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幸福就是得到和放下,主要關乎自己但也與別人有關,認同嗎?

農在天涯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幸福吧。

幸福,是指一個人對生活或境遇心滿意足的感受,並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穩定的心理情緒。幸福並不與快樂、滿足、方便劃等號。

哲學家與詩人探求人生的真諦,說白了就是尋找一種屬於自己的幸福。智慧的人會發現這樣一個道理:芸芸眾生,執著地活著,追求愛情的甜蜜、婚姻的圓滿、事業的成功,莫不是其間蘊含著人類的幸福。幸福是上帝擲到人間的一塊最費思量的誘餌,沒有得到的時候,它讓你魂牽夢縈,一旦得到,又讓你感到味道索然。

  幸福是自身的感受,可以意會,不好言傳。當快樂時,我們可以歡呼;而幸福降臨時,我們迎接它的通常是含淚的雙眼。在這個世界上,快樂可以恣意表達,幸福總是默默無言。

  幸福既沒有物化形式,也沒有量化標準;它不僅與生命的形式無關,其道德屬性也完全依附於感受者。

  幸福是一種可以通過練習培養的能力,學會這種能力的人可以過的更幸福。

  幸福是人們對最基本的生存現狀的追求與滿足

  人人都希望快樂和愉悅,不希望有困難與苦痛。

  當我們感到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滿足,並有了滿足感和安全感,便可以據此更進一步產生愉悅感,便會讓我們產生幸福感。

  有時候,我們在接近產生滿足感的時候,也會產生從眾的愉悅感,形成淺層的幸福感。但這種幸福感,一是廉價,二也短暫,難以持續。

  幸福的要素

  網上有一篇《幸福三要素》的文章,很好的詮釋了幸福的生活的最基本要素,這三個最基本的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愛人。

  我總結幸福有十要素,必具其中之一或更多項,才可謂幸福。它們是:

  身體健康無恙;

  達成的目標;

  得到尊重,面子上過得去;

  感情能得到適度放縱與寄託;

  心態感到平和;

  度量容忍限度之下;

  身邊有貴人或親密友人,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

  擁有喜歡的工作與相當的收入;

  可以隨心適度的消遣;

  自我對團隊(集體)的認可。

  對待幸福的態度

  人首先要追求幸福。要捨得為幸福去追求、努力和付出。未成年人的幸福指數天然成分是最高的;成年人的世界,幸福的到來,絕對不會“天上掉餡餅”,是靠追求得來的。

  人要珍惜幸福。幸福其實就是當下。幸福都是是有保質期的,任何幸福不會永久存在。當感覺到幸福時,請盡情享受幸福吧,“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降低自己對幸福的期望值。期望值越低,越容易感受到幸福,其越有存在感,持續期越長。反之,則容易患上一種幸福缺乏症——身在福中不知福。

  從改變自己的觀察與思維方式獲取幸福感。當你眼盯著別人的幸福時,你會失落;當你看到別人的不幸時,便體會到了自己的幸福。遇事用逆向思維或換位思考,你也許會油然而生幸福感。

  幸福只是生活的細節或瞬間

  其實生活中的幸福很簡單,不是金錢,不是權力,而是小小的一些小事,家人能在一起吃飯是幸福,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就是幸福。每個人身邊都有幸福,只是需要有發現幸福的眼光。

  幸福有時候只是那一瞬間的感動,會讓一個人一直痴迷於此,幸福就是滿足,幸福就是知足!一個人只有主動去找尋幸福,才會得到它。

  林語堂有個對幸福的著名的論斷:幸福人生,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簡單和輕鬆的生活狀態就是幸福

  有古語說: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這種“無事人”的狀態,豈不是一種輕鬆的幸福?

  還有一首詩說得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無有掛礙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種“心無掛礙”的簡單,豈不也是一樣的幸福嗎?

  中西方的幸福是不同的

  中西哲學家對“幸福說”有不同的意見,有的主張“精神的快樂為幸福”;有的主張“個人的快樂為幸福”;有的主張“全體的快樂為幸福”。

  相對西方人的理解,中國人的幸福是一種更加細膩的體現。這從文字語言表達上就可見一斑。比如:西方人要表達的愛,一輩子都是一句I LOVE YOU而已,而中國人,則在愛情之上,加了一層親情,合起來叫“恩愛”,這就使用外語很難做到準確表達。再如“慈孝”“得勁兒”,等等所描述的幸福意境,外語難以言喻。

  對幸福的感受因人而異,並不固定,支撐點也不同

  幸福在回望時又不斷變幻,一個當初的憂傷可能是今天的幸福,今天的幸福也可能正是明天的惆悵。

  沙泊柳曾在短文《追求中的歡笑》裡這樣描述幸福:”不要以為讓今天的人們感到幸福的東西還能滿足未來人群的需求。記憶中,人們最初的幸福也許是吃飽飯,後來是吃好飯,之後就是經濟富足、提高生活水平,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理念……“

