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半兩”的四大理由

玩古錢的人,往往“嗜錢如命”! 但有句話叫——“你喜歡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少”!我想,收藏的終極目的,絕非追求財富與佔有。人,來去洪荒,本一無所有。其實,何必把錢幣收藏搞得那麼累,我們何不把注意力集中於錢幣本身的美學之上?從藝術與審美的角度,讓收藏變為研究和鑑賞,讓錢幣成為一種養人之物,而非耗神的魔王! 就如同與“半兩”的緣,愛它,便要領悟它的那般寬廣與博大。於是乎,玩味之餘,我把愛“半兩”的理由,簡要歸納成了四個——“獨一無二”! 首先,其鑄造工藝的多樣性獨一無二。 縱觀歷代錢幣,沒有哪一種錢能夠像半兩錢一樣具有如此複雜的鑄造身世。從最早的泥陶範、到石範、銅範,從單範到合範,從無郭到有郭,可謂見證了在翻沙法出現之前的整個中國先秦鑄幣史。 其二,形制大小、重量差異懸殊獨一無二。 直徑從不足十毫米比指甲蓋還小的榆莢半兩,一直到四、五十毫米的大型半兩,可謂種類繁多;重量從能漂浮於水面的不足一克,一直到六十幾克的鎮館之寶,可謂懸殊多樣!由此,與之對應的市場價格可從幾十塊到幾百幾千上萬甚至幾十萬!其跨度之大,縱然是同為種類繁多且流通了七、八百年的五銖錢,抑或是擁有成百數千版別的宋錢、清錢,皆望塵莫及。 其三,無以雷同的孤本造型更是獨一無二。 這主要體現在字風多變的戰國早期半兩上,由於戰國早期“一範一錢”的泥範所鑄,造就了每枚戰半那獨一無二的個性字風以及“千錢千面”的獨特外形。獨有的藝術性,幾乎是先秦工匠一手一物,這才是藝術品與批量生產的最大區別,這也是半兩收藏區別於其它錢幣收藏的獨具誘惑力之所在! 其四,也是最為重要的,半兩的視覺張力獨一無二。 依然以大型厚重的戰國半兩為例,我們拿數據與之相近的唐代得壹元寶、順天元寶二兄弟錢來進行比較。此二元寶錢無不以雄渾和深遂著稱於世,但相對比同數據的戰國半兩,我們會驚異的發現,在視覺張力上二元寶錢要顯得明顯遜色!原因在於:雖數據相當,但統觀錢面,戰半隻有兩個字,字少,故更能顯大,其次戰半無郭且穿口更小,加之戰半的字風恣肆縱橫,這就讓原本不多的兩個字在最大的空間裡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與釋放!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二元寶錢縱然都很厚,但其表面是水平的,文字雖直邊如刻,但視覺審美上體現為深遂!而戰半無郭,上下留白,文字起伏跌宕,凹凸對比強烈,這就造成了一種向上的,如峻山崇嶺般拔地而起的,其他錢幣所無法比擬的視覺張力!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你第一眼見到大型爆字戰半時,就能瞬間被其深深征服的原因!因為這種張力,是一種審美上的侵略,正如兩千年前大秦兼滅六國那樣,它的霸氣,它的餘溫,稍不留神,就會將你併入大秦的視野,在視覺藝術的大一統裡,你成了俘虜,還渾然不覺! 天是圓,地是方,郭是防禦與規範。半兩錢,大小各異形態紛繁,就好比天下的萬物與眾生;輕重無常,又恰似那個時代的社會與階層!而無郭,則意味著自由與遼闊;留白,象徵了想像與呼吸;個性與隨形,那才是最真實的詮釋了出自兩千年前每一名秦匠之手的——藝術與血性! 這,或許就是那個時代不拘一格——“百家爭鳴”的最好印證!


愛“半兩”的四大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