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王為何不及早禪位朱元璋,非要等死呢?

飛龍在天9783


從朱元璋方面來說,有個小明王這個名義的共主,對他來說是利大於弊的,首先,他可以打著小明王的旗幟,實際的擴充自己實力,又不用過於引起元朝的注意,正所謂“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就是這個意思。其次,禪位給朱元璋的話,那就是說朱元璋的皇位就是別人給的,並且這個人還活著呢,那以後會不會有人圍繞小明王來做文章,這樣的話明朝就有很大的隱患,所以朱元璋是不會讓小明王禪位給自己的。

從小明王的方面說,在這個亂世活下去就是很難的事,自己現在錦衣玉食,有人服侍,底下還有將領給自己打江山,對比一下普通人,已經在天上了,他又沒有開天眼,他怎麼會一定堅持要禪位呢?


世界歷史五千年


小明王,韓林兒,之所以會死,公認的原因是在朱元璋打下天下以後,韓林兒應朱元璋邀請南下前往南京,這時候的韓林兒,被朱元璋派遣的廖永忠一路護送,行至江中心的時候,忽然之間船就漏水了,在穿上的韓林兒也因此溺水身亡。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韓林兒出事是朱元璋的計劃之一,此時的韓林兒,名義上還是天下共主,宋徽宗九世孫,說實話,如果韓林兒一心稱帝,或許朱元璋也只能揹負罵名將韓林兒除掉了。

韓林兒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地位嗎?當然知道,早在年幼時,被父親韓山童的合夥人劉福通接走的時候,韓林兒就知道自己是什麼地位了,雖然劉福通表面上對韓林兒也是客客氣氣的,各地義軍見了韓林兒也要卑躬屈膝的,但實際上,如果元朝徹底滅亡了,天下太平了,沒人會再正眼看韓林兒一眼。

韓林兒的處境,像極了東漢末年的漢獻帝,或許仍有不同,至少漢獻帝的結局還算好點,雖然禪位了,但卻也得到了爵位,能夠安享晚年,與此相對的,韓林兒卻是連全屍都沒有留下。

為什麼韓林兒,一個普普通通的少年會在元朝末年成為農民軍的天下共主?這主要是因為韓山童與劉福通一起建立了白蓮教,白蓮教,說白了也是一批農民起義軍,但這批農民起義軍卻與其他的不太一樣,韓山童號稱宋徽宗八世孫,劉福通則是宋朝名將之後,從道義上,這一方勢力就佔據了主導。

但,白蓮教還沒有徹底興起,韓山童就被元軍圍剿,被抓去砍了頭,沒有了韓山童,劉福通也繼續著自己的計劃,只不過,原來應該由韓山童坐的椅子,現在還給了韓林兒,而白蓮教徹底成為了劉福通手下之物。

等到後來張士誠擊敗劉福通,還是朱元璋將韓林兒救走的,韓林兒或許沒有價值,但卻可以讓朱元璋佔據道義的制高點,或許朱元璋的勝利,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進了朱元璋帳下,韓林兒就徹底成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那個天子,曹操尚且對漢獻帝畢恭畢敬,但韓林兒卻是被朱元璋軟禁了起來,只留下這麼一個活人。

韓林兒或許不是不想將明王的頭銜讓出去,只是,讓不讓不是韓林兒說了算的,就像是漢獻帝,曹操如果想,隨時可以剝奪漢獻帝的皇位,但曹操沒有這麼做,在曹操同意之前,漢獻帝不管是想要交出皇位,還是保留皇位,都不是自己說了算的。

韓林兒的結局更慘一些,漢以前,王朝覆滅,前朝皇室尚且可以受到優待,但在南北朝以後,前朝皇室基本上都是被屠戮殆盡的,韓林兒的結局也只能是溺死江中。


魏青衣


不是不想禪位,而是下面幾個原因造成沒有禪位給朱元璋。

第一、小明王的地位

小明王是韓山童的兒子,說起韓山童還是很有本事的一個人。在元末自然災害頻出,百姓民不聊生的情況下,韓山童與劉福通秘謀起義,但是被元朝發現後,韓山童被抓。歷史上有名的一句口號“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就是出自韓山童。

