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百年前的揭陽,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圖書館留存的近百年前老照片中,揭陽(榕城、河婆)的片子並不多,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榕江南河,攝於1913-1923年間。左邊兩條船泊在河邊,中間一條船上有人在撐船前行,河道兩邊都是房子,遠遠的亭子裡有三四個人向拍照的方向望過來,照片的遠處是一座橋。

老照片:百年前的揭陽,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河的兩邊是破敗的房子,榕樹樹冠橫跨過不寬的河面,鏡頭近處是一些好奇的小孩子。

老照片:百年前的揭陽,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在揭的傳教士們站在破敗的牌坊拱門下,攝於1921年聖誕節。照片註明這是在榕江南河附近,路是石子和混凝土路,明顯比普通的路要好。

老照片:百年前的揭陽,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聖誕節後第二天,傳教士們又出門遠足,他們登上了揭陽城附近的山,尋訪了兩個寺院和山上破敗的塔,在山下發現了半埋在墳地旁的石馬。攝於1921年。

從這些描述和照片看,這座山應該就是黃岐山,塔是山上的鎮魔塔,寺院是侶雲庵,而石馬就在黃岐山南面的吳裕墓地旁。現今石馬依然還在,只是已經斷腳。

(吳裕,字敬昆,明成化八年(1472)進士,歷任戶部主事、吏部文選司郎中、太僕寺少卿等職。吳裕為仙橋頂六村口吳、紫服兩個聯社及揭東曲溪等吳姓村民的祖先。吳裕去世後享受御葬的待遇,並被揭陽人民祀為鄉賢。)

老照片:百年前的揭陽,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1865年,北美浸信會耶士摩傳教士聘陳永泉長老到揭陽榕城租屋,於城隍廟橫街的報房巷疑香書屋傳道。

後信主人數逐漸增多,1889年由美國宣道會助款購地,在榕城北門外榕江北河河濱建成揭陽第一座基督教禮拜堂(後稱為老禮拜堂,又稱"宗光",已於2005年舊城改造時被拆除),作為傳道和施醫贈藥之用,翌年創辦真理醫院。

1894年,美籍師雅各牧師到揭陽工作之後,信徒日益增長, 1899年美國傳教士在原禮拜堂(稱老教堂)之東側建立新教堂,名曰:“基督教浸信會真理禮拜堂”,接著興建“牧師樓”、“藏書樓”等附屬設施。爾後,又建“養老院”瞻養年老無靠之信徒。

1920年美籍紀德牧師來揭負責教會事務,1925年嶺東浸信會大會設立“揭陽區會”領導機構。

老照片:百年前的揭陽,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揭陽的鄉村,攝於1922-1923年間。照片說明裡提到,1922年揭陽遭遇了大的颱風,許多牆倒了還沒有修繕好,時值豐收季節,男人們在田裡割稻穀,婦女們在谷坪上曬穀,照片的近處是橫掛著的衣服。

老照片:百年前的揭陽,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揭西河婆附近的貞節牌坊,攝於1921-1923年間。近處種植的是麥子,不是水稻。

老照片:百年前的揭陽,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河婆附近的三山國王廟,攝於1921-1923年間。這個廟應該就是三山國王祖廟,在揭西縣河婆鎮西南3公里處的玉峰(又稱大廟山)東北麓。由於河婆古屬霖田都,故又稱三山國王霖田古廟,隋朝時創建,至今香火延續了1400多年,影響深廣。

老照片:百年前的揭陽,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基督教浸信會約於1860年前後進入揭陽客區,先到現揭東、龍尾高明鄉的門口嶺立足,後向內地延伸到南山、龍潭、新榕、再入河婆。

河婆的浸信會在1907年前後,由教徒汪竹亭主持創建禮拜堂,接著又在河婆鎮附近建築具有相當規模的大光小學和培光女子學校,並創辦相當規模的大同醫院,醫生樓、牧師樓等,把西醫引進了山區。美國教會還派遣姚宣德牧師等前來主持教堂事務。直至1944年才離開河婆返美定居。

下圖為培光女學校,攝於1921-1923年間,屋頂是龍的裝飾。

老照片:百年前的揭陽,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大同醫院,攝於1921-1923年間。留意照片的左邊仍有一處墳墓。

老照片:百年前的揭陽,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基督教浸信會傳教士居住的房子,攝於1921-1923年間。留意二樓左手邊掛著一面美國星條旗。

老照片:百年前的揭陽,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教會在教堂裡為河婆當地的教友主持婚禮,攝於1921-1923年間。

老照片:百年前的揭陽,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老照片:百年前的揭陽,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老照片:百年前的揭陽,許多景緻可能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備註:老照片均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圖書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