所以善待俘虜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

比如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幾乎是很難俘虜到活著的日本士兵,一場戰爭結束,處於絕境的日本士兵要麼戰死,要麼自殺。


但是到了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隨著日本國力變弱和日軍的戰鬥力變弱,就出現了不少俘虜。

而八路軍“優待俘虜”的政策,從內心深處徹底感化日本俘虜,為大量的日本俘虜加入了“日本反戰同盟會”,站到了侵華日軍的對立面,為八路軍工作、服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39年1月2日,山西省武鄉縣王家峪村,在由八路軍前線司令部召開的慶祝元旦集會上,3名日軍俘虜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岡田義雄走上舞臺,當場宣佈要參加八路軍。

這三個人就是最初成立“日本反戰同盟會”的最初的三個日本戰俘。到抗戰結束前,在華的日籍反戰人士保守估計近1500人。主要是對日軍宣傳侵華的非正義性和給他們個人及家庭帶來的災難。他們在戰爭結束後回到日本,繼續從事反戰和對華友好工作。


2015年9月抗戰勝利70週年,超過40個曾經的日本八路軍、日本新四軍、日本解放軍,在以小林寬澄為團長的帶領下,應邀參加了我們的抗戰紀念活動。


炒米視角


最大作用之一,就是人質。

在戰後,交戰雙方可以把戰俘當做談判籌碼,進行利益交換。

比如2006轟動一時的以色列交換戰俘事件,相信很多朋友應該還有印象,可以稱得上是把戰俘當做人質籌碼的經典案例。

起因是巴勒斯坦軍隊率先從加沙地帶出發,對以色列境內的凱雷姆-沙洛姆口岸發動越界突襲,戰後俘虜了一名以色列下士,此人名為吉拉德·沙利特,之後就一直作為人質被關押在巴勒斯坦,但由於沙利特不僅擁有以色列國籍,同時還擁有法國國際,因此他的特殊身份,導致後續出現一系列意義重大的營救行動。

被牽扯進此事件的除了以色列方面以外,還有法國與歐盟,三方同時合力,從多個方面實施營救,與此同時,多個國際人道主義機構也向巴勒斯坦方面不斷施加壓力,最終迫使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哈馬斯同意談判,並且提出要讓以色列方面釋放1000名巴勒斯坦戰俘,來交換沙利特。

於此,沙利特一個人,就成為了巴勒斯坦手中的最大砝碼,以此換取被以色列俘虜的1000名哈馬斯武裝人員。

(圖:當年的巴勒斯坦街頭,激動的當地民眾口中高喊:“再綁一個沙利特!”)

隨後,以巴雙方達成了最終協議,共有包括27名女性在內的1027名巴勒斯坦人獲釋,但卻是分成兩批,第一批是在協議達成後的一週內,率先釋放450人,以此換取沙利特的獲釋,其餘的600多名戰俘,將在兩個月內重獲自由。

雖然後續的事件發展並不十分順遂,但以色列還是陸續遵守了互換協議,將一批又一批的戰俘交還給了巴勒斯坦。

這起事件,恰是證明了戰俘作為政治談判的重要砝碼,而具備的特殊性質,雖然沙利特只是一個人,但其背後所代表的政治價值不言而喻,對國際形勢也具有重大影響,尤其是以“人權至上”的歐洲社會,如果法國與歐盟不出面極力營救沙利特,很大可能會被人抓住不重視士兵生命的口實,而一旦營救成功,那麼對軍心又會是一次重大鼓舞,多方士兵會認為,即使是自己身處相同的險境,國家也會同樣施以援手。

