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蒙家軍最後去了哪裡?

用戶6442521506661


“世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項羽在鉅鹿大戰中,用宿命的方式擊敗秦軍,將往年的仇人、昔日的蒙家軍全部殲滅,這支威震匈奴數十年的強軍這樣灰飛煙滅。

秦始皇滅六國時期,在面對的最大的敵人楚國的時候,起先是派遣李信,就是王者農藥裡面的李信,派軍攻打楚國,後來被楚國大將項燕所敗,而後秦始皇讓大將王翦率領著秦國的傾國之兵60萬,才擊敗項燕,項燕身死後楚國滅亡。不過故事沒有結束,項燕雖死,項燕的兒子項梁和孫子項羽還在。

曾經的秦軍掃平六合,天下無敵

而後秦國的蒙恬蒙武兄弟非常受到秦始皇重用和信任,兩人也都曾在攻滅六國的戰爭中立下戰功,天下一統之後,蒙武被秦始皇留在身邊,直接參與朝政,而蒙恬則被秦始皇所派遣,率領30萬大軍向北去進攻匈奴,結果一戰而將匈奴趕出河套地區,繼而奪取了河南地,而後按照秦始皇的指令,蒙恬一直在北方督造長城,而且防備匈奴的入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的過程中路過沙丘的時候,一病不起,這裡曾經是戰國時代著名的趙武靈王病死的地方,秦始皇病重之後,眼見長生不老已經無望,於是經派出親信大臣蒙武去向長子扶蘇傳旨繼位,而此時的扶蘇正與蒙恬在一起,在北方防禦匈奴的前線。

由於扶蘇與父親秦始皇存在分歧,而且蒙恬又又手握重兵在邊境之上,於是扶蘇就被秦始皇派到蒙恬處去做監軍,然而秦始皇病重事發突然,蒙恬和扶蘇遠在千里之外渾然不知,而前去傳旨的蒙武出發不久,早已經謀劃好陰謀篡位的趙高、胡亥、李斯就派人前往追上蒙武進行拘禁起來。同時趙高等人再向扶蘇、蒙恬假傳聖旨,說是秦始皇對扶蘇和蒙恬都不滿意,要賜死他們,結果扶蘇直接自殺,蒙恬卻不相信秦始皇會如此對待他,就沒有自殺,但是蒙恬也交出了兵權,而胡亥繼位為秦二世後,將蒙恬、蒙武兄弟全部處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沙丘之謀”。

通過沙丘之謀,胡亥奪得皇位,而趙高掌握大權

蒙恬死後,其所率領的30萬秦軍就由秦軍曾經滅楚的名將王翦的孫子王離來接收,此時的蒙家軍,也就成為了王家軍。

秦二世繼位還不到一年的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了起義,而此時權傾朝野的趙高,為了迷惑秦二世胡亥,謊稱東方僅僅是盜賊而已,那麼既然是普通盜賊,就完全沒有調動王離的邊防軍的必要,但是此後陳勝的部將周文率軍攻入函谷關,秦朝上下才感到害怕,但是很快出身少府的章邯,組織起關中囚犯和民夫組成新軍,將周文擊敗,而後章邯繼續東進,先後攻滅魏王魏咎和齊王田儋和陳勝,緊接著章邯再次擊敗項燕的兒子項梁,項梁戰死。

眼看著秦軍形勢一片大好,而後章邯北上,準備一舉攻滅趙國,此時在北部邊境的王離率領秦軍南下,計劃與章邯合兵一舉攻滅趙國、燕國和齊國,並非常順利的攻佔邯鄲,並於公元前207年,將趙王包圍在鉅鹿,於是趙國緊急向各路反秦諸侯求援。

而楚國在接到趙國的求援後,楚王熊心派出宋義為主將,項羽為副將前往救援趙國,可是半路上宋義龜縮不前,而因為叔父被秦軍殺害的項羽急於報仇,就幹掉了宋義奪取楚軍軍權,而後率軍北上,項羽上演了破釜沉舟的戲碼,趕到了鉅鹿前線,與王離的秦軍直接對峙。

