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谷開元G5機箱評測:ATX 3.0水平風道再進化

說起機箱,可能不少人都會覺得自從電腦DIY興起以來,機箱的內部的結構都是差不多,更多的是在外觀上或者靜音方面的變化。因此當鑫谷去年下半年開始推出可以垂直安裝顯卡的機箱開元K系列“ATX 3.0”機箱後,也是受到不少DIY玩家的歡迎。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不過,因為開元K系列的定位是大中塔機箱,體型較大,可能有不少玩家會覺得太大了。而為了滿足中型機箱玩家的需求,鑫谷推出了中塔機箱開元G5。這款開元G5與開元K5相比,更像是後者削減了部分體積,同時更加改進了一些設計的成果,因此也可以把其視為開元K5的兄弟款。

機箱外觀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鑫谷開元G5作為一箇中塔機箱,其整機尺寸為442mm(L)*215mm(W)*443mm(H),比起開元K5要小一點。它有黑白兩種顏色可以選擇,而這次我們收到的則是白色版本,兩者除了顏色並沒有其他分別,目前售價為299元人民幣。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首先第一眼看過去,會看到鑫谷開元G5那滿布開孔的前面板。看到這麼大的開孔,可能有人要說,這麼大的開孔,不就是明擺著是讓灰塵進去的嗎?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其實在這塊開孔前面板後面還有一塊真正用來隔阻灰塵的防塵網,因此也不用擔心會進灰塵的問題。一前一後的的設計既保證了防塵的效果,也不會讓前面板因此缺少美感。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拆下前面板後可以看到這塊隔塵網是以磁吸的方式固定的,可以方便用戶拆下來清洗。

來到左右兩邊,右邊是一塊玻璃側透板,採用了免工具拆卸的手擰螺絲來固定,並且都是用了防掉落設計,方便了用戶的拆卸。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另外可以見到,玻璃左右兩邊都用了金屬條包裹著,因此用戶在安裝側板時,玻璃不需要承受那麼大的壓力,因此也比較不容易爆裂。不過也是因為加了這條金屬的關係,所以玻璃與下面的邊框並不能夠緊密的貼合。如果下的邊框也可以像上面一樣,加高點的話可能會好一點。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來到機箱上方,由於鑫谷開元G5是垂直安裝顯卡的機箱,因此其上方是主板後置I/O接口的所在地,而這裡可以說是鑫谷開元G5與K5最不同的地方。K5的頂板是密封的,這意味著如果用戶是選擇安裝塔式風冷散熱器的話,熱風不能直接從頂部排出而需要被後置的風扇抽出,對散熱不那麼友好。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有見及此,鑫谷就把開元G5的頂板做成了開孔的設計,方便風冷散熱器以及渦輪顯卡可以把熱氣從上方排出。頂板上也有一層隔塵網,雖然不能夠單獨拆下來,但是清洗起來也是很容易的。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拿開頂板後,可以看到在靠近後方的地方有一個理線圈,不過這個理線圈有一點小,放6、7條線後就會顯得有點擠逼了。理線圈後方是開口,但是這個開口並沒有任何遮擋,顯得稍為有一點點不美觀。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機箱配置7條PCI擴展槽位,每個槽位都有擋板。讓筆者有點意外的是,這些擋板都是可重複使用的,意味著即便用戶不小心拆錯了一條也可以繼續把它裝回去。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說到頂部,鑫谷開元G5機箱前置了2個USB 3.0接口和麥克風和耳機接口。這樣的前置接口陣容可以說是目前最主流的配置了,基本上也夠用了。而2個USB 3.0帶給用戶的彈性還是挺不錯的。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作為水平風道的機箱,鑫谷開元G5的後置風扇位置可以安裝2個120mm風扇或者一個240mm冷排,不支持360冷排。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電源位置與開元K5也有所不同。開元K5因電源倉罩子所限,因此第一條PCI-e插槽只能用最長285mm的顯卡,而鑫谷開元G5則把電源倉的罩子去掉了,也使得這個限制消失了。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電源底部也有一塊隔塵網,用戶無需把機箱翻過來也能清潔這塊網,只要按住隔塵網的邊緣,往外一拉就可以抽出來,個人認為這個設計還是挺方便的。