所以戰俘的意義之重大,有時甚至能上升到國家利益的層面上,而不僅僅是作為被俘虜者這麼簡單。

第二點,戰俘的確也是最為廉價的勞動力。

以1945—1950年,蘇聯方面對待日本戰俘的勞動利用為例。

長達5年的時間內,蘇聯一共俘虜了超過五十萬的日本戰俘,其中接近半數以上的日本戰俘,都被送往蘇聯各軍工廠以及礦產參加勞動。

而這些戰俘是不會領到任何薪水的,除了一日三餐以外,就只是免費的苦力。

直到1950年的4月22日以後,除了少數被判刑的領導級別戰犯以外,大多數日本戰俘都被蘇聯遣送回了日本。

而在整整5年的勞動生涯裡,多達50萬以上的日本戰俘,可以說為整個蘇聯的工業生產,起到了不容忽視的巨大作用。

蘇聯方面不僅設有專門的戰俘營,以便對戰俘進行集中管理,還編組成數千支勞動大隊,系統有效的戰俘管理,使這些原本應該脫下軍裝回到故土的戰俘們,成為了幫助蘇聯完成戰後經濟復甦的重要生產力,並且推動了蘇聯戰後“五年計劃”的實施。

可見戰爭年代,戰俘基本上是沒有任何人權的,作為入侵他國的武裝力量,這些戰俘人員被俘虜以後的命運,基本就兩種,一是成為談判籌碼,二就是勞動力,當然還要特殊情況,那就是會被敵方屠殺,但這種情況出現在現代戰場的概率比較小,因為現代戰爭中還算比較講究人權,所謂留著戰俘,其實是給國際社會看,所要表達的意思大概是:

這些人作為入侵我國領土的戰爭罪犯,我們不僅不處死他們,甚至還予以善待,說明我們是真正熱愛和平的友好國度,如此便可高下立判。

這種做法,就能在國際社會上獲取大多數國家的支持,畢竟單純的洩憤屠戮行為,是為全人類所不容的,反而通過“善待”,襯托出侵略者的醜惡,讓他們無地自容,倒也是一種心理打擊手段。

當然,在現代的和平年代,戰犯的意義就要更加重大一些,幾乎就和國家利益密切相關,就像我們經常能看到,一旦哪裡發生士兵被俘的事件,國際社會都報道的熱火朝天,因為通過一個戰俘是否會得到國家的營救,就能針對該國大作文章,若救,自然輿論就會支持國家,也能安定軍心,若不救,那就很容易引起國際社會的口誅筆伐,大加針對,說你們國家怎麼如此不注重人權,縱觀這些年的相關國際事件,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看看我開頭所說的吉拉德·沙利特就知道了,被放回以色列以後,甚至成為了英雄,國內民眾紛紛支持以色列當局,輿論一片大好,民心倍受鼓舞,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戰俘不僅是敵人的談判砝碼,於己方來說,有時更是一招險棋。

(圖:沙利特被釋放後,以色列國內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活動,道路兩旁沾滿了迎接沙利特回國的人群。)


錢品聚



《特赦1959》中功德林的醫生就是一個俘虜,曾經是劇中被俘的國軍高級將領葉立三手下得軍醫,被俘之後被解放軍留用,陰差陽錯,兩人居然在功德林又重逢了。不過這時候的醫生已經是一個解放軍的軍醫,而葉立三隻是解放軍的俘虜,是階下囚。

從紅軍時期開始,各種俘虜就是部隊補充的重要來源。每次打仗結束後,被俘的普通士兵都要進行雙向選擇,願意回鄉的資遣回鄉,願意留下當紅軍的,只要符合條件,就留下來當紅軍。這些俘虜中湧現出了很多後來的知名技術人員。

比如紅軍時期的譯電技術人員王諍,就是在一次戰鬥中被俘的國軍技術人員,被俘後被共軍留用,後來成了人民軍隊中的電信技術隊伍的元老功臣,在後來的長期戰爭中,一直髮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長征時期,偵聽國軍電臺,為紅軍避開國軍主力更是發揮了關鍵作用。


到解放戰爭中,各個部隊中都將俘虜兵視為重要的兵源補充來源。隨著戰爭規模越來越大,兵力消耗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快,原來從解放區徵召的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戰爭發展的需要,所以俘虜兵就成了重要的兵源。這也就是《亮劍》中李雲龍在趙莊之戰時,部隊減員嚴重,他直接跑去找趙剛要兩千俘虜兵的原因。

