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肩周炎運動康復方法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炎的簡稱,是肩關節囊及其周圍軟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和退行性變。好發於50歲左右,以肩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為特徵,故常稱為“五十肩”。

實用|肩周炎運動康復方法


肩周炎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確,一般認為病人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有退行性變,在此基礎上任何原因引起肩關節活動受限都可導致肩周炎。

臨床上常見的原因有:肩袖損傷,岡上肌健炎,肱二頭肌腱炎,三角肌滑囊炎等,引起關節囊的炎症和黏連。肩關節外傷後亦可因炎症性滲出及固定過久引起關節囊及其周圍軟組織粘連。

病人多為40歲以上中老人,女性多於男性。發病過程大致分為疼痛期、僵硬期、恢復期。發病可有輕微外傷或受寒史,疼痛以三角肌附著點,肩前肱二頭肌腱處為著,肩胛區、上臂也可出現疼痛,痛常為持續性,梳頭、穿衣等活動時加重。 嚴重時夜間痛,不能患側臥。隨後,出現肩關節活動範圍減少,以外展、外旋為著,嚴重時關節各方向活動均可減小,病程長者出現三角肌萎縮。隨著炎症

逐漸消退,進人恢復期,疼痛消失,活動度逐漸增加。X線拍片多無異常,病程長的病人可出現肱骨頭脫鈣的表現。診斷肩周炎要區別單純由於岡上肌腱炎,肱二頭肌腱炎及肩袖損傷引起的肩關節疼痛。

實用|肩周炎運動康復方法

一、運動療法機制

1.鬆解關節粘連,增加關節活動度。通過主動及被動運動,促進關節滑液的流動,增加關節軟骨的營養,同時通過活動鬆解肩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粘連。

2.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的吸收。 通過運動,加強

肌肉的收縮,可促進肩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血液循環及炎症分泌物的吸收。

3.增強肌力,防止廢用性肌萎縮。肩周炎患者由於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長期不運動會出現肌萎縮,只有通過運動才能防止肌萎縮出現。

二、運動康復的方法

在疼痛期應減少肩關節活動,避免提重物,減輕持重,並在不增加疼痛的情況上,適當進行肩關節運動鍛鍊。在僵硬期,加強運動鍛鍊,運動的幅度及強度應逐漸加大,尤其對活動障礙明顯的方進行重點練習。

實用|肩周炎運動康復方法

1.擺臂運動:雙腳與肩寬站立,腰部前屈70度左右,雙臂自然下垂,患肩放鬆,做前後、左右擺動練習。(隨著病情好轉可以逐漸增大運動幅度,如果疼痛比較嚴重不能進行主動的運動時,可以用另外一隻手托住肘部,做前後、左右搖臂練習。)

實用|肩周炎運動康復方法


2.環形運動:雙腳與肩寬站立,腰部前屈70度左右,雙臂自然下垂,健側手搭在患側肩上,上肢做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的旋轉環形運動,範圍由小到大,方向相互交替。

實用|肩周炎運動康復方法


3.爬牆運動:站立位,患側肩對著牆面,手指逐漸向上爬行,直到疼痛不能在往上為止,每天2~3次。第二天一定要爭取超過昨天的高度。

實用|肩周炎運動康復方法


4.外旋運動:背靠牆面站立,肘屈曲90度,外旋肩關節使前臂背面儘量貼緊牆面,以增加肩關節的外旋功能。

實用|肩周炎運動康復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