正所謂是“世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歷史不經意間上演了祖孫復仇的大戲,因為在16年前的公元前223年,正是此時秦軍主將王離的爺爺王翦率領著秦軍主力大破楚國名將項燕,結果是項燕兵敗被殺,楚國滅亡,而項燕正是項羽的親爺爺,而如今的鉅鹿戰場上王翦的孫子王離與項燕的孫子項羽即將上演滅秦之中中規模最大的戰爭。

而這次勝利的天平沒有光顧王氏,而是倒向了項氏,此戰中項羽在各路救援的將領都畏戰不敢向前的情況下,勇往拼殺,在秦軍中往來衝殺,結果大敗秦軍。王離所率秦軍全軍覆沒,王離本人也戰敗被俘。

時隔16年,項燕的孫子項羽擊敗王翦的孫子王離,也終於為自己的爺爺項燕報仇雪恥,而所其所屬秦軍也全部灰飛煙滅。

鉅鹿之戰的影響非常深遠:

其一決定了秦朝的最終滅亡。鉅鹿之戰中王離所屬秦軍的戰敗,註定了秦朝必然滅亡的命運,此戰後不久,項羽在漳汙之戰徹底擊敗章邯,從此秦朝再也沒有可戰之軍,失敗已經成為必然。而項羽在河北接二連三消滅秦軍主力,也讓劉邦則以從容的以偏師進入關中,最終滅亡了秦朝。

其二讓匈奴勢力再次膨脹,王離所率的秦軍,本是秦朝在北部長城防線防備匈奴的邊防軍,而王離率軍南下並全軍覆沒後,北方邊境線出現軍事空白,不僅秦始皇時期北擊匈奴奪取的河南地重新被冒頓單于的匈奴奪走,而且匈奴人還進而騷擾北部邊界地區。後來終於與西漢在白登山爆發大規模的戰爭,而漢軍戰敗後,被迫開始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


大東北的小豆包


哪有什麼蒙家軍?根本就不存在,你可能說的是大秦的長城兵團,即秦始皇下令北伐匈奴、修築長城的三十萬秦軍,這支秦軍的指揮官確實姓蒙,他便是蒙恬。但無論怎麼講,都談不上是蒙家軍,因為不像北宋的楊家將那樣,有出自同一血緣的大批戰將,也不像 南宋的岳家軍那樣,是有一位大將組織建立起來的龐大部隊。

正因為不是蒙家軍,而是長城兵團,所以在蒙恬死後,他們繼續駐紮在長城。秦朝名將王翦之孫、王賁之子王離成為他們的指揮官。

而這支長城兵團的最後歸宿,便與王離有著默契的關聯。至於數字,不可能是三十萬人全部跟著王離南下,史書說:"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也就是三十萬人中,至少會有一部分,是留在了長城地區戍邊或是乾脆離開、死了。能作為一支作戰部隊跟隨王離南下的,也就是十萬人左右。這與《匈奴列傳》記載:"秦始皇滅六國之後,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悉收河南地“的十萬數字也是相符合的。

這支十萬大軍,先是抵達太原,然後出井陘而東,於秦二世二年頭幾個月內,"入邯鄲郡境,迫近信都"。終於在秦二世二年後九月或者之前一點時間,與章邯的主力部分回合,而後便出現了"秦軍圍鉅鹿"的態勢。

此後,王離曾派出一支部隊,到成武(今山東成武)協助另一支秦軍,試圖擺平一個叫劉邦的起義者,結果被打敗。

而來不及繼續派兵去搞定劉邦,項羽已經殺氣騰騰地到了。這一年的十一月,項羽"將其兵渡河救鉅鹿"。十二月,項羽軍"大破秦軍鉅鹿下"。來年端月(正月),王離乾脆成了項羽軍的俘虜。

也就是說,曾經壯志凌雲、殺氣騰騰的大秦帝國長城兵團,最終在鉅鹿戰場,灰飛煙滅!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秦始皇的蒙家軍,隨著最後一任將領蒙恬被害後,全軍逃亡的逃亡,歸隱的歸隱,湮滅在歷史的洪流中。

