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人慾罷不能的事,通過這件事,竟然.....


本次疫情期間,多地市發佈了假期延長的通知,規定各企業不早於2月9日24時前復工,這些城市民眾的假期就變成了這個節奏:

1月24日,您的假期還剩5天

1月25日,您的假期還剩4天

1月26日,您的假期還剩3天

1月27日,您的假期還剩2天

1月28日,您的假期已充值,還剩6天

1月29日,您的假期還剩5天

1月30日,您的假期還剩4天

1月31日,您的假期已充值,還剩10天

那些讓人慾罷不能的事,通過這件事,竟然.....


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員,剛開始,你可能還為實現了自己長期以來的願望:每天能睡到自然醒、可以連續刷劇、成天打遊戲而竊喜不已。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心卻有一個聲音:我想上班!

01 為什麼曾讓自己上癮的東西,突然就沒吸引力了

是的,每天睡到自然醒,在你睡眠不足時,這是一種奢求,但當你能一直打遊戲、一直刷劇時,你會突然發現,原本讓自己上癮的東西,它的吸引力居然就這麼消失了。

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是:邊際效益遞減。

什麼是邊際效益遞減?

邊際效益遞減是經濟學和行為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也被稱為“幸福遞減率”,它是指在人們的心理中,開始時收益效用很高,但越到後來,收益值就會變得越來越小的一種現象。

比方說你去自助餐廳吃海鮮,剛開始的時候,各種三文魚、雪蟹腳、北極甜蝦、烤羊排等饕餮美味,一定能給你的味蕾帶來極大的享受,但隨著你進食數量的增多,吃到後半場,再昂貴稀缺的食材也開始變得不再那麼誘人了。

那麼什麼時候你會放下筷子,不再進食呢?

答案是:當邊際效益為零的時候。

所以你看,如果要讓自己擺脫對一件有趣事物的癮頭(這裡指非藥癮和賭癮的行為上癮),不是動用意志力去克服它,不去想它,反而是大量地去接觸它,從而實現“脫敏”的效果。

02 還有什麼可以脫敏

除了行為上癮可以用以上方法實現對喜好內容的脫敏,對於厭惡、恐懼這種抗拒情緒,也有類似反過來使用的脫敏方法,這種心理學臨床干預上經常被使用到的脫敏方法被稱為

“暴露療法”。

什麼又是暴露療法呢?

簡單來講,暴露療法是心理學中一種基於想象和實景,讓人進入他最抗拒、最焦慮情景中,從而迅速矯正人們對焦慮源錯誤認識,消除焦慮和反抗情緒反應的一種方法。

這樣講有些抽象,我來給你舉一個例子你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比如有的人會很害怕蜘蛛,看到蜘蛛會發出控制不住的尖叫和顫抖。那麼,怎樣才能消除他們對於蜘蛛的恐懼呢?

暴露療法的通常做法,會分成下面這八個步驟:

第一步,讓受試者想象有一隻蜘蛛出現在他的書桌上;

第二步,想象這隻蜘蛛正在向他爬過來;

第三步,想象這隻蜘蛛爬上了他的手背;

一開始想象的時候,受試者可能會表現出非常焦慮和害怕的神情,但如果第一步到第三步重複演練上3~5次,這種情緒就會被逐漸釋放出來。

當達到了這個階段後,就可以繼續後面的步驟了:

第四步:把一隻蜘蛛裝進一個塑料瓶子裡,放在被試一米開外的地方;

第五步:讓被試拿起這個瓶子;

第六步:把這個瓶子顛來倒去,讓受試者觀察蜘蛛在瓶子裡上爬來爬去的情景;

這個過程同樣會和第一步到第三步那樣,需要重複演練,而被試的情緒也會從最開始的抗拒,到逐漸坦然地接受。

好,暴露療法繼續:

第七步:讓受試者帶上塑料手套,把蜘蛛從瓶子裡倒出來,讓蜘蛛在被試的手套上爬。

這是很關鍵的一步,同樣需要來回操作3~5次。如果這步結束,並且被試的情緒也能相對穩定了,那麼最後一步就可以開始了:

也就是最後的第八步:讓蜘蛛在受試者的手背上,沒有任何阻隔物地爬行。

我猜你可能會有兩種反應,比如:這能管用嗎?

是的,根據2012年Katherina Hauner博士有關暴露療法的實驗顯示,整個過程雖然只需要短短2個小時,但它能極大概率消除受試者對蜘蛛的恐懼。

而你的另一種反應可能是,蜘蛛有什麼大不了的,大多數人不可能會那麼害怕吧。那就請想象一件你害怕的事情,用來替代蜘蛛(比如蟑螂),可能就能提升我們的同理心,去理解一些他人對蜘蛛的恐懼了。

03 還有什麼有趣實用的心理學

心理學就是這樣一門非常有趣卻實用的學問,我再來給你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5元人民幣拍賣遊戲”。

什麼?5元人民幣就是價值5元啊,這有什麼好拍賣的呢?

當時我正在讀在職商學院,我們一位受人尊敬的女教授曾經在班級裡就給我們做了這樣一個有趣遊戲,她拿出一張嶄新的5元人民幣,請我們對這張紙幣開價,以5毛錢起拍,每次叫價也是5毛。出價最高者可以獲得這張5元紙幣,不過出價最高和第二高的同學都要支付自己的叫價。

一開始,同學們還有些靦腆,沒人吱聲,我作為班級的組織委員要帶領來自各行各業的同學,積極參與班級的集體活動,於是就硬著頭皮,率先喊了一下:5毛!

