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歷史地理資料彙編——布干維爾島

對二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小小的頭條號會成為頭條裡面二戰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廣袤太平洋的西南部,所羅門群島有如珍珠般環繞在大洋洲的東北角,而其最北端,面積足足有9318平方公里的布干維爾島,早在矇昧時代,就有了人類定居,然而此處遠離人類文明中心的島嶼,在漫長的歲月裡,並未誕生出偉大的文明,只停留在相對原始的社會狀態。

二戰歷史地理資料彙編——布干維爾島

布干維爾島的地理位置

伴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布干維爾開始被納入到人類統一的世界史之中,1616年,兩位荷蘭的探險家就已經發現了此處島嶼,但直至1643年,才有另一位荷蘭探險家對該處島嶼有了實質性的考察。18世紀中葉,老牌殖民帝國的地位已經被英法這兩個新興帝國所取代,與之伴隨的,就是這兩個新興的帝國在世界範圍內的瘋狂競爭。英國探險家菲利普·卡特里特1767年捷足先登,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布干維爾島東北86公里處的卡特里特島,沒有進一步探索的英國人錯失良機,使得法國探險家路易斯·安託萬·德·布干維爾笑到了最後,在1768年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座所羅門群島之中最大的島嶼。


二戰歷史地理資料彙編——布干維爾島

1909年德國在布干維爾海岸邊修建的站點

在信奉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的殖民時代,能不能將擺在面前的肥肉吞到肚子裡面,實際上還是要用槍炮來說話,布干維爾群島最終在1866年成為了歐洲大陸上的後起之秀德國的殖民地。當然比起捷足先登,早已將世界肥沃之地瓜分完畢的老牌殖民帝國,新興的德國並不滿足這些國家留下的殘羹冷炙,當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變得不可調和的時候,戰爭變得不可避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為一個陸權國家,德意志帝國根本沒有能力顧及自己遙遠的殖民地,日不落帝國忠心耿耿的殖民地澳大利亞,派出了一支並不算強大的遠征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布干維爾到收入到了自己的囊中。


二戰歷史地理資料彙編——布干維爾島

西南太平洋,正在忙於侵略戰爭的日本艦隊

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洗牌,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主要轉移到了日美兩個帝國主義後新秀的身上,1941年12月7日,野心最終戰勝理智的日本最終動手,挑起太平洋戰爭,並橫掃了歐美國家在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1942年4月,為了達成在戰略上封鎖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目的,日本展開了“MO作戰”,對澳大利亞控制下的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展開攻勢,布干維爾島又落入到日本人的手中。出於拱衛自己在西南太平洋的核心基地拉包爾的目的,日本人在布干維爾修建了三座海軍航空基地,並建造了可供軍艦停泊的錨地。而這些基地,不僅有效的保護了新幾內亞地區新不列顛島上拉包爾基地的安全,而且還成為日本進一步向東南方向控制所羅門群島的前哨據點。

二戰歷史地理資料彙編——布干維爾島

布干維爾島上,正在阻擊日軍進攻的美國軍隊

在太平洋地區囂張一時的大日本帝國很快就為自己的貪婪付出了代價,不僅在戰略上無法進一步的發起大規模的進攻,而且在若干次關鍵性的戰役之中也損失慘重,到了1943年,勝利的天平已經逐漸倒向盟軍一方,太平洋上反攻的號角已經奏響。為了剷除日本人在西南太平洋的釘子拉包爾,盟軍於1943年6月末開始執行“雙輪馬車”行動,拉開了困剿拉包爾的序幕。由於此時拉包爾已經處於盟軍重型轟炸機的作戰半徑之內,因此盟軍只需要在為輕型轟炸機和護航戰鬥機奪取一些前沿機場即可,基於現實的戰略需要,登陸布干維爾島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戰略選擇。

二戰歷史地理資料彙編——布干維爾島

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布干維爾島

1943年11月1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布干維爾島西部特洛奇納海灘登陸,並順利的建立了灘頭陣地。11月末,登上灘頭的美國軍隊有條不紊逐步擴大了自己的灘頭陣地,並建立起了第一條飛機跑道,而美國的飛機和艦艇,則成功的擊退了日本來自空中和海上數次徒勞的攻擊。1943年末,美國人已經在布干維爾建成了足以對拉包爾構成威脅的機場,其戰略目標基本已經達成。由於此時盟軍在戰略上根本沒有完全佔領布干維爾島的必要,只是專心於鞏固自己的灘頭陣地。疑心重重的日本人雖然在布干維爾到南部駐紮有2萬人的部隊,但無法判明美軍意圖的日本指揮官最終選擇了防守態勢,任由美國方面從容的穩固了自己的灘頭陣地。當1943年12月份美軍機場投入使用之後,恍然大悟的日本指揮官才最終下定決心剷除灘頭上的美軍陣地。守株待兔的美國指揮官早就已經看透了將日軍置於自己槍林彈雨之下,要遠遠比自己進入叢林圍剿日軍安全許多的事實,早在日本人到來之前,就佈下嚴密防線,在海面軍艦艦炮的幫助之下,美國人數次粉碎了日本人的瘋狂進攻,至1944年3月末,遭到迎頭痛擊的日本已經無力在布干維爾島發動任何進攻了,不得已退入到內陸和島嶼南北兩端的叢林之中。

二戰歷史地理資料彙編——布干維爾島

在布干維爾島的叢林之中,圍剿日軍的澳大利亞軍隊

由於無法獲得更多的補給,躲藏在島上的日軍殘餘力量到了給養日漸緊缺,至1944年9月,日本人甚至已經無米可吃了,只能自力更生,開荒種地。早就見識了日本人萬歲衝鋒的美國軍隊,為了避免無謂的傷亡,也樂見能夠將日本人圈養起來的結果,除了展開過幾次針對有威脅小股日軍的掃蕩之外,大多數的時間只是派遣轟炸機向日本人的菜地投下若干燃燒彈。1944年10月,駐紮在布干維爾群島的美軍部隊被調往菲律賓戰場,島內的軍事行動被移交了給澳大利亞。較之美國圈養日軍的策略,更具攻擊性和更加切齒仇恨日本人的澳大利亞,在接管布干維爾島之後,立刻展開了對殘餘日軍的圍剿行動。急於在反法西斯舞臺上展示自己重要性的澳大利亞顯然低估了日本士兵的戰爭狂熱,整個圍剿行動一直持續到1945年8月21日才宣告結束。

二戰歷史地理資料彙編——布干維爾島

1945年9月8日,布干維爾島上的日軍最終投降

偏處大洋一隅的布干維爾島在戰後一直被澳大利亞所託管,最終在1975年併入了新成立的巴布新幾內亞。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二戰資料局的頭條號,更多二戰資料持續歸納、整理和放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