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到處購買5G基帶,英特爾都放棄5G基帶了,5G基帶研發很難嗎?

朱秀媚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基帶的研發不是難,是非常非常的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移動通信網絡制式的標準必要專利壁壘很難突破。

基帶是要應用到手機上的,而手機作為接入網絡的設備,就需要同時考慮到兼容其他的網絡制式。以現在的中國為例,需要考慮2G的GSM、CDMA,3G的WCDMA、EVDO(萬幸的是移動已經退網了3G的TD-SCDMA),還要考慮4G的TD-LTE和FDD_LTE,到了5G還要考慮NSA和SA接入,這些一個都不能少,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手機使用的5G基帶。

而這些網絡制式的標準,都是通信業的巨頭們研發出來的,你的基帶就無論如何也無法繞開這些2/3/4/5G的標準必要專利,這些專利目前掌握在高通、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三星、中興等通信業的企業手中。

標準是有時間限制的,不過這個時間比較長,要20年。

也就是說,你在3G時代做基帶,就得考慮2/3G的標準必要專利問題。4G時代做基帶,就得考慮3/4G的標準必要專利問題,到了5G時代,你至少還要考慮4/5G的標準必要專利。

就是一個標準必要專利,就讓很多芯片業的巨頭飲恨離場,強大如德州儀器、英偉達、博通....這些巨頭都卡在一個標準必要專利之中無法進行下去了,才有了3G時代高通的崛起。

而在3G時代,也是CDMA專利的問題,三星雖然有自己的芯片,也不得不在中國採購高通的芯片,也就是基帶CDMA的短板它無法突破,而聯發科之所以偏安一隅,很大程度也是CDMA的鍋。

這也是為什麼到了4/5G時代,華為才開始生產自己的芯片,最大的原因也就是華為同樣也掌握了大量的4/5G的標準必要專利,而高通的2/3G的專利開始慢慢過期了,沒有那麼大的壟斷性的原因。

其實基帶芯片難搞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通信業之外的企業也很難解決。

移動通信的標準很多都不是非常嚴格的標準,一些方面只是一個框架,而如何解決是靠通信製造業的廠家自己的定義,也就是說一個標準,也可能華為、中興、愛立信、諾基亞這些生產基站設備的廠家的理解是不太一樣的,細微之處是有差別的。

而且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各個運營商對於網絡的參數優化也不盡相同,這個更加要命。

這樣的結果就是你生產研發一個基帶,必須和通信製造業的生產基站的企業之間完成互通測試,還要和全球比較大的運營商之間完成互通測試,這個對於通信業之外的企業,更加的要命,也非常難以完成。

總而言之,基帶的生產,不僅僅要面對通信業的標準必要的專利壁壘,還有設備廠家、運營商互通測試的大量工作要做,非通信業的企業要做基帶,難度非常的大。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