最主要的是韓山童當時的影響力可是神州大地NO1的,同時又宣稱自己是宋徽宗8世孫,他還是影響力很大的白蓮教的頭面人物,更是紅巾軍的絕對大當家,他的遇害是革命的極大損失。劉福通在一號領導人不在的情況下,為了發展,就把韓林兒推到了歷史舞臺上來。

韓林兒可就遠沒有他爹那樣的水平,即然叫小明王,說明韓林兒年紀不大,真正有實權的是劉福通,因此說禪位與否是劉福通說了算。

第二、小明王沒法在那時禪位

在起義戰爭的開始,紅巾軍中的絕對大佬是劉福通,小明王並沒有實權,只是因為其父親的號召力坐上老大的位置。天下其他義軍名義上都尊崇小明王,在劉福通在世時,確實紅巾軍的實力是很強大的,因此不可能在那時禪位給相對弱小的朱元璋,真要禪位也是給強大的陳友諒。

而劉福通是在1366年遇害的,當時北方的紅巾軍在元朝軍隊的打擊下逐漸衰落,但影響力與實力尚存不少,再看看小明王也是在1366年遇難,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即使小明王想禪位,時間上也不允許,手下的將領的分歧很大,劉福通的影響力依然很大,這些都不可能讓小明王及早的禪位給朱元璋。

第三、朱元璋沒法接受小明王禪位

朱元璋不可能及早的要求小明王禪位給自己,因為朱元璋是個明白了,這個明王的位置,聽起來是天下的共主,其實是天下的刺頭。一旦朱元璋接了小明王的位置,必然成為元朝的優先打擊對象。

當時朱元璋是在長江流域 ,小明王的真實實力是在北方,黃河流域一帶,劉福通的實力仍在,怎麼去接手對方,劉福通位置比他高,實力比他強。而這個共主是個虛的,因為勢力強大的陳友諒不會因為朱元璋接手了明王的位置就接受其管理,因此這個小明王最好 還是讓其繼續當下去,可以分散各方面的注意力。


漁經獵史小仙女


誰不想當皇帝,小明王身為明教教主。名義上統領各地明教反王,反王們也尊他為主。勝利了,按資排輩,小明王該做皇帝!

但小明王沒有認清自己,無兵無糧,對反王是沒有任何威懾力的。

朱元璋一直表現的對小明王很尊重,聽調聽宣,時常送各種物資財寶。這樣輕易迷惑住了小明王,認為朱元璋很忠心。

可是,當朱元璋羽翼豐滿時,小明王自然要溺水而亡。

可笑的是,明朝的兩位皇帝,正德,天啟,都是在壯年時,掉水生病而亡,也許這是天道的輪迴吧!


泥封老酒


雄才大略的明太祖朱元璋有一點與有勇無謀的西楚霸王項羽很像,項羽殺害了天下義軍共主傀儡皇帝楚義帝熊心,而朱元璋殺害了天下義軍共主大宋皇帝小明王韓林兒。而且謀殺手段都是在水中翻船淹死。

與楚懷王熊心一樣,小明王韓林兒還沒有來得及被逼禪讓就被幹掉了。



韓林兒有個特殊的身份,他的父親是紅巾軍領袖韓山童。

公元1351年,韓山童與劉福通假借白蓮教散佈天神下凡,元朝覆滅的消息,召集白蓮教信徒,在潁州舉兵起義,韓林兒也被就是韓山童所說的“彌勒轉世”。

後來起義被元朝鎮壓,韓山童被捕遇害。韓山童唯一兒子韓林兒逃命到武安。因為當時起義的時候,義軍戰士們都是各地的信徒,沒有統一的服裝,只有一個紅巾作為起義軍唯一的標誌,所以起義軍又被稱為紅巾軍。

潁州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在其他地方的白蓮教徒,相繼起義成功,劉福通也佔據了幾座城池,有了自己的勢力。而韓林兒作為“天神轉世”被劉福通接回,成了紅巾軍的統領。