蒙家軍的由來

蒙家軍最早是創始於公元前249年,沒於公元前210年。由蒙氏家族的蒙驁、蒙武、蒙恬祖孫三代所創立,且三代人皆是秦國名將,為秦國統一六國和抵禦匈奴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蒙驁。原是齊國人,後在秦國仕官,歷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四朝,實打實的四朝老臣。一生征戰,為大秦從韓、趙、魏三國手中攻擊奪取百餘座城池,先後設立了三川郡和東郡,使秦國的疆域延伸到齊國邊界,並對韓、魏兩國形成了包圍之勢,為秦統一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蒙武(蒙驁的兒子)。公元前224年,王翦率兵六十萬攻伐楚國,蒙武被任命為副將。秦軍在蘄地大敗楚軍,後追擊楚國殘軍到蘄地南部時,斬殺楚國名將項燕 (注: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 ,後又俘虜楚國國君楚王負芻,滅亡楚國 。

蒙恬(蒙驁的孫子、蒙武的兒子)。蒙恬的主要功績的是秦一統六國後,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榆中、陰山等地,共設三十四縣。修築了連接燕、趙、秦為一體的萬里長城,進一步遏制了匈奴南下的道路。後秦始皇為巡遊天下方便,便又命他從九原郡開始修建直道,直達甘泉宮,全長約一千八百里,雖然最後沒有完工,但是這也算是古代的高速公路了。

蒙家軍的湮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會稽時,病死在沙丘。權宦趙高假傳聖旨,導致公子扶蘇服毒自殺,因為扶蘇是蒙恬軍中監軍,蒙恬自然也引起趙高的忌憚,於是在胡亥跟前進獻讒言,表示蒙毅(蒙恬的弟弟)曾在秦始皇面前毀謗過胡亥,胡亥大怒,囚殺了蒙毅,後又命人前去賜死蒙恬。

蒙恬面對前來的使者說:“從我祖父蒙驁入秦以來,祖孫三代人為大秦出生入死。我現在統領著三十萬大軍,面對如此境況,我手中的實力足以作為我反叛的資本。但是我知道,不能那麼做。我不能因為我,而辱沒了先祖的教誨,更不敢忘記歷代國君對我蒙氏的厚恩。”後毅然決然的服毒自殺。

蒙恬死後,好在胡亥見蒙恬已死,並未株連其家人。其子孫遵循祖訓,遷居安定,以耕讀為本份,不仕於朝。蒙家軍三千子弟,或卸甲歸田,四散遷播,或南下投奔伐越大軍,大多還是隨蒙氏組人遷往安定,定居於長城及秦直道沿線,在此繁衍生息。他們的後代就跟他們一樣,成了邊疆的捍衛者,為抵禦外族默默的做著貢獻。

(喜歡的朋友請點擊關注(記得點哦),謝謝~~~)


鄧壇拜將


在大秦岌岌可危之時,帝國的兩大主力軍團,蒙恬的北方鐵騎和趙佗的南方軍團卻失蹤了,這才給了項羽和劉邦機會,憑著裝備落後,戰鬥力孱弱的農民軍贏得了天下。

那麼,蒙恬的幾十萬蒙家軍去了哪裡呢?

扶蘇服毒自殺後蒙恬手下的30萬秦軍將士義憤填膺,一班武將跪在將軍帳下,請求蒙恬帶兵回朝,誅殺宦官亂黨,扶持朝政,掌握大權。而蒙恬厲聲斥責諸將曰:“ 我等南征北戰,馳騁疆場,修直道,築長城,瀝血伐擊匈奴,維護天下一統,早置個人榮辱生死於;外。今若舉兵,匈奴聽了一定會南下搶劫殺我族人,使我族生靈塗炭。也許大秦的氣數就是如此,如果我們領軍回朝,必定是同胞相互殺伐,對於天下無益。”三軍的將士們聽了蒙恬的話都流下了淚水。

眾多將士散了以後,蒙恬擔心同族人會做出衝動的舉動,便下令等他離開後蒙氏族人要永遠駐守在邊陲地區,為大秦守護好這一片土地。並且族人百世不得入朝。隨後,蒙恬被趙高使者帶走,囚禁在陽周,聽候發落。

本來秦二世胡亥聽說扶蘇已死,便想就此作罷,放了蒙恬,結果這時蒙毅剛好替始皇祈禱山川回來,趙高於是向胡亥進讒,趁機除去蒙氏一族,免除後患。於是蒙毅、蒙恬均被賜死。

蒙恬自殺後,蒙氏子孫遵循祖訓,遷居安定,以耕讀為本份,不仕於朝。故自秦以後,公門宦海,朝中官史,接踵摩肩,但幾乎沒有一個蒙氏後人。

蒙宣及三千蒙家子弟兵遷往安定後,卸甲歸田,四散遷播,或投奔南下伐越而去的青壯,大多沿長城及秦直道一線,避於深山。他們雖然是逃難,但是並沒有忘記蒙恬的訓誡,一直都沒有離開邊境,對匈奴出擊,守衛者邊疆,保護著同族人的領土。