所以,按照解放戰爭後期公佈的數字,解放軍有些部隊,士兵中解放戰士也就是俘虜兵得比例已經高達百分之七十,這個比例就相當驚人了。而這些人種該出現過後來的一些英模人物,比如著名的戰鬥英雄董存瑞,就是一個解放戰士,是唄抓壯丁如當了國軍,被俘後參加瞭解放軍。

不僅如此,在抗戰時期,因為聽聞日軍受武士道精神宣傳毒害較深,寧可戰死也不肯投降,所以八路軍總部曾特地給各部隊發電報,要求各部隊注意再戰鬥中捕捉俘虜,並送到後方進行集中教育個改造。而這些戰俘中得一些人後來加入了共產黨,成為二戰後日本共產黨的一部分。還有一些人,成為後來中日友好交流的主力人員。


在戰鬥中捕捉戰俘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獲取對方的情報,這就是再戰爭時期各級偵察部隊經常需要深入敵後,捕捉俘虜的作用,當時習慣搶稱為爪舌頭。通過對戰俘的審訊獲得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來了解對方的情況,決定下一步的作戰計劃,這是瞭解戰場態勢非常重要的方面。

而在解放後對被俘的國軍高級將領進行的教育改造就有著更加重要的作用了。通過教育改造,讓這些人放棄自己原來的反動立場和思想,成為一個對人民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社會主義新人,客觀上也可以起到瓦解敵軍戰鬥意志的作用。而在八九十年代,這些人也曾經為統戰工作發揮了很多重要的作用。

比如這些人再政協文史資料組得組織下,撰寫了大量的回憶錄,涉及各個時期,從抗戰到解放戰爭都有,到現在也是比較權威的研究抗戰和解放戰爭的一手資料,也很珍貴。有些人的材料寫得相當好,比如杜聿明,宋希濂,楊伯濤,廖耀湘,邱維達,宋瑞珂,這些人的回憶不僅具有戰史研究資料價值,也有一定的軍事教育意義。


蕭武


戰場上抓到的戰俘有什麼用?有的戰俘有用,有的戰俘沒用,有的戰俘的命運比較悲慘,有的戰俘的命運還比較過得去。

如果在西楚霸王項羽和劉邦爭天下的時代,若被項羽俘虜了,那麼很快就會遭到殺戮,身首異處。原因一是項羽自己對待戰俘的態度,怕戰俘人多了不服管理,發生叛亂更麻煩。二是他沒有那麼多吃的喝的供著戰俘,自身的後勤保障都困難,別說再給敵人吃喝用了。

(項羽)

漢武帝時,李陵自請率五千步兵深入匈奴,遭遇了匈奴主力。在與匈奴激戰數十日,援兵不到的情況下,李陵降了匈奴。

後來,漢武帝派人去刺探李陵是真降還是假降,結果去的人沒有調查清楚就說李陵在匈奴正給匈奴人練兵,果然是投降了。漢武帝一氣之下,滅了李陵三族。

《漢書·李陵傳》記載李陵謂使者曰:“吾為漢將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亡救而敗,何負於漢而誅吾家?”

李陵降匈之後,殺了幫匈奴練兵的李緒。後來還奉命去勸說蘇武投降,而蘇武堅決不投降,在匈奴受到了十九年的迫害,最後才榮歸故里。

(蘇武)

李陵投降後,與漢朝有過一戰 ,

“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叄萬餘騎追漢軍,至浚稽山合,轉戰九日,漢兵陷陳卻敵,殺傷虜甚眾”(《漢書·匈奴傳》)。

結果在匈奴佔據足夠的優勢,人數眾多的情況下,漢朝卻取得了勝利,大多數人認為李陵在戰中嚴重放水,明顯是故意而為之。

在漢武帝時期,俘虜了匈奴的王子金日磾。當時霍去病徵戰匈奴,俘虜了金日磾,就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開始,金日磾給宮廷養馬,因為馬養得肥,人又威嚴,被漢武帝看上,當上了御馬總監。後又金日磾的官職遷升至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等要職。