隨著劉福通紅巾軍的聲勢越來越大,各地老百姓紛紛加入了紅巾軍隊伍當中,他們都打著白蓮教天神下凡的旗幟號召民眾加入隊伍,信奉韓林兒為最高統領。韓林兒也被劉福通等人力推稱皇帝,號稱小明王,立國號為大宋,因為當年元朝就是滅亡宋朝建立的政權,所以韓林兒立國號為大宋,也使得很多大宋後裔都加入了起義大軍之中,沒多久起義軍就發展到了數十萬人。

雖然韓林兒被奉為起義軍領袖、皇帝,但對起義軍被沒有多大的統治力。

一方面起義軍多大是各地的俠義之士,雖然戰士都是被白蓮教忽悠來的,但這些地方部隊的領導者們都各有各的算盤,他們或為財寶、或為權勢,只是藉著紅巾軍的名號來滿足自己的利益而已;

另一方面,韓林兒當上皇帝后,並沒有把功勞最大的劉福通任命為丞相,劉福通心生不滿,將韓林兒任命的丞相暗殺,自己當上了丞相,並主掌了起義軍的大權,韓林兒被架空。

此後多年,韓林兒一直處在劉福通的掌控之中。起義軍接連攻克元朝多座城池,使得元朝漸漸重視起了這個由農民和教徒組成的起義軍。

起義軍之所以一開始能戰無不克,是因為元朝統治者們根本沒有把這隻農民部隊當一回事,再由於元朝統治時間過長,國家沒有發生過戰亂,南方各個城池之內根本沒有多少部隊駐紮,都是由文官管制。

元朝疆域遼闊,國家雖然腐敗不堪,但是仍舊有很雄厚的實力。隨著元朝討伐大軍開始南下,紅巾軍節節敗退,劉福通的部隊被元軍徹底打敗。

外憂內患,起義軍之間的相互爭鬥也是異常慘烈。劉福通被元朝軍隊打敗後逃亡安豐,張士誠派兵圍困安豐,殺害劉福通,而韓林兒被朱元璋救走,朱元璋利用韓林兒宋朝皇帝的身份,召集天下反元人士,勢力逐漸壯大,相繼滅掉了陳友諒、張士誠等人,真正意義上成為了起義軍的領導者。

朱元璋消滅陳友諒後,憑藉韓林兒的冊封吳王,開始對戰早已經稱吳王的張士誠。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一月,朱元璋兵圍張士誠在平江,隨後派遣廖永忠去接韓林兒。朱元璋遣廖永忠迎接韓林兒返回應天府,途徑瓜洲時,做了12年傀儡皇帝的韓林兒沉入江中被淹死。

無論是廖永忠擅自殺害韓林兒還是朱元璋指使廖永忠殺害韓林兒,朱元璋都難逃弒主的罪名。

歷史上項羽、司馬昭、劉裕、楊堅、宇文化及、李淵、王世充、朱溫等弒君都不是親自動手,但最後都記在他們這些取而代之的主子頭上,憑什麼朱元璋就可以例外?

因此韓林兒一死,元朝很快就編寫了文章,述說朱元璋弒主篡位——最後,清朝元史學家屠寄在他的《蒙兀兒史記》中,引用了這個論證:朱元璋弒其主韓林兒,偽宋亡。從此朱元璋弒主的名聲板上釘釘再也洗不掉了。


厚德載物49847


前言:

小明王韓林兒本身就是個傀儡,甚至別的傀儡還能有個正統的名號,可他只是個“反賊”立的傀儡皇帝,真正做到嫡系都沒有的那種。

《明史》中的記載,韓林兒的父親韓山童與劉福通一起到潁州密謀起事反元,結果事情敗露,韓山童被元廷捕殺,當時的韓林兒還小,是被母親楊氏逃到武安山中,才躲過官府的圍剿。而劉福通外逃,最後在朱皋這個地方起事。

劉福通起事後的四年多里,北方白蓮教的紅巾軍一直都沒有所謂的“小明王”存在。

白蓮教起義有個特點(其實應該說是摩尼教,曾寫過摩尼教與白蓮教的關係一文,有興趣可以翻閱主頁),那就是沒有統一的管理(所謂魔教教主只是小說才有的),現實中的白蓮教,每個地方的教首都是平等的、互助形式的,這也導致了在起義後,“稱王多如牛毛”。【比如朱元璋開始所在的濠州城的義軍隊伍裡,就有四五個王】

因此當起義四年後,劉福通估計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因此到處尋找韓林兒。

為什麼一定要找出韓林兒呢?

