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負債13萬!“負債累累”的中國人,到底把錢花到了哪裡?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家的消費觀念也跟著發生了變化。現在的年輕人崇尚精神自由,不再壓抑自己的消費慾望,再加上線上購物和分期付款的流行,人們更願意通過負債的方式來提前享受到某種產品。

人均負債13萬!“負債累累”的中國人,到底把錢花到了哪裡?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儲蓄率開始逐年下降。2017年我國的居民儲蓄率還有47%,而這一數據到了2018年,就僅為36.8%了,下降幅度達到了10.2%。

儲蓄率的減少,對應的是負債率的飆升。很多人都是從有存款到少量負債,再到負債累累。據統計,我國的人均負債金額為13.34萬,總負債金額為200萬億。也就是說,不管是做生意的企業家還是普通工作的老百姓,都在負債。

人均負債13萬!“負債累累”的中國人,到底把錢花到了哪裡?

為什麼近些年我國的消費行為從“全民儲蓄”變成了現在的“全民負債”呢?影響的因素有很多,可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網貸的泛濫和分期付款的流行。

網貸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它的本質是在資金週轉困難的時候,能花費少量的利息度過難關,或者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這一點,跟銀行貸款類似,只不過銀行貸款需要有抵押物,而網貸只需要你的信用。

人均負債13萬!“負債累累”的中國人,到底把錢花到了哪裡?

網貸慢慢發展後,資本開始看到了商機,於是各種不正規的網貸平臺開始氾濫,借錢的渠道越來越多,借錢的門檻卻越來越低。有些平臺,甚至只需要一張身份證和一個手機號碼,就能秒到賬。

錢來得太過容易後,就很容易讓人們迷失自己。而當消費者的消費慾望被網貸平臺養大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到了還款時間卻換不起款的現象。

到了這一步,留給消費者的只有兩條路,要麼以貸養貸,要麼逾期成黑戶。而以貸養貸的利息成本,遠遠比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人均負債13萬!“負債累累”的中國人,到底把錢花到了哪裡?

再來看看分期付款。我國最能體現分期付款的兩個地方就是房貸和車貸。

這幾年,房地產發展迅速,房價也跟著一飛沖天。不過,受到中國人骨子裡戀家情節的影響,即便房價已經如此高昂,也擋不住中國人買房的熱情。沒錢買房?那就找爸媽湊一湊;湊了也湊不夠?那就找銀行貸款。

據數據統計,我國的家庭支出資產中,房地產佔據了77%。也就是說,一個普通的家庭,為了房子的首付和後續的各種房貸、裝修等,負債是必然的事情。

人均負債13萬!“負債累累”的中國人,到底把錢花到了哪裡?

而車貸也一樣。2018年國內汽車金融市場規模就達到了1.39萬億元,增長率達到19.2%。

隨著這幾年國內經濟下行的影響,各行各業的生意都變得難做起來,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就很容易陷入負債狀態,被迫借貸,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人均負債13萬!“負債累累”的中國人,到底把錢花到了哪裡?

​各種新媒體視頻平臺的興起,讓年輕人更容易變得虛榮、攀比和浮誇,消費心理的畸形,讓很多人的每月的工資剛發下來就忙著還房貸了,各種房貸、車貸和網貸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如今,想要擺脫這種局面,只能沉下心來,不再受外界紙醉金迷的影響,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