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的說一下疫情後的房價

在家待了半個月了,感覺馬上要春暖花開了,某些網站由最初的時時刻刻推送疫情信息,到現在時不時夾帶著推送一些房地產的文章,作為一個畢業幾年在學校也沒怎麼認真鑽透經濟學的學渣,到現在也沒明白兩個人打賭吃了兩次屎而拉動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經濟意義。所以只能是說說小屁民對房價的看法,談都談不上!

首先,我有兩套房子,在八大杆子打不著的小縣城,所以我也沒能力去品論一二線大城市的房價,但是總覺得大城市像極了大學,尤其重點大學,時間久了每個人都開始吐槽食堂或者小吃街吃食難吃,但是四年學業後,又有大批學子拼著命的擠進這學堂,小吃街難吃的吃食又換了一批學子,所以學子換了一批有一批,而那個所被埋怨的小吃街確一直屹立不倒!

對於有些人說土地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上升,建材成本上升,所有和房價掛鉤的的因素都在推動房價,房價怎麼可以降?(所以不管如何,在某些中介和房地產從業者嘴裡,世間所有的因素都是為房價所服務的,央行放水,所注入的必須是房地產,其他行業鬥必須靠邊站,央行貌似只是為房地產服務的而已!)。

首先說說土地成本,土地成本的推動主要是政府收入和拆遷成本加強在外的市場行情。是的,你沒有聽錯,拆遷成本也是推動土地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我所在的地區,老闆想拆遷某一偏遠村莊,然後轉賣土地,最終丈量完之後,發現平均每家需要賠償接近200萬(賠償金+回遷房)。而本縣新區核心區域的土地拍賣一畝最高也才600多萬,這片即將拆遷的偏遠村莊一畝能有300萬就算高的了,所以最終不了了之。現在拆遷一夜暴富不在少數,而多少人家期望自己所在的村莊能夠拆遷,雖然不讓村民自蓋房,但是多少人私底下建造的,一塊大磚,外摸點水泥,感覺都搖搖欲墜,然而並不住人,只為了等待拆遷。目前可以說大部分三四線城市除非有重要的財政項目,輕易不會再拆遷了。

同樣的人工成本,一個建築工地,屬於建築公司的可能10%都不到,其他都是外包,外包建築工人平常都拖欠農民工工資,更別說現在疫情期間不讓開工談何人工成本。

但是現在呢,一個房地產商,土地是已經拍賣了的(不存在所謂的租金),工人是停工了的,基本算無人工成本,不開工就沒有建材消耗,同樣建材也不會存在像餐飲行業那樣有大量的損耗,那麼就特別奇怪,對於疫情並無多大貢獻的並號稱房地產救市的房地產商為什麼會在僅僅二十幾天不讓售樓的情況下喊出“救救房地產”的口號呢?銀行貸款?動輒幾億(在房產從業者口中央行多次放水的幾百億都是對房地產利好的消息)的資金支持,你連二十天都抗不過去,還談何興邦?更別說讓你在疫情期間為祖國人民做出更大的奉獻了,既不能研發疫苗,又不能像醫生護士一樣逆行抗災,也不能轉頭生產口罩,防護服,還不能提供人民需要的蔬菜糧食保障。貌似捐款也並不是很多!怎麼還有嘴臉在疫情還沒結束的情況下要求救救房地產?

最終希望真的是春暖花開!

忍不住的說一下疫情後的房價


忍不住的說一下疫情後的房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