主要是因為他的家族是白蓮教傳播到北方時最早的家族,早在南宋時期其家族在南方傳教時,被官府流放到了北方,隨後又在北方傳播。

再則,當時的北方比較崇信道教,因此韓山童在當地傳播白蓮教時,並沒有像其他地方那樣,只是宣傳“彌勒降世”這樣的口號,而是加入了“明王出世”,因此吸引了許多道教的信徒,成為北方白蓮教派系中最強大的一支派系。

所以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時,劉福通找到了還在山中避難的韓林兒母子兩,很快就在劉福通的授意下,在亳州登基稱帝,又號小明王,建國號為宋,年號龍鳳。

除了讓北方所有教首義軍形成一個統一的信號之外,劉福通的做法還有另外一個目的

那就是與南方的白蓮教搶佔道義上的制高點。當時的南方白蓮教派系中,彭和尚彭瑩玉早在至元四年(1338)時已經率先發動起義了,由於彭和尚的影響,使得南方白蓮教義軍皆稱呼他為彭祖(意思是起義軍啟祖)。

當北方韓山童和劉福通的起義之後,為了策應北方起義,至正十一年時還在逃避元廷追捕的彭瑩玉又在蘄州鼓動門徒發動起義,同年建立政權,扶徐壽輝為帝,國號天完,設置“蓮臺省”(相當於中書省)統領百官,任軍師

這也就意味著,孤兒寡母的韓林兒母子在深山老林中,被劉福通找到後,外面的天早變了。北方的義軍義軍形成燎原之勢,同時元廷也終結了內部紛爭,開始正視漢家區域內的“叛亂”。

且當時還出了一件事,驗證了韓林兒,只不過是劉福通需要的“花瓶”裝點門面而已:

尊楊氏為皇太后,遵道、文鬱為丞相,福通、文素平章政事,劉六知樞密院事劉六者,福通弟也遵道寵用事。福通嫉之,陰命甲士撾殺遵道,自為丞相,加太保,事權一歸福通。

杜遵道是誰?

元朝國子監學生,曾擔任過樞密椽吏,後回鄉時結識了劉福通。可以說他是韓山童和劉福通在官府的內線、以及起義時的智囊;早期起義時,很多口號、計劃是出自他的謀劃。

可以說是韓林兒在出山之後,唯一能依靠的元老級人物,也是韓林兒用來制約劉福通這個實權派的主要手段。可是當韓林兒僅僅顯露出點點“恩寵”姿態,杜遵道立馬就被劉福通暗殺了。

朱元璋是北方紅巾軍派系出身的,他為什麼一定要殺了韓林兒呢?

其實個人對朱元璋誅殺韓林兒是保持懷疑態度的,因為時機不對、手段也不對。

三國時期,孫劉聯盟擊敗曹操後,劉備有兩年是在劉琦的“手下”做事的,而劉備的做法就是讓劉琦每天喝酒、玩大保健,僅僅兩年就讓這個被架空的年輕領導,死在酒色之中,最後劉備一點瑕疵都沒有,完全繼承了劉表、劉琦的資產。

朱元璋也可以完全這樣做,畢竟那個時期的韓林兒已經十多歲了,正值青春發育期。完全沒必要留下罵名。

再則當時的陳友諒絞殺了自己的“主公”,南方起義軍共主徐壽輝後,已經讓天下人有志者所不齒了。朱元璋何必在覆滅陳友諒,準備攻下張士誠時,也搞出這一出來呢?

且在朱元璋從困境中救出韓林兒後,一直都是保持“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模式來指揮其他義軍,這也完全符合智囊朱治的策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所以個人更多傾向於相信明實錄和明史中,朱元璋在論功封賞時,對廖永忠說,本來是可以封國公、封王的,可因為學儒生那樣,胡亂揣測聖意,導致韓林兒覆舟,封你個公候算了。

那為什麼小明王韓林兒,不早早提出禪讓呢?

