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沒有重姓的?

中國的封建史上嚴格意義上有秦朝,漢朝,新朝,西晉王朝,隋朝,唐朝,武周王朝,大元朝,大明朝和大清朝,共十個大一統王朝。綜合對比這些大一統王朝,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這些大一統王朝的統治者的姓氏是沒有重複的。

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沒有重姓的?

那麼為什麼這些大一統王朝的統治者沒有重姓呢?這種現象是歷史的巧合還是有其內在的原因呢?今天我們來一起淺析一下這有趣的規律。

一.篡權而不得長久的新莽王朝和武周王朝

在這些大一統王朝中,新莽王朝和武周王朝是通過篡權的方式建立的,而且這兩個王朝都僅僅存在了短短十五年而已。正是因為被篡奪的漢朝和唐朝依然擁有強大的統治基礎,最後弄得王莽是身死國滅,一代女皇武則天也被迫還政於李唐宗室。

二.續命能力最強的漢朝

漢朝是這些大一統王朝中統治時間最長和影響力最大的朝代,漢朝總共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大一統階段,中間就是因為王莽篡漢而分為兩個歷史時期。

在西漢和東漢滅亡的關鍵時刻,人數眾多的劉氏宗親在歷史上仍然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在西漢滅亡的十幾年之後,起兵反抗新莽王朝統治的劉氏宗親中,光武帝劉秀脫穎而出,建立了大一統的東漢王朝。

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沒有重姓的?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各路諸侯中同樣也有劉表,劉岱,劉璋和劉備幾支劉氏宗親力量,劉備的影響力最大,最後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政權。

蜀漢政權僅僅是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而不是大一統的政權。後世取代東晉,建立南朝宋政權的劉裕也還算得上是漢高祖劉邦的血親,但是此時已經跟漢朝沒有直接的關係了。

三.天道輪迴,內部瞎折騰而短命的西晉王朝

曹魏政權通過禪讓取代了東漢政權,後來的司馬氏又故伎重施再次通過禪讓取代了曹魏政權,從而建立了大一統的西晉王朝。西晉王朝的統治基礎非常的不穩固,僅僅維持了三四十年的大一統時期又弄得天下大亂,北方各個遊牧民族政權全面入侵。

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沒有重姓的?

西晉王朝的八王之亂不僅嚴重消耗了中原政權的根基,而且使司馬氏子孫也在這場內亂中遭到了一輪又一輪的清洗。在南方勉強站穩腳跟的琅琊王司馬睿也只能依靠衣冠南渡的世家大族力量建立偏安一隅的東晉王朝。

四.強盛一時,二世而亡的秦朝和隋朝

秦朝和隋朝都是因為統治者統治不善,強盛而亡的大一統王朝。秦二世胡亥在即位之初,通過殘忍的手段對自己的兄弟姐妹下手,加上公子扶蘇自殺而亡,贏秦宗室的力量為之一空。秦末天下大亂,卻見不到贏秦宗室力量的身影。

隋文帝楊堅通過篡奪北周王朝而建立這大一統的隋朝,初建的隋朝代表著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利益。後來因為隋煬帝楊廣嚴重透支國力,導致了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沒有重姓的?

新崛起的李唐王朝替代了楊隋王朝重新代表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利益,基礎薄弱的楊氏宗親力量對此也只能是無可奈何。

五.大廈將傾之際宗室力量慘遭殺戮的唐朝和明朝

統治時間都接近三百年的唐朝和明朝,在王朝大廈將傾之際,宗室力量都遭到了血腥的大清洗,上演了不忍直視的悲慘一幕。

在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中,李唐宗室就遭到了黃巢的清算。黃巢起義失敗之後,本來為黃巢手下大將的朱溫投降了唐朝,並逐步積蓄了自身的力量。最終在即將取代唐朝之際,殘忍嗜殺的朱溫對李唐皇室再次進行了血腥的大清洗。

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沒有重姓的?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大明王朝的朱家子孫先是被李自成和張獻忠大肆殺戮,後來又被入關的滿清政權繼續斬盡殺絕。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百姓躲避屠刀的朱氏子孫,或改名換姓,或流離失所。

六.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大元朝和大清朝

大元朝和大清朝都是中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政權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狹義的民族矛盾也是這兩個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漢化不夠徹底的大元朝真正詮釋了什麼叫胡無百年運!由於大元朝實行了自毀根基的民族歧視政策,激起了中原漢族的激烈反抗,蒙古族貴族統治者也迅速的腐化墮落。最終被崛起的朱元璋趕回蒙古大漠,繼續放羊。

充分吸收中原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的大清王朝吸取了大元朝滅亡的教訓,積極推崇儒家文化,博得了漢族官僚的支持,建立了長達274年的穩固統治。

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沒有重姓的?

大清王朝最終也難以阻擋歷史發展的潮流,落後的封建制度已經不再適合時代的發展。辛亥革命成功後,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時代結束,家天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中這種不重姓很奇怪規律有著諸多複雜的因素。主要是因為舊的王朝勢力往往會被新興的王朝勢力所打壓,最根本的原因是這些大一統王朝難以逃脫興盛衰亡的歷史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