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農民的出路在哪裡?

wlxm668


疫情之下,農民真的是想出門做事出不去,目前我們是坐吃山空😂️😂️但是呢,病毒感染很厲害,再難也要熬過這一時期。一線的工作者那麼辛苦,我們也要老實在家裡待著不出去添亂,相信疫情很快就能過去的。


其嬌


如今的農村,絕大部分的經濟來源都是外部補入。農業已無法支撐起正常的家庭開支。

我老爸差不多20畝地,絕大部分種一季水稻,冬天套種油菜,絕大部分當地的農戶也是如此操作(少部分人有種蔬菜、稻蝦套養等)。另外兩臺收割機,三人合夥作業。

每畝地純收入不超過800(不計自身人工),收割機每年約一萬左右,三年報廢,折舊算進去只能算幾千塊。合計年收入兩萬出頭。如今絕大部分的農民已經光靠種田,生活費都不夠。農村常年在家的大部分人都有從事副業,比如婦女們冬天給蔬菜大戶收菜,夏天織蝦籠;男人們則附近工地做小工(近年農村建房的比較多,政府公共事務堤壩、道路、砍樹等)。加上副業,每戶收入約三萬多。

絕大部分的中青年人都在城市奔波,一年也就過年回來幾天,普通打工者,一年也就幾萬能存下兩三萬的算三好青年,一頓消耗,兜裡又空了,繼續下一年。我一年到頭別說存,還負了六萬多。

疫情的影響,農民工無法外出(我們村還有大部分未出來),即便早點已出來的也大部分和我一樣天天在家睡覺帶孩子。生意基本上兩到三個月沒有,上班不斷延後老闆能發底薪就不錯了。外出打工的可能因為生活壓力,迫在眉睫,我也想開了,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先信用卡套一套週轉一下。今年的目標就是活著。

在老家的,往年如今要開始採購部分農資了,可是種子化肥柴油啥都沒有,渠道全中斷,再拖半個月就會影響正常的農業生產了(外省作物不同的,可能更加)。鎮上加油站都停了,只有幾家超市和藥店營業,村裡的小賣部也被長時間窩在家裡的人買空了,無法補充新貨。種菜大戶,也因為到處封路,無法外銷了。村裡初三就全封了,外出需開證明。一路出來得好多道關卡,人們閒麻煩,都懶得上街買東西了。

都太難了,預估每戶得損失一到兩個月收入。全國算起來就不得了啦。一次疫情,真是得萬億計算,希望早點好轉,大家都憋壞了,出來後都得加倍努力工作。

最後願天佑中華,平安度過此劫!





肖奕峰


1出門打工

打工時間:疫情結束後大約到了3月份,農忙麥收6月左右就到了,時間短。是否農忙回家,還是到年底回家,這個要有一個打算。

2在家附近打工或做生意。

在家做些小生意,農村小生意還是比較多的,就拿我們河南來說,我們這用一輛小電動車,賣菜煎餅,肉餅,米線等小吃,技術含量不高,投資小,還是可以乾的。另外擺個小地攤賣玩具,衣服及其他小生意,收入也不錯


農村品兒


現在不要說農民,就是那些開著小公司的企業都不會太好過,特別是餐飲業,我覺得是最難熬的。

我一朋友去年八九月份開的餐飲店,今年2月份已經倒閉。虧不起呀!

但是在疫情的這種大環境下,我們要捨棄小我,成全大我,捨棄個人的利益,執行國家的規定,足不出戶給,不給國家添麻煩。

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滿意。




緣聚鳳陽


受本次疫情波及,全國大部分地區餐飲行業集體休息,背後供應鏈全線暫停,蔬菜水果、禽肉類供應近乎集體停擺。加上疫情防控導致的物流不暢、人力緊缺等因素,也給農產品運輸、商場超市補貨帶來影響,為此很多農民損失慘重。

阿里巴巴張勇就說過:每次重大災難發生總孕育新的歷史機會。近期越來越多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人們渴望吃上新鮮的蔬菜,但是苦於不敢出門和出門次數受限。那麼疫情之下,農民的出路在哪裡?該怎麼做?因為農民的範圍很廣,這裡我只針對在農村的種植戶和養殖戶,發表下我個人的想法:

