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教育上的‘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隨著而來的是一股愈刮愈烈的對教育公平的討論之風。

其實所謂的教育‘不公平’,除了一些不可抗拒的客觀原因之外,更多的是人們主觀所造成的一種‘不公平’。所以如果我們否認這種‘不公平’,那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要求教育上的‘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地區差異、城鄉差異造成的‘不公平’

這也是比較被大眾所詬病的‘不公平教育’,這也是客觀造成的‘不公平’。由於經濟發展的不同,我國不同地區和相同地區的城鄉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在教育上尤為明顯。

基本上好的師資資源都會集中到那些發達的地區和城鎮,這些地方的教育投入資金也會更加充足,這一點毋庸置疑,因此造成教育上硬實力和軟實力之間的不公平。

要求教育上的‘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關於這一點,近年來國家已經相應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但不可能完全抹平這種‘不公平’。

因為地區間的差異客觀存在,要想做到每個學校都基本一樣那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而且也是對那些本身擁有優質資源的學生家長的‘不公平’。

一個地區的發展,是那個地區的人付出了勞動和艱辛,說的更具體點,那就是人家交的稅都比你要高得多,那又憑什麼讓人家跟你享受同樣的待遇。

所以,關於這一點差異的‘不公平’,可以商量討論,但不能刻意要求‘公平’。

要求教育上的‘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家長不同的學歷水平和職業造成的‘不公平’

前段時間,有媒體爆出杭州某個學校對入學學生的家長提出了學歷上的要求,規定學生家長要達到大學本科以上,這頓時引起了人們輿論的軒然大波。

大家討論的焦點集中在了該校的規定上。人們認為這是赤裸裸的‘歧視’,這樣會造成教育上更大的‘不公平’。

當然,該校的這種做法確實值得商榷,但是教育‘拼爹’的時代已經來臨。我們不能否認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對一個孩子發展的重要性,父母的學識和格局會在孩子的教育中潛移默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漸培養起科學優秀的學習習慣和陽光健康的品格。

要求教育上的‘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反觀那些沒文化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大都學習習慣較差,而且性格上也容易會有一些缺陷,學校中那些讓人頭疼的‘熊孩子’往往就是這部分人。

所以,我們應該承認教育中存在的這種由家長學識高低而造成的‘不公平’。雖然上述學校的規定似乎有點不近乎人情,但是足以引起家長們的警醒,不要一味地抱怨‘不公平’,因為很多的‘不公平’是你自己的‘不努力’而造成的。你要抹平這種‘不公平’,對於那些曾經付出過努力的學生家長就‘公平’了嗎?

要求教育上的‘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額外的課後輔導造成的‘不公平’

隨著人們對教育的不斷重視,一些有條件的家庭都會千方百計地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比如一些才藝興趣類的培養、課後鞏固輔導班、以及一些專門名師指導的提高競賽班等額外教育服務應運而生。

孩子參加這些輔導,不僅要求家長支付高昂的教育費用,還要付出家長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不管怎樣,這都是一種‘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行為,家長願不願意付出那是家長自己決定的事情。

要求教育上的‘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可是,有些不願付出或付出不起的家長卻以‘教育不公平’的理由阻攔甚至惡意中是傷這種合理的行為。

他們的思想大都還停留在文革時期,‘寧願不要富,也要一起窮’。自己沒有能力或不願付出努力,就不讓其他人努力和付出,蠻橫無理地拉著大家跟他一起不努力。

要求教育上的‘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假期輔導很多的舉報都是某些家長或學生的個人行為,其目的就在於‘自己不學也不許別人學’。甚至一些學校組織的面向全體學生的輔導,也經常要面臨這種極其自私的舉報,讓很多想要多學一點多努力一下的學生和家長鬱悶不已。

要求教育上的‘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只有那些願意付出肯去努力的人,他們才能給這個世界帶來進步和文明,人類有了進步和文明才可以讓更多的人得到進步和文明。

那些落後無知的人,優秀的人可以幫助於你,但你不能要求他們停下來等你,你們那種變態自私的‘公平’,恰恰是對他們最大的‘不公平’,也是對這個世界最大的‘不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