分析可能有一下幾點:

一、朱元璋在學習曹操,當初漢獻帝劉協都沒有死,他韓林兒在最後禪讓應該也能保證個富貴,因此也在等待。

二、無兵無權,等於囚徒

至正二十二年六月,由於義軍刺殺了元廷大元帥察罕,導致察罕的兒子王保保一怒之下,全力攻打益都和各個義軍,最終北方只剩下劉福通佔據的安豐城。

結果第二年時,張士誠趁機攻打安豐,就在張士誠軍隊陣斬劉福通,準備破城之際,朱元璋率領的援軍趕到,從戰亂的城內救出了孤身一人的韓林兒。

遂親帥師往救,而珍(張士誠的部下)已入城殺福通。太祖擊走珍,以林兒歸,居之滁州——《明史》

所以韓林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提出禪讓嗎?也敢提出禪讓嗎?

此時的韓林兒做的很對,給予朱元璋吳王的稱號,同時默許他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才是安生保命的措施。

三、朱元璋並沒有將韓林兒帶在身邊

若是劉福通控制韓林兒的時期,韓林兒能讀到書的話,他應該明白朱元璋為什麼要這樣做。

滁州,是朱元璋離開濠州城,獨立自主後攻佔的第一個城池,可以說朱元璋的中層將軍多出自於此,這裡也算是朱元璋的根基之一,也是大後方。

同時朱元璋不帶韓林兒到應天府(南京城),估計就是害怕韓林兒會接觸到其他義軍,又或者是怕他的內部人員內心出現波瀾,有異心。

但是這樣的做法就是,韓林兒是劉福通的“花瓶”,到了朱元璋這裡,依舊只是個門牌而已。

身邊沒有嫡系、也沒有親信的他,可比漢獻帝悽慘得多了。所以韓林兒連生死都不能自主,怎麼可能提出禪讓?

四、韓林兒覆舟沉江之前,朱元璋可能真的需要他禪讓

朱元璋救韓林兒時,是很驚險的。當時(至正二十三年)正好是朱元璋與陳友諒戰爭對峙時期,當陳友諒知道朱元璋去救韓林兒時,立刻發動反攻,全力攻打應天府的門戶洪都,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硬生生頂了八十天,等到朱元璋回身救援。

朱元璋覆滅陳友諒後,憑藉韓林兒的冊封吳王,開始對戰早已經稱吳王的張士誠。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一月,朱元璋兵圍陳友諒在平江,隨後派遣廖永忠去接韓林兒。

這個時期去接韓林兒,無非兩個意思,一是強敵已經覆滅了,可以接到應天府了。二則是可以讓韓林兒禪讓了……

只是,下層的將軍會錯意了。

韓林兒一死,元朝立馬就編寫了文章,述說朱元璋弒主——最後,清朝元史學家屠寄在他的《蒙兀兒史記》中,引用了這個論證:朱元璋弒其主韓林兒,偽宋亡。從此朱元璋弒主的名聲再也洗不掉了。【其實朱元璋真的有必要這樣做麼?】

圖片均來源網絡


史之為用


前言

小明王沒有機會禪位朱元璋。

小明王的死是廖永忠“窺探朕意”擅自做主造成的。

一、小明王的來歷

自古以來,凡是起義造反者,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找一個理由,才能師出有名,才能無往不利。否則的話,就名不正、言不順,你做的事情就不是正確的。

韓山童就是這樣做的

,他信仰“白蓮教”,宣傳“彌勒降生、明王出世”,並自稱是宋徽宗的八世孫,編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民謠,並刻在了石人背部埋了起來,當人們挖了出來後,人心浮動。韓山童和劉福通趁機於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發動起義,但不幸消息走漏,官兵前來圍捕,韓山童被捕遇難。

此後劉福通帶領紅巾軍越戰越勇,屢戰屢勝,威震天下。於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立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為皇帝,號稱“小明王”,國號“宋”,改元“龍鳳”,建都“亳州”。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七月,任命剛剛攻下南京的朱元璋為行省平章,

