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等於成勢,如何造勢、用勢、借勢?


成事等於成勢,如何造勢、用勢、借勢?

勢,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字,無論是戰場上,還是在商業中,無不得到大家的追捧,誰都想創造勢,或是借上勢。

同時,在諸多古籍中都有所體現,但系統講“勢”貌似只有《孫子兵法》,它用專門的一篇來闡述如何造勢、用勢和因勢,而且銀雀山竹簡本《孫子》十三篇的篇序來看,不僅“兵勢”一篇在講勢,而是整部孫子兵法都在講如何創造一種不可擋之勢。

明朝鄭友賢說,兵法之傳有常,而其用有變;常者,法也;變者,勢也。

就是說,兵法之用主要是基於自己現有力量,利用戰場情勢創造一種摧枯拉朽的勢。

既然《孫子兵法》系統講了“勢”,我們就從他的體系裡尋找一下“勢”的創造與運用。

一、勢是個什麼東西?

“勢”這個概念掛在我們嘴邊,言必談勢,然而真要描述一下它,還是很有難度的,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我們試圖從兩個方面來說清楚什麼是勢。

1、勢的本義

這裡不再贅述古字“埶”,它已經在《孫子兵法戰術體系》系統闡述過,我們僅從“勢”字的字義上來了解。

勢,它有兩種含義,一是權力、力量、威力;二是表現出來的樣子。

從應用的角度看,這兩種含義基本揭示了“勢”的基本概念,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表現出了團隊自信的一種狀態,用《孫子兵法》的表述就是,一旦形成了這股力量,士卒自然勇,團隊管理自然順暢(治),形態上自然表現得足夠強大。

一個品牌一旦創造出了“勢”,就會從各個角度向外界釋放一種力量,在這種力量的作用下,它自然產生話題、討論和各種總結,形成外界對品牌的信心,形成強大的吸引力,就像磁場一樣,吸引著各種關注、流量、心智和眼球。

2、勢怎麼發揮作用?

戰場追求創造“勢”,主要是兩個方面的目的,一方面給對方心理上施壓,打擊對方的士氣,從精神層面形成威勢,威懾對方士卒,使其沒有信心,士氣低落,以成“虛”或薄弱環節。

另一方面己方高漲士氣的狀態下衝擊對方組織、隊形(陣形),大量戰爭事實證明,一支部隊的損傷主要來自陣形被衝破以後。

《孫子兵法》說“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也是講治亂、勇怯、強弱之間的轉變,你強對方就弱,你治對方就亂,你勇對方就怯,反之亦然。

己方士氣高漲,是一種“實”(虛實之實)的狀態,就自然治、勇、強,而對方則亂、怯、弱。

可見,勢所發生的作用是兩點,一個是精神層面衝擊對方,用威勢來威懾對方,使其失去心理平衡,讓他覺得你更牛;另一個是物質層面衝擊對方,衝破對方的陣形、組織,實現對方的潰敗。

所謂心理威懾,一個品牌在某個點上創造出效應,形成威勢,就會讓很多品牌懷疑自己那套方法不對,從而去跟隨,形成對該品牌效應、勢能的疊加效應,使其勢能更強大。

所謂組織衝擊,在企業的應用上,就是終端對被你佔了,排面被你擠了,消費場景被你佔了。

二、勢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勢,按照《孫子兵法》的思想體系,是通過奇正運轉來實現的,孫子兵法中講“分數、形名、奇正、虛實”綜合作用而形成“勢”,在《 》有過闡述,這裡依據營銷造勢的思路簡述一下造勢、用勢之法。

1、奇正創造點上的效應

奇正相生,其目的是為了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特點出來,就像五味、五聲、五色創造出更多特色、個性出來。

這個特色或個性,就是一種效應,這種效應從營銷角度可以吸引注意力,可以產生自流量,可以產生話題。

但如果僅有這個效應,還不足以形成對對方的心理和組織、陣形的衝擊,還要為這個“效應”加入一個“推力”才能產生更強大的精神和物質上的巨大沖擊力。

或者說,這個效應的創造要以這個推力為中心展開,所謂的“推力”就是孫子兵法所講的“勢險節短”。

2、造勢的要點

勢險,強調的是位勢,效應創造在哪個高度上,決定了它能夠產生多大的衝擊力,稍有常識的人都清楚,一個物體的衝擊力由質量和高度決定。

所以,奇正效應的創造要想產生衝擊力,就必須在關鍵點、制高點、切入點、臨界點、轉折點等這些要害上,否則這個“效應”還需要再積累,積累得由量變發生質變,如果是這樣,可能就要考慮“節”了。

節,是節奏、時間、距離、速度等變量,其特點是“短”,節奏上要恰到好處,該快則快,該慢則慢;時間上要短;距離也要短;速度上要快;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實現“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效果,才能有效打破對方的心理平衡,衝破對方的組織。

3、任勢以為己用

何為任勢?

很多注家在這個地方一帶而過,並沒有用太多的筆墨,而在“擇人”或“釋人”上下功夫。

實際上,任勢搞明白了,擇人或釋人都通,當然我也贊成“釋人”,即放棄對人在作戰中的要求而藉助客觀形勢。

也就是說,任勢是利用各種客觀環境與趨勢的一種手段。

通俗的講就是借勢。

“始計篇”的“勢者,因利而制權”,也體現了“因”的思想,要憑藉、依據事物的形勢而動。

戰場上,要因敵變法而調整作戰行動,將領要善於審形察勢,能通過對方形態的變化而判斷內在之“情”,從而安排自己的作戰行動。

這個功夫《孫子兵法》十三篇都有系統的方法,是一個將領指揮成功的關鍵,否則就會“致於人”,而不能做到“致人”的掌握主動權。

營銷上,也要善於藉助熱點事件、趨勢、風口來成就自己,至少要抓住各種趨勢、技術的紅利。

三、關鍵一點

孫子兵法“兵勢篇”講透了勢的操作思路,也給出了具體的方法和工具,而要造好勢、用好勢,必須以“軍形”為基礎。

軍形篇所涉及的“排兵佈陣”相當於物理中“力原理”的物質,這個物質的質量事決定衝擊力大小因素之一。

這裡所說的質量,不僅是指兵力的眾寡、武器裝備的優劣、戰鬥力的強弱,而是基於戰地的優化組合,基於奇正的效應創造,它們決定了“勢”能否創造成功,創造到什麼程度。

歡迎各位就“勢”的運用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