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紅!央行全面降準,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的春天要來了

新年第一天,央行就送“開門紅”!

中國人民銀行在1日宣佈,決定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

開門紅!央行全面降準,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的春天要來了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是繳存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簡單來說,商業銀行通過貸款向金融市場創造新的貨幣,而新貨幣的數量取決於存款儲備金率。

即當有客戶向銀行進行存款,商業銀行會根據國家規定的存款準備金率,一部分的存款用於貸款投入金融市場進行新一輪的貨幣創造,剩下來的存款則被存儲在銀行中用作於客戶提取尋款、資產清算。

而央行決定下調0.5%的金融機構儲備金率就意味著:政府將釋放長期資金8000多億元,為支持實體經濟做出真正的行動!


開門紅!央行全面降準,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的春天要來了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經濟下行壓力有增無減!

中國經濟最近出現了幾種社會現象,讓人們的未來預期有些迷茫。

像實體經濟,大部分企業都在呼籲非常難做:大量的中小企業反映企業非常難做,壓力很大。既有成本壓力,也有資金壓力。並且開始出現了一些倒閉和關門的現象。

其次,企業違約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一開始是國有企業,後來到民營企業,最後到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違約都非常多,這樣一來債務鏈條的斷裂成為越來越嚴重的現象。

還有等等一些負面現象,而探究過後發現,是中國的社會經濟正處於調整期而導致的,暫時的幾個負面事件的疊加而造成的經濟下行壓力有增無減!

  1. 中國正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供給側結構改革即--產業結構改革!傳統的製造業像建築製造業、房產製造業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即我們所說的資產泡沫!政府提出”去產能化“,即抑制資產泡沫,那就意味著,現如今這些傳統制造業已經不能為中國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而新的三大產業,也在逐漸地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像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等等。
開門紅!央行全面降準,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的春天要來了

二是服務業,服務業將會成為重要的支持中國發展的產業。消費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生產服務業,精神服務業。三是現代製造業,像航天製造、高鐵裝備製造、特高壓輸變的裝備製造、現代傳統制造等等。中國正處於結構改革的空檔期,需要發展的過程。而由此導致的經濟增長回落可能會暫時降低未來預期以及增大壓力

  • 力於防範金融風險!

政府為防範金融風險,出臺了很多政策,像去槓桿、控制房地產、治理金融亂象等等。
因為中國是一個長期靠高負債運轉的國家,直接融資佔的比例很小,基本靠債務之間運作。猛然一下要去槓桿、收縮債務,導致大量高負債、高增長的企業基本沒法生存,資金鍊斷裂。而他們和別的正常負債企業同時也有各種聯繫,導致正常企業也出現問題。

開門紅!央行全面降準,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的春天要來了

  • 生態改革

十九大中,政府提出了“五大改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過去生態和環境為經濟社會發展讓路,但現在在不同的執政思維,以及全球面對的嚴峻的環境問題面前,現在是發展為生態環境讓路!政府要求提高企業排放標準,在城市化、工業化的過程中,對於廢水、廢棄、固體垃圾的處理和排放有更高的要求。同時生態環境修復也對企業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長江經濟帶,3公里之內一律不準建工廠類企業,過去建的工廠現在必須全部搬掉。

開門紅!央行全面降準,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的春天要來了

  • 中美貿易戰

實際上,中國並不畏懼於與美國進行貿易戰!在08年經濟危機之前,中國一直是出口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貿易順差幾乎佔到GDP的11.3%。但在08年經濟危機後,中國政府認識到,像中國這麼大經濟體量的國家,不能把出口作為導向來發展經濟。於是中國開始調整戰略,走向內需拉動型。所以即使現在與美國進行貿易戰,雖然我們並不想看到這個結果,但是結局我們也是可以消化的!但是股市卻會大跌!因為心理問題,股市是受心理影響最大的市場。因為中美經濟關係40年來,一直總體比較平穩,一時間出現這個問題,人們有一點沒法判斷,很擔心會不會走向冷戰。所以導致預期比較差。

政府的貨幣政策

面對經濟下行風險,政府採取了“穩金融、穩增長、穩開放”的措施。

面對金融市場,貨幣政策可謂是最有效的調節手段。

金融的核心是貨幣政策,一定要控制好貨幣政策。控制好貨幣政策的目標就是一方面要防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要保持增長的需要。

這樣一來,有三點對於控制貨幣政策就為至關重要!

  1. 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要控制好貨幣供應增長速度。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可以簡單理解為生產貨幣的速度,貨幣發行的速度。這就意味著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必須處於低速運轉。
開門紅!央行全面降準,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的春天要來了


2.貨幣流通性充足貨幣流通性,即貨幣在市場上的投放量。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時,流動性必須要滿足。而調整流通性,就要用到一定的貨幣工具,像我們現在說到的降低銀行準備金率。降準相當於給銀行提供低成本的負債,對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進而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利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3.貨幣政策傳導機構過去政府總說支持民營經濟,但沒有成功的原因就是因為傳導機構存在問題。而現在,政府為了支持民營經濟,對銀行的考核指標增加一個新指標,就是比例控制。假定今年放貸100億,必須保證40%貸向民營經濟,有嚴格的考核指標。郭樹清(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表示,大銀行最起碼1/3貸款要流向民營經濟,中小銀行2/3貸款必須流向民營經濟,五年後達到50%流向民營經濟,這是搞結構控制。這一控制,就保證了貨幣政策能夠傳導機制順暢。

這並不是近期第一次降準,而是第四次!

2019年1月份,央行宣佈全面降準1個百分點;

2019年5月份,央行決定下調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至農村信用社檔次。

2019年9月份,央行宣佈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

在此次降準之前,國家已經釋放明確的降準信號。

2019年12月23日,官方表示將進一步研究採取降準和定向降準、再貸款和再貼現等多種措施,降低實際利率和綜合融資成本,推動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央行降準行為有利於實現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同時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開門紅!央行全面降準,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的春天要來了

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而非延續先前“鬆緊適度”的表述。

這意味著在經濟下行壓力有增無減和通脹壓力並存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更加註重逆週期調節。

2020年貨幣寬鬆的信號更加明確,從存款準備金這一貨幣政策工具角度出發,預計2020年還會有2-3次降準,全年降準150-200個基點。

央行未來將進一步完善“三檔兩優”的存款準備金制度框架,相機使用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度寬鬆的貨幣金融環境。

對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的影響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此次全面降準中,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中,就獲得長期資金1200多億元!

開門紅!央行全面降準,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的春天要來了

有利於增強立足當地、迴歸本源的中小銀行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的資金實力。

同時,此次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可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特別是降低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今天就到這裡啦,我們下次再見!

另外,祝朋友們20年快樂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