內部結構

上如上文所說,鑫谷開元G5可以說是從K5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因此可以看到機箱內部整體結構與後者大部分都是相似的,不過由於前者的體積較小,因此只支持ATX、Micro-ATX以及Mini-ITX主板,不能夠支持E-ATX主板。

不過由於取消了電源倉的設計,為了外觀方面的考慮,鑫谷開元G5增設了一塊比電源稍稍高一點的側板用於擋住電源以及硬盤位置,因此其玻璃側透板是要比開元K5的要小大概三分之一左右,不過因為開元K5硬盤位以及電源倉的高度差消失了,使得開元G5的觀感比K5要好。

電源位置最高可以支持20cm長的電源,因此可以說是市面上絕大部分電源都可以安裝。

在擴展性方面,鑫谷開元G5有2個2.5英吋硬盤安裝位以及1個3.5英吋硬盤籠,後者可以安裝最多2個3.5英吋硬盤或者1個2.5英吋加1個3.5英吋硬盤。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2個2.5英吋硬盤安裝位均在機箱主板位置的背面,而硬盤籠位於電源的前方、在第一條PCI插槽的下方,因此顯卡的長度會直接影響到可以裝多少個硬盤。如果是隻裝一個硬盤的話,那麼顯卡限長可以去到最長的320mm,但如果是想裝2個硬盤的話,那麼顯卡最長只能夠是293mm。

硬盤籠是採用螺絲固定的,用戶安裝時需要事先把硬盤以螺絲固定到硬盤籠上,然後再裝回到機箱上。不過硬盤籠本身是以快鎖來固定在機身上的,因此安裝時並不會覺得很麻煩。

機箱前置可以安裝3個120mm或者2個140mm風扇,但與開元K5不同的是,開元G5的前置風扇位並不支持安裝360水冷,不過這也是質其定位有關,因為開元G5定位是面向主流級別、追求性價比的用戶,不太會追求一定要用水冷,更多時候3個風扇就已經滿呎需求了。而安裝在這裡的3把風扇是對著顯卡直吹的,那麼理論上來說對於顯卡的散熱應該會有幫助。

整個機箱唯一一個可以安裝水冷排的地方就是後置的2個120mm風扇位,並且因為上方沒有像開元K5那樣封死,多出來的空間使得用戶可以選擇在水冷排的背面再裝兩個風扇。當然,這樣做有沒有效果,筆者會在測試的環節中公佈。

剛才提到開元G5的頂部並沒有像開元K5那樣封死,設計目的是為了讓風冷散熱器方便散熱。筆者一開始看到這個位置時原本以為是可以安裝1個120mm風扇,或者至少1個90cm風扇的,不過後來發現並不可以。

裝機體驗

作為一款顯卡垂直安裝的中塔式ATX機箱,可能有不少人會覺得裝機時會怪怪的,畢竟開元G5與普通機箱的結構也是有點不同。不過,其實只要把它當作成一個橫放的垂直風道的機箱就沒問題了(笑)。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為了配合這個黑白色的機箱,筆者選擇了白色的影馳RTX 2070 SUPER顯卡以及白色的九州島風神的船長240水冷來配搭Core i7-9700K。至於白色的主板則是404 Not Found……

機箱本身並沒有附送風扇,因此用戶需要自行決定需要多少散熱風扇。

而在實際裝機時,開元G5也能夠很好地兼容這塊主板。機箱上的處理器電源線開口也是足夠大,電線穿過去不會有太大阻礙。

機箱背後的理線空間也十分充足,寬度為2cm。並且由於顯卡供電口和主板供電口都與電源比較近的關係,因此有部分線材可以藏在電源位置旁邊而不需要太多的走線,無形中也是降低了理線的難度。

另外,由於主板是橫裝的,因此機箱前置I/O口的各種線材也是可以很方便地從前置風扇旁邊的開口接到主板上,這樣一來也可以使得背後的線材分散一點,不需要I/O線材與並他一大堆線材綁在一起,也顯得較為美觀,雖然用戶也不太會經常掀開側板來看走線是了(笑)。

而這樣也使得大部分線材都集中在機箱底部,只有CPU電源線、硬盤電線等少數的線材需要理線。

還記得上面提及過,沒有被封死的機箱頂部嗎?在安裝水冷時,那一塊空間可以被用來放水冷的管子,相比起一般機箱的水冷管子需要橫跨二分之一塊主板,這樣在視覺上會顯得更加整潔。

