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劇情反轉、細節呈現、現實意義解讀《最後一針》的主題內涵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這個遊戲我再打一分鐘就可以結束了、這個電視劇我再看幾分鐘就看完了,結果是遊戲越玩越上癮,電視越追越有味,導致自己越陷越深。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部映射人生哲理的動畫短片——《最後一針》。短片講述一箇中年婦女拿著小板凳、毛線和其他工具來到了一處懸崖頂上開始織圍巾。不知不覺中,圍巾織了很長很長了。但是婦女依然沒有停的意思,加一坨新的毛線繼續織起來,並一腳把之前織的都踢下了懸崖。

於是,掉下懸崖那一半很重,一直都拖著女主,但是就算如此,她依然不放手繼續跑到懸崖邊去織。被拖得倒掛金鉤了依然沒有停下手中的活,直到把最後一點毛線織完。沒有毛線可以織的她,最後不得不把自己頭髮當成線繼續織,然後成功摔下懸崖。

再爬上來時,一頭長髮自己斷開,女主手上還是機械式的重複織圍巾的動作,最後她看著自己的手楞了一下,就把織圍巾的針給扔下懸崖,回到最初的椅子上。

從劇情反轉、細節呈現、現實意義解讀《最後一針》的主題內涵

《最後一針》通過中年婦女織圍巾把自己拖下懸崖,最終有舍有得的故事,影片雖然簡短卻折射出一定的人生道理,能給我們的現實生活帶來一些啟示和思考。本文將從劇情反轉、細節呈現、現實意義三個角度解讀《最後一針》的內涵。

劇情反轉:以逆向思維推進劇情的發展,反轉的敘事策略使影片更具警示意義,增加故事的張力

短片總在劇情的觀眾慣性思維處來一個反轉,逆向推進劇情,這樣不僅增加了劇情的懸念和故事張力,還增強短片的現實意義。

第一處反轉:挪動位置,從椅子到懸崖邊。

女主將編織好的圍巾一路堆積,她下意識的往前踢了踢,將臨近懸崖邊的圍巾擠到懸崖下。可她依舊聚精會神的編織著圍巾,等到被圍巾拖著她往前走時。她稍微向自己懷裡拉了下圍巾,圍巾稍微往後收縮了些。不久圍巾又拉著她往前走,她又扯回一段,然後繼續編織毛線。第三次圍巾直接將她從椅子上拖到了地上,她才意識到垂到懸崖下的圍巾很多了。

這時候,我們的慣性思維是把懸崖下的圍巾統統收縮回來,免得又將自己拖到在地。可劇情來了個反轉,女主直接拿下毛線走到懸崖邊,繼續編織圍巾,還與滑向懸崖處的圍巾進行比賽。這個敘事的反轉,足夠顛覆我們的日常思維,這樣儘管暫時的延緩了危機的到來,卻讓危機變得更嚴重。

從劇情反轉、細節呈現、現實意義解讀《最後一針》的主題內涵

第二處反轉:危及生命,不顧自救,仍然不停編織。

當女主被圍巾拖到懸崖下時,她情急之下,用雙腳勾住了懸崖邊。就在我們以為女主會想盡一切辦法進行自救時,劇情又給我們來了個逆向思維,驚險的反轉。女主下意識的看了看,不顧自救,依然不肯放下手中的針線,直到颳起大風,將她連人帶圍巾一起吹上懸崖。

這是多麼驚險一幕,當危及生命的危險降臨時,我們的慣性思維是馬上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進行緊急自我救援。可女主是不棄手中的針線,命懸一線繼續編織圍巾。這個敘事的反轉,讓女主贏得了生機,度過這次危機,可女主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危險,這加劇了下次危機到來的嚴重性。

第三處反轉:沒有餘地之時,賭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當女主從懸崖上被風吹上來時,她將手中的毛錢全部編織完,努力嘗試去拿遠處的毛線時,卻發現自己離椅子太遠夠不著。按照我們的常人思維就是結束編織毛線,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可女主的舉動又是一個反轉,讓人不可思議的劇情反轉。

