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鄉村抗“疫”少年郎引出的全民閱讀思考

《讀書少年的鄉村戰“疫”車》3月5日在本報頭版頭條刊登後,在讀者中產生了較大反響,大家用各種形式向我們表達對鄉村少年王子悅用閱讀抗疫事蹟的肯定。今日這一組評論,希望能引發讀者更多的思考,為全民閱讀活動提供有益的思路。

疫情中的借閱車安放著少年郎的善良

□一秀

3月5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報道了浙江11歲少年王子悅的抗疫故事。他將自己珍藏的圖書,利用開放自取的方式送給鄉村抗疫居家的同齡人閱讀。翩翩少年郎在全民抗疫阻擊戰中用自己的姿態,展現了新時代少年可愛的形象,令我感動,也讓我心生敬意。

讓我心生敬意的,在於他有自己的思考,就是作為一名小學生如何抗疫。對一個小學還沒畢業的少年而言,居家學習、保護好自己就是提交的一份完美答卷了。但11歲的王子悅向媽媽拋出了自己的思考:“我們只能被動地什麼也不做嗎?”思考是深化認知、指導實踐的起點。在疫情面前的這份思考最終帶來了21位小朋友一起閱讀95本書的讀書戰“疫”成果。這份思考體現了新時代少年主動融入社會、貢獻一己力量的責任擔當。

讓我心生敬意的,在於他的心地善良,就是為農村孩子、為他人著想。他本可以關起門來靜享自己的閱讀生活,但他知道外婆家的村子裡他的同齡人,因為家庭圖書資源的匱乏,在等待他的流動借閱車。疫情中沒有消失的借閱車裡安放著王子悅的善良。善良是所有教育中都萬般呵護、極力培育的品德,誠信、友善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在人人自危的疫情面前,這份少年的真誠善良尤顯可貴,需要我們呵護,更值得媒體褒揚。

讓我心生敬意的,在於他的思維周密,就是抗疫需要講科學、想辦法。全民抗疫需要逆行的勇氣和奉獻精神,更需要讓這一切在科學規範之下有序進行。簡陋的鄉村流動借閱車沒有高科技,但可靠可行——自助借閱是此情此景下最簡單有效的創新。借閱車停放的路口是相鄰幾個村子交會的幹道,早上9點推出門,天黑了再推回來,讀者自行登記書名、留下聯繫方式。王子悅的流動借閱車承載的不只是善意與閱讀的力量,更彰顯著一位少年讓設想走出頭腦、謀定而後動,應對困難能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決辦法。

讓我心生敬意的,在於這是發自內心的一貫的行為,不是一時衝動。讀書抗疫的流動借閱車並非“橫空出世”。王子悅是“2019新時代鄉村閱讀榜樣”,也是全國20位榜樣中唯一的未成年人。看到村子裡的小夥伴家裡缺少圖書,他搬來自己讀過的書辦起了“外婆家的圖書館”,後來圖書館升級為流動借閱車,又在此次疫情中華麗轉身為自助借閱車。變化的只是形式,不變的是少年一貫的積極作為。“讓城市學生把沉澱下來不再閱讀的書籍流動起來,通過各種方式送到農村愛讀書的小學生手中,且在農村小學生中間流動。”王子悅一直在努力、在堅持。

在王子悅身上,我們看到了少年精神的傳承。中國曆來不乏少年英雄,我們倡導學習過劉胡蘭、草原英雄小姐妹、劉文學、賴寧……他們激勵了一代代中國青少年以英雄為榜樣,為國富民強、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不斷地增添少年英雄的時代內涵,豐富少年英雄的耀眼群像,永遠值得我們尊敬。

今天,新時代的少年郎繼承先輩的精神,用自己稚嫩的雙手、溫暖的愛心,捧出了一本本圖書,分享快樂和智慧,在全民抗疫的時代凱歌中奏響了悅耳的亮色。

冬寒未盡,皮帽隨身。作為年長者,我願摘下帽子向少年郎致敬。願更多有為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從細微處做起,為中華的騰飛抒寫美麗的人生。