機箱內部裝機完畢後,水平看過去,會發現整機看起來比較整理。其主要原因,是電源位置被那塊稍高的側板擋住了,而這塊側板同時也遮擋住了大部分顯卡雙8P供電線、以及約一半的主板24P供電線。不過如果是從高一點的地方看過去,就會發現那堆線了(笑)。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至於機箱頂部的I/O接口部分,由於被頂板覆蓋著,因此從外面看基本上不會看到線材。不過,有一點筆者覺得可以改進的地方,是那個理線夾圈,因為這個圈實在是有一點太小。如果用戶是像筆者這樣,需要用到兩個顯示器的話,那麼兩條視頻輸出線就已經佔了理線圈四分之一的空間,加上鍵鼠、USB Hub、音頻輸出輸入、網線等等,這裡已經最少有6條線了,對於這個理線圈來說,有點應付不來。

散熱測試

接下來就到了測試機箱散熱的環節了,筆者選擇了前置3把120mm風扇,後置則是使用水冷排上的2把120mm風扇。

測試項目為是單烤處理器、單烤顯卡、處理器與顯卡雙烤,以及實際遊戲測試。單烤處理器會以 AIDA 64內的FPU 測試來進行;單烤顯卡會使用3D Mark Fire Strike Extreme來進行;而雙烤則是把以上兩者結合一起進行測試。遊戲測試則會以運行《刺客信條:奧德賽》來作測試。以上每個項目都會測試20分鐘。進行測試時室溫為25度左右。

從上面的結果來看,鑫谷開元G5在散熱方面可以說是不錯。得益於前置3個風扇直吹顯卡,顯卡的溫度不會很高,而處理器的溫度也表現得比較好。

在待機時,Core i7-9700K溫度為32度,而顯卡則因為是風扇智能啟停功能,因此溫度徘徊在47至48度左右。

而在單烤時,鑫谷開元G5也沒有表現出有任何散熱吃力的情況。在單烤處理器時,Core i7-9700K溫度最高為74度,在測試後半段甚至會短暫地降至73度。而顯卡則是非常低的30度,其溫度如此低很大原因是因為前置的3個風扇在直吹。

到了單烤顯卡時,顯卡最高一直在69至70度左右徘徊,而處理器溫度就去到了45度左右。這個溫度也是合理的,因為水冷排可以說是一直抽著顯卡排出來的熱氣。不過,水冷排上面的那把風扇同時間也在透過上方的開孔在抽風。

在雙烤時,Core i7-9700K最高溫度去到了76度左右,比單烤高出2度,但是RTX 2070 SUPER的溫度則沒有多少變化,在68至69度左右徘徊。

到了最後的遊戲實測環節,筆者在《刺客信條:奧德賽》裡面到處打人看風景20分鐘。在整個遊戲過程中,顯卡最高溫為67度,而處理器最高則為65度左右。這個成績對於RTX 2070 SUPER來說可以說是非常不錯了,也再次證明前置3風扇,對於顯卡散熱的確是會有幫助。

總結

鑫谷开元G5机箱评测:ATX 3.0水平风道再进化

開元G5作為鑫谷最新的“ATX 3.0”機箱,可以說是與其兄弟開元K5一脈相承,但在實用性以及外觀上卻又比開元K5要好一點。

可垂直安裝顯卡作為其最大賣點,配合水平風道的效果也的確是不錯的。整體不錯的散熱表現也是讓人滿意,特別是在雙烤時處理器溫度只比單烤時高出2度,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了。

改進過的透氣頂板、取消了的電源倉罩子都是開元G5比K5有所改良的地方。雖然前置風扇位裝不了360mm水冷,但對於其定位來說,這個變化也可以說合理的,畢竟這是面向主流級別用戶的一款機箱。而其299元(購買點這裡)的價格也很符合這個定位,不過如果能夠附送1至2個機箱風扇的話,相信其吸引力會更高。

總結而言,如果用戶是想要一款散熱不錯、同時價格也不會使錢包大出血的話,那麼鑫谷開元G5可以說是一款比較不錯的選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