三水番


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

他們並沒有與起義軍戰鬥。

扶蘇服毒自殺後蒙恬手下的30萬秦軍將士義憤填膺,一班武將跪在將軍帳下,請求蒙恬帶兵回朝,誅殺宦官亂黨,扶持朝政,掌握大權。而蒙恬厲聲斥責諸將曰:“ 我等南征北戰,馳騁疆場,修直道,築長城,瀝血伐擊匈奴,維護天下一統,早置個人榮辱生死於;外。今若舉兵,匈奴聽了一定會南下搶劫殺我族人,使我族生靈塗炭。也許大秦的氣數就是如此,如果我們領軍回朝,必定是同胞相互殺伐,對於天下無益。”三軍的將士們聽了蒙恬的話都流下了淚水。

眾多將士散了以後,蒙恬擔心同族人會做出衝動的舉動,便下令等他離開後蒙氏族人要永遠駐守在邊陲地區,為大秦守護好這一片土地。並且族人百世不得入朝。隨後,蒙恬被趙高使者帶走,囚禁在陽周,聽候發落。

本來秦二世胡亥聽說扶蘇已死,便想就此作罷,放了蒙恬,結果這時蒙毅剛好替始皇祈禱山川回來,趙高於是向胡亥進讒,趁機除去蒙氏一族,免除後患。於是蒙毅、蒙恬均被賜死。

蒙恬自殺後,蒙氏子孫遵循祖訓,遷居安定,以耕讀為本份,不仕於朝。故自秦以後,公門宦海,朝中官史,接踵摩肩,但幾乎沒有一個蒙氏後人。

蒙宣及三千蒙家子弟兵遷往安定後,卸甲歸田,四散遷播,或投奔南下伐越而去的青壯,大多沿長城及秦直道一線,避於深山。他們雖然是逃難,但是並沒有忘記蒙恬的訓誡,一直都沒有離開邊境,對匈奴出擊,守衛者邊疆,保護著同族人的領土。





我是小明vlog


蒙家軍

史料上沒有明確的交待,有人說王離帶著20萬人參加了鉅鹿戰役,另外10萬人戍守邊關,後來在匈奴的衝擊下全軍覆沒,這種猜測有許多漏洞,說不通。萬離雖是北方軍團的副將,朝廷也對他也放心,可是這支部隊是蒙恬親手調教的,王離沒能力完全掌控,朝廷對這支部隊也不信任。蒙恬自殺前,就對胡亥的使者說:我雖然被你們囚禁了,但我的勢力足夠反叛。

《史記》: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繫,其勢足以背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再從後面的數據來看,鉅鹿之戰中,王離的長城軍團只有十萬人,從蒙恬的三十萬到王離的十萬,少了三分之二,這20萬人哪去了?是不是遭到血腥清洗,這種事發生在胡亥的秦國,並不讓人覺得意外。

前208年,周文的幾十萬軍隊打到了戲水,距咸陽只有數百里。胡亥非常恐慌,問群臣怎麼辦,少府章邯說:盜賊已兵臨城下,向外求救已經來不及,驪山囚徒數十萬,皇上可以赦免他們,發給他們武器來攻打盜賊。恐慌無助的胡亥自然滿口答應。

(史記記載,陳涉所遣周章等將西至戲,兵數十萬。二世大驚,與群臣謀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盜已至,眾彊,今發近縣不及矣。酈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

章邯

結果這支刑徒軍團打出了驚人的戰績,雖說陳勝吳廣的部隊戰鬥力不算強,但是畢竟經過血與火的戰鬥,總比一群囚徒強吧,可是結果卻是沒有任何懸念的敗了。在之後的幾年裡,這支軍隊在章邯的帶領下,幾乎戰無不勝,是不是非常神奇?在這裡,有一個大膽的猜測,這支刑徒軍團主要是由消失的北方軍團20萬人馬組成。

