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便是佛心(深刻)


02

同事張姐五十幾歲了,平時話不多,也不熱衷交際,和誰的關係都不鹹不淡。

和她關係拉近,是在這個寒假。

假期裡的校園,安全問題同樣不容小覷,哪怕是春節期間,各個學校依舊有人值班。

原本按上級安排,我們輪流值班一天,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節奏。

學校要配合政府,隨時接受消毒和檢查,而我們大多數人又都跨區,受疫情影響,出行受限,實在太多的始料不及。

私下的小群裡,大夥為值班發愁,很少在群內發言的張姐說:

“安全第一,你們別來了,我離得近,我去。”

張姐的貼心,讓我們羞愧難當、感動不已。

久經職場,誰都懂得這份難能可貴的溫暖。

在家辦公要交很多表格,大家不約而同想到對電腦不熟的張姐,都想幫她分攤任務。

張姐知道後說:“你們得空了,多陪陪孩子,多休息休息。放心,我能完成,實在有不懂的,回頭我再請教你們。”

每個人都感激她的理解,但又暗暗擔心進度,所以大家積極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時,又希望能早點做完幫幫她。

張姐雖然手慢,但肯花時間下功夫,所以每次提交表格時,都能和我們同時上交。

任務總能提前完成,領導誇我們團結。

但大家都清楚,是張姐設身處地為我們著想,讓我們學會對團隊將心比心。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設身處地的著想,推己及人的體諒,是最上等的情商,是最高級的善良。

將心比心,方得人心。

將心比心,便是佛心(深刻)


03

表妹是個事業心很強的人,工作雖然經常加班加點,但上升空間大,表妹也一直很滿意自己的工作。

但年前,她卻申請調換到行政部門。

我問她換崗的原因,才知道,原來妹夫的母親生病住院了,又趕上妹夫在外地出差,表妹不想讓他分心,考慮到老人歲數也確實大了,所以表妹決定騰出時間,重心往家庭上挪一挪。

表妹說,在家庭裡,他有所犧牲,我也該懂得付出。

的確如此。

表妹不止一次提到過,以前加班那會兒,早上,為了讓她多睡會兒,妹夫總是會先起床,熬好粥,放進便當盒裡,才叫醒她;

晚上下班後,妹夫又總是掐好時間,買菜、煮飯,等她回來時,飯菜都已擺好,窗外萬家燈火,屋內其樂融融,兩個人邊吃邊聊,感情也一天比一天好。

好的感情如同山鳴谷應,你投之以桃,我報之以李。

你在乎他精心營造的浪漫,他珍惜你悉心回饋的驚喜。

你體諒他在外打拼的不易,他明白你照料家庭的艱辛。

你懂得他的言外之意,他心疼你的欲言又止......

婚姻從來都是兩個人的事,進了圍城,就不該裝聾作啞,覺得對方的付出是理所當然;

就不要熟視無睹,認為Ta對自己好是天經地義。

所謂的心有靈犀,不過是將心比心。

互相體諒,彼此付出,一個擔心自己給的少,一個害怕自己要的多。

你真,我更真;你假,我轉身。

將心比心,便是佛心(深刻)


04

相信你一定也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婆婆,成天悶悶不樂,經常跟鄰居抱怨說自己的兒子命苦,娶了一個懶老婆。

“我那個媳婦啊,好吃懶做,每天日上三竿才起床,什麼家務活都不幹,每天早上還要我兒子把飯端到房間給她吃。”

鄰居反問她,那你的女兒嫁得還不錯吧?

這位婆婆說到:“是啊,過得很幸福。婆家對她很好,什麼活都不用幹,每天睡到大中午,女婿還會很貼心地把飯端進房間給她吃呢!”

其實生活裡,我們有時也像故事裡的老太太,太多的煩惱,只因不懂將心比心。

你是員工,就經常吐槽老闆沒人性;你是老闆,就總感嘆員工混日子;


你是商家,就總認為顧客斤斤計較;你是顧客,就總覺得商家唯利是圖;


你是父母,就總氣憤孩子不懂事;你是子女,就總嫌棄父母管得寬;


你是騎行者,就討厭汽車司機不避讓;你是司機,就總對佔道者不耐煩......

正如蘇軾的那句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如果凡事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總會看到陰暗面,換一個身份、位置,才能理解一個人,看清整件事。

與人相處,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

餘生,願我們都能明白:

學會換位思考,人緣才能越來越好;

懂得將心比心,煩惱才會越來越少;

善待他人的同時,亦會被這世界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