就這樣小明王成了朱元璋的領導。

二、從小明王和朱元璋的時間線來看,小明王根本沒有機會禪位。

1355年小明王稱帝的時候,朱元璋還在郭子興的手下打工。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五月,劉福通攻破了汴梁,並遷都於汴梁,這是紅巾軍最輝煌的時候。此時朱元璋剛剛擁有南京兩年,羽翼尚未豐滿。周圍還有比他強大的多的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以及元朝。

至正十九年(1359年)八月,由於紅巾軍接連勝利,內部出現了驕傲情緒,元將察罕帖木兒攻破汴梁,劉福通與韓林兒敗走安豐,在安豐堅守了四年九個月。此時朱元璋在正在四處征戰,謀臣朱升剛剛(1358年十一月)給他定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國策。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張士誠突襲安豐,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不聽劉伯溫的勸阻,親自帶徐達、常遇春救援安豐。結果劉福通戰死,韓林兒被朱元璋救下,把韓林兒安置在滁州宗陽宮。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一月,朱元璋重兵包圍張士誠的都城平江,在圍城的同時,朱元璋派遣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韓林兒到南京來。船到瓜州時候,出了事故,船翻了,小明王死於江中。

三、結語

開始的時候,假如小明王想禪位,也輪不到朱元璋,前面還有劉福通和他的將領。等後來小明王真想禪位的時候,朱元璋也不能要這個稱號,因為“緩稱王”是朱元璋最基本的國策,而且四面環敵,稱帝就是樹大招風,自取滅亡。好多的例子都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即使禪位,朱元璋也不能接受。

朱元璋始終沒有殺小明王之心。當安豐求救的時候,朱元璋是可以不去的,劉伯溫就力勸朱元璋不要去,但朱元璋還是義無反顧的去了,救出了小明王,這就是政治家的魄力。為了長遠的利益,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後來廖永忠所為,實在是敗筆,破壞了朱元璋的既定政策,讓朱元璋背上了“弒君”惡名。

有“豬隊友”如此,夫復何求。


一杯清茶飲江湖


不是小明王韓林兒貪戀權柄,關鍵是主動權不掌握韓林兒手裡。韓林兒自從被劉福通迎立為小明王開始,他就是一個傀儡。


韓林兒的父親韓山童的確是個人物,正兒八經的白蓮教的頭頭。有人脈、有威望,和劉福通兩個人搞反元起義,自稱是“宋徽宗的八世孫”;而劉福通則自稱是“南宋名將劉光世後代”。

這本質上和當初陳勝吳廣稱公子扶蘇和項燕在自己軍中性質一樣,為了給自己起義找個合理名義。但是這其實實質性地確定了“反元義軍”的權力結構那就是韓山童是董事長,劉福通就是總經理。

但是至正11年(1351年)5月,韓山童還沒發動起義,就被元軍給抓了殺頭了。這時劉福通還在,但是早先設定的權力結構就被破壞了。頭都沒了,做臣子的在厲害,也名不正,言不順。

劉福通為了籠絡天下義軍人心,特別是白蓮教的教徒,就必須擁立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為小明王。

韓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孫,韓林兒就是宋徽宗的九世孫。所以至正15年,劉福通等迎立韓林兒,世稱小明王。國號大宋,年號龍鳳,定都亳州。所以各地的反元義軍,藉著小明王的名義,可以彼此發展各自實力。


但是韓林兒實際上既沒有軍權,也沒有任何決定權,他就是一個名義上的共主。

原本有韓林兒一直有劉福通的“輔佐”,熱鬧的時候,無論是郭子興還是徐壽輝等人,都要叫韓林兒一聲“小明王”。

但是南方的義軍不斷兼併坐大,而一直致力往被髮展的劉福通部因為遭遇元朝主要壓力,已經內部不斷有叛變,勢力越來越小,韓林兒的處境就變得微妙起來。

南方的大佬們對韓林兒的意義,認識也是不同的。

陳友諒自己當皇帝,韓林兒遲早是自己碗裡的菜;張士誠等人根本絕對韓林兒就是一個多餘的存在,可以直接吞併他;只有朱元璋實際最弱,他認為必須尊重韓林兒,掌握道義主動權,“挾天子,以令諸侯。”