蒙恬在北方軍隊有巨大的影響力,不明不白的自殺後,軍隊定然會譁變,之後被胡亥捉拿關入驪山。趙佗的南方軍團,也因為看到此事而心寒,不願迴歸。有人會疑慮,如果刑徒軍團真是北方軍團的主力,戰鬥力並不爆表。其實可以理解,蒙恬軍隊是最精銳的部隊,有最先進的武器和戰車,可是成為刑徒後,武器只是平常的刀槍劍戟,甚至連戰馬都沒有。


手機電腦一站式


秦始皇,嬴姓,趙氏,名政,中國第一個封建帝王。在他在位期間用了十幾年滅亡了六國,統一了天下,給自己在渭河邊修建了阿房宮,在驪山修建了陵墓,自稱始皇帝,接下來二世三世,千秋萬代,想著秦朝能一統萬年,誰知帝國在他死後十幾年便土崩瓦解。那麼我們我思考的問題是秦始皇死後他的陵墓有沒有守墓人呢?而秦始皇時期的戰無不勝的軍隊為什麼會在短時間內一敗塗地呢?蒙氏子弟去哪了?秦始皇在統一全國後,他的軍隊依然強大,王翦父子歸隱,而蒙氏家族卻一直在為秦始皇效力,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秦始皇死後蒙氏家族的將領就沒有出現在在後期的戰爭中呢?

關於此事眾說紛紜,第一個說法是:

秦始皇下令讓蒙氏一族守候自己的陵墓,當時最精銳的精兵悍將都被秦始皇派去守護陵墓了,這導致了秦朝末年秦軍沒有很好的將領,無力鎮壓起義。或許如果秦始皇當時沒有這個決定秦朝不會滅亡的這麼快吧!那麼秦始皇陵墓守墓人也就是蒙氏一族還在嗎?我們先從一個傳說說起。據說當時項羽帶領十萬軍隊對始皇帝的陵墓進行挖掘,要把秦始皇挖出來,並且要挖空他的陪葬品。這時候陵墓中出現了一隻三千人的軍隊,這隻軍隊的將領叫做蒙馳。蒙馳守護陵墓與項羽展開對決,但是都知道西楚霸王的厲害,蒙馳不敵,這時候蒙馳拿出一張黃絹,並喊道:黃龍入體,守墓無名,今我蒙氏家族,為先帝鞠躬盡瘁,即便是戰至最後一人,也絕不允許外人入驪山一步,蒙家兒郎,隨我一起衝殺,為大秦帝國盡忠之日,便是此時。隨後風雲乍起,有黃龍在天空飛翔,此時蒙馳力大無窮,蒙馳用劍想項羽打下馬去。此時,項羽的謀士范增扶起項羽說,昔日秦始皇遍訪名山大川,海外仙山,據說得到了赤 黃 黑三色真龍,看到這個秦將如此威風,恐怕此言不需,將軍還是撤退吧。項羽聽後十分擔心,便急忙召集人馬離去,此戰項羽十萬人損失三萬,而蒙馳僅僅損失數十人。在項羽退去後,蒙馳突然口吐鮮血,跌落下馬,而黃龍也離他而去。蒙馳在彌留之際,對家人說:黃龍印,可開啟地下陵寢,告誡後人,每兩千年時間,蒙家族人要入墓開穴,引黃龍入體,為始皇開路拓疆……”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秦始皇確實讓當年戰無不勝的蒙家軍去給自己守候陵墓了,然後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因為自己這個決定反而讓當時的秦國沒有好的將領,間接加速了秦的滅亡。那麼現在秦始皇陵墓還有守墓人嗎?這個還真需要我們慢慢探尋了,因為據說蒙氏給秦始皇守墓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守墓人二十年不娶妻,二十年沒有名。也就是說要隱藏在市井中,默默付出。