看著我帶頭,學習委員也接招了:1元。這下氣氛終於活絡起來了,一位來自IT行業的技術總監老梁舉了舉手,彷彿參加真實的拍賣會一樣,喊了一句:2塊。

“2塊5”,“3塊”,“3.5塊”……叫價的聲音此起彼伏。

出價到4塊5的時候,叫價已經極其接近5元的價值了,但如果遊戲到此結束的話,意味著叫價4元的聶女士,一位英語8級證書的擁有者,跨國公司供應鏈部門的高級經理,也要按照規則支付4元錢,作為叫價次高者的懲罰。為了避免這項懲罰,她不得不以5元的價格叫價試圖購買下這張5元的紙幣。

可遊戲並未就此結束,出於同樣的理由,剛才出價4塊5的老梁同學喊出了5塊5。班級裡的氣氛變得有一些詭異,有些同學露出了看戲的神情,有些捂著空心拳頭舉在鼻子前,陷入思考。

“6塊”,“6塊5”,……“9塊5”,“10塊”…

最終,聶女士以17.5元買了這張5元紙幣,而老梁則需按規矩支付17元給我們敬愛的女教授。

那些讓人慾罷不能的事,通過這件事,竟然.....


04 為什麼5元最後可以賣17.5元

聶女士和老梁平時並沒有什麼不對付,當然也沒過多的交情,我們都是一個MBA班的同學,只是在中午休息的時候一起吃過幾頓飯而已。不過在這場拍賣遊戲中,聶女士淨損失為12.5元,拿到了一張嶄新的5元紙幣;老梁不僅淨損失17元,而且啥都沒有撈到;而我們的女教授老師卻僅僅只是付出了一張5塊新鈔,卻淨賺了29.5元,一頓還不錯的午飯錢落實了。

這個結果讓班級裡第一次接觸該遊戲的我們大跌眼鏡。事後女教授帶著我們覆盤該遊戲,聶女士表示,當叫價達到5元時,自己存在不願損失,期望老梁放棄的心情;而老梁也覺得自己當時存在僥倖心理,期望自己叫價後讓聶女士知難而退。

但後面的結果是大家都看到的,彼此互相抬價,企圖迫使對方離場的意願居然反而傷害自己,兩人在這個泥潭中越陷越深,直到老梁發揮紳士風度,果斷地在聶女士喊出17.5元的時候中止了這場無休無止的競價。

女教授又讓其他參與者發言,大家紛紛表示一開始只是覺得有趣,但越到後來越發現這其實就是一個坑,但身在坑中的聶女士和老梁發現時已經沒有辦法全身而退,只能通過加價的博弈讓對方退出,但實際上雙方都是這個念頭,結果價格攀升,參與者更後悔,到最後只有等哪一方率先恢復理性,這個遊戲才得以結束。

06 原來是這個心理機制在作怪

實際上,這個讓參與者痛苦卻上癮的5元錢拍賣遊戲已經在地球上被玩過了n遍。最早把該遊戲設計出來的學者是耶魯大學博弈論專家馬丁·舒比克(M.Shubik),他所設計的“1美元拍賣陷阱”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世界頂級名校進行了多次試驗,最終經常能以20~66美元之間的價格競拍出去。所以,從這個結果來看,17.5元購買5元紙幣看來並不算太過吃虧。

不過,包括我們的兩位同學(一位技術總監、一位跨國公司高級經理),他們和其他參加過這個遊戲,來自名校的學生都是智商過人的有識之士,卻無不落入舒比克教授的陷阱中去。這裡面到底是什麼道理呢?

經濟學和行為心理的一項原理給了我們一定的啟示,這裡面存在一個概念叫做“沉默成本”(Sunk Cost),也就是指發生在以往,但和當前的決策並不相關的費用。這是因為,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往往不單單考慮做這件事情的益處,而是還會去看,之前在這件事情上有沒有投入。

很多人之所以堅持看完一部爛片,是因為覺得自己已經投入了電影票和看了前半部分的時間成本;女孩子不願意放棄一個渣男,也往往是由於自己已經在他身上花費了幾年大好青春;而大多數股民,也會因為覺得賣出已經下跌的股票就是承認失敗,所以面對每天繼續陰跌,逐步蠶食自己資金的投資標的會仍舊不捨得止損。

同樣的,如果你去過迪士尼樂園或者環球影視主題公園,你會看見遊客們經常排成長隊,花費60甚至120分鐘的時間,去乘坐僅僅3分鐘左右就結束的遊樂項目。不是人們傻,而是這些排隊的路線都經過了遊樂場行為設計師的巧妙設計,遊客始終看到自己在往前移動,每次轉彎都覺得應該快到了,但這次轉彎後又是下一次轉彎,既然已經排隊排那麼長時間了,那麼就再堅持一下,總會排到的。

07 最後的話

疫情期間,如果你已經厭倦了刷劇和遊戲,不妨來學習一些反直覺的行為心理學,今天我和你講了三個行為心理學效應:

第1, 邊際效益遞減,它是指在人們的心理中,開始時收益效用很高,但越到後來,收益值就會變得越來越小的一種現象。

第2, 暴露療法,是心理學中一種基於想象和實景,讓人進入他最抗拒、最焦慮情景中,從而迅速矯正人們對焦慮源錯誤認識,消除焦慮和反抗情緒反應的一種方法。

第三,是指發生在以往,但和當前的決策並不相關的費用。這是因為,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往往不單單考慮做這件事情的益處,而是還會去看,之前在這件事情上有沒有投入。

以上內容在我的新書《行為上癮》中,有更詳細和更多的拆解,同時,如果你還想知道:

盲盒心理:為什麼不確定的獎勵讓你沉迷?

差點就贏:什麼讓你感覺再來一次就抓到娃娃了?

如何奪回主動權:讓自己對有意義的事“成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