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拒絕去單休公司上班,允許雙休的公司會越來越多嗎?

BeYourGuy


理想行為在現實中一般是不存在的

如果你每天學習4個小時的專業知識,5年之後是不是就可以成為行業內的專家?大概率是可以的,但是有多少人能夠堅持?只要給你的機會,讓你不用這麼努力,你立刻就會放棄艱苦的努力生涯。

同樣的,如果大家都拒絕單休,是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只能給員工雙休,這個理論上自然也是可以的,因為很多單休的公司並不是絕對要單休才能運轉,而是為了更好的壓榨員工而已,我們看一看一些發達國家,他們的工作與休息時間就比較明確,而國內還在向著這個方向前進,但是,誰能保證誰能組織所有人都不接受單休的工作?沒有!

普通人都只是普通人,重要多給點錢,自然就有人放棄雙休的要求去努力賺錢,只要有了一個突破口,其他人也就會逐漸的不攻自破了,所以,群體是一個力量很大但是也很容易突破的存在。

公司雙休在於員工還是在於公司本身

從員工的角度來看,每個人的追求是不同的,有的人追求金錢寧願辛苦一些,畢竟手裡沒錢,即使雙休也沒有什麼課享受的,還不如多點時間上班去賺更多的錢來養家餬口,但是換個身份,如果一個員工生活不愁,小康起步,那麼他可能更傾向於享受高品質的生活,那麼雙休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對這類員工而言,充分的休息以及充足的享受時間格外的有意義有價值。所以不同的員工天然有著不同的訴求,沒有對錯,只有角度和前提的不同。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企業的追求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追求利潤,但是不同的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是不同的,對於一些生存艱難的企業,那麼這個時候的企業管理者可能會考慮更多的壓榨員工去熬過去,但是對於一些吸金能力特別強的公司,他們的管理者可能會認為如無必要還是保證員工的休息比較好,休息好了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工作,所以不同的公司也是有不同的離場。


職場蛙


確實,有些條款和風氣就是大家給慣的。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大家都不在大城市買房,都不把有房有車作為一個人成功的標誌,其實房價根本就不會這麼高。


再舉個例子,我記得當初剛開始推行社保的時候,很多公司並不給員工買社保。但是五年之後,所有公司都買社保,不買社保的公司大家會覺得它不正規,它就招不到人,所以基本現在九成以上的企業都會有社保或是五險一金。


說會公司單雙休的事情。我以前上班的公司都是雙休,我覺得雙休是很正常的基本的權利,我們也會加班,但是加班必須調休,工作時間之外你無法干預我的私生活。後來到電商公司,發現是大小周,我開始是不爽的,後來同事告訴我,有的公司是固定單休呢,比我們還慘,我就慢慢接受了。


其實,現在人大代表呼籲提倡2.5天的休息制,我覺得以後能保障雙休就好了。沒有雙休的企業,員工會覺得你這個企業摳門或者不人道,大家都不去,企業自己也就會做出改進了。而現在的風氣,確實是大家慣出來的。


司沃康SVAKOM


我曾經就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想想直接拒絕上司的要求也不現實,畢竟大家都要吃飯的嘛,所以我想了一個循環漸進的點子而且可能需要一代人的時間,就是大家在再找工作的時候優先選擇做五休二的公司,把單雙休和單休公司放到最後的選擇裡,不得已再進入這樣的公司


青年衝鋒號


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雙休,那麼採取雙休的公司也會越來越多

雖然這是一個法律規定的問題,但法律是法律,市場是市場!而這個問題更加適合於市場所來決定

從法律上講:

