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聶懷桑最後有沒有黑化?扇子上這四個字就是答案!

《陳情令》中聶懷桑在劇中的戲份不多,但是他卻是劇中隱藏最深的人,手裡的扇子也出現過很多次。

那麼,聶懷桑到底有沒有黑化呢?其實,"與世殊倫”這四個字就是答案,也詮釋出他的人生態度!

《陳情令》:聶懷桑最後有沒有黑化?扇子上這四個字就是答案!


十六年後,聶懷桑親手策劃了一場復仇的大戲,他讓莫玄羽主動給魏嬰獻舍,矛頭還處處指向金光瑤,然後利用夷陵老祖的威名為哥哥聶明玦復仇。

其實,《陳情令》中每一個角色都是立體和飽滿的,有著各自的喜和悲。

魏嬰歷盡千帆,半生出走,歸來初心不改,還有深情的藍湛守護在身旁。聶懷桑閱盡世事,依然淡泊名利。

《陳情令》:聶懷桑最後有沒有黑化?扇子上這四個字就是答案!


聶懷桑曾經和魏嬰一樣,喜歡在雲深不知處的後山摸魚,喜歡詩詞歌賦,喜歡遊山玩水,然而他們彼此卻在世事沉浮中漸行漸遠。

多年後魏嬰帶著面具重新站在藍湛身旁,當他再次看到聶懷桑的時候,扇子暴露了聶懷桑的心性。

《陳情令》:聶懷桑最後有沒有黑化?扇子上這四個字就是答案!


如果不是命運無常,或許聶懷桑不用運籌帷幄,也不用韜光養晦,更不用裝傻充愣。因為名利和地位,從來都不是聶懷桑追求的東西。

“與世殊倫”這四個字濃縮了聶懷桑的一輩子,十六年後,他雖然工於心計,但是面對曾經的好友魏嬰,他依然是有感情的。

頑劣不羈只是聶懷桑保護自己的鎧甲罷了,“與世殊倫”是自己的處世智慧和哲學。

《陳情令》:聶懷桑最後有沒有黑化?扇子上這四個字就是答案!


當年那個和魏嬰、藍湛一起去尋找陰鐵下落,感嘆著藍二公子絕世風華的少年,終究還是不得不在殘酷的現實中長大了。

最後聶懷桑撿起金光瑤的帽子,眼神裡多了一份釋然,一份沉重,一種感慨,一種惋惜。

他依然渴望做回曾經的自己,所以再度和藍湛、魏嬰在雲深不知處相遇的時候,他真誠地對含光君作揖。

《陳情令》:聶懷桑最後有沒有黑化?扇子上這四個字就是答案!


但是,經歷了這麼多世事沉浮,魏嬰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魏嬰了,他心事重重,只有藍湛才是那個最信任的人。

而在魏嬰心中,他和聶懷桑也回不去了,他們不再是可以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了,只能在現實的人生中漸漸變得陌生。

魏嬰對聶懷桑有了揣測和防備,他害怕聶懷桑會覬覦藍湛的仙督之位。

《陳情令》:聶懷桑最後有沒有黑化?扇子上這四個字就是答案!


但是無論別人眼裡,聶懷桑有多麼心機深沉,但是扇子上這四個字就是最好的註腳,因為他內心從來都沒變過,追求的是寄情山水的簡單生活。

這樣的聶懷桑沒有黑化,的確配得起扇子上“與世殊倫”這四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