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的一環、雙帶和多源

在雄安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規劃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起步區密佈著河道水系,幾乎可以用江南水鄉來形容這一區域。


雄安新區起步區的水系格局是一環、雙帶和多源。


一環指的是圍繞起步區的幾條河流:西側是萍河、北側是南拒馬河,東面是白溝引河,南面是白洋淀,這四條水系或者澱泊和防洪堤形成一個綠色生態屏障,起步區成為一個藍色的明珠,鑲嵌在華北原野之中。


雙帶指的是縱貫起步區南北的兩條河道。從南拒馬河向南,引出了兩條河道。一條就是此前我們多次做過分析的河道,從南拒馬河的南河村到白洋淀畔的東河。另外一條在容城西面,從南拒馬河向南,然後與整個起步區的水系融匯貫通。這兩條河道構成了起步區南北兩條溼地或者稱為谷地,可以控制城區進入澱區的水量,可以維繫起步區的水流。


雄安的一環、雙帶和多源


通過規劃圖我們可以發現,整個起步區的水系均為南北向為主,東西向的比較少,這與雄安整個北高南低有著直接關係,也有著規劃方高明的謀劃,以後的文章中我們會提到。


那麼,雄安這麼多水系,水從哪裡來呢?這就是雄安規劃中提到的多源


此前公眾號復興碑也做過這方面的探討,相關人士指出,雄安不能只靠著上游補水,主要由本地雨水與生活用水為主。根據規劃來看,雄安的水源主要是收集的雨水、南拒馬河和白溝引河補水、生產生活再生水等多源補水機制。


雄安的一環、雙帶和多源


同時,規劃要求,雄安的水不能是死水,“要增加水流速度,提高水體自淨能力”。當前雄安一些坑塘治理水體汙染,雖然費了很大力氣,但是治理之後時間不長,依然又重新恢復到原來的樣子,這主要是因為死水一潭,只靠一兩次治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古話說水流不腐,只有解決了雄安河塘溝渠中水的流動,才能提高其自身淨化能力,才不會出現如網友所擔心的“蚊子太多水太臭”的問題。

中規院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殷會良表示, 要“尊重自然本底,保持區域的健康自然水文循環,全過程保障水系水質”。

雄安為什麼要設計這麼多水系?其實,任何一個成規模的城市,都離不開規劃有序的水系,哪怕在古代都是如此。起步區的這些水系,承擔著調蓄、淨化、回用、景觀等功能,既能保證白洋淀不受汙染,又能美化城市景觀,調節氣候,還能充分利用再生水,避免水資源的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