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定期檢查?

HLH王泓


你好,三諾講糖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定期檢查?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很多併發症在初期是並沒有什麼徵兆的,等到發現時,可能已經很嚴重了。數據統計,約有80%的糖尿病患者因併發症失去生命。定期檢查是為了確定胰島功能情況,同時及時防治糖尿病併發症,調整治療方案,延長糖尿病患者的預期壽命。

那麼,到醫院檢查具體都檢查什麼呢?一是血糖監測,另外就是監測一些併發症。

一、血糖監測

血糖分空腹血糖、隨機血糖、糖耐量測試、糖化血紅蛋白(每3個月一次)等等。

二、一些相關指標的檢查

每年檢查一次生化全項指標,包括肝功能、腎功能、血脂、尿酸等,每年檢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每年檢查一次眼底,還要進行神經肌電圖、心腦血管及肢體動脈的相關檢查。

另外,還有血壓、血脂及心臟功能檢查,因為糖尿病患者常常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等。

以上這些項目主要是為了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做到及時控制,及時治療。定期複診還可以對患者定期進行糖尿病教育,監測各項指標情況,隨時調整治療方案,降低多種併發症的發生率。


三諾講糖


每次就診,糖尿病患者肯定會聽到醫生告訴你,要定期來檢查哦。這裡指的檢查不光包括血糖,還會有血脂、糖化血紅蛋白、心電圖、B超等等,很多病人就會說,為什麼要做那麼多檢查,是不是你們醫院又想賺我們錢?

聽得多了,就想到有必要在這裡和大家說明一下,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定期檢查?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目前還不能除根,也就是說,從診斷糖尿病那一天開始,身體就一直處於疾病狀態,無論血糖控制的如何,無論年齡大小,這種狀態都可能導致身體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併發症情況。

而這種併發症情況是在一種隱匿的狀態下出現的,所以我們說糖尿病是一種“甜蜜的殺手”,“沉默的殺手”,不知不覺中,如果不定期進行檢查,那你就不會知道你的眼什麼時候逐漸模糊,你的手足什麼時候開始麻木,你的血壓升高,你的心臟供血出現了問題?

而我國糖尿病控制的達標率很低,還不到40%,自覺進行復查的患者更少,因此出現併發症的幾率會更高。

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檢查,血糖是必須、較為密集的檢查,血糖控制尚可的可以10-15天進行一次血糖譜的檢查,如果控制較差,一天測幾次血糖都是必要的,有了血糖結果,我們才能調整治療方案,才能知道我們的飲食、運動方案,積極調整降糖藥物的用量。

糖尿病又是一個綜合徵,它可能影響糖尿病朋友的血脂、血壓、心臟、眼睛、腎臟、神經等等大血管及微血管。所以通常建議半年要做一次以上的檢查,糖化血紅蛋白要求每3月檢查一次。早期發現相關的併發症情況,可以積極治療逆轉,不注意就可能錯失最好的治療時機。

在臨床上經常會發現合併多種併發症的患者來就診,如眼底出血、尿毒症、糖尿病足壞疽等的病人,這時的醫生,只能對症處理,改善症狀,對嚴重慢性併發症,醫生其實是沒有太好的辦法的。

看到許多有治療條件的糖尿病朋友,由於自己不重視,最後出現了多種嚴重併發症,都覺得非常可惜。希望不要到那個時間段再後悔,做好每一個階段的自己非常重要。


孫醫生講糖


我是小鋆醫生,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定期檢查?回答:定期檢查有助於監控病情發展,若已經使用藥物的患者可以通過監測數據瞭解血糖是否正常、有無發生低血糖反應,有無產生糖尿病併發症,然後調整用藥、減少不良反應、延緩併發症的進程。