週六日是國家法定規定的休息時間,規定的工時為一週40小時,對於多出的時間視為加班,應獲得相應的補償!然而現實卻是大多數企業視規定而不見,加班依然成為家常便飯!中小老闆是希望不管你的工作是否完成都希望你大部分時間是在公司度過,以滿足自己佔便宜的心裡!而大企業則是將工作超符合化,加速企業發展,相應也會按照法律給你相應補償,但結果都是你需要加班,而週六上班本身就是加班!同時在勞動法這裡,企業有違法行為,代價卻很小!比如一些週六上班的企業,很有可能你的底薪就包含了週六的加班費用,有人說,即使包含了,週六日不是應該二倍工資嘛?這就是我要說的代價很小的問題,告贏的概率非常大,但那也不過是你應得的報酬,企業補齊而已!對於企業違法了法律沒有任何相應的懲罰!所以該讓你週六上班還是要週六上班

從市場角度講:

這也是筆者看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雙休,已經把其列為一項基本條件,相比單休的更願意選擇

雙休的,如果這部分基數不斷擴大,那就是會迫使單休企業採取雙休政策,以應變人才供需平衡的問題!尤其現在職業素養還要能力比較高的人群,多數會選擇雙休企業(除非錢給到位)單休企業很容易變成找不到適合的人,招聘能力下降,企業也很難發展起來,造成企業內部人才儲備嚴重不足,就容易變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企業破產。市場比法律更無情,誰行誰上!也迫使了企業向員工低頭,採取雙休政策

所以最終還是由市場所決定的


並不老的老孟


先來看看國家規定吧:

  • 國家規定:勞動者享有休息的權利。

  • 國家規定:勞動者的工作時間每週不超過5天、不超過40個小時,這也就是現在通行的週一到週五是工作日,每天工作8小時,週末兩天休息。

  • 國家規定:用人單位可以根據工作性質實行彈性工作制、錯時工作制等,但總量不得超過5天、40小時的限制。
  • 國家還規定: 超過工作時間加班的,要支付額外報酬,也就是加班費。工作日加班的按正常工資計算,雙休日加班的雙倍工資計算,法定節假日加班的三倍工資計算。
  • 綜上,國家對於保障勞動者休息的權利的規定不是絕對的限制性規定,有迴旋的餘地。
  • 現實是,加班費滴木有!你要用成績來換獎金。你說不幹了,很好,中國就不缺人,你走了馬上就有人接替。為啥會有“996”,“店大了欺客”!!!
  • 當然,如果你特別有才,上邊說的這些都是廢話。

所以,題主的提議,不現實。


花間流焰


給大家講個故事吧。雞國的國王再也受不了雞們殘酷的命運了,生前公雞要打鳴報時,母雞要下蛋,死後還要被做成各種美食。雞王叫來他的一幫幕僚大臣商量對策,其中一個雞國謀臣突然說到:“國王,如果你頒佈一條法律,命令所有的母雞都不再下蛋,這樣我們雞就成了稀有瀕危動物,我們的命運也會因此而改變。”國王和其他大臣都覺得這個主意甚妙,於是頒佈了這條法律,各地母雞紛紛響應。短時間內,人類社會陷入了恐慌:所有的母雞都不再下蛋,這樣下去,等這一批雞全部消耗光了,以後吃什麼啊。於是人類政府快速響應,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政策,把雞當做瀕危動物保護了起來,雞也從社會底層一躍成了社會熱門,餐桌上的雞消失不見,大街上的寵物貓、寵物狗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社會的新寵——雞,人人都以擁有一隻寵物雞而為榮,雞彷彿一瞬間達到了巔峰。

可是也有意外,一隻母雞生活在這個世界最偏僻最偏僻的小山村裡,消息閉塞,當人類已經意識到所有的母雞不再下蛋時,這隻母雞下了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蛋。這隻母雞於是成了這個世界最熱的明星雞,媒體們紛紛報道,她的形象家喻戶曉,她受到了最嚴密的保護,吃著最金貴的食物,有24小時的醫生保證她的健康,這隻母雞成了人類最後的希望。