1.農民應該抱團取暖

目前農村單一農戶種植的蔬菜、養殖的禽肉類品種單一、數量有限,並不能夠持續輸出滿足購買力,所以現階段農民抱團取暖變得尤為重要。首先快速組建團隊,以戶為單位,統計並上報村委農產品類型、數量;其次以村為輸出窗口,就近與城鎮小區建立對接,統一運貨方式,定時定點送貨上門。這樣由於農產品種類豐富,能夠滿足各類消費群體需求,就能持續擴大輸出並影響周邊社區,建立良性循環,增加收入。

疫情之下,農民很難再出門運輸和售賣自己的農產品。現在網絡非常發達,此刻大多數人都會宅在家裡上網,農民不妨通過手機微信、定製農產品APP 平臺等方式進行宣傳擴散(比如“小耕牛快樂農莊”,我們這邊的)。隨著大部分快遞行業的復工,顧客可以通過線上下單支付,而農民在家就能統計農產品種類銷售數量,採摘好之後,第二天通過快遞送貨上門。

3.加強綠色有機概念農產品宣傳

好產品源於好宣傳,這次疫情留給人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健康有多麼重要。所以不管哪種方式宣傳都要注重綠色有機概念,這樣會更容易吸引顧客,但前提是你的農產品要名副其實,這也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不然很難長久下去。

總結:廣大的農民朋友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結合以上三個方面,相信一定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


小松鼠杉杉


一場疫情,牽動著十幾億人民的心。對於全國民眾來說,當下處於特殊時期,而對於“蔬菜人”來說,他們正在經歷一段艱難的時期,不少菜農、蔬菜批發商、配送商都已經感受到了涼意。雖然銷售市場的蔬菜價格明顯上漲,很多消費者說“菜籃子”變沉了。但是很多產區的價格卻沒有跟著漲價,反而跌了不少,甚至有些產區的蔬菜沒法採收、運不出去。最愁的就是菜農們,看著地裡不斷能上市的蔬菜,要麼賣不出去,要麼只能賤賣;蔬菜批發商也發愁,市場的貨根本走不動。更讓大家擔心的是誰也不知道這種情況何時能得到緩解。

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了這一局面呢?

1. 餐飲停業,學校、企事業單位延遲開工,這部分的蔬菜需求基本為零。 雲南是廣東葉菜主要供貨產區,1月31日(正月初七)廣州江南市場的雲南葉菜系列價格不漲反跌,這種回落與當前的疫情息息相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❶延遲開工,很多地方還處於放假期間; ❷餐飲停業,很多飯店沒有開門,包括快餐店在內。 作為蔬菜而言,企事業單位、工廠、學校的飯堂、遍佈全城的大小餐飲店消費量是非常大的,而現在這部分市場基本歸於零,消費需求明顯少了很多,蔬菜難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蔬菜需求減少也直接導致了很多批發市場的“冷清”。據江蘇某批發市場的商戶說,“偶爾才有一個人來市場買貨,現在很多村裡的路都封了,你覺得菜能賣給誰?學校,單位,工廠全部沒開。” 廣東湛江徐聞的黃先生在重慶雙福批發市場和四川成都雨潤國際農產品批發市場都有代賣,“雙福有8萬多斤辣椒,雨潤有10萬多斤,兩個市場都很冷清,沒人買貨賣不出去,市場辣椒都堆成山了。”而一些小的蔬菜批發市場,往往是賣菜的很多,收菜的沒幾個。

2. 產地封路,冷庫及運輸設備企業關閉,導致價格狂跌

種種因素導致很多地方的蔬菜流通效率大打折扣,很多蔬菜品種也是價格狂跌,這裡專門提一下雲南市場和各地的黃瓜。目前城市周邊的收菜市場有一些已經關閉,不少收菜冷庫被封,一開始只能出不能進,後來出和進都不允許了。最新瞭解的情況是,不僅關閉的市場和冷庫越來越多,而且配套的泡沫箱廠、冰瓶廠也封了,運輸車輛更是難走。對蔬菜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很多人可能要虧慘了。