家長是孩子的導讀師

□索亦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老師,我們在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浙江少年王子悅的情況也是如此,在他背後站著的,正是他的母親。《讀書少年的鄉村戰“疫”車》這篇文章雖然對孩子母親著墨不多,但就是那樣寥寥幾筆,卻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有人說,瞭解一個人,最簡便的方法是看他書櫃裡都有些什麼書。我們雖然無從看到王子悅的書櫃,但從他的“外婆家的圖書館”、流動借閱車中,還是不難窺見豹之一斑。無論是《西遊記》《小王子》這些名著,還是《兒童百科全書》《我們愛科學》這樣的科普讀物,都是對未成年人非常有益的精神食糧,而這樣的讀物,王子悅的流動借閱車中就有100多本,可以想見他平常的閱讀活動多麼廣泛,家中的書櫃又該是怎樣的豐富了。而這一切,自然離不開媽媽項雪平的努力,她既是這些書籍的採擷者,更是王子悅閱讀生活的引領者和閱讀志趣的塑造者。從某種意義上講,孩子就是一張白紙,而書籍就是心靈的畫筆和顏料,家長和社會給孩子讀什麼書,就會得到什麼樣的圖畫。作為兒童心靈的繪畫者,這位母親無疑是成功的。

王子悅從閱讀生活中得到了知識和精神的滋養,他也把吸取的養分回饋給更多的人。看到鄉村兒童的閱讀生活貧乏,他就把家中的500本藏書捐出來建立“外婆家的圖書館”;新冠肺炎疫情到來,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可以為社會做點什麼,並通過自助借閱的方式,帶動了21位小朋友一起讀書戰“疫”。可以想見,如果沒有家長的支持和幫助,一個未成年人很難獨立完成這樣的工作。事實上,項雪平不僅為王子悅出了自助借閱的主意,還與其他家長建立微信聯繫,為好書聯繫讀者,成為王子悅回饋社會活動的後盾。如果說,讀書屬於傳統教育中的言傳範疇的話,那麼家長的身教就是一本內容更為豐富的書,正是從這本書中,王子悅學會了如何去愛別人,增強了抗疫逆行的勇氣。

這篇文章裡並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也沒有闡發什麼令人熱血沸騰的大道理,僅是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少年閱讀抗疫的故事,但相信很多讀者讀後會被字裡行間緩緩流出的正能量所深深感染。為人父母,不僅要教孩子讀有字之書,更要教孩子讀無字之書。

期盼更多“小鬼”為閱讀當家

□木木

閱讀推廣,尤其是在鄉村做閱讀推廣,會讓人聯想到村民缺少閱讀的時間和資金,閱讀基礎設施較薄弱、圖書資源少;閱讀推廣模式固定、缺少因地制宜的規劃以及參與度不高等現狀。在成人思維當中,會先想到閱讀推廣面臨的困境,繼而尋求破解之道。

近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上刊登的《讀書少年的鄉村戰“疫”車》一文中,筆者認識了這樣一位閱讀推廣人——小學五年級學生王子悅,辦“外婆家的圖書館”,做流動借閱車,把自己讀過的好書拿出來和農村小夥伴分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流動借閱車還成為當地農村孩童共同的閱讀戰“疫”車,也為孩子們“停課不停學”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推廣閱讀,有的大人們或許會將其視為工作,然而無論是王子悅,或是在他帶動下主動參與進來的同學、鄉村小讀者,他們則更多是憑著熱愛或興趣,發自內心地在分享閱讀、喜悅和成長。

向杭州市西湖區第十次少代會提交《城鄉兒童共享閱讀,打通鄉村閱讀“最後一公里”》提案;發揮全國“鄉村閱讀榜樣”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和關心鄉村兒童的閱讀需求,這是王子悅憑藉自己的力量想做的事情。

把那些城市學生沉澱下來的不再閱讀的書籍流通起來,通過各種方式送到農村愛讀書的小學生手中,且在農村小學生之間流動,一來,共享式閱讀能放大圖書的價值;二來,農村孩子們的閱讀需求得到一定滿足,亦能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此外,還能激發孩子們的愛心和責任心,鍛鍊他們的組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實則一舉多得。

閱讀推廣,有志不在年高,“小鬼”也能當家。閱讀帶給孩子們的幸福是純粹的,多一份真心,困難就變得不值一提,期待有更多的孩子能參與進來,以主人翁的心態去做閱讀推廣,把對閱讀的熱愛匯聚成無限的力量,照亮希望的田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