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工資平均水平是多少?

韓惜憶


本人96年的,17年大專畢業,由於是大專生,16年6月份就出去工作了,還沒畢業就出去工作,要學歷沒學歷,要能力也沒有,就找了個小電器公司做業務,做了兩年,學習學習經驗,18年4月份換了工作,決定去大公司做做業務(藍yue亮),做了快一年吧,然後辭職,後來就找到了目前現在的工作。雖讓工作3年了,由於花錢比較大手大腳,目前淨資產還是負7000多。今年剛來到上海,找了個比較大的食品公司,面試的時候底薪給到6K,加上1500績效,再加上加班工資,一個月8k左右,扣扣社保,稅到手7000吧。(目前在上海不用交房租,吃飯在公司早中晚3餐一共8塊一天),90後在上海的話6~8k應該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吧。


Superman43616432


每個月工資多少與自己學歷、專業、行業、工齡等有關。本人93年 13年中專畢業,出入社會找工作,深圳工作三年,做過服務員、進過電子產、幹過銷售、當過營銷。還有一個月被老鄉騙到廣西做傳銷,後面半夜自己偷偷跑掉了。這三年可以說是竹藍打水一場空,身無分文,回家的路費都沒有,所以三年都沒回過家。

17年認識一位貴人跟著他到中山開公司,自己從基層紮實做起。一直穩定到現在,現在還在努力拼搏中,現在一個月收入看公司業績在1.5萬到2萬之間。萬身邊有很多90後,我們公司就有很多,也包括自己認識的人脈圈中也有很多90後,他們收入情況我也大慨瞭解。百分之50的人工資在5000左右,有別還不到。百分之30工資在8000左右,還有百分之10在1萬到2萬之間,剩下百分之10是2萬以上的。


濤哥自媒體168


目前不同城市工資待遇相差卻很大,北上廣和全國大都數三四線城市在工資方面不能相提並論。90後目前平均工資多少給不出一個具體答案,不過前幾天網絡上發起的一個90後目前工資多少的話題,看到評論留言驚呆了。

近日網絡上發起一個調查

“90後每個月收入多少才正常,看看大家曬的工資,你的工資呢?”

看了幾頁默默的關掉

仰起頭告訴自己不要哭

看到90後網友的工資留言

感覺2020年全面小康指日可待

對不起大家了

現在是2017年底

再有一個月就2018年了

最後一批90後已經18週歲了

社會許多崗位都有90後的身影

被說是“垮掉的一代”你們目前工資多少呢?

歡迎各位網友在評論留言

最後


樂活鹽城


這個要看在什麼地區了,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平均工資達到這個數,基本上是沒問題的。除了這幾個地方,平均工資都沒有這麼高了,相對來說4.5000工資對有一定學歷的來說是他們大多數人的工資,當然基數最大的一部分人的工資是在3.4000之間。

另外平均這個數最有迷惑性,一個人月薪10萬,你月薪5000,平均下來你有好幾萬,但這現實麼?他不會給你一分,你也不會因為這個平均而富裕,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努力,這樣你才不會拖所謂的平均工資後退。

最後想請問你有80.90後的危機麼?中年油膩男你是麼?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這個提問太籠統了,用簡單的是與不是來回答太過片面。下面我從不同角度來分析作者的提問。

(1)如果是處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平均工資足足有5K到6K,這樣回答也是不全面的,還得根據個人的學歷和職業來看,一個本科生且做著計算機專業的工作再這樣的一線城市月工資應該能達到8_9K,碩士如果從事同樣的工種那月工資應該能達到1.2_1.3w左右啦!當然這裡所說的都是稅前工資啦!

(2)處在二線城市的90後,一個高學歷而且從事著熱門行業的工種,稅前工資應該也能遠超5-6K,對於那些處在有點技術的現場操作工,工資大概會在5-6K,而對於哪些流水線工人來說,要達到這個標準就有難。

其實應該來說除掉日常開銷一個90後每個月能存入的工資多少比較合適。畢竟城市城市物價和個人消費觀決定存入工資的總額。你認為呢?


獨坐蕭雨軒


你好對於現在的90後來說真的是非常的難呀!

剛剛的走出校園,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為了生活,為了機會底薪在2000左右的。呢對於現在真的是非常不錯了,但是在這樣的生活也真是不得不這樣做了,雖然在高學歷的前提下但是還是對於現實所打敗。對於現在真的是對於基本工資是非常不錯了。相對於長工資只有堅持了,與選擇是共同的了。


視覺良愛


身邊的90後創業的如今也步入正軌了,單位上班的也混成基層管理員,收入穩定。在三線城市每月 6000多。養家餬口沒問題了!只要目標明確,踏實上進,覺得生活還是沒問題的,畢竟還是奮鬥的年紀,收入和付出是成正比的。


人世間隙


88年的 ,在石材廠上班,就是出大力的,月薪一萬左右,還不一定有沒有活,一查環保就沒活,l兩個孩子,沒有存款,房子一套,負債10萬,感覺很累,,


大林講故事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從全國整體來看需要完整的各地統計數據來認識,而個人認識理解和研究是多說不準的,全國不同地方90後平均工資肯定會是不一樣的,有達不到的,有達到的,還有遠高這些數字的,就我們當地來講多大不到。