糖尿病患者該多久進行檢查?又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每週測量血壓、血糖,可根據血壓血糖的水平改變測量頻率,如果血壓血糖相對平穩正常,可以延長些時間;空腹、餐後、糖化血紅蛋白可以3個月去醫院一起檢查下,同時可以根據症狀檢查下尿糖、尿蛋白、尿酮體的情況;眼底檢查建議每半年檢查一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同時監測血脂、肝腎功能。

當然上述的檢查大多都需要儀器,也就是說需要去醫院,但我們都知道糖尿病的治療除了自我監測血糖,還需要進行併發症的預防,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這5大類併發症中,除了儀器檢查,還有必要進行自查。那麼如何通過自查來發現早期的併發症進展過程呢

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頭昏頭痛、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多見於腦動脈硬化導致的神經衰弱症狀;吐字不清、記憶力減退、情緒性格改變、反應遲鈍多見於動脈硬化性腦病,可能還會伴有吞嚥困難、飲水嗆咳、偏癱、四肢肌張力增高的情況。

糖尿病腎病:初期無症狀,進展到3、4期才可見明顯症狀,包括血壓升高、外周水腫、大量蛋白尿,注意經常發生泌尿道感染、泡沫尿等泌尿道症狀時要及早警惕。

糖尿病神經病變:初期無症狀,後期多見皮膚燒灼樣疼痛、針刺樣疼痛,有些患者表現為皮膚乾燥、感覺缺失,檢查主要為各種反射的減退、消失及位置覺、振動覺的異常。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血管瘤、出血、滲出,一般表現為視力的減退、閃光感、散射,體檢可能為黃斑病變,有時候會合並白內障、青光眼,嚴重可能發生眼底出血或視網膜脫落,最後甚至視力喪失。

糖尿病足:初期僅表現為皮膚乾燥、皮膚瘙癢、皮溫低,後期表現為潰瘍難以癒合、嚴重時發生截肢。

我是堅持健康科普的小鋆醫生,碼字不易,如果能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小鋆醫生


糖尿病是今天很常見的慢性疾病,高發於中老年人群。近年來,隨著生活模式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威脅著越來越多人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定期檢查?

其實,糖尿病本身沒有致命風險,但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卻會危機患者的生命。據統計,糖尿病患者的併發症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併發症最多的疾病。而這些疾病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都是極為嚴重的,也是導致糖尿病死亡的關鍵因素。

1、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進行檢查: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據統計高達8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是因為併發症而死亡,而有效控制血糖,是減少糖尿病對心腦腎、神經等的損害,預防併發症的關鍵。而多數情況下,併發症是需要定期監測來提前發現的,只有及時發現,才有可能進行有效治療,實現逆轉。

糖尿病患者進行定期複查,不僅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病變,瞭解病情變化,及時診治,調整治療方案,還可便於醫生及時瞭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幫助患者糾正不當行為,更好預防併發症的發生。研究表明,與未定期複查的糖尿病 患者相比,定期複查的患者可更好使得糖尿病所致的紊亂症得到控制,更好地預防併發症發生。

2、糖尿病患者定期複查的項目:糖尿病患者最基礎的檢查項目而血糖,可在家自行測量,血糖控制不佳者,需要增加測量頻次,控制良好者可減少,應根據自身病情選擇。

除此之外,患者需要定期去醫院檢查的項目包括,首先是糖化血紅蛋白,建議每3個月檢查一次,穩定者可6個月一次;其次是一些基礎的檢查項目,包括體質指數、血壓、血脂、尿常規、尿蛋白、心電圖等常規的檢查項目,3-6個月檢查一次,以便發現不利威脅因素,幫助發現潛在併發症風險;另外還有肝腎功能、心臟彩超、眼底檢查、骨密度、足部檢查、眼底檢查、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神經系統檢查等,這些檢查項目是針對糖尿病患者可能發生的併發症來進行的,是儘早發現併發症,及時逆轉病情的關鍵,患者可根據病情發展,選擇每6-12個月檢查一次。

總之,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定期複查與控制血糖穩定一樣重要,是幫助患者預防併發症,降低死亡風險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