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孩子上學有多難,天氣說了算


攝影師常年在山區採訪,這個只有二三十戶人家人口有二百來人的小山村是攝影師常來的地方,可謂輕車熟路。這個小山村地處山西晉南中條山腹地,農民以種植花椒樹為主要經濟來源,家家戶戶少則收入五六千元多則十多萬元錢,家家戶戶蓋起了新房子有了小轎車,農民的物質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山村裡大多數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地裡的農田主要是靠上了年紀的老人耕種,這些老年人還有個重要事情就是負責照看留守在家裡年幼的孩子學習和生活。圖為爺爺奶奶帶著小孫女下地剛回來。

這位老人是名山村退休教師,他教學40年從未離開過山區,幾乎走遍了鄉鎮所屬的山村學校,他說,當時人口稍微集中的山村都有學校,他教過最小的學校學生只有5個,他一直堅持了五六年,直到撤併鄉村學校後,他回到本村學校任教,在96年實施鄉村百所教學大樓,他村裡的小學教學樓是第一個建設投入使用的。圖為老人身後白色牆磚鐵欄杆就是他們村的學校。


隨著撤併鄉村小學優化教學資源的實施,在2010年後這所鄉村小學被撤銷,現在學校院裡長滿荒草,校舍裡堆滿雜物門窗損毀樓梯破爛屋裡漏水,整個校舍損壞嚴重破爛不堪,一片淒涼失去了往日琅琅讀書聲,朝氣不再呈現。

自從小學撤併後,村裡的孩子有的在距家15裡的鄰村上學,早上送上校車,午飯統一在學校用餐,下午再由校車送回村子,然後由家長接回家。有一部分孩子去了距家35裡的鎮上上學,家長隨著孩子來到鎮上,租住民房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這無形中又增加了一項開支。圖為建校時立的紀念碑,已被荒草雜樹包裹。

這位老人已73歲,兒子兩口子常年在外打工,孫女在距家15裡鄰村上小學2年級,每天上下學由校車接送,村子地處深山腹地,山路坡陡彎急路面狹窄,雖說鋪了水泥路面,由於常年失修部分路段坑坑窪窪,一邊靠土崖一邊臨深淵,兩輛車對向行使還需找個較寬的地帶避讓,如遇雨雪天,行走在這樣山路讓人提心吊膽異常害怕。為了避免意外,校車停運,家長各自接送孩子。圖中老人和其他老人一樣,遇到惡劣天氣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就不讓孩子上學。


史大爺的兒媳婦生完孩子20天腿部患血栓疾病,花費七、八萬元治療費,兒子兩口子為了儘快還清治病所欠的外債,夫妻兩把不滿半歲的孩子交給他老兩口照顧遠去蘇州打工。為讓孩子上學,史大爺在距家20多里遠的鎮上租了間房子,一年1200元。老伴陪著孫子在鎮上學習,史大爺在家裡耕種幾畝薄地,孫子讀書的費用,一年大約得花上萬元錢。他說如果村裡有學校,照顧孩子也方便也能省下許多費用。圖為假期老伴帶孩子回家和大爺乾地裡的農活。

近一段時間由於疫情影響,學校推遲開學,實行網絡授課,老人不懂網絡無法輔導孩子的學習,只能由著孩子去聽課看書,老人說,等開了學讓學校給孩子補課。許多年輕的家長對此表示很無奈。他們認為孩子的學習還是以學校為主,如果村子裡有學校就不會因其它因素耽誤孩子的學習。

曾經有位有著40年教齡的鄉村教師說過一句話:“一個村莊如果聽不到學校裡朗朗讀書聲和孩子們嬉笑玩耍天真爛漫的童音,這村莊是沒有朝氣、沒落的村莊。”不知大家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