這樣的災情,對於進入農業沒幾年的百源康生態農業來說還是第一次遇到,由於快遞物流的停運、合作會員餐飲店的停業,魚菜工廠常年穩定生產的有機魚和健康菜不能及時消化掉,後期的輪次生產將會受到不小的影響。此外,還有一些蔬菜育苗場也受到疫情的3影響,工人短缺,苗子的運輸也受封路影響,這對後茬蔬菜生產也會帶來持續的影響。當下,對於菜農、批發商、配送商來說,都急切的希望恢復正常的蔬菜流通和生產。


fan乖酷aiq


農民要賺錢的困難相對比較大,說說對農民不利的方面。

1,農業生產在經濟生活中的比重不大,農民種地不能解決很多問題,孩子上學,老人生病,蓋房子等,除了創業就是打工,但是創業之路很艱辛,大部分農民不具備基本創業條件,個別農民九死一生,幾萬人裡蹦躂出來一個成功的,也是付出很大,幾乎把命都能搭進去。

2,去打工吧,城市裡目前也是就業壓力大,很多大學生,年輕人都挺多,剩下出力活,沒人乾的髒活,工地活,農民工就去出苦力,維持基本生活需要,不能解決發展問題,期待孩子們將來有出息。

3,農民的出路將來還是在農業,在目前情況下,農業改革和機械化沒到來前,種地大部分只能維持基本生活需要,必須從事商業和個體經濟,商業環境競爭也很激烈,個體經濟生存壓力很大,樣樣都是非常艱辛的路,而且前途未卜,風險很大。

4,目前農民的出路我認為應該多種經營,立足農業,進去商業,工業,甚至農業科技,這樣讓農業插上翅膀,才有出路。


逛吃大西安


即使沒有疫情農民也沒有出路,國家不讓養殖,取締小散亂汙,我就不知道憑農民的實力能做什麼!外出打工不是每個人都能去,再說農民沒文化,沒技術,能掙多少錢?勤勞致富!比傳銷組織洗腦口號喊的都響,我都不知道那些官老爺,那些專家,是怎麼想出縮小貧富差距這句話,疫情對農民的影響有多大!少賣一兩個月的苦力你覺得會有多大影響!


用戶7147929532252


我們先來看問題:疫情之下,農民的出路在哪。“疫情之下”“農民”“出路”。

疫情之下具體是什麼情況,有哪些困局。首先是交通受阻,尤其是跨省運輸;再一個就是工廠復工情況不樂觀,加工廠和飼料廠可能都沒辦法正常生產,各類終端加工廠影響需求,飼料廠決定供給,兩端都受衝擊,中間的養殖戶過得最難受。同時,對一些主要收入是依賴打工的農民來說,無法正常復工,也就沒有了收入來源。

針對完全種地的農民,這個時間點的影響比較小,農田的活該幹啥幹啥,田裡大家都離得很遠,注意防護即可。

聊完現狀我們再來想想如何破局,尋找出路。

其實作為一個農村人,經常會考慮到現在農村的出路。作為農民,還是要思考怎麼向土地要吃的。

農業合作社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按作物種類或者養殖種類組成的農業合作社,是整合土地,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起發出最大的聲音,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以合理範圍組織合作社,擁有了足夠的數量在價格談判的時候就更有力量和底氣。至於具體的合作社組建運行又有非常多的細節,這裡就不詳細展開了,有看的就下次在寫。

再一個就是學習利用網絡平臺,包括但是不限於淘寶/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平臺,還有視頻平臺抖音/快手及各類直播平臺。依託現在強大的物流網絡,可以把產品賣到全國各地,賣出一個理想的價格。大部分城市人對農村尤其是原生態的農村是充滿獵奇心理的,通過視頻平臺記錄分享,可以獲得流量,有流量之後,廣告主也就會找上門來,或者你可以給自己帶貨。

以上每一點都可以展開各寫一篇,有人看再說吧[捂臉]





福三壽


疫情之後,大部分農民會走上網商之路。

其一現在各大自媒體平臺對三農領域的照顧政策,使得農民能夠輕鬆進入。

其二實體經濟的萎縮,使得農民賣貨難更成了最大的問題。

其三農業是國之根本,政府也在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批有知識的新型農場主,大力發展農業

總之農民走上網商之路是大趨勢,無人能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