(漢武帝)

但金日磾雖然得到皇帝的寵信,但從不恃寵而驕。劉徹對他更加寵信,出則讓他同乘一輛車,入則讓他隨侍左右,賞賜的黃金無數。

後來,金日磾的兒子也很可愛,受到漢武帝的喜愛,也讓他們常伴自己左右,但是他的兒子卻不像他金日磾一樣自律,有些放蕩,在一次與宮女的調情時,被金日磾看到並且殺了兒子。漢武帝得知實情後,是更敬佩金日磾了。




(金日磾)

歷史上的戰俘像金日磾這樣升高官,並得到皇上倚重的,真是一種福氣。而對像蘇武這樣被俘後,卻寧死不降的義士,堅守自己的氣節,也是值得人尊敬的。

而在我國古代戰爭中,一些女性被俘後,貌美的女人命運還不錯,比如袁熙的小妾甄宓被曹丕納為小妾。東漢呂布部將秦宜祿的老婆杜氏長得非常漂亮,曹操打敗了呂布之後,立刻霸佔了杜氏。李自成的部將劉宗敏搶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倒戈降清,又把陳圓圓給奪了回來。

(陳圓圓)

發生在北宋末年,1126年11月份的靖康之難,金兵第二次南下包圍了汴京城,把宋徽宗、宋欽宗及萬名宮廷、宗室和京城婦女等數名人一起俘虜並押解回金國。

途中,女人們遭到強暴和蹂,而經過長途跋涉到了金國之後,也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開封府狀》的記載,女俘多達11635名。其中半數遭虐待、姦殺,剩下的一半,被趕到金國,進入所謂“浣衣院”從事著一些沒有尊嚴的生活。

如果是在二戰時期,重要人物被俘虜情況就不一樣了。蘇德戰爭中,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被俘虜後,德軍如獲至寶,反覆做雅科夫的工作,讓他投降。在德軍沒有得逞後,一計不成之後,德軍又生一計,他們開始印刷大量的傳單,假稱雅科夫已經投降,並且給斯大林寫了勸降書,目的是擾亂蘇軍軍心。



(斯大林)

敵人出招,斯大林只好拆照,沒辦法,為了給廣大蘇聯人民一個交代,他只能將計就計,抓捕了兒媳和兒子雅科夫的舅舅,姨媽等人。因為如果只是給雅科夫洗清的話,可能會越更糟糕,為了革命的勝利,只能讓這些親人做出犧牲,告訴他們這就是叛徒的下場。

而在二次大戰期間,蘇聯出兵我東北 ,狠狠的打擊了日本關東軍,俘虜了50多萬日軍。然後把他們帶回蘇聯,強迫他們從事一些戰後的繁重體力的勞動。可以說這些日軍戰俘對蘇聯的戰後的重建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方是優待俘虜的,在對越自衛戰中,俘虜了越南的近百名女戰士,對他們是非常禮遇的。有吃有喝,還有生活用品發著,她們都有樂不思蜀的感覺,因為在她們國內都享受不到這個待遇。

(秦宜祿夫人杜氏)

在戰場上抓到的戰俘有什麼用?說實話,像這樣好吃好喝的待乘著,真的沒有什麼用,但是既然投降了,就應該得到優待。不像在二戰時期有些國家還對俘虜進行一些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立冬把他們迫害致死。

在我軍抗美援朝過程中有一些被俘人員,遭到了美國的不公正的待遇。雖然國際法不允許虐待戰俘,但我方戰俘張子龍卻不屈服敵人的淫威,被拷打,被虐待,被割了部分器官,被凌辱而死,但他始終沒有投降。

做了俘虜無非是幾種下場,或者被殺,或者在敵國被迫從事著繁重的沒有尊嚴的勞動,或者投降,或者受虐待多年後回到故土,或者受到優待。但不論怎樣,被俘終究不是一個光彩的事情。

校書郎工作室出品,柒月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