  討飯的人,有一頓飯吃,就感到了幸福;口渴的人有了水喝就感到了幸福;富翁在席夢思床上輾轉難眠,流浪漢在街頭帳篷裡睡得十分香甜。只有在冰天雪地裡躑躅過的人,才會感到暖室輕衾的舒坦;只有經歷過飢餓煎熬的人,才知道溫飽的含義;只有過殫精竭慮的人,才會有大徹大悟的淡然。幸福在不同時間裡,不同的環境下的支撐都是不同的。

  獲取幸福的十個秘方

  人生就像不停在用的鉛筆,開始很尖,但慢慢地就磨得圓滑了。不過,太過圓滑了也不好,那就意味著差不多該挨削了。所以幸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幸福絕不是奢侈品,它於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只是需要有一個發現幸福的陽光。在以下十二個方面多多用點心思,幸福會自動來敲門。

  讓生活穩定下來。給自己謀一個穩定的工作事業,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給生活以可持續性。適當的儲蓄以備不測;適當的保險計劃。

  生命的醒悟。能悟透生活的本質,也要懂得了活在當下的意義。

  讓自己經常保有一顆自由,喜悅與正向的心。 你的心,是你的幸福的源泉。你用什麼樣心情對待生活,便會收穫什麼樣的回報。

  走遍天下的氣魄。氣場是一種奇妙的存在,你自己越是散發出能量,越能吸引那些讓你幸福感爆棚的正能量。

  迴歸自然,有與大自然連接的能力。自然之美,關乎幸福的品質。

  安穩而平和的睡眠。睡眠不僅關乎生命三分之一的幸福,還直接影響到另外三分之二生命的質量。

  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興趣愛好可以讓自己開心。獨處是給與自己提升幸福感的思考時間和開悟時間。

  找到彼此深愛的性伴侶。 默契與性愛的結合,是一種深及靈魂的幸福。

  找到真正懂你的人。人生有一知己足矣。知己難得,知心難求,一旦擁有,心滿意足。

  身體健康,內心富有。 即所謂修身養性,讓肉體強壯無恙,讓內心更有涵養。健身與閱讀可以讓這方面的幸福感倍增。

  感染並點燃他人的希望。人不是生活在真空裡,周遭人的情緒,會影響你自己生活環境的幸福指數。享受在能力所及前提下幫助他人的快感,也可以讓自己更加自信與富有責任感。

  真正幸福的禁忌原則

  恨、憂、貪等負面的情緒和執念是幸福的大忌。

  恨讓人生怒,憂讓人生慮,貪讓人迷失自己。這些情緒會讓人既傷身又傷情。當一個人被這些負面的東西控制了的時候,就很難獲得幸福感。

  還有一個破壞人幸福感的行為,就是“作”。俗話說,人不作死就不會死。“作”永遠不會是時髦,而是一種幼稚行為。愛“作”的人,幸福都會繞著他走。


睿詞智語


一定程度上來說,樓主的說法筆者是認同的。幸福關乎得到與放下,關乎自己與他人。人生到底幸不幸福,關鍵就在於如何把握這個度:適當放下,努力爭取,做好自己,不詆他人!

工作第一年,公司評選優秀員工,筆者已勝利再望。可由於部門合併以及人數有限,最後敗給了工作時間更久工作更加優秀的同事。筆者沒有任何一點失望與嫉妒,得不到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再去努力就行了,為什麼要讓別人的優秀搞得自己不痛快呢?

你幸福嗎?有幾人能夠脫口而出我很幸福,有幾人能夠在說出幸福以後不再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幸福?又有多少人在思考:什麼才是幸福?

董倩採訪莫言時問:你幸福嗎?莫言說:“我不知道,我從來不考慮這個問題”。莫言又說:“我現在壓力很大,憂慮重重,能幸福麼?”莫言還說:“我要說不幸福,那也太裝了吧。剛得諾貝爾獎能不幸福嗎?”

央視的一個街頭採訪你幸福嗎,神回覆說:我姓曾。你說這位曾先生幸福嗎?

幸福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沒有確切的答案。億萬富翁不見得幸福,乞丐不見得不幸福。每個階層的人對幸福的要求不同。每個年齡段的人生對幸福的理解不同。富翁羨慕農民的田園,農民羨慕城市的繁華。上學時認為上班是幸福的,上班後才發現上學才是幸福的。對許多人來說家和就是幸福,對許多人來說吃飽就是幸福,對許多人來說活著就是幸福…

不管幸福是什麼,都是需要去爭取的。幸福需要你懂得知足,懂得感恩。如果你能做到,那麼毫無疑問,你是幸福的。


北漂老趙想回家


我非常認同這句話。一個真正成熟的人無關年歲,記住,不管你經歷過什麼,不懂泰然釋懷放下,滿嘴竟是別人不好,製造麻煩無能解決,從不想要檢討自己,怨氣太重傷及無辜,你就永遠不會幸福。在我這我會更加瞧不起你,你根本就不曾強大,自己就都給不了自己關乎尊嚴的安全感,一個人在抱怨中只會越來越越消沉。你有權利走入我的世界,但是並不是我容不下你,是你自己走進了死衚衕。

人生的幸福就是拿得起放得下,不然最後失敗的一定是你自己。





五子龍女


題主有點矛盾。得到是幸福的,但不懂營造和珍惜,依然不幸福; 放下是一個人在目標之前有不啥與無奈,這與幸福是完全背離的。

幸福是通過自己打拼後,獲得成果回報時的那份喜悅和知足;幸福是兩個人之間心中互相都裝有對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相互之間齊心協力共建家園。

幸福是無止境的,懂得知足的人才幸福!