青山綠水150429031


內容來自LinkedIn領英中國,作者陸曉璇。武大在讀,前娛樂記者,不正常雷劇研究專家,文娛八卦十級學者。原創插圖龍貓貓。

一、苦累交織的一線生活

張女士來自中部省份的一個小鎮,十幾年前畢業於一個普通二本財會專業。全家人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省城,即便如此,張女士還是毅然決然來了北京。 在幾位受訪者裡,張女士是畢業後起薪最低的。實習500,起薪1500,住過三年暗無天日的地下室,為了省打車錢,加班到半夜兩點半之後戰戰兢兢地走了一個小時回家,那是北京最冷的1月。 生活不像童話故事,張女士受過了一切北漂族的痛苦,但並沒有變成人上人。她只是按部就班地一點點升職、一點點加薪,看著北京的房價從幾千漲到了十萬,而她工資的漲幅卻遠遠夠不到房價漲幅的零頭。 後來她嫁給了一個在通訊業龍頭工作的老鄉,還有了兩套房,但張女士內心還是充滿了焦慮。 丈夫外派非洲多年,工資十分可觀。但年紀漸長後,精力和身體都熬不住了,打報告調了回來,回國後薪水連降了兩級,如果這兩年再升不上去很有可能面臨失業,而房貸還有幾十年要還。 沒有北京戶口的兩口子,35歲了也不敢要孩子。因為生了孩子不能讀公立,一路讀私立就又是一大筆錢,房貸加養孩子,幾乎就是個無底洞了。 外人看張女士的生活優渥、邁入中產,仔細一看,卻發現像是華美的袍,裡面爬滿了蝨子。

馮小姐挺自豪,自己畢業的起薪是老家父母的薪水加起來的兩倍。但也只有自己知道,為了進中國最熱門行業裡的最熱門公司,她付出了多少: 之前不是有個北大研究生寫了篇文章,說自己學歷這麼高去互聯網公司還被拒絕嘛,還搞得挺聲淚俱下涕泗橫流的。我一數,她才面了幾家公司啊就覺得被社會拋棄了,也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吧。 我跟她一個專業的,雖然不是北大清華也是全國top10了,非技術工種當然競爭激烈,大家都很厲害的情況下,真的是看運氣了,有的時候你就不合面試官眼緣也沒辦法。 我屬於特別不合眼緣的啦,面的好幾家公司有六面,我面到第六面掛了,八面的我面到第八面掛了。從小到大我就是一個特別自信的人,但求職就是一個天天被用人單位提醒你嘛玩意兒都不是的過程。但我熬過來了,結果是好的不就行嗎? 我們問她下一步有什麼打算。馮小姐擺擺手說不想想了。 這一年我過得太累了,為了找一個看得上的工作殫精竭慮、戰戰兢兢。現在我只想享受生活,租一個帶陽臺的房子,買一些學生時代買不起的化妝品和包包,明天的事,留給明天再想吧。

張先生的工資在同輩裡不低不高,但這也是他努力工作三年之後才慢慢漲到這個水平的。 交完五險一金和房租,再把吃穿用考慮進去,其實一萬一個月也剩不了仨瓜倆棗,好在張先生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火柴沒頭他是個光棍兒。 張先生覺得現在過得就挺開心,吃喝不愁,也不用像大學似的想買個正版遊戲、配個高級電腦就得在生活費上拆了東牆補西牆,現在基本想買就能買,想玩兒就玩兒。 我確實是典型的90後呀,不想考慮未來怎麼樣,只想活在當下,盡力滿足現在想要的,然後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別的也都無所謂。我們單位有人天天想升官發財,最後都進去了,你說何必呢?

二、二線城市裡的二流人生

李小姐是本地人,從小愛看小說和漫畫,畢業後理所當然地留在了本地當了雜誌編輯。這幾年實體出版物被網絡打得找不到北,從業者荷包裡的錢也越來越少。 原先聽老編輯們說過最輝煌的時候,幾乎隔三差五找理由給你發點兒錢,動不動就組織團建旅遊。 我來的時候雜誌已經日薄西山了,只是這兩年墜落的態勢越來越厲害,績效的算法千變萬化就是為了少給你發點錢,加班也不再算加班工資。 兩千七現在能幹嘛,還不夠我每個月養車的錢。 做喜歡的事並不能讓我經濟獨立,這是小時候做夢都想當這本雜誌編輯的我萬萬沒想到的。李小姐說,用愛發電不是長久之計,可她也只會做這個,然後發出了一聲長長的嘆息。

按虛歲算,王先生已經30了。在老家,虛歲30意味著有房、有工作、有老婆孩子,王先生一個也沒有。王先生的大學同學,早他幾年出來工作的,混得好的年薪幾十上百萬了,差的也是衣食無憂了。好像只有自己把大學的狀態延續到了30歲,唯一實現的是大學食堂財務自由,三四千的工資,在食堂裡頓頓大魚大肉也夠了。當初選擇學術的時候也想到了這樣的結果,但是真的當30歲就在眼前,你的一切還是未知的時候,這種恐懼和後悔也是切實存在的。我問他,如果有可能還會讀博嗎?不會了,博士在國外本來就是衣食無憂的人讀的,在國內我這種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讀,但我年紀這麼大了,既不能改善家裡的生活條件,還一直讓父母操心,真的太不孝了。

趙先生說,他是那種丟在人堆裡就找不到的人,普通的身高和長相、普通的學歷和工作,有一個普通的女友,過兩年工資再漲一點就準備談婚論嫁。一切按部就班。他從不跟人談論疲憊生活,也沒有什麼英雄夢想,最大的希望不過現世安穩。現在大家好像很容易被微信、微博上的東西洗腦,動不動就要用力地生活,要罵賤人、罵low逼。我沒那麼大戾氣,也沒有那麼大欲望,我希望愛我的和我愛的人都能過得開心,錢多錢少都是過嘛,反正家裡拆了之後還建了十五套房。恩,趙先生您說得對。

無論什麼類型的社會,金字塔尖尖的人都是極少數,大部分人都在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當一顆螺絲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