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图片中远处右边的山这面(也就是山的北面)是冶源镇宫家坡村,过去,临朐县水泥厂就建在村南山脚。而山的那面(也就是南面),是临朐县石材之乡——冶源镇三阳山村。眼前的这些高大的厂房和楼房,位置在冶源海浮山西侧,距离海浮山不足一公里。就算是到厂房楼房这里看一下,你也根本无法想象这里曾是一座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这里还是一座青石山,当地人都把这座山叫“王家山”。过去,临九公路就从海浮山和王家山之间低洼处穿过。临九公路,是临朐县南北三大通道之一,现在是一条重要的省属干道S223。过去,在王家山东侧,临九公路旁边曾有一棵高大粗壮的灌松树。在过去那个生活困难的年代,村里人推着小麦去沂水马站换地瓜干,就路过这棵官松树。由于这里是一段坡路,所以,官松树这里常常作为一个歇脚地。尤其是夏日,这里山风通透,而且树下有一大片树荫,是乘凉的好地方。那时步行赶冶源集路过这里的人们,也时常在这里落脚纳凉歇息。所以,在过去,王家山公路旁边的这棵灌松树,在冶源当地有点名气,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官松树,就像临九公路上的一个“驿站”。


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王家山,北连腊山,东连海浮山,三山形成了一个面面相觑的三角地带。在过去的抗日战争年代,这里是冶源的一个主战场。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腊山,王家山,海浮山上首尾贯通于山顶的围子墙清晰可见。这条长约数公里的围子墙,从保存完好的墙体来看,宽大约在一米左右,高在两米以上。据老人们说,这条石墙是当年日伪军抓当地老百姓修筑的所谓的“治安墙”。这条全石的隔离墙,历经沧桑近八十年,现在已基本荡然无存,只有在腊山山顶处依稀可见过去石墙残留的痕迹。在残存的墙体上,酸枣树,荆树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树顽强的生存在乱石缝隙之中。


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在王家山的西北方有一个村庄——井头村,冶源井头村有不少王氏人家,或许解放前,王家山就是井头村王氏家族的土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王家山是井头村的土地,山南侧是冶南新村。过去,冶南村在老龙湾畔北侧,这里的环境十分优美,有万宝泉等许许多多的泉眼,有大片大片的青青翠竹,有晨出夜宿的大群大群数不清的黑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而老龙湾畔没有了盖房子的空闲区域。从那个时候开始,王家山南侧便有人家在那里安家落户。前些年的老龙湾风景区的扩建,把居住在老龙湾畔的冶南村全部搬迁到王家山南,形成了现在的冶南新村。

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王家山,过去是一座青石山,山上可以说几乎没有像样的土地。人们种地就在石夹沟里种地瓜,高粱以及一些谷物。山上没有水浇条件,收与不收全靠天。过去,井头村里人们去冶源赶集的路,就在腊山与王家山之间。前些年,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才把那条蜿蜒于两山之间的羊肠小道扩建成了一条可通车辆的水泥路。如此以来,大大方便了井头村民的生活,尤其是对井头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对致富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于是,在全国各地山区农村普遍出现了“靠山吃山”的热潮。几年的时间,很多山被开的体无完肤,到处可见被开采的陡峭而鲜亮的山体。王家山,原本是一座不高的青石山,也没能逃脱其灭顶之灾。现在,“王家山”这个山名,恐怕除了少数上了岁数的人知道之外,再没有人能知道它的存在。


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好在前些年国家出台政策,严禁非法开采,严禁乱砍乱伐,才使得国家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自然资源,是国家的财富,我们任何一个人,只有保护的责任,而没有独享的权利。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过度开发,势必导致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势必带来人类生存空间的岌岌可危。凡事过度而伤其本,可持续发展才是延续人类的唯一的发展途径。


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一座淡出人们视野中的青石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