所以當張士誠手下大將呂珍攻破安豐、殺了劉福通的時候,朱元璋及時趕到救援,救下了小明王。


其實小明王的處境和漢獻帝是很相似的。在群雄在各自發展實力的時候,都需要藉助他的名義時,他被諸侯搶來搶去;但是一旦諸侯坐大了,要自己當皇帝了,自己就成了最大的障礙。

不過小明王韓林兒沒有漢獻帝劉協幸運。曹操並沒有稱帝,所以劉協仍然是漢獻帝;而曹丕為了自己“名正言順”,逼著劉協搞了個“禪讓”,最終被封為“山陽公”,在自己的封地裡仍然可以享受皇帝禮節用度。

至正22年(1366年),朱元璋命廖永忠迎韓林兒回應天,結果韓林兒莫名其妙地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廖永忠謀殺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否是朱元璋本意真沒實錘。因為朱元璋可以不用殺韓林兒,而是學曹丕對漢獻帝補個手續,也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尷尬。

而決定韓林兒命運的任何一個環節,韓林兒都沒有主動權,因為名義上是天下義軍的共主,實際上不過時人手裡的一張牌而已。



炒米視角


禪讓?換成是我也不會有這種想法!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英雄輩出。這個時候想當皇帝的人是最多的。小明王為什麼就不想呢?更何況他比一般人有著太多的優勢。我想,就是換成任何人都不會放棄這個機會的。可惜的是他遇到了朱元璋,這個殺人狂魔,連陪著自己打江山的功臣都不放過,更何況是一個毫不相干且要和他搶皇帝的人。

小明王韓林兒,父親韓山童。早年間,為了反對元朝的殘暴統治,韓山童和劉福通學習陳勝吳廣起義,揭竿而起。可惜的是,韓山童先生命犯太歲,剛起兵不久就被元朝軍隊活捉,剩下孤兒寡母流浪江湖。這裡的孤兒就是後來的小明王。

這時候與韓山童一起揭竿的劉福通混的不錯。他想起了他的偶像陳勝的名言:苟富貴,毋相忘!每每想起就動情流涕。於是派人四處尋找自己的大侄兒韓林兒,功夫不負有心人啊,流浪的孤兒寡母被找到了。

於是劉福通就擁立了號稱是宋太祖九世孫的韓林兒為帝,國號大宋,年號龍鳳!劉福通知道韓林兒是個二貨,他只是想利用這個名號,籠絡韓山童生前的舊部和各路起義軍,希望大家都能歸於自己麾下。正當他的實力不斷壯大的同時,劉福通被張士誠出賣,自己也被弄死了。這下好了,韓林兒人在家中坐,福從天上來。一下子自己從名義上的皇帝成了真正的皇帝。

我們這裡分析一下,此時的韓林兒,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他的父親和叔伯為他打下了一片江山,再加上號稱宋太祖九世孫的身份,名正言順,我想換成任何人都不會放棄皇帝拱手讓給別人吧?

我們通過當時的歷史真相還原,分析了當時的韓林兒的實力情況,加上他所包裝的身份,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這種情況,換成誰都不會禪讓給朱元璋的。只不過朱元璋確實厲害,而韓林兒確實二,後來的時間老朱根本沒費什麼事就全部把他們給收拾了!



歷史及格線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曹丕逼迫漢獻帝時說過一句話,舜,禹之事,吾知之矣。這句話道出了禪讓的內幕,誰也不願意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利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明教首領韓山童首先起義,打出了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的口號,隨後在劉富通的擁護下,韓林兒被擁立為小明王,建立龍鳳政權,義軍紛紛加入,不管是擁兵自重,還是自稱一系,但名義上都歸小明王管轄。

朱元璋冒死救出小明王后,繼續擁護小明王有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這樣把自己的位置擺在了正統位置,收攏了人心,還發展壯大了自己,隨著陳友諒,張士誠的失敗,小明王成了朱元璋的絆腳石,

不管小明王禪讓還是不禪讓,都只有死路一條,因為隨著朱元璋實力的強大,他已經成為了阻礙,不論是朱元璋,還是朱的部下,這個時候都不允許小明王的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