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農民工擇業變了

今天的新生代農民工什麼樣?

  他們是活躍在我們身邊的快遞及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是憑口碑走俏、供不應求的家政服務大姐;也是在現代化生產車間裡組裝汽車、操控數字機床的產業工人。他們更傾向於從事服務業,更頻繁地更換工作,時興有能耐的返鄉自主創業……這些相關特徵頻繁引發熱議。

  新生代農民工“新”在哪兒?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他們如何與社會互動?中國勞動學會相關課題組開展的一項基於“百企萬人”的調查,勾繪了一幅新生代農民工的群像。

  新技能

  產業轉型倒逼手藝升級

  “中國農民工規模之大、貢獻之大,在新中國壯麗70年中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採訪伊始,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這樣強調農民工群體的重要作用。

  許多人對農民工的印象還停留在工廠流水線的操作員,實際上,他們中不少已是在“生產車間組裝奔馳、寶馬的現代工人”。

  在富士康、北汽、中鐵工盾構機組裝、海爾智能空調、大連光洋數控機床等企業的一線生產操作中,70%以上員工是來自職業技術院校的農民工;在東方汽輪機精焊大師工作室,60%的技師也是新生代農民工——調查數據顯示,先進製造業是規模化吸納農民工技工的主陣地。

  在建築行業,以構件預製化生產、裝配式施工為主的新型建築業也在拓展新生代農民工進入技能型現代產業工人的渠道。調查顯示,2018年,中國建築業從業人數5563萬人,80%是農民工。其中中建、中鐵建、中鐵工、中電建、中交建五大建築央企吸納農民工約400萬。在赴海外施工的建築業農民工中,技工、技師約80萬,佔到赴海外農民工的80%以上。

  技能,是今天談論新生代農民工難以繞開的詞彙。

  一方面,產業升級推動著新生代農民工朝技能化方向轉型。楊志明指出,農民工正面臨著由原來總量不斷擴大的人力資源優勢向技能素質不斷提升的人力資本優勢轉變的過程。2002年到2012年,在經濟快速擴張的這10年中,農民工大量進城的外溢和城市大量用工的內需交錯,大批農民工來不及學習技能就被吸引到中低端崗位。但這種狀況已經成為過去。2013年以來,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從低端加速轉向中高端,新生代農民工也亟需提升技能來適應崗位需求。

  另一方面,農民工就業正從總量壓力為主向“兩難”結構性矛盾突出轉變。楊志明分析,一是農民工供給有限性導致普工招工難,二是技能人才短缺性導致技工招工難,且這種困境正從東部向中西部擴展,從季節性向常年轉變。2018年第四季度,各技術等級或者專業技術職稱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均大於1.7,迫切要求新生代農民工加快技能提升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

  新渠道

  更加青睞現代服務業

  相比工廠,現代服務業離生活的距離更近,從快遞外賣配送員到網約車司機,這些職業角色就活躍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現代服務業新業態快速擴張,這些都在吸引著新生代農民工的目光,在第二產業中挑起大梁的農民工在第三產業中仍然肩負重任。”楊志明說。

  這背後有著大量的數字支撐。調查顯示,在外賣平臺美團公司,送餐人員中有75%來自農村地區,其中82%為“80後”;在網約車平臺滴滴公司,出生在農村的司機佔76.34%,新生代農民工佔59.3%。數字經濟所創造的就業崗位,已經成為農民工就業的重要渠道。

  蓬勃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還在孕育更多機會。例如,受新型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家庭服務社會化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家庭服務業正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期。課題組預計,到2020年,家庭服務業將吸納3000多萬農民工就業,到2035年將吸納5000萬以上農民工就業。

  現代服務業作為就業渠道快速興起的同時,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傾向的變化也在悄然發生。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傾向於從事服務業或自主創業,願意到更加靈活的服務業就業,也有不少人明確表示不願意到工廠。其中,未來有創業願望的佔比達40.77%;想從事服務業的次之,為24.94%。

  楊志明分析,這主要是由於從事現代服務業收入相對較高,調查顯示相對其他傳統行業平均高出30%-50%;同時,服務業從業時間更具靈活性,新生代農民工更傾向於自主安排工作時間。但這一變化也帶來勞動關係界定困難、參加城鎮職工社保比例偏低等問題,需要有關部門在政策研究方面有新的設計。

  新訴求

  融入城市,分享成果

  “老一代是拉著蛇皮袋進城的,新生代是帶著拉桿箱;老一代的目標是掙錢回鄉發展,新生代是融入城市發展;老一代要求支付工資,新生代要參加保險;老一代呼籲改善勞動條件,新生代要分享發展成果……”楊志明連用了一串形象的對比,這些都說明新生代農民工與父輩已有了明顯的區別。

  擇業有新標準——

  在就業地點上,他們除了選擇收入高的城市之外,還會選擇就業機會多和離家較近的城市。中國勞動學會調查數據顯示,55.91%的新生代農民工重點考慮“收入比較高”,36.79%的人選擇了“就業機會多”,還有30.75%的人選擇了“距離老家較近”,其主要影響因素包括有親友同鄉在、城市宜居、語言或生活習慣相近、農忙時便於回去等。

  在就業崗位上,更加註重勞動環境和行業發展等。就業崗位所處的勞動條件、勞動強度以及企業的聲譽、所屬行業的發展前景和社會地位等都是重點考慮的因素。

  流動性更高——

  經濟轉型中創新活躍,新業態層出不窮,新生代農民工一直對外部環境保持新鮮感,工作崗位和地點變動也更頻繁。

  工作崗位方面,調查數據顯示,新生代農民工沒有換過工作的佔比為26.27%,換過一到兩次工作的人員比例達到44.30%,甚至有5.54%的人換過7次以上的工作。工作地點方面,調查數據顯示,沒有更換過的佔31.33%,更換過一個和兩個的分別佔28.58%和22.61%,還有近30%的人更換過3個以上城市。

  此外,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更加註重勞動權益保障,在就業創業方面也需要更為精準的服務。“這種多方位轉變也讓用工企業、用人單位等重新思考並順應新生代農民工合理的利益訴求。”楊志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