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樓市燥起來了?


北上廣深,樓市燥起來了?

文/孫不熟

受疫情和石油價格戰影響,全球股市昨日崩盤式大跌,美股甚至出現20多年一遇的熔斷。

國內市場卻風景獨好,不僅我大A股上漲,連樓市也開始躁起來了。

北上廣深,樓市燥起來了?

今天的重磅消息是,廣州樓市拍出新地王,位於越秀區一宗住宅用地,拍出64576元的樓面價,一舉超過2017年時代海珠石崗路地塊(樓面價5.5萬/平),再次刷新廣州地價記錄。

北上廣深,樓市燥起來了?

眾所周知,越秀在廣州是個老區,不算什麼概念區,仍然拍出這樣的天價,足見當下土拍市場的向好情緒。

無獨有偶,隔壁深圳的樓市似乎也很燥,昨天深圳富人排隊搶房的畫面再次刷爆朋友圈。

單價8-11萬,總價2000萬起,首付至少1000萬,最貴的一套超過5000萬……再昂貴也抵不過不住土豪們的小板凳,他們排隊搶購,104套豪宅,12個小時成功售罄。

當然,這不排除開發商有蓄客、策劃的可能性,但總體上深圳有錢人的購買力,還是有目共睹的,去年已經創造出“5000萬蹲”、“8000萬秒光”這樣的現象級新詞。

而且,數據還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月,深圳房價仍然是漲的,環比漲幅高達11%,二手房均價衝到歷史性的高點,首次突破7萬/㎡。不過,有分析認為,這個數據存在結構性失真,因為均價是豪宅拉上去的,普通住宅其實紋絲不動。

相比廣州深圳,北京上海似乎更猛。

今年1到2月,北京賣地總收入高達672億,相當於2019年全年的四成之多。上海賣地收入也高達619億,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11.9%。

而在2月下旬,上海徐匯濱江區域還拍出一個總價高達310億的巨無霸地王,刷新總價地王的新紀錄。

北上廣深之外,很多城市也相當不賴。南京、蘇州等城市也出現排隊買房的盛況,溫州賣地收入同比大增372.3%,“賣地狂魔”杭州自然也沒有閒下來,1-2月的土地出讓高達374億,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同比增長26.8%。

數據還顯示,前兩個月,全國50大城市賣地收入總計5180億,同比上漲4.1%。

種種跡象顯示,樓市似乎很燥,形勢一片大好,但真實的市場是這樣嗎?顯然不是。

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當前的市場,仍然是“地熱房冷”。

受疫情影響,大部分項目的售樓部冷冷清清,看房的人寥寥無幾,整個C端市場幾近停擺,不少房企甚至呼籲員工自動降薪、共度時艱,還有一些中小房企直接就倒閉了。

所以,真正躁動的只有土拍市場,而且這個時候敢於拿地的也主要是不差錢的國企和港企。

例如,上海總價地王的競得者,是香港置地,其控股股東是香港老牌英資企業怡和集團。廣州此次單價地王的競得者是廣州城投,城投是什麼企業,大家都懂,大半個中軸線的資產都是他們。而在北京,攪動市場的也主要是央企。

北上廣深,樓市燥起來了?

相比而言,此刻的民營房企完全看不出躁動的跡象,他們很多都在為打折賣房而焦頭爛額,有些甚至處在破產的邊緣。

克而瑞的數據顯示,95家典型房企在2020年到期債務高達5000億元,這筆鉅額債務,在這個3月將迎來第一個小高峰,待償總額約330億元。

與此同時,央媽的手頭仍然卡得很緊,房企只能到海外高息融資,借新還舊。

1月,恆大、融創、新城、龍湖等房企均在海外發行債券,累計境外債發行量為1075.3億元,環比上升1066%,同比上升20%,境外發債量為歷年單月最大。(據“樓市黃大大”統計)

然而,這個時候,“地熱房冷”可能會給市場傳遞出錯誤的信號,讓管理層誤認為樓市又燦爛起來了,再次敲打樓市,讓市場雪上加霜。

此前各地調控的“政策一日遊”又重出江湖。例如廣州剛剛宣佈“330新政”解禁,不到一天又緊急撤回。河南駐馬店推出了“17項穩樓市政策”,在被約談後,也悄然撤下。這足以說明當前樓市調控的微妙性,市場稍有躁動,就要捱打。

不僅如此,央行對樓市的打壓也毫不心軟,多次重申“房住不炒”,強調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上個月的LPR利率調整就出現了“不對稱降息”,一年期貸款利率下降10個基點,五年期貸款利率只下降5個基點。

可以想像,如果房地產繼續不老實,非對稱降息可能會成為常態,讓LPR5年期貸款利率成為房貸專屬利率。

所以,當前土拍市場的躁動,更像是國家隊重振信心的暖市之舉,並不能說明樓市真的要啟動了,地方政府的“暖企“舉措,說實話,還不能停。

而在C端市場,買賣雙方仍處在激烈的博弈階段,疫情之後,房價跌不跌、跌多少,還沒有到見分曉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