草草19940404


基本認同!人生的幸福就是一個想得到_得到_看淡_放下_再想得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想得到其實是最幸福的,心中有夢、腳下有路、手裡有活、身上有勁,即使條件艱苦,生活拮据,也總能開心樂樂!得到肯定是非常幸福的,但這個幸福的保質期不會太長,一段時間後就可能淡下來,這就是人性。從談下來到放下的過程是人生昇華的過程,也是幸福昇華的過程。淡下來有沒有幸福感?放下了有沒有失落感?都是對人的幸福觀的巨大考驗。其實幸福就是個感覺,看淡就是個習慣,放下就是個捨得……可以說整個過程都應該是自然的,幸福的!如此循環往復,便是人這一生,便是人的幸福。

至於說人的幸福與別人有無關係?我認為還是有些關係的。一是你人生幸福的過程中離不開很多人鼓勵和幫助,也肯定有一些干擾和排擠的因素存在。二是你的幸福感畢竟是在社會這個土壤裡生長起來的,多多少少都滲透著比較的成份。有比較就會有不愉快,有比較就會影響到你的幸福。所以人生幸福必須首先學會知足!


邁克大山


認同此關點,一個人放下之前沒有完成該盡的責任義務,看似放下實則沒放,而且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在有的情況放下是殘忍的行為。雖生活有累有困苦,想不通,想不明,理不順而頭痛目眩,但也不是放下的正確理由。其實呀,它不是沒解,可以晢時性放下轉下別的事幹,比好唱歌,比如看人下盤棋,把情忬容入電視。但,我們都要明白這些暫時,明白不可長久。所以放下和得到同別人有莫大關係,這個別人包括父母子女。就本體而言,我之外都可稱別人,不過以關係分親人朋友。所以放下先把父母供養好,子女撫養成人,再談放下。要不一切都是虛偽的藉口而以


長風一笑254532395


認同:

人生在世千絲萬縷,

做人做事面對社會。

幸福這詞來之不易,

多少英雄戰場犧牲。

多少前輩奮鬥打拼,

換來國家繁榮昌盛。

一九四九二零一九,

盛世強國來之不易。

太平盛世我感幸福,

感恩中央感恩社會。

🌷🌷🌷🌷🌷🌷

幸福這詞來之不易,

從小必須勤苦努力。

自己努力還靠老師,

認真教導出好成績。

幸福這詞千絲萬縷,

我的幸福來自社會,

中央地方各級領導,

還有社會各行各業。

父母兄弟姐妹支持,

同學同事給我鼓勵。

🌷🌷🌷🌷🌷🌷

幸福這詞來之不易,

還靠大家齊心協力。

緊跟中央戰勝肺疫,

團結奮進創造未來。

國國團結沒有戰亂,

國國穩定世界太平。

共同創造共同發展,

國國強世民民高興。

和協世界人類幸福,

這才是真正的幸福。

昆明市檔案館

退休十年職工

陳福英寫

2020.3.4.








福英127


首先我們應該理解這個世間任何人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對幸福的理解也各不同;我認為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對幸福的理解也就不一樣。

當你得到這個的同時也就是放下那個的時候。是否得到就是幸福也不一定。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以秋風畫悲扇。

你的選擇關乎的是親情友情愛情,也決定與你生活相關的人。


雨花石6787


這是個哲理性很強的問題。

試試說說吧!樓主說,人生的幸福就是得到!以前我也說過,幸福的深度和廣度十分難於界定。六十年代有一頓飯飽就是幸福。如今,有私人飛機也有人不認為是幸福。韓紅得到了也放下了,從她內心來說是幸福的。與別人難道不是息息相關嗎?活在人世間,可以跳出五行外嗎?只是範圍大小而已。


用戶4724444152474


不認同,這觀念不準確,放下與幸福沒有直接關聯,放下只是免除了不必要的痛苦負擔。並不帶來幸福。得到也許會有幸福感。但並不是幸福的源泉。得到了不該得到,可能是禍水。

人生的幸福是沉浸在愛與被愛之中。沒有愛的人生是不可能幸福的。你愛你的心上人,你的心上人也愛你,這就是你幸福的源泉。

類比一下,你愛錢,錢也愛你。當錢嘩嘩啦啦地來到你身邊,你能說你不幸福嗎?。

你愛錢,錢沒有愛你,你說你放下,以此你就幸福了?肯定不是。

你愛錢,錢沒有愛你,很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對。所以幸福須要自己找到自己的方法。

在找幸福前,先找到自己,準確定位。否則這山望著那山高,也就永遠找不到幸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