這時候有另外一隻母雞,她也從電視裡看到了那隻明星雞,她很不忿:大家都是母雞,憑什麼她能享受那樣的待遇。於是,這隻母雞堂而皇之的違背雞國的法律在人類面前下了一個蛋。人類欣喜若狂,很快這隻母雞的待遇就超過了前面那隻母雞。有了這隻母雞,很快就有其他母雞不滿她的待遇,於是有了第二隻母雞,第三隻母雞,第四隻母雞…………下了第二個蛋,第三個蛋,第四個蛋…………很快雞類就恢復成原來的境況,寵物雞不再有,雞也被重新端上餐桌。等到事態擴大,雞國的國王想要更加嚴酷地執行這條法律,大臣阻止了:“已經沒用了,人類已經掌握了應對母雞不下蛋的方法。”

樓主提的問題和這個故事是一樣的,單獨的個人抵制是不會有任何效果,只有形成規模(比如抵制的人越來越多成了一個組織聯盟)才有可能會收到效果。但是,只要現在的休息制度和工資制度滿足了一部分人的心裡預期(比如現在還在上班的70後、80後的普遍上班態度),這種聯盟就不會存在。即使這種聯盟存在,企業只要稍稍改善一點,即使達不到聯盟內絕大部分人的心理預期,只要有極少數人覺得合適而背棄聯盟,那麼聯盟會即刻土崩瓦解不復存在了。


S單影


只能說題主的想法有些過於想當然了。通過一種幾乎不可能的假設,而再去假設一種本就不可能存在的結果,只能算是憑空的臆想。至於為什麼只能是憑空臆想,以下方面進行簡單說明。

單休制度永遠不可能消失

1、行業特殊性:每個行業都有著其特殊性,比如零售行業、餐飲行業、商超、旅遊相關等等行業,都具有相對比較明顯的行業特性,週末的時候生意最好,這個時候不上班,公司沒有效益,員工都喝西北風去麼?

2、相關制度保駕護航: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很多人所在的公司都是實行單休制度或者單雙休輪換的制度,但是員工並沒有出現想象中的集體離職跳槽或者吐槽抱怨的現象。

首先是由於入職之前肯定已經清楚了相關的工作性質,如果一開始就不能接受的話,根本就不會進入公司。其次,大部分這樣的公司都會有相關制度進行保駕護航,比如換算成換休或者直接折算成加班工資。當然,折算成加班工資的情況相對而言會比較少。換休和調休相對而言更為普遍。

3、買方市場與賣方市場:在當前經濟環境的壓力之下,不管是企業之間的競爭還是行業之間的競爭,真正進入了最艱苦的階段。

很多人會抱怨工作不好找,除了自身原因以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企業可選擇面比求職者的選擇面要來的廣多了。企業可以在一堆求職著中挑來跳去,加上一大堆的附加條件,很少見有求職者在一大堆的企業之間選來選取。

簡單來說,很多東西,你覺得不能接受的,別人不見得和你一樣覺得那麼難以接受。你覺得完全不正規的,別人也許會覺得很正常。

買房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時,賣方是沒有太多自主發言權和選擇權的。

當大家都拒絕單休時,允許雙休的公司就會越來越多嗎?

那麼繼續題主的假設,當大家都拒絕去單休公司上班時,允許雙休的公司就會越來越多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行假設一下,難得有個週末,想去逛街買個衣服,一上街,發現所有商場全部閉門謝客,寫著“所有員工雙休,請工作日再來”,回過頭想去吃個飯,餐館也寫著“鼓勵雙休,杜絕週末上班”,等等等等,日常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所以題主的假設真的很難成立,不可能單純的為了員工的雙休保障而損失企業的利潤,企業不允許,市場也不會允許。

如何合理看待單休與雙休?