第二個說法是: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手統重兵的功將蒙恬遭閹人趙高假詔問罪,30萬秦軍將士義憤填膺,副將王離及一班將士跪在將軍帳下,請求蒙恬帶兵回朝,誅殺奸佞,挽秦之危卵,而以自保。蒙恬厲聲斥責諸將,“我等南征北戰,馳騁疆場,修直道,築長城,瀝血伐擊匈奴,維護天下一統,早置個人榮辱生死於外。今若舉兵,匈奴聞訊又將南下搶掠,使我生民塗炭。大秦天命至此,我等救秦亦是袍澤相殘,無功於世,斷然不可”。言罷轉身目視秦疆域圖,良久不動。三軍將士感其賢達明良,當時帳下悲泣一片。諸將離散後,親兵護衛主將蒙宣問,“大哥蒙冤,閹人趙高定會斬草除根。大秦氣數將盡,我蒙氏子孫該何去何從?”蒙恬快步進前,兄弟相擁言到,“弟莫悲傷,速率三千蒙家子弟軍回安定郡,帶領族人轉至深山,誡之子孫,當以耕讀為本,百代不入朝。”後蒙恬忠烈自戕,蒙氏子孫遵循祖訓,以耕讀為本份,不仕於朝。故自秦後,公門宦海,朝中官史摩肩接踵,但幾乎沒有一個蒙氏後人入朝做官。

蒙宣及三千蒙家子弟軍回安定郡後,棄盔卸甲,四散而去,或投奔南下伐越秦軍、或回秦地山區避難,其中一部隨主將蒙宣相攜徙於現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深山一帶,以蒙宣之名置地命名,直至1983年蒙宣公社改名為蘇堡鄉,2012年又更改為震湖鄉(為記憶民國九年海原大地震,以那次慘烈的地震在轄區內形成的多處震湖為依據)。

不管是這兩種說法的哪一種,蒙氏子弟在始皇帝死後終究是遠離了朝堂,帶著失望和仇恨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過起了平凡的生活,但是沒有人會忘記他們曾經的付出,這是一個家族永恆的榮耀。





珊珊的幸福日記


蒙恬死後,安排副將王離接管軍隊。王離就是著名將領王翦的孫子,十分忠誠可靠。就暫時帶領蒙恬的三十萬大軍。

當時秦朝內部起義四起,再加上匈奴方面看到他們畏懼的蒙恬已經自殺了,又開始蠢蠢欲動,在項羽和劉邦打到關中的時候,胡亥令王離率領二十萬大軍前來救駕,就這樣十萬大軍在抗擊匈奴,保衛邊疆。

王離這二十萬大軍和章邯的平叛大軍匯合在一起,總數達到四十萬,這些軍隊讓項羽寸步難行,但是因為糧草供應困難,章邯建立甬道來運糧草,這就給了項羽機會,項羽猛攻甬道,打開缺口,然後大殺四方,這二十萬軍隊全部戰死。還有一部分投降後遭到了坑殺。剩下的守在北方的十萬軍隊怎麼能夠抵過匈奴的進攻,很快也就全軍覆滅了。


醉夢拾遺


蒙恬,一位值得後人讚歎的忠臣良將,他為鞏固秦朝統一立下豐功偉績,出生將門世家,祖父蒙騖、父親蒙武均為秦國大將,蒙恬更是率領三十萬秦軍北擊匈奴,收復黃河北岸,將秦國疆域擴展到陰山南麓,並鎮守邊塞十餘年,期間主持修建了萬里長城、從咸陽到九原的寬闊直道。

期間與邊塞監軍的公子扶蘇結下深厚友情,可惜這樣一位為秦國建功立業的忠信大臣,最後卻因政治鬥爭,以自殺的悲慘方式結束了輝煌的一生,弟弟蒙毅遠在咸陽先一步被趙高等人殺害,蒙恬自殺原因在此不細說,蒙恬死後,由他建立起的秦國最精銳的三十萬邊防軍歸宿也很慘,基本成了秦五朝滅亡的陪葬品。

蒙恬被賜死後,三十萬邊防軍兵權由王離統領,當年就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於是拉開了秦末戰爭序幕,原各國諸侯勢力乘機興起,到處革命聖火,秦二世起用少府章邯為將,赦免驪山刑徒迎擊農民軍,在大敗反秦楚軍後,北上攻打趙軍,此時還有燕軍、魏軍勢力,於是令王離率二十萬邊防軍支援,於是兩軍匯合後與諸侯聯軍在鉅鹿展開一起曠世大戰,這就是鉅鹿之戰。