女主竟然將自己的頭髮當作毛線一骨碌的編織在毛線後面,成為頭髮圍巾。將自己頭髮連接在毛線上就意味著自己將面臨極大的生命危險。如果想要脫險就得剪短頭髮,不然就會被懸崖下的圍巾將她拖到懸崖掉下去。結果果然被拖掉到懸崖下去,一時之間,生死未卜。

女主這種面對危機時,沒有考慮自己的生存餘地,只想為了這件事而多做一點,做織一針,哪怕是賭博式的賭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從劇情反轉、細節呈現、現實意義解讀《最後一針》的主題內涵

第四處反轉: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

女主為了多織一針,結果被懸崖下的圍巾給拖到掉下懸崖,一切都大局已定。從前面劇情的來看,懸崖似乎深不見底,女主是九死一生。等到我們都是這樣認為的時候,女主竟然靠著她的織毛線的針從懸崖下爬了上來。出人意料的是,女主連在毛線上的頭髮也剪短了,參差不齊,顯然是情急之下做出的舉動。還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呢?頭髮剪短了可以再生,生命逝去了就不會再有。所以這個劇情的反轉,值得我們肯定,傳遞一種良好的生命價值觀。

同時在女主爬上懸崖後,她手中拿著救命的針,手情不自禁的又開始做出織圍巾的動作。可她又愣了一下,想了想,直接將手中的針扔到懸崖之下。這個動作的反轉很有意味,表示女主真正的認識到自己陷入危機的原因。如果不丟掉針,她還是會繼續陷入這樣多織一針的危機,難以自拔。顯然,織圍巾和針線遠沒有生命重要,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能從這種沉迷的漩渦裡抽身出來,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

《最後一針》短短的六分多鐘,幾乎處處是反轉的敘事手法,打破了我們的常規思維,它在給觀眾帶來極大的觀影體驗,懸念重重,還能引發觀眾對影片中所反映的現實問題進行思考:我們的堅持有時候不一定有好的結果,及時的評估做出合理的判斷,切勿偏執,才能收穫生命的保證。

從劇情反轉、細節呈現、現實意義解讀《最後一針》的主題內涵

細節呈現:通過細膩的細節畫面來呈現人物形象,合理推進劇情,使短片主題內涵更有現實生活意義

短片在細節處理上做得比較成功,以豐富、細膩的細節描繪將女主的形象生動的展現在熒屏之上。通過女主對待織圍巾的態度完整建構劇情,將影片的主題內涵一一映射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突出影片帶給觀眾的生活態度的思考。

1. 貫穿始終的織圍巾“嘀嗒”的聲響,展現女主豐富的形象特點。

短片從女主一開始編織毛衣時,那如同鐘擺走動“嘀嗒”的織圍巾的聲音不絕於耳。那聲音有快又慢,有緊急有輕鬆,有義無反顧有若有所思,以不同劇情節點上的“嘀嗒”聲,來展現女主不同時期人物形象。

“嘀嗒”之聲起初是緩慢的,表現女主對織圍巾的行為是輕快的,展示她輕鬆有餘的一面。等到她將圍巾踢到懸崖邊下時,由於懸崖下圍巾越累越多,重力也越來越重,將女主三番五次的拖離椅子。這個時候的“嘀嗒”是逐漸變快變急的,而女主為了多織一針,反覆的拉扯圍巾,展現她從容不迫的一面。當她站在懸崖邊上編織圍巾和邊下滑的圍巾比速度時,“嘀嗒”之聲變得急促、慌忙。因為女主已經跪在懸崖邊上看著編織圍巾的速度趕不上圍巾下滑的速度,展現了女主緊張、心有不甘的一面。就在女主被圍巾拉下懸崖時,“嘀嗒”之聲非常的緊湊、急促,聲聲之間似乎沒有間隙,展現了女主焦急(要編織圍巾還要兼顧生命安全)、全力以赴的一面。等到女主用自己的頭髮作為毛線接在毛線上繼續編織圍巾時,“嘀嗒”之聲嘈嘈雜雜一片,幾乎是在和時間賽跑一般的緊密,女主目不轉睛的看著手中的針線活,展現女主奮力一搏、偏執的一面。當她成功從懸崖底下爬上來,手中的針不由自主做起織圍巾的動,此時的“嘀嗒”之聲隨著女主的心思而變化,有快慢,有停頓,這展示女主若有所悟、放下執念的一面。最後,女主手拿剪刀剪自己指甲的時候,“嘀嗒”之聲也時快時慢的響起,這意味著女主將內心對織圍巾的偏執全部斬斷,“嘀嗒”之聲就是執念斬斷之聲。這展示女主醒悟、當機立斷的一面。

