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與大丑的思想者——《巴黎聖母院》

法國的巴黎聖母院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畔,始建於1163年,1345年完工,是法國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蹟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巴黎聖母院曾於2019年4月15日晚遭遇大火,整座建築嚴重損毀,特別是標誌性的塔尖倒塌。)作為一所聞名世界的實境古教堂,它展示給人們的,既是一種命運的幻像,更是一種愛的憧憬。

大美與大丑的思想者——《巴黎聖母院》

小說《巴黎聖母院》是法國19世紀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一部代表作品。小說以路易十一統治下的法國為背景,描寫了15世紀光怪陸離的巴黎生活。通過一個純潔無辜的波西米亞女郎慘遭迫害的故事,揭露了教士的陰險卑鄙,宗教法庭的野蠻慘忍,貴族的荒淫無恥和國王的專橫殘暴。這是一場正義和邪惡,美麗和醜陋,純潔和骯髒的較量,是一幅鮮血淋漓又光怪陸離的愛情悲劇畫卷,又是一部上至路易十一下至乞丐賤民的史書。作者在書中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明生動、極富藝術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並以他們之間發生的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和悲劇命運,深刻剖析了豐富複雜的人性世界。

大美與大丑的思想者——《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主要給我們描寫了這樣的一個故事:相貌醜陋的聾啞人卡西莫多被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克羅德收養並撫養大,做了撞鐘人。而貌似正經的克羅德神父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埃斯美拉達以後,被其美色所誘而神魂顛倒,指使卡西莫多強行擄走埃斯梅拉達。不料卻被福比斯(騎兵上尉隊長)在途中救下,埃斯美拉達因而愛上了福比斯。但生性風流的福比斯,被懷恨在心的克羅德刺殺,有幸未死。卑鄙的克羅德又將刺殺的罪狀嫁禍給埃斯梅拉達,害她被判處死刑。行刑時,卡西莫多將埃斯美拉達救走並藏身於聖母院中。為救埃斯梅拉達的乞丐與群眾們衝入教堂後,誤與卡西莫多發生了大戰,而埃斯美拉達卻被由克羅德帶領的軍隊絞殺在廣場上。激怒的卡西莫多憤然將克羅德從教堂頂樓推落地下,卡西莫多則撫著埃斯美拉達的屍體一道殉情。

大美與大丑的思想者——《巴黎聖母院》

愛斯梅拉達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但在當時的社會,這樣一條鮮花般的生命卻在陰暗、冷酷、自私、虛偽的主教手中被毀滅。卡西莫多外貌醜陋,遭到的幾乎是全社會的歧視,但他卻有著一顆美麗純潔的心靈,守護著愛斯梅拉達。顯然,兩位主人公在外貌上存在著巨大的反差,但這卻並不會掩蓋他們身上所共有的純真善良的本性。 相反地,克羅德披著教主的神聖面紗,道貌岸然,內心卻是陰暗汙濁的,靈魂也是扭曲的。一個戴著天使面具的魔鬼, 毀滅了愛斯梅拉達,最終也毀滅了自己。小說不僅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本質,更告訴了讀者一個深刻的人生道理:一個人的外表並不代表一切,內心遠比外表更重要!靈魂才是人生命裡的主角。心靈的純潔、真誠才是我們一生需要具備的。

大美與大丑的思想者——《巴黎聖母院》

在《巴黎聖母院》中,作者還以極大的同情心描寫了巴黎最下層的人民生活。流浪者和乞丐,雖然他們的衣衫襤褸、舉止粗野,卻擁有著遠勝過那些所謂的“有教養”、“文明”的世界裡的人的樸素美德。他們互助友愛,他們正直勇敢,他們捨己為人。巴黎流浪人為救出愛斯梅拉達攻打聖母院的場面,悲壯、激烈、慷慨,讓人驚心動魄。這應該是雨果在一定程度上,在作品中融入了法國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搗毀聖日爾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等的一系列客觀事件。

大美與大丑的思想者——《巴黎聖母院》

心地善良的卡西莫多,美麗純潔的愛斯梅拉達,陰險刻毒的克洛德,放蕩無情的福比斯……美與醜是相互並存的,沒有美就無所謂醜,有了醜才會更顯現出美的存在。美不可能十全十美,醜也未必沒有一處閃光點,美與醜只是相對的。外表美的東西,不一定是在心靈上也美的,而內在的美卻是實實在在的。外表醜的東西,也許它的內心才是最美的。美與醜,不像真與假、對與錯那樣昭然若揭,經緯分明。在現實社會中,那些外表貌似正人君子的人太多了,而內心也像外表一樣純潔、美麗的人卻屈指可數!“正人君子”們往往只做表面文章,待人虛情假義,虛偽、做作,不夠真。而真正的、美好的人往往能夠從內心散發出一股善意,使人願意親近他,喜歡他。

大美與大丑的思想者——《巴黎聖母院》

巴黎的黎明時分,在美麗朝霞的映照下,從聖母院的鐘樓頂上眺望,景色是那麼的燦爛多彩,絢麗迷人。讓我們閉上雙眼,雙手合什,默默地為卡莫西與愛絲梅拉達祈禱吧:愛情永遠是美好的,即使最後留下的僅僅是一縷塵土!人的慾望如果永無休止的貪婪下去,悲劇依然會被製造,美好依然會被毀掉,一切都將被毀掉!我並不是教徒,但我依然也要在這裡最後默唸一聲:阿門!

大美與大丑的思想者——《巴黎聖母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