結果大家都知道,秦軍碰到了命中剋星,項羽,結果項羽以少勝多,大敗秦軍,王離率領的二十萬邊防軍被全殲,王離被俘後殺害,章邯帶著二十萬秦軍投降,不久降軍全被殺,等於說鉅鹿一戰,不僅秦軍主力喪失,當年蒙恬建立起的精銳邊防軍報銷了大半,僅剩十萬在北方抵禦匈奴。

秦代長城遺址。

此時的十萬邊防軍已深陷泥潭,蒙恬死亡的消息傳到漠北後,匈奴就在集結,聽說大部邊防軍撤往內地,守備空虛時,匈奴奴隸主冒頓單于率大軍乘機復渡河套以南,此時的匈奴已統一蒙古草原,成為一方霸主,冒頓單于率軍三十萬浩浩蕩蕩而來,邊防軍因主將自殺、主力遠去,王朝瓦解、戍卒逃散,早已沒了銳氣,就這樣被匈奴大軍包圓了,河套南北地區盡入匈奴之手,指屬於樓煩王部和白羊王部的駐牧。


圖文繪歷史


從公元前230年開始,秦始皇嬴政開始了自己統一六國的征程,經過十年的鏖戰,到公元前221年,嬴政正式統一六國,也就在這個過程中,為了解決邊患問題,他派大將蒙恬統兵三十萬北擊匈奴;這支部隊的存在一方面是抵禦匈奴入侵的鋼鐵之軍,另一方面如果咸陽遭遇不測,可立即南下勤王。然而就是這樣一支鋼鐵之師,卻在大將蒙恬死後消失了。他們究竟去了哪裡?

一切要從秦始皇的死說起,公元前210年,在秦始皇外出尋找長生不老之藥的回程途中,病死在了沙丘這個地方,之後宦官趙高勾結當時的宰相李斯發動沙丘政變,立嬴政第十六子胡亥為帝,同時命人去北方邊區矯詔害死了大公子扶蘇,同時陷害蒙恬,就這樣,副將王離就成了北軍最高統帥。

就在此時,陳勝的部將周文的軍隊已經逼近咸陽,秦中央軍因為要保衛咸陽所以僅僅把周文軍拒於臨潼,此刻調集北軍前來鎮壓顯然來不及,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少府章邯從驪山的囚徒中選出二十萬人,赦免罪過,帶領他們出關平叛,先後平定陳勝和項梁的軍隊,然而此時六國已經紛紛復辟,章邯軍也難以平定六國舊人的叛亂,此時胡亥正式命王離領兵南下平叛,而他也留了十萬人繼續防禦匈奴,親自帶領剩下二十萬人南下平叛。之後秦軍主力會師鉅鹿,不過鉅鹿的地形很險要,周圍還環湖,因此對於擅長野戰的北軍來說,這場戰役打成了消耗戰,就在此時,為了保障這二十萬軍隊的糧草供應,章邯從敖倉到鉅鹿修起甬道運送糧草,然而這條長長的甬道分散了秦軍的兵力,項羽奮力猛攻甬道,致使北軍糧草斷絕,經過數戰,北軍統帥王離被俘,另外兩個將軍一個被殺,一個自焚而死;由此可以看出這次北軍可謂是損失慘重!

北軍潰散後又很快聚集到章邯旗下,在激戰六個月後,章邯投降了項羽,而投降時,擁有軍隊二十萬左右,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原先潰散的北軍士兵。然而悲劇的是,項羽為了防止這部分秦軍倒戈,竟在河南新安將這二十萬秦軍坑殺;自此秦北部軍的主力也徹底覆滅。

別忘了,還有十萬左右的北軍被留下抵禦匈奴,而他們現在何處?當初劉邦攻入咸陽也沒見他們南下勤王,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是他們正在北方抗擊匈奴,根本分身乏術。就在蒙恬死後,秦朝由處於內亂,主力南調之後,匈奴人趁機奪回了河套地區,而留在這裡的十萬軍隊已經很難抵抗匈奴的入侵,結果被匈奴所敗。

從此匈奴很長時間控制著河套地區,並時常向南侵犯中原土地,西漢初期國內百廢待興,只能採用和親政策穩定匈奴,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大舉對匈奴用兵,並收復失地。

大秦男兒個個都是英雄本色,也正如他們的性格一樣堅韌不拔,英勇無敵。哪怕到最後大秦帝國存亡之際,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守護大秦疆土”。真可謂是俠肝義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