影片用“嘀嗒”這個聲音細節,很好的契合織圍巾這個舉動,用這個細節在串聯劇情的同時,生動刻畫了女主在不同劇情節點上的人物形象:由輕鬆——從容——緊張——焦急——偏執——放下執念——醒悟。這個過程其實能最大程度加強觀影的代入感,引發觀眾對自身的現實思考。

從劇情反轉、細節呈現、現實意義解讀《最後一針》的主題內涵

2. 我的眼裡只有你沒有他,執著一面。

影片中對女主眼睛的細節刻畫絕對是一大亮點,出場到結束都是盯著自己手動織圍巾的動作,即使有轉向也是為了織圍巾服務,做到了心無旁騖。

從最初盯著針線開始,一直垂直關注,而沒有看管自己所織圍巾的長度,這是導致她最終遭遇生命危機的主要原因。當她眼睛意識到圍巾掉落懸崖時,她只是拉扯了幾下,她眼睛還是沒有離開手中的針線,依然如故的織圍巾,結果導致她直接被圍巾拉下懸崖。她機警的用雙腳勾住懸崖邊,眼睛似乎意識到自己的危險,可環顧下一下,又回到了針線上,開始不停的織圍巾。等毛線編織完後,她眼睛開始尋找毛線,額頭的頭髮成為她眼睛所發現的“新事物”。於是頭髮接著毛線繼續織圍巾,眼睛裡還是隻有針線。

直到她真正掉下懸崖時,她的眼睛才意識到生命的危險,再不做出措施就會身毀人亡。於是她靠著針爬上懸崖,可眼睛還在盯著手中的針,若有所思的做起織圍巾的動作。等她看到深不見底的懸崖時,她才把手中的針扔掉,才把指甲剪掉。此時此刻,她的眼睛才開始關注手中針線之外的東西,那就是生命,才意識到生命的重要性。

影片用眼睛所關注的這個細節描繪,將女主對針線和織圍巾的偏執展現的淋漓盡致,幾乎要將生命拋諸腦後,只為那兩根針和一根線,不惜搭上自己的一頭長髮。短片借女主的故事,告誡觀眾:做事有度,不能只關注眼前的,過度偏執帶來的只會是傷害。