沒有人喜歡單休,正如沒有人喜歡加班一樣。

很多人可能會很疑惑,工作日的時候,怎麼依然有那麼多人在逛街、玩耍,難道他們都不上班的嗎?當然,有可能一部分人真的不用上,比如自由職業者,比如學生,比如老闆等等,但是這部分人畢竟是少數。

他們並不是不用上班,而是可能在你休息的時候,他們在上班,而你們在上班的時候,他們在休息,工作模式是一樣,只是休息時間不一樣而已。

明白自己想要的,休息制度不是最關鍵選擇依據

在進行工作選擇時,肯定會有很多的考量因素,其中休息制度也會是其中一項。

那麼在選擇時,求職者就必須想好,在終端的因素中,休息制度到底佔了多大的比重,考慮清楚如果接下來要實行單休,自己到底能不能接受。

如果你有非拒絕不可的理由,那其他方面也就可以完全不做考慮,如果只是佔比很小的一部分考量因素,建議還是考慮長遠。

總結:題主的假設是很難成立的,很多事情是不會隨著個人意願轉移而發生改變的。

當然,題主的問題也是反應出很多求職者的心聲,不喜歡單休,不喜歡加班。

這些無可厚非,不過正如前題所說,綜合考慮,明白什麼是最主要的。


創意民工


理論上是這樣,但實際上不會!

因為你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拒絕去單休的公司,也正是如此,很多公司正是抓住了這種心裡,能壓榨員工一天是一天,就是不給雙休!

但是現在的大城市、大公司,越來越多的實行雙休了,單休的公司已經很少見了。

就連前幾年實行的大小休(隔週雙休)也都開始雙休。

總之,想要成為大公司、正規公司,雙休是標配,但在小公司(作坊)永遠都有單休。


高等的語文


根據《勞動法條文說明》第33條的規定,《勞動法》第38條應理解為:用人單位必須保證勞動者每週至少有一次24小時不間斷的休息。根據《修改工作時間的決定》第3條的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統一的工作時間,星期六和星期日為週休息日。企業和不能實行前款規定的統一工作時間的事業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週休息日。


再來看看題主的問題:抵制單休公司,是否會讓雙休成為主流?

我個人認為不會。


一個人會綜合評判一個公司企業以下這些方面:

企業文化、企業發展前景、福利待遇、人文關係,以及自己的能力匹配度,得出了自己能否在一個公司走下去的判斷。

這,和單休雙休還扯不上太大關係。

所以,你拒絕去單休公司上班,可能正好為一個想去的人空下來一個位置;

允許雙休的公司,也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呢;

一切皆有可能。


你永遠得不到的小老弟


當然會了,儘管這是理想狀態。同樣的工作量更少的工作時間需要更多的人,能實現雙休還能增加大約1/7的就業率。但目前的發展趨勢是996甚至997,這就是因為少數公司為了取得競爭優勢,率先讓員工加班比如6天工作制,取得了競爭優勢,逼得同行業競爭對手為了扳回局面也實行了6天工作制,進而影響到其他行業。部分公司看到加班帶來的競爭優勢已經沒有了,那就繼續增加工作時間,於是有了996、997,一步一步壓榨人類的極限能力。生存競爭遊戲導致活下來的公司都是這些壓榨員工時間,進而帶動了所有公司都向這個標準看齊。老闆們是願意的,畢竟五個人的工作交給三個人幹給四個人的工資,他還有的賺,但對員工來說,開掉的2個人以更低的工資和同樣的工作時間應聘到其他公司,又擠掉了原有公司員工的飯碗,如此循環幾個週期後就輪到自己被降薪或失業。

這個公司與員工的生存遊戲還在繼續進行,如果沒有外力影響,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員工在失業率很高的環境中接受了勞動時間很長而工資不高的工作,而公司呢,因為社會不景氣(沒工作沒錢的人太多)導致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繼續裁員增效乃至倒閉,與員工形成雙輸的局面。西方經濟危機就是這個循環的最終產物。

目前國內經濟還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但已經不是頂點,當發展速度降下來後,類似西方經濟危機局面就會出現。經過陣疼的洗禮後,勞資雙方都會更理智對待勞動時間,國家的勞動法也會更嚴格的執行,至於時間是多久?誰知道呢,這一代是註定要為中國趕超世界做貢獻的,下一代生活條件好了,不靠工資也能靠父母活得很好了,自然就不會接受單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