從劇情反轉、細節呈現、現實意義解讀《最後一針》的主題內涵

現實意義:採用“現身說法”式的劇情呈現,影片充分闡述現實生活中我們做人做事所要掌握的分寸:學會放下,切勿偏執,走健康之路

《最後一針》是一部人人都能看懂的寓意淺顯,充滿人生哲理的短片,用不到七分鐘的劇情,形象又深刻的闡述了主題內涵的現實意義。

1.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它不能成為阻礙生命的健康。

短片中,織圍巾應該是女主最大的興趣愛好,但是她只管編織圍巾卻不管收拾圍巾。這就意味著她只是單純的擁有這一項興趣愛好,至於興趣愛好給自己帶來的危機她則沒過多的關注。所以興趣愛好的副產品逐漸危機她的生命時,她也沒有顧忌那麼多,眼中依然只有不停的織圍巾。幸虧女主及時醒悟過來,將危機生命的興趣愛好扔之懸崖底,真正放下心中的執念,才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現實生活中我們對於興趣愛好永遠是少那麼一點,如果能做完那一點,那該多好。可就是這一點我們似乎永遠都做不完,倘若真的我們去做完了,也許我們就會面臨傷害的危機。興趣愛好對人的作用而言,不是生存的基本物質,它是個人用來愉悅身心,甚至說是消遣時光的手段。鑑於它對我們的作用而言,我們不應該將它上升為一種危機,如果一旦興趣愛好也成為一種危機,那說明對興趣愛好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命健康。這是絕對不可取的,沒有什麼興趣愛好能比生命更重要。就好比,短片中的女主最終覺醒,放棄了那種危及生命的興趣愛好。只有真正擺脫這種興趣愛好帶來的“毒癮”,我們的身體、心理才能真正處於健康的狀態。

所以,《最後一針》用女主這種“現身說法”的劇情經歷,傳遞給觀眾這樣的信息:興趣愛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隻能適可而止,不能升級為生命健康的威脅,只有保證生命存活才能有廣泛的興趣愛好

從劇情反轉、細節呈現、現實意義解讀《最後一針》的主題內涵

2.正確看待自身所處的壓力,不將執著當作偏執,學會放下。

短片中女主編織圍巾的環境,面朝懸崖,背後無邊的平地。女主如果一直往前編織毛衣,那肯定會靠近懸崖,面臨危機。而女主選擇後退一步,也許就海闊天空,這就影片中所隱喻的現實內涵。當女主的興趣愛好成為自我內在的一種壓力時,她不停的驅動自己:再多織一針、再多織一針……女主就這樣根本停不下來的編織著圍巾。在多次拉扯圍巾中,女主將這種內在的壓力慢慢演變成一種態度:偏執。執意要去做自己難以做到的事,即使是冒著生命危險也在所不惜。

當然,影片是警示給觀眾看,所以女主無敵的光環,讓她從懸崖下爬上來了。通過這次死亡之旅,她清醒的意識到,過大的壓力,勢必會物極必反,當初的執著成為偏執時,就是自我毀滅的開始。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和女主一樣,永遠都不想放棄能把自己拖垮的壓力,就算被拖到深淵面前也依然不停的給自己施壓。以為自己的執著會帶來不一樣的收穫。所以在面的壓力時和女主一樣覺得這就是最後一針了,馬上就要成功了。可事實結果是什麼呢?我們不僅貢獻了自己的所有時間,還把自己的身體也貢獻了進去,成功把自己的健康或者心理拖垮。就像女主最後直到掉進懸崖,頭髮斷盡了才發現,自己所謂的掙扎是多麼的可笑和不值得。

最後女主幡然醒悟,把針扔掉的情節很有意味,她的舉動也意味著我們一旦真的放下了所有壓力,才能像她那樣放下偏執,重回自己的健康之路。

《最後一針》導演利用一個短小還沒有人物對白的故事,想觀眾闡述:人生活著就需要學會放下,不然我們不僅會身心受傷,我們還會被拖進無盡的深淵。如果我們只是象徵性的放下,慣性使然,我們還是會繼續重複著給自己壓力的動作,除非我們真的能把所有東西給丟掉了,我們才能真正的放下。才能真正的過得自由和輕鬆!

從劇情反轉、細節呈現、現實意義解讀《最後一針》的主題內涵

總結一下:

《最後一針》作為一部小眾動畫短片,豆瓣上沒有關於它的評分,但是這不妨礙它成為一部優秀的充滿人生思考的短片。導演用出人意料的反轉敘事策略將短短六分多鐘的劇情表現的精彩紛呈。通過具體的細節刻畫,呈現女主不同時期的人物形象,這就意味著現實中,我們也可能是面臨這樣種種的遭遇。以女主的最終覺醒來闡述簡單而又深刻的人生道理:在以生命健康為前提下的興趣愛好是應該發展的,可在這樣的發展中,它們不應該成為生活的壓力,對它們的喜愛只能是一種平常之